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3-6岁是幼儿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的幼儿教育是孩子终身奠基的阶段。为了引导孩子的社会性发展,结合“要成才、必须先成人”这一重要的古训,将感恩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让孩子去体验、感受,知道何谓“知恩”,懂得“报恩”,最终理解感恩,将感恩化为行为。
关键词:感恩;幼儿园;生活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这一真理:越小的孩子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吃吃得好、穿穿得好、用用得好,要什么有什么。独生子女的现代社会成人、长辈都成了追赶在其身后的“随从”,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早上背着上幼儿园;在家追着喂饭,而孩子确成了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视野开阔,接受速度快,思维活跃度高,联想全面,聪明可爱。但更多的是孩子普遍会存有缺少感恩的心,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任性、自私、敏感、脆弱,常以自我为中心和表现的我行我素。
日常生活的画面中,我们总能颇为无奈的看到一幕幕与感恩背道而驰的场景:不习惯上幼儿园的宝贝各种哭闹、抓人、打人、呕吐、尿裤子等等,老师被咬伤抓伤却仍然为孩子换裤子处理呕吐物,可是家长们却理所应当,漠然的连句谢谢都没有……
孩子感恩意识的缺失,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感受之“恩”,并将“恩”施于需要之人。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 培养幼儿有意识的感恩。
孩子天性爱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之中深深影响着幼儿。因此,教师在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孩子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进行言语表扬,“谢谢”一词其实包含了很多,以礼貌用语来感染孩子。天性善良的孩子们,常会带给我们不少暖心之举,我们不要把感动藏在心里,选择把情绪表达,让孩子们感受到。当我们对幼儿真切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恩之心时,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让孩子意识到,在其行为上暗示,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 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活动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的只是静待时机,帮助孩子们主动感受。
1. 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各类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
集体教学特别能开展感恩活动,幼儿园健康领域很多内容都涵盖了感恩,在加以讲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进行问题讨论,让孩子明白感恩的道理。如中班健康《我从哪里来》,在开展此活动的过程中我强调了妈妈在怀着我们的时候会有各种不舒服,生下我们的时候也伴随着无比的疼痛,爸爸妈妈特别爱着你,所以你是最棒的!在这一系列的感化中,孩子们无比认真的学习着,一点声音都没有,“你想对妈妈爸爸说什么、做什么?”活动最后把这个小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的表现真的是令人动容“亲亲他们”、“爸爸妈妈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和妈妈”等等。
2. 捕捉教育时机,进行相应感化。
孩子喜欢热闹,生日也会在学校和小伙伴们一起过,他们会给班里的孩子每人准备一份小礼物和大家一起分享着,场面着实很温馨。可是,“我要这个蓝色的!”“这是我的!”只看见两个孩子相互争抢着手中的存钱罐,你不让我,我不放手,场面特别尴尬。这时,我请孩子们统一坐到了位置上,手里的礼物也全都放在桌子上,“请过生日的孩子来说说为什么要给大家送礼物?”“他跟大家分享了他的快乐,你们呢?”在孩子们安静下来后,我讲述了刚刚发生的小事,“你们说这个事情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就这样一件小事慢慢平息了,或许孩子没有完全理解,或许孩子仍还有小情绪,但是在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的同时,我相信他们能以“小大人”的身份处理好,而且这样孩子们更能接受,不是吗?
3. 注重小事抓起,细节处融入感恩
每个星期的周一,小、中、大班的孩子们总会集中在国旗下进行一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我们老师会选择一些特殊的节日,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如:世界问候日、地球日、感恩节等等。这些内容总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跟孩子们介绍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环境,还了解不同的节日,在节日的渲染下进一步帮助孩子感知感恩,激发、鼓励孩子用更多的行动表现感恩。
在晨间谈话中,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特殊的“任务”,完成后再和大家分享,收获多重的感动的同时,也给予了孩子一份鼓励。
三、 家园齐心,为孩子營造感恩的环境
孩子在父母身边一点一滴的感化、影响,其力量远远高出我们所能想象的,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冷漠、自私的环境,耳濡目染下他又将变成什么样?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现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可以包办代替,成绩成了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目标。其实成绩的好坏真的只是一个侧面,我们在意的不该是孩子品行的培养吗?曾经就有家长跟我聊天,表达着她家孩子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多教育多引导,但其实孩子在班里的表现真的挺不错了,关心同伴、照顾小朋友、主动帮助老师等等,在父母殷切的期待下孩子反而过得小心翼翼。我们需要的真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需要家长们在智力和感恩品德中相互平衡些,需要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如果我们的父母对老人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一定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比成绩重要的多。
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他们就会消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要注重孩子感恩美德的培养,要相信孩子,无论是家长或者是老师,而培养的方法我们选择爱,用我们真心的爱来感化孩子,同时也引导孩子用真心来回应。
参考文献:
[1]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1,(1)
[2]陈延文.感恩教育,从感谢孩子做起[J].幼儿教育,2004,(1)
关键词:感恩;幼儿园;生活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这一真理:越小的孩子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吃吃得好、穿穿得好、用用得好,要什么有什么。独生子女的现代社会成人、长辈都成了追赶在其身后的“随从”,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早上背着上幼儿园;在家追着喂饭,而孩子确成了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视野开阔,接受速度快,思维活跃度高,联想全面,聪明可爱。但更多的是孩子普遍会存有缺少感恩的心,取而代之的是他们的任性、自私、敏感、脆弱,常以自我为中心和表现的我行我素。
日常生活的画面中,我们总能颇为无奈的看到一幕幕与感恩背道而驰的场景:不习惯上幼儿园的宝贝各种哭闹、抓人、打人、呕吐、尿裤子等等,老师被咬伤抓伤却仍然为孩子换裤子处理呕吐物,可是家长们却理所应当,漠然的连句谢谢都没有……
孩子感恩意识的缺失,反映出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漏洞。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恩”、体会“恩”,记住所感受之“恩”,并将“恩”施于需要之人。那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 培养幼儿有意识的感恩。
孩子天性爱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成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之中深深影响着幼儿。因此,教师在幼儿的一日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对于孩子表现出的关爱行为,应该不吝惜地进行言语表扬,“谢谢”一词其实包含了很多,以礼貌用语来感染孩子。天性善良的孩子们,常会带给我们不少暖心之举,我们不要把感动藏在心里,选择把情绪表达,让孩子们感受到。当我们对幼儿真切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恩之心时,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说不定哪天他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这让孩子意识到,在其行为上暗示,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
二、 一日生活中融入感恩活动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涵盖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的只是静待时机,帮助孩子们主动感受。
1. 在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各类游戏中开展感恩教育。
集体教学特别能开展感恩活动,幼儿园健康领域很多内容都涵盖了感恩,在加以讲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进行问题讨论,让孩子明白感恩的道理。如中班健康《我从哪里来》,在开展此活动的过程中我强调了妈妈在怀着我们的时候会有各种不舒服,生下我们的时候也伴随着无比的疼痛,爸爸妈妈特别爱着你,所以你是最棒的!在这一系列的感化中,孩子们无比认真的学习着,一点声音都没有,“你想对妈妈爸爸说什么、做什么?”活动最后把这个小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的表现真的是令人动容“亲亲他们”、“爸爸妈妈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和妈妈”等等。
2. 捕捉教育时机,进行相应感化。
孩子喜欢热闹,生日也会在学校和小伙伴们一起过,他们会给班里的孩子每人准备一份小礼物和大家一起分享着,场面着实很温馨。可是,“我要这个蓝色的!”“这是我的!”只看见两个孩子相互争抢着手中的存钱罐,你不让我,我不放手,场面特别尴尬。这时,我请孩子们统一坐到了位置上,手里的礼物也全都放在桌子上,“请过生日的孩子来说说为什么要给大家送礼物?”“他跟大家分享了他的快乐,你们呢?”在孩子们安静下来后,我讲述了刚刚发生的小事,“你们说这个事情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就这样一件小事慢慢平息了,或许孩子没有完全理解,或许孩子仍还有小情绪,但是在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的同时,我相信他们能以“小大人”的身份处理好,而且这样孩子们更能接受,不是吗?
3. 注重小事抓起,细节处融入感恩
每个星期的周一,小、中、大班的孩子们总会集中在国旗下进行一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我们老师会选择一些特殊的节日,帮助孩子认识了解。如:世界问候日、地球日、感恩节等等。这些内容总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跟孩子们介绍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环境,还了解不同的节日,在节日的渲染下进一步帮助孩子感知感恩,激发、鼓励孩子用更多的行动表现感恩。
在晨间谈话中,我们还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特殊的“任务”,完成后再和大家分享,收获多重的感动的同时,也给予了孩子一份鼓励。
三、 家园齐心,为孩子營造感恩的环境
孩子在父母身边一点一滴的感化、影响,其力量远远高出我们所能想象的,试想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冷漠、自私的环境,耳濡目染下他又将变成什么样?他能从小就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吗?现在的家庭往往重智力投资而忽视了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可以包办代替,成绩成了评价孩子好坏的唯一目标。其实成绩的好坏真的只是一个侧面,我们在意的不该是孩子品行的培养吗?曾经就有家长跟我聊天,表达着她家孩子各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多教育多引导,但其实孩子在班里的表现真的挺不错了,关心同伴、照顾小朋友、主动帮助老师等等,在父母殷切的期待下孩子反而过得小心翼翼。我们需要的真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需要家长们在智力和感恩品德中相互平衡些,需要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如果我们的父母对老人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一定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比成绩重要的多。
善良和体贴是孩子遗传基因中就具备的天性,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育,那么他们就会消失。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是何等的重要。
我们要注重孩子感恩美德的培养,要相信孩子,无论是家长或者是老师,而培养的方法我们选择爱,用我们真心的爱来感化孩子,同时也引导孩子用真心来回应。
参考文献:
[1]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1,(1)
[2]陈延文.感恩教育,从感谢孩子做起[J].幼儿教育,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