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陆俨少先生及其艺术成就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这条“大道”本来发展得很好,但是曾经一度被遮蔽,遮蔽得不清楚。到近30年来,慢慢又清晰了。然而不管历史如何发展,陆俨少先生一直坚守着这条传统的山水画大道。所以我觉得大道澄清是对陆俨少先生艺术实践的概括,高洁隽永则是我对陆先生艺术的评价。事实上陆先生的艺术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高洁隽永,比如说,他也有浑厚华滋,也有出奇制胜,有很险峻的一面等等。但是我更愿意强调陆先生高洁隽永这面,因为这也正是陆先生人品的体现。虽然说浑厚华滋,在陆先生的画中也体现得很充分,但是我们通常把浑厚华滋给了黄宾虹先生。黄宾虹先生所追求和其自我评价,往往是以浑厚华滋为他的理想,所以我觉得用浑厚华滋来形容黄宾虹先生的艺术更为确切。而陆先生也有很多出奇制胜,非常险峻的艺术表现,但是我觉得陆先生追求最根本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一种隽永。隽永的意思是耐人寻味,故而可以恒久。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它与西方的风景画不一样。有句话说:“画者,文之极也。”意思是:画是文人作为的极品。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山水画,我认为十分确切。换言之,山水画不仅仅要画风景,更要通过景来表现情,画家的情感、个性、内在气质。这点在中国画里面表现得特别充分,而且在文人山水画中也特别注重强化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山水画画家中能看到这一点。
  通常人们把宋元绘画相提并论,然而事实上宋代与元代的绘画追求大相径庭。宋代画家大多存绢上作画表现得比较写实,到了元代,画家主要追求在纸上体现笔墨的语言。可以说把笔墨语言的推敲发挥到极致,元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一位优秀的山水画家,一定要在笔墨上有非常好的表现。笔墨的语言绝对不是一个人就能创造的,它是人类历程中一代一代积淀下来的,成为某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所以当人们学习时,不能随便创造,必须从临摹开始。先学习前人创造的语言。比如,前人定下来说这是一只杯子,那么杯子这个词就是指杯子的实体,而不能说是别的东西,后人也就只能随着叫,不可改变,这就是语言的继承性。当人们掌握这门语言后,就能自如地描写景,进而从景来表现情。山水画的笔睾语言就是非常强化用景表情这点。而陆俨少先生将存山水画的这种笔墨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我认为他是将文人山水画推向了新的高度。回到中国美术史中,山水画从元四家(吴镇、黄公望、王蒙、倪瓒)以后到了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然后到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晕)。山水画的这一路发展得很好,到了清代基本上是四王成为画坛的领袖人物,整个清代的200多年来也是受四王的影响,这就是山水画的大道、正道。但是到近代以后,我们国家在国力上衰落,政治上、军事上的节节失利,使得我们怀疑自己的文化出了问题,这时出现了新文化运动。在这个国家危急的情况下,大家着急地想要把它振兴起来,很容易就让人们想到我们文化有缺陷,虽然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它有打倒一切的偏激性。当时,我们把原来没有缺点的、没有问题的东西,看成了是大问题,所以在这个运动中,把山水画打击得十分厉害,其价值给完全否定掉。这时就要求山水画迎合时代,对现实有用。此后长期以来我们不断地强化艺术的实际功用,但文人山水画其实是最没有实际功用的。在时代的高压下,有真知灼见的艺术家在追问是不是所有的艺术都必须直接地干预生活、直接地为政治服务?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艺术家,虽然有自己的坚持,但是面对时代的限制,也会有所变通。生在此时的陆俨少先生,其艺术也受到了这个时代潮流的影响。
  陆俨少先生26岁时,在浙江上柏山买了一些地置办了个农场。事实上这个时候的陆先生有个隐逸的思想,就是隐居起来。因为他觉得自己与当时混乱的社会格格不入,他个性上不适应,因此试图不以卖画为生,绘画只是其为达到自我的修炼。所以他就到上柏山上以农养画。我觉得陆先生的一生具有很浓厚的隐逸思想,在早期他就是受陶渊明的思想影响很深,因此也导致他向往隐居生活。可惜后来日寇的侵略冲破了他的理想。于是他避难到四川,等到解放后,陆先生也直没有实现他隐居的梦想。但是这样的想法,他一直保留到晚年。晚年陆先生有一幅《上柏山居图》,描写了自己的隐居愿望。陆先生通过这幅画怀念他曾经有过而现实生活中再也找不回来的旧梦,也算是画饼充饥。由此可看出陆先生的这种想法其实是根深蒂固的,但他又是一位现实的人,是一位要生活的人,有家眷,有生活的担子。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做出一些选择,把生活的责任担起来,做些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和并不很喜欢做的事情。另方面,他必须取得自己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那么就使得他或多或少的做了些妥协,对艺术的方向做些调整。但是这并不是说,在陆先生创作中没有了个人的意愿,而是让其在时势的压制下以曲折的方式,时隐时现地透现于画中,使得他的艺术没有根本的改变。所以欣赏陆先生的作品时,我们要知道有一个“隐逸”的思想贯穿其中。
  让山水画去承担社会责任、现实任务,实际上是勉乎其难、徒劳无功的事。山水画本来就是文人自娱自乐的一种产物,所以它有自身的一种规律。它是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寄托,是文人的精神家园。如果非要说山水画有什么功用的话,那么我认为山水画可以做到:赏心悦目,寄情写意,陶冶心灵,养怡延年。
  
  陆俨少的书法作品
  
  陆先生书名为画名所掩,其实他在书法上也是卓然大家,方之古贤,毫不逊色。他书法在章法上面有非常大的突破,在用笔上他吸收了颜如公的厚重、中锋用笔,非常含蓄,所谓“无往不收、死垂不缩”,在章法上他打破“竖有行,横有列”这种常规,将其字形大、小、粗、细错综复杂地揉合起来,使整个作品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气势奔腾,如三峡的急流。
其他文献
在50多年的时间里,艺术品拍卖从一项平淡日常的商业活动,迅速发展成为艺术品交易领域重要的交易方式,并对画廊等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机构造成重大冲击。但艺博会等其他艺术交易形式的发展也在对拍卖业的过度发展进行着平衡。如今,艺术拍卖行面临着艺术品征集困难、规模减小和开支缩减等方面的问题。索伦·麦理肯(Souren Melikian)先生是美国艺术市场领域的研究者、观察家和撰稿人,他对世界艺术品拍卖50年来的
期刊
直到2月中旬,2009年国内外的秋季艺术品拍卖总算结束。国内外各大拍行都交上让人满意的佳绩,多家拍行的总成交额都过了亿元大关。艺术市场可谓从原来的持续回暖转为炽热,其中瓷器工艺品市场显观出相当火热的景象。此次秋拍多个瓷器工艺品拍卖专场也打破了亿元的成文总额,许多收藏名家的珍藏惊现拍场,各大拍行也为藏家们搜罗了大批的清代珍品,还特别开设了清代宫廷艺术专场,这些专场不但成交率都在80%以上,而且还频频
期刊
陕西关中古称“天府之国”,位于其西部的宝鸡,地处八百里秦川之上流,襟沂带渭,依秦岭而阻陇坂,群山聚合于西,平原敞开于东,良田阡陌,沃野纵横,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远在距今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宝鸡就成为老官台文化的主要分布区。进入文明时期,宝鸡虽缺少了中原文化核心地区的光彩,却积蓄、孕育了一代更为辉煌的早期文明。周人在古公直父率领下,举族迁徒,“渡漆沮,逾梁山,止于岐山下”
期刊
“张璜是一位真止的gendemall。”  张璜,字渭渔,中国著名机铸币收藏鉴赏家,曾任香港钱币研究会第三任会长。与胞妹T张弓良女士,皆热衷于收藏中国钱币,最终均成为钱币收藏大家,是中国泉坛中仅见的兄妹双杰。他俩在香港、台湾、大陆乃至东南亚、美国均有广泛的影响。在海外,张璜被称为中国银铜币鉴定专家;丁张弓良是中国军用钞票的鉴赏收藏家,在泉界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我孩提时代,我在上海重庆中路家父
期刊
在西班牙所处的西欧,贵族首先就是一名骑士,有能力供养一匹良马,以及拥有相应的武器装备。“骑士精神”最早是指马术,在诞生之初就和欧洲贵族联系在一起;骑士所穿戴的盔甲更是皇权政治的象征。到了12世纪,骑士精神的意义转变为一种人生的整体规范,其中包括“保护老弱妇孺,为公义而战以对抗不平与邪恶,热爱家园和为防卫教会而冒死犯难。”骑士精神对欧洲人的文化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被西班牙人认同为构成
期刊
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的岭南画派,从一开始就将自已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擎起了“艺术革命”的旗帜,这在中国绘画历史上是少见的。1906年,高剑父在日本与孙中山和黄兴两先生结识,获得革命的理念,因之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孙、黄两位先生派遣高剑父回粤筹建同盟会广东分会。高剑父回粤后担任广东同盟会会长,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民主革命实践,致力于推翻清政府封建皇朝,建立民主国
期刊
原始镜子的诞生“能看脸的生命力量”    人类到底是什么时候创造了第一面镜子不得而知。但考古学家发现最早的人造镜子是用抛光的黑曜石做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200年的卡塔胡于克(在土耳其科尼亚附近)。随着人们对金属的开采及加工技术的发展,欧洲陆续出现青铜、铜、铁等制品。而用这些金属造镜也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最古老的金属镜子绝对非青铜镜莫属,当然除了古中国有大量青铜造镜外,外国也有很多,它们多是古埃
期刊
龙光台位于云南腾冲城西叠水河瀑布一侧的小山之上,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至万历年间,由著名的守边名将邓子龙重建。之后数百年复几经修葺。此地孤峰飞阁,风光绚丽。笔者从太极桥前,沿中峰而上,过电站,至山门。石径三曲,至观瀑台。台为半圆形,前有石栏凭藉,中有巨松垂盖,下有石桌石凳可小憩。历代骚人墨客常于凭栏观瀑,饮酒赋诗,因而为龙光台生色者不仅有周围的山光水瀑,且得益于历代名人的众多题刻。  在众
期刊
诗曰:  嘉德竹卷刘力上,夏卿赝本大风堂。  古来多少丹青手,摹元仿宋费品量。  话说9月13日嘉德四季拍卖有一刘力上《竹石图卷》(899号),为“俞致贞、刘力上珍藏”专题之一件。刘力上乃当代名家,画也是真画,但坦白说此卷作品在拍卖上并不是什么太惹眼的作品。笔者之所以翻图录时即注意到它,是因为它让我想到张大干旧藏的一件明代夏昶的手卷。刘力上是大风堂得意弟子,刘卷虽只在画幅左下钤一“刘力上”小印,并
期刊
澳门收藏家萧春源先生,敏学好古,于兴办实业之余,广事收藏,尤嗜历代古印。十余年间,遍游四方,所得以百千计,既富且精。数年前曾于香江古玩肆中觅得宋代影青龟纽瓷印一方,因其罕觐,特为摄影制版,印入其农历丙子年私人贺岁卡中。  此印瓷质龟纽,通高3.7厘米,印面纵4.6厘米、横4.75厘米。印台四周施青白色影青釉,胎质细腻。龟背花纹与龟脚趾均用刀刻表现,造型生动。印面阴刻楷书“沙随程迥”四字,其中“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