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热潮中,inquiry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关键词之一。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就其本意来说,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现在我们常说教学要创新,怎么创新?许多人感到迷离,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创新就在一个个探究实践活动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再总结出新的理论,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讲的创新活动,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探究式教学。
新编历史教材基本在每一学习单元后都设有研究性课程,目的在于拓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了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为什么探究式就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第一,课堂选用探究式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
教学改革宗旨有三点: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二是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只要能做到这三点,谁都能改革,怎么改革都行。因为我们所说的改革是在探究中改革,有探究就有改革,没有探究就没有改革。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教师来说,改革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去获得从来没有过的理想教学效果。由此可知,教学改革与探究是相伴而行的,每个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探究,每个教师也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轨道上运行。
第二,课堂选用探究式教学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班级授课制有利有弊。在科学技术不大发达的情况下,班级授课制利大于弊,在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发展的今天,弊大于利,因为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因材施教。如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弊为利,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这些都是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有效做法,若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将可以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下面就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在组织这种研究性课程中的几点做法。
1、目标要具体而明确。这就要求活动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习与探究的内容来制定,不仅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如七年级上册历史"分封制":可以让学生回去查找自家的族谱,确定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探寻自己宗族的由来,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伦理观念"。关于家庭,可以说司空见惯,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但若究其根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准备要充分而合理。学习与探究的目标确立之后,马上着手的就是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准备。一般来讲,提前一周进行准备为宜。
首先,是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本次学习与探究活动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共同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出多个相关的课题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查找相关资料,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所收集的资料和具体的活动目标,在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最终将本次活动课的主题确定下来。
其次,是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可查阅的相关的书籍。介绍查找资料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准备做好与活动有关的一些事宜,如展示的设备、竞赛的相关环节及组建评委团等;设计好有利于更多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的方案,做一些简单易行的、操作性强的课件,搭建好学生活动的平台。
再次,是学生根据活动的主题进行自愿结组和合理分工。最后,就所选主题进行资料、信息的搜集与整合,形成初步的观点,并能就所选主题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备活动过程中进行交流、讨论。寻访"丝绸之路"这种探究课,我根据我们的家乡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历史特点,结合地方史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与表扬,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过程要严谨而务实。这个活动过程:一要严谨、精心策划,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的氛围。首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探究成果的展示(可通过文字、图片、表格等方式);然后,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究,主要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或是探究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或是某一小组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二要务实,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学习与探究活动的方案,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时让有能力的学生唱《南泥弯》---才艺表演、在单元复习时采用---问题抢答、在讲到《秦王扫六合》时对秦始皇功过是非评价时采用---小组辩论等,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千万不能因热闹而流于形式。
4、总结要全面而及时。这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教师就整个学习探究活动过程给予概括、归纳,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闪光点,要及时的捕捉到。另一方面是学生就本次学习探究活动进行总结,以收获、体会或感想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的总结,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样的学习探究,确实有所收获,并给予他们恰当的鼓励,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而总结必须全面而到位。
新课程实施后,由于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在新课改教学中要注重探究性的学习。
新编历史教材基本在每一学习单元后都设有研究性课程,目的在于拓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了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多种方法和渠道,为什么探究式就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
第一,课堂选用探究式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
教学改革宗旨有三点: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一套做法;二是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三是能根据教材提供的基本知识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只要能做到这三点,谁都能改革,怎么改革都行。因为我们所说的改革是在探究中改革,有探究就有改革,没有探究就没有改革。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改革就是探究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教师来说,改革就是探究从来没有用过的新方法,去获得从来没有过的理想教学效果。由此可知,教学改革与探究是相伴而行的,每个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探究,每个教师也都能在教学改革的轨道上运行。
第二,课堂选用探究式教学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班级授课制有利有弊。在科学技术不大发达的情况下,班级授课制利大于弊,在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发展的今天,弊大于利,因为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难以因材施教。如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转弊为利,变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实现教学形式的转变,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讲授;二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三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课堂教学选用探究式,就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等等。这些都是改革班级授课制的有效做法,若能结合实际去应用,将可以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情景。下面就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浅谈在组织这种研究性课程中的几点做法。
1、目标要具体而明确。这就要求活动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习与探究的内容来制定,不仅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如七年级上册历史"分封制":可以让学生回去查找自家的族谱,确定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探寻自己宗族的由来,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社会的伦理观念"。关于家庭,可以说司空见惯,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但若究其根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准备要充分而合理。学习与探究的目标确立之后,马上着手的就是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准备。一般来讲,提前一周进行准备为宜。
首先,是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本次学习与探究活动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共同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可以提前设计出多个相关的课题提供给学生,让他们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查找相关资料,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他们所收集的资料和具体的活动目标,在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的基础上,最终将本次活动课的主题确定下来。
其次,是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向学生提供可查阅的相关的书籍。介绍查找资料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准备做好与活动有关的一些事宜,如展示的设备、竞赛的相关环节及组建评委团等;设计好有利于更多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的方案,做一些简单易行的、操作性强的课件,搭建好学生活动的平台。
再次,是学生根据活动的主题进行自愿结组和合理分工。最后,就所选主题进行资料、信息的搜集与整合,形成初步的观点,并能就所选主题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备活动过程中进行交流、讨论。寻访"丝绸之路"这种探究课,我根据我们的家乡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历史特点,结合地方史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与表扬,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过程要严谨而务实。这个活动过程:一要严谨、精心策划,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的氛围。首先,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进行探究成果的展示(可通过文字、图片、表格等方式);然后,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究,主要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或是探究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或是某一小组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二要务实,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学习与探究活动的方案,如在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时让有能力的学生唱《南泥弯》---才艺表演、在单元复习时采用---问题抢答、在讲到《秦王扫六合》时对秦始皇功过是非评价时采用---小组辩论等,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的全过程,千万不能因热闹而流于形式。
4、总结要全面而及时。这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教师就整个学习探究活动过程给予概括、归纳,针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闪光点,要及时的捕捉到。另一方面是学生就本次学习探究活动进行总结,以收获、体会或感想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的总结,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样的学习探究,确实有所收获,并给予他们恰当的鼓励,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因而总结必须全面而到位。
新课程实施后,由于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情境性,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在新课改教学中要注重探究性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