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实习教学目标,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这就对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对所教内容有更好的把握度,对学情有更清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实现教材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多年一线教学实际,浅谈如何实现有效的物理課堂教学设计。
一、具备“整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教和学的分离意识,要把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学相长的整体,这样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才能“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即“课堂教学中有着三维因素(教材、学生、教师),相应地有着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每种结构又有各自的规律(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同步、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做到三序合。如我在《磁感应强度》的引课中,我在讲台上放了几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磁性物质,请同学们猜想:“哪一个磁性最强?”然后用实验来检验:“看哪一个能把带有铁架的椅子吸起来,”(实验现象完全出乎学生的预料,体积最小的磁性最强)引出“如何来定量的描述磁性的强弱”的问题。为全课作了一个成功的铺垫。这比单纯依靠老师自顾自述说或通过放映有关视频学生被动观看效果要好得多。
从目前新课程实施来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又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上,即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过程设计三个方面。就教学目标设计而言,在达到清晰具体要求的同时,更应有弹性、衔接性、发展性、递进性四性。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整体意识要求教师在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将原先各自分离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整体意识的根源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学设计系统自身内涵的集中体现。当然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可能在整体上活起来,真正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既注重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教学规律: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相吻合。就教学过程设计而言,关键在于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具有合理的相关性。真正是内容与形式的合一,譬如在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的相互关系上,二者本质上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一味就教材教,完全没有学生的影子。所谓重点、难点问题,是从教材本身而来的或是从教辅图书中“复制”而来,与学生根本无关,整体性要求教材分析中要以学生为依据,重点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在本节课中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重点关注的问题:难点是本班学生在学习具体教材内容时的难点,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树立“结构意识”
以“结构意识”为主线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和从教学的过程两个方面来看,其一,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物理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大结构,而每一册教材就是小结构,每一册教材中的某一章节,相对于整册书而讲属于小结构,这使得整册教材则变成了大结构,我们每节课学习都是局部知识,最终会形成整体性知识。整个学习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有的学生局部知识掌握很好,但整合在一起效果就不明显,究其根本是没有掌握物理学习规律,知识整合往往被我们忽视,学生也缺乏整体意识,学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物理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规律,教师就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和选修(3系列)的新结构,如果教师有结构意识,就会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放到整个结构系列中去设计和思考。其二,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结构既有学习内容的结构又包括相应的学习方法结构。同时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的结构设计意识主要包括备课结构设计(课堂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结构)、目标结构设计(全程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具体目标)、过程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收放、编织、重组、转换、改造)、资源结构设计(教材、教参、教室、络、学生资源)、方法结构设计(物理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归类、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组合)、评价结构设计(导人性评价、判断性评价、纠正性评价、引导性评价、拓展性评价等)、策略结构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课堂提问、如何调控课堂、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具备“结构意识”设计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方向。结构之于物理学,相当于骨架之于人体,结构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时下的物理教学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让学生形成良好结构的要求。
三、树立“问题意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物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有物理知识都来自于实践,即物理问题往往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应用物理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标准的一大亮点。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物理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要把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具备“整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破教和学的分离意识,要把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学相长的整体,这样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才能“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即“课堂教学中有着三维因素(教材、学生、教师),相应地有着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每种结构又有各自的规律(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同步、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做到三序合。如我在《磁感应强度》的引课中,我在讲台上放了几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磁性物质,请同学们猜想:“哪一个磁性最强?”然后用实验来检验:“看哪一个能把带有铁架的椅子吸起来,”(实验现象完全出乎学生的预料,体积最小的磁性最强)引出“如何来定量的描述磁性的强弱”的问题。为全课作了一个成功的铺垫。这比单纯依靠老师自顾自述说或通过放映有关视频学生被动观看效果要好得多。
从目前新课程实施来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又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上,即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过程设计三个方面。就教学目标设计而言,在达到清晰具体要求的同时,更应有弹性、衔接性、发展性、递进性四性。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整体意识要求教师在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将原先各自分离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整体意识的根源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学设计系统自身内涵的集中体现。当然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可能在整体上活起来,真正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既注重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教学规律: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相吻合。就教学过程设计而言,关键在于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具有合理的相关性。真正是内容与形式的合一,譬如在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的相互关系上,二者本质上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一味就教材教,完全没有学生的影子。所谓重点、难点问题,是从教材本身而来的或是从教辅图书中“复制”而来,与学生根本无关,整体性要求教材分析中要以学生为依据,重点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在本节课中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重点关注的问题:难点是本班学生在学习具体教材内容时的难点,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树立“结构意识”
以“结构意识”为主线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和从教学的过程两个方面来看,其一,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物理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大结构,而每一册教材就是小结构,每一册教材中的某一章节,相对于整册书而讲属于小结构,这使得整册教材则变成了大结构,我们每节课学习都是局部知识,最终会形成整体性知识。整个学习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有的学生局部知识掌握很好,但整合在一起效果就不明显,究其根本是没有掌握物理学习规律,知识整合往往被我们忽视,学生也缺乏整体意识,学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物理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规律,教师就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和选修(3系列)的新结构,如果教师有结构意识,就会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放到整个结构系列中去设计和思考。其二,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结构既有学习内容的结构又包括相应的学习方法结构。同时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的结构设计意识主要包括备课结构设计(课堂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结构)、目标结构设计(全程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具体目标)、过程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收放、编织、重组、转换、改造)、资源结构设计(教材、教参、教室、络、学生资源)、方法结构设计(物理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归类、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组合)、评价结构设计(导人性评价、判断性评价、纠正性评价、引导性评价、拓展性评价等)、策略结构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课堂提问、如何调控课堂、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具备“结构意识”设计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方向。结构之于物理学,相当于骨架之于人体,结构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时下的物理教学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让学生形成良好结构的要求。
三、树立“问题意识”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创新。物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有物理知识都来自于实践,即物理问题往往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应用物理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标准的一大亮点。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物理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
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要把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