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0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教学应“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和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只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美术教学 个性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学应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应“关注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和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方法和过程,学会学习;注重学生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丰富视觉与触觉感受,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研究、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美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鼓励学生提个性化的提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学不问,难有学问,思维从疑问开始。在教学中,有老师常问:有没有问题?这个内容懂了吗?直到学生回答:没问题了!懂了!老师才会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一来,往往就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就被抹杀了,没有了“个性”又谈何“创新”呢?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们画一个圆,圆内代表我们的已知,圆外代表我们的未知,他们的交界面则是我们对未知领域的认知,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即圆越大),你就会发现你的未知领域越广(即交界面越广)。
  学生能提出问题,自然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这就是他们求知的动力,这种动力远比老师的灌输要有用。在《灯与光》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自己找问题,然后互相讨论,最后一起解决问题。学生很活跃,提了不少问题:“灯罩有什么作用呢?”“现在商店里有许多漂亮的灯罩,为什么我们还要学做纸质的灯罩呢?”“燈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除了我们常见的玻璃、塑料等灯罩外,还有别的什么材料可以制作灯罩呢?”……一个个问题,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场面非常热烈。
  课堂上多采用这种方法,就会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通过提问,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求知欲增强了,积极性也提高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懒”一点,仅仅只起到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忙一点,忙提问、忙解答。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二、善待学生个性化的回答
  在上《傲雪梅花》这一课的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大家看到齐白石的这幅画,画的是什么?”笔者的本意是让学生回答“荷花、蜻蜓、水”,结果有位同学的回答让我很吃惊,他说画的是“夏天”。起初笔者惊讶于学生竞不知荷花与蜻蜓,转瞬又惊讶于学生独特的思维。的确,荷花与蜻蜓本来就是夏天的事物嘛。接下来笔者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别的同学回答:有的说是“炎热”、有的说是“清凉”、有的说是“出淤泥而不染”……一个意外的答案,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传统的教育理念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所谓的标准答案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这是当前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一次改语文试卷,遇到这样一个题目:“仿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句式,自拟一个句子。”有位同学的答案是“分不在高,及格则行”,虽然内容不积极,但句式还是很工整的,结果语文老师给了他一个叉,并把他教训了一通。笔者认为这样做欠妥,造句归造句,思想教育归思想教育,怎么能够混为一谈呢?
  要想培养学生的“个性”,要想创新,我们就得从“标准答案”中走出来,让学生自由地无忧无虑地发表他们的意见,让创新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光,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这里,老师只能是一个聆听者,而不是一个独裁者。三、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表现
  学过中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的用笔无非就是“勾、勒、皴、檫、点、染、厾”。国画课上,有位同学没带毛笔,他便把钢笔里的墨滴在宣纸上,让其自然渗开,再加上钢笔勾线,一幅《荷花》就画好了。别的不说,仅这种创新的精神、大胆的尝试、独特的表现手法就值得我们去深思:“指画”、“指书”、“勺书”等艺术形式不就成为了一枝枝“艺苑奇葩”了吗?有谁又敢断言“滴墨”就不能“成画”呢?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个性化的表现。传统的教育提倡“共性”,凡事讲究标准,这样只会培养出一个个“机器”,而不是有独创思维的“人”,这在过往的教育中是有教训的。例如,在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有这样一到题:“假设时针与分针都在初始位置(即十二点),这时我们让时针走一十二小时,那么时针与分针共有多少次相遇,分别是在几时几分?”于是各国的精英们便列开方程式算了起来,唯独有位英国学生从容的拿出手表,拨弄开了。结果可想而知,这位英国学生的答案肯定是正确的,而且过程是最简洁的。
  这就是个性化表现!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他需要长期的积累,更需要牢固的基础,这就要靠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培养了。
  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又靠教育,作为教师,只有更新观念,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创新是根本,个性是源泉,人才是树木,愿人才之树常青!
  主要参考书目
  《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在不少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初中数学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我也是经过老教材熏陶过来的学生,记得以前的课堂中无非就是老师讲解,学生的练习模仿为主,很少在课堂上有探索、讨论,甚至于数学游戏的介入等等,而现在我在备课时花得时间最多的就是:考虑以怎样地方法
食品中的致病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这些致病菌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的培养方法和生化鉴定耗时长,操作繁琐且灵敏度不高;常规PCR法通常1次只能检出一种致病菌
今天是个下雨天,鹿爸到學校接鹿哥放学。校门口花花绿绿的雨衣把鹿爸看得眼都花了,分不清哪个是鹿哥。宝宝,请你根据描述帮鹿爸找到鹿哥吧,然后将它圈出来。(鹿哥身穿一件红色的雨衣,上面印有七个苹果和三个香蕉的图案)  加点料  1.妈妈扫描二维码,带宝宝听音乐《下雨了》。  2.妈妈引导宝宝根据描述找到对应的雨衣,可以培养宝宝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另外,妈妈可以问一问宝宝,哪件雨衣上的苹果数量最少?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同时,应该多考虑一下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必须把指导学法摆在先于选择教法的位置加以考虑,真正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 新课改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
近几年来,由于改革进一步放宽,特别是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开发煤炭资源要“有水快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指示精神,各地乡镇小煤窑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小煤窑达
矿井主通风机设备包括风机本身及连接井筒与风机的风峒部分。风峒内风量大、风速高,产生的风压损失也较大,通常约占井巷通风系统风压损失的30%左右。其中,风井与风峒连接处(
本试验根据GeneBank上发表的堆型艾美尔球虫(Eimeria acervulina)乳酸脱氢酶(L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成功克隆上海株堆型艾美尔球虫的部分LDH基因,大小为993bp。构建LDH的原核
学位
学习探索成长成熟反思----------------感悟铸就了一位县“一级教学能手”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市级“教坛---新星”市级“学科带头人”这二十年的艺术教育生涯。难忘排练场
摘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尽可能的创设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从而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提高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总之,物理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要求的,符合新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因此,培养具有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