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金刚旅行记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p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故事的形式对“动量定理”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并对此设计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分析。
  关键词:动量定理;教学设计;优点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5-0040-3
  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需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会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2.理解动量定理,学会运用动量定理针对具体过程列式;3.运用动量定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场景[1]。
  若以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的话,本节课在推导动量定理表达式、运用动量定理列式的教学过程中,难免比较枯燥乏味;而运用动量定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场景的时候,则可能出现老师灌输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的情况;而且,课后若缺乏有效的拓展和巩固,学生对于定理的理解可能不太透彻,不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不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笔者在最近的“动量定理”示范课中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教学设计如后文所示。
  引入:
  请学生拖桌布而使桌布上的杯子不动,学生总结成功的秘诀——“快”。教师发言:“同学总结出成功的秘诀是‘快’,那这个秘诀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物理学原理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了解。”
  “今天的学习以一个故事的形式展开。传说在物理世界,有一个神奇的人物叫物理小金刚。他可以上天入地,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间来去自如,在电场与磁场中自由穿梭。最关键的是,他可以变形。他变为各种人物和物体,游历过许多地方,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就与他经历过的几个场景有关。”
  场景一:
  如图1所示,物理小金刚化身为一个质量为m的小滑块,来到一个光滑的地面上,他的初速度为v0,受到一个向右的恒力F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t,小滑块的速度变成了vt。此时,小滑块心中有了疑问:我的动量如何变化?是什么改变了我的动量?
  请独立思考,帮助小滑块消除疑虑。
  场景一教学过程:
  学生可以进行如下推导:
  mvt-mv0=m(vt-v0)=mat=Ft。
  明确等式左边是动量的变化量,等式右边Ft是合外力的冲量,得出“合外力的冲量改变物体的动量”,最初得出动量定理并理解其含义和矢量性。
  然后,播放汽车以140 km/h的速度拖动巨大桌布的震撼视频,学生分析桌布上的瓷器与水果不掉下来的原因,与本节课最初学生拖桌布的实验相呼应。
  场景二:
  有一天,物理小金刚化身为一个热爱极限挑战的运动员,来到了蹦极跳的高台上。此时,他的面前摆着两条绳子,一条有弹性,一条没有弹性。请你站在为运动员安全考虑的角度,为他选一条合适的绳子,并说明理由。(以小组为單位讨论,稍后展示)
  场景二教学过程: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可进行如下分析:
  如图2所示,设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F-mg)t=0-(-mv),式子变形后可得(F-mg)t=mv。
  由此可知,动量变化量一定时,时间越长,作用力就越小,故为小金刚选择弹性绳。
  此处播放实际的蹦极跳视频,并通过模拟对比实验证明:同等条件下,弹性绳作用时间长、作用力小,指出这就是“缓冲”。
  然后,故事继续:“物理小金刚踏上新的旅途,他乘坐过摩托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他观看过跳高、跳远、篮球等体育赛事;他还……”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分析汽车、轮船、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和跳高、跳远、篮球等体育赛事以及水果、易碎品的包装、钉钉子等生活场景对动量定理的运用,并由学生积极发言。
  场景三:
  物理小金刚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一个气势恢宏的大门前,只见门口写着6个大字:“西南大学附中”。这是一所百年名校,正在举行“缤纷节”的活动,小金刚被一幅海报吸引:“来吧,蛋小强!想做一枚与众不同的鸡蛋吗?敢做一名勇气与智慧兼备的‘蛋小强’吗?小鸡蛋也有大舞台,西大附中‘鸡蛋撞地球’挑战赛等你来!来吧!从高空跳跃而下,用你那优雅的身躯,去撞击地球!不限形式,不限材料,来做敢于挑战地球的‘蛋小强’吧!”
  跃跃欲试的小金刚化身为一枚鸡蛋,要去参加“鸡蛋撞地球”的比赛,可是它却不知该如何武装自己。请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及聪明才智,为鸡蛋出谋划策。(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场景三教学过程:
  以小组讨论、小组展示的方式为主,综合学生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内容:
  如图3所示,对鸡蛋着地后的过程进行分析,设向上为正方向。
  由动量定理可得(F-mg)t=0-(-mv),式子变形后可得F= mg。可见,要减小地面对鸡蛋的作用力,可以通过增加作用时间t和减小落地速度v来实现。
  其中,增加作用时间的措施主要有:使用泡沫、弹性网、液体、气球等缓冲装置;减小落地速度的措施主要有:添加降落伞、滑翔翅膀或利用电场(磁场)的阻力、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电磁阻尼等。
  课堂延伸:
  本节课后,组织学生开始“武装”鸡蛋,参加学校真实存在的“鸡蛋撞地球”比赛。同学们的设计创意五花八门,从六楼落下而未摔坏的鸡蛋比比皆是。最终,同学们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优点与不足:
  1.利用“物理小金刚旅行记”的形式来设计整堂课,为教学活动创设了非常新颖的情景;通过故事中的场景一、场景二、场景三来呈现教学场景,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状(下转第44页)(上接第41页)态下进行物理学习。总体说来,学生在课堂上感觉非常新鲜,乐在其中。
  2.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巩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课后的“鸡蛋撞地球”比赛作为课堂的延伸,使整个教学活动既有“动脑”,又有“动手”,有效地把动量定理深入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场景中提到本校的“缤纷节”,是我校特色的“缤纷教育”形式,也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节日。通过组织同学们利用动量定理来“武装”鸡蛋,参加学校真实存在的“鸡蛋撞地球”比赛,既加深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4.本节课的故事对语言的要求较高,教学设计中的语言在精炼、优美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整节课教学内容偏多,如果适当精简一些环节,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发挥的余地。
  5.本教学设计中,蹦极跳这一场景之后的对比实验原计划是利用DIS系统的力传感器,希望传感器记录下弹性和非弹性绳上受力的实际大小并进行比较。但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力传感器是以一定频率来记录力的大小的,非弹性绳的最大弹力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因此不能保证每次力传感器都可以记录到。最后,本设计放弃了传感器的实验,改做的弹性绳不断、非弹性绳断裂的对比实验。因此,本节课的实验设计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盛海平在运用DIS系统突破“动量定理”教学难点的研究中,采用了气垫导轨、光电门等实验器材[2],也是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可参考的实验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小兰,王婧.浅议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以“动量定理”为例[J].物理教学探讨,2009,27(10):15—18.
  [2]盛海平.运用数字化实验系统突破“动量定理”教学难点[J].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7):53—55.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沪粤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五节《水资源和水循环》为例,从课前调查、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与反思三个方面探讨了在STS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关键词:STS;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8(S)-0027-4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且将
摘 要:将一张图片竖直放入水杯中,从水面向下看可以清楚地看到图像;当把图片放于一透明袋中再置于水中时,图像却消失了。原因是来自图像的光线先经过透明袋子内空气到水的折射,使得射到杯子中水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折射角变大了,发生全反射。发生全反射的范围与不同分界面间的夹角也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全反射;折射率;图像消失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
摘 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是物理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文章通过将SNP模式与中学物理教学相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寻找证据、分析归纳、推理演绎、解释自己观点、合理反驳他人的科学论证能力,初步构建了将SNP模式应用于科学论证能力培养的教学流程,并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教学为例,探讨了该教学流程的应用及SNP模式在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SNP模式;科学论证;中学物理;热
摘 要: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过两届,本文就赛事中的实验技能比赛环节提出一些个人浅薄的看法,希望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第一手资料以供参考。  关键词: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实验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2-0016-3  笔者连续参与了两届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初中物理)基本功大赛,分别于2013年11
摘 要:针对如何有效开展初、高中重复性内容的教学,通过对比初、高中物理教材,分析学生学情,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实施教学,改进并反思其成效,并以此探讨该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重复性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深度学习又叫深层学习,由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与过程》(1976)一文中首次提出,
摘 要:在“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实验中,学生是根据金属杆“动起来”“怎样动”得出结论的,因此金属杆的“动”很关键。本文介绍的实验装置,改进了教材实验装置,便于学生操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金属轨道;铝杆;学生电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8-0061-2  沪科版九年级教材第十七章第二节中的实验“科学探
摘 要: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是《恒定电流》一章的核心内容。该教学设计采用学生自主理论探究和通过微视频还原科学家真实探究的过程,运用科学史情景的探究教学方法,实施生态化物理教学,力求学生对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这一核心概念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且通过在此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提升学生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生态化;科学思
摘 要:分析近三年新课标I卷理综物理实验题,发现物理实验题是“形变”而“神不变”。“形变”包括实验目的变化、实验方法变化、实验器材变化、实验范围变化;“神不变”包括原理应用不变,创新思维不变,精确意识不变,命题导向不变。  关键词:新课标I卷;物理实验题;形变;神不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5-0051-3  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
摘要:本文通过学情分析、课程平台建设、教学模式设计、过程性评价设计等四要素的系统化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设计,结合课程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情况,寻找课程实施过程中平台、教师、学生三个方面产生的问题,进而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2-0097-03  Abst
摘 要:中考复习课的常态模式:知識点罗列—典型习题和实验的讲解—学生当堂练习—教师点评—课后习题强化。在不断的讲练中,学生的解题技能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强化,但是学习的兴味索然,不符合“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文章提出高效复习课架构:基于“单元设计”思想通盘统筹需要复习的知识点,明确复习的方向;利用DIS数字传感器重演重点实验,加深对“探究”的内涵理解,发展高阶思维;在“答—问”评价模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