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会得到锻炼。本文介绍了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应用
语文课程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且必修的课程。在我国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多把精力和关注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中,一味的追求考试高分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创新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现在语文课堂的主要的教学形式。初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保证小组合作能够有效的展开。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原则应以学生为本。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充分利用了合作的优势,避免了传统课堂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生为单位,以互动的形式,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获取新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他人的优点,促进学生融入集体,增强集体意识。所以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变成学生的启迪者。所以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而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得到了相互借鉴的机会,提升了学习能力,发挥了主体作用,打造了趣味生动的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原则渗透到日常课堂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胆量,进一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具体措施
(一)遵循小组学习分组合理原则
完成对学生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课堂上,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差异性和互补性相协调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分组。学生在个性特点、语文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在组员选择的问题上应保持一致,每个组的差异不宜过大。这样有利于在组内营造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这样层次不一、基础不等、性格各异的学生在进行讨论时可以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学生们的思维广度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也会变得更加广阔。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在上课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遵循层次统一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参与度、语文能力水平、互动性等指标分组。比如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在语文水平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带领下可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性格内向的学生和积极活泼爱说话的学生分在一组可以调动他们的的积极性;稳重成熟的学生和思维天马行空的学生一组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所以教师进行科学的分组是完成一堂优秀语文课的基础。
(二)组内角色分配得当
小组分成了以后就要对组内的职责明确一下。组内要确定每个人的职务,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职务,应明确对应。组长负责收集资料,记录员负责记下小组讨论的结果,各司其职,避免组内发生冲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成果习惯,以便完成最后汇报的工作。
比如在对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在开始讲解文章前可以提前布置了解列夫托尔斯泰这个著名作家的作业,在课堂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了,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在课下已经提前了解过这位著名的俄国作家了,那么下面进行小组讨论,把你找到的对他的了解介绍给你同组的人,并说一说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开始讨论后,在每组内部,有的成员进行记录所有人的观点,有的成员负责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每个成员都积极完成小组布置的任务,组内成员发言时也要避免优等生唱独角戏的行为,以保证所有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组织全班一起进行讨论,教师要当启蒙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结束发言后教师稍作总结即可,在这样的课堂上大家的心都在一起,共同的目的都是解決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是土壤,灌溉了祖国的花朵,没有土壤滋润的花朵将会枯萎,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教师就像领头羊,群龙无首的羊群会是一盘散沙。首先,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应明确提出详细的问题或讨论的主题。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三峡》的学习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把要讨论的问题明确提出,并且要让学生听清、听懂自己的问题,如:“同学们在组内先进行全文的通读,再根据注释和上下文的联系,尝试翻译出第一段话的意思。”教师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要求,这是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如果教师自身表达的都有问题,学生不理解该讨论什么,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是失败的。其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也要做出详细的规定。想让小组合作达到预想的效果和既定的目标前提是要有充足的时间。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根据问题的深浅程度、小组人数的多少等因素,去制定最合理的活动时间。例如在《春》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提问:“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文中都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植物,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学生在进行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到了更全面的认识。教师应避免留给学生时间过长导致浪费时间的现象,或时间过短来不及讨论出结果的现象。在轻松的氛围下,小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正常的开展下去。
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能帮助语文教学有效的开展起来,并且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教育。教师应将合作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逐步实现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凤坤.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
[2]姚运钊.互助、互学、互促——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课内外,2018,(36).
[3]赵军.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化模式运用简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4).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语文;应用
语文课程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且必修的课程。在我国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多把精力和关注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中,一味的追求考试高分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创新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现在语文课堂的主要的教学形式。初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保证小组合作能够有效的展开。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学原则应以学生为本。而小组合作学习就充分利用了合作的优势,避免了传统课堂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两个及两个以上学生为单位,以互动的形式,学生们之间进行交流,获取新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们之间互相学习他人的优点,促进学生融入集体,增强集体意识。所以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鼓励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变成学生的启迪者。所以要求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而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得到了相互借鉴的机会,提升了学习能力,发挥了主体作用,打造了趣味生动的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将这种教学原则渗透到日常课堂中去,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胆量,进一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的具体措施
(一)遵循小组学习分组合理原则
完成对学生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课堂上,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差异性和互补性相协调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分组。学生在个性特点、语文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在组员选择的问题上应保持一致,每个组的差异不宜过大。这样有利于在组内营造取长补短、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这样层次不一、基础不等、性格各异的学生在进行讨论时可以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学生们的思维广度受到其他人的影响也会变得更加广阔。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的课文《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带领学生们一起学习。在上课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遵循层次统一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参与度、语文能力水平、互动性等指标分组。比如语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在语文水平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带领下可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性格内向的学生和积极活泼爱说话的学生分在一组可以调动他们的的积极性;稳重成熟的学生和思维天马行空的学生一组可以让他们相互学习。所以教师进行科学的分组是完成一堂优秀语文课的基础。
(二)组内角色分配得当
小组分成了以后就要对组内的职责明确一下。组内要确定每个人的职务,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职务,应明确对应。组长负责收集资料,记录员负责记下小组讨论的结果,各司其职,避免组内发生冲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成果习惯,以便完成最后汇报的工作。
比如在对八年级上册《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教师在开始讲解文章前可以提前布置了解列夫托尔斯泰这个著名作家的作业,在课堂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了,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在课下已经提前了解过这位著名的俄国作家了,那么下面进行小组讨论,把你找到的对他的了解介绍给你同组的人,并说一说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开始讨论后,在每组内部,有的成员进行记录所有人的观点,有的成员负责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每个成员都积极完成小组布置的任务,组内成员发言时也要避免优等生唱独角戏的行为,以保证所有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组织全班一起进行讨论,教师要当启蒙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结束发言后教师稍作总结即可,在这样的课堂上大家的心都在一起,共同的目的都是解決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团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是土壤,灌溉了祖国的花朵,没有土壤滋润的花朵将会枯萎,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教师就像领头羊,群龙无首的羊群会是一盘散沙。首先,在进行小组合作前,教师应明确提出详细的问题或讨论的主题。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三峡》的学习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应把要讨论的问题明确提出,并且要让学生听清、听懂自己的问题,如:“同学们在组内先进行全文的通读,再根据注释和上下文的联系,尝试翻译出第一段话的意思。”教师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要求,这是学生能够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如果教师自身表达的都有问题,学生不理解该讨论什么,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是失败的。其次,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也要做出详细的规定。想让小组合作达到预想的效果和既定的目标前提是要有充足的时间。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根据问题的深浅程度、小组人数的多少等因素,去制定最合理的活动时间。例如在《春》这篇文章中,教师可以提问:“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文中都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植物,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学生在进行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到了更全面的认识。教师应避免留给学生时间过长导致浪费时间的现象,或时间过短来不及讨论出结果的现象。在轻松的氛围下,小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正常的开展下去。
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能帮助语文教学有效的开展起来,并且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教育。教师应将合作和课堂有机的结合起来,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逐步实现学生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凤坤.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11).
[2]姚运钊.互助、互学、互促——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课内外,2018,(36).
[3]赵军.初中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化模式运用简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