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的希望,如何培育他们健康的心理,良好的道德行为,对于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路径
人类的文明,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创造、继续、延续和发展过来的。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现在人的健康观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行为适应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在理念上形成共识:在未来社会里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构健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重视培养幼儿的谦让精神
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教师身体离幼儿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暖,就会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如果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童心的需要。同时,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如在活动区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增设新生入园亲子区、聊天室、娱乐天地等,给予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空间。使幼儿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因此,老师必须给予幼儿实践锻炼机会,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起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无论是孩子或是成人,谦让都是一种美德,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技能,中国自古有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谦让的品质,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环境、与人和睦相处深受同伴欢迎的人。幼儿没有谦让精神,原因是来源于孩子的“自我中心”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导致他们形成了只顾自己唯我独尊的心理。他们仅仅要求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对自己有何付出了多少。“自我中心”导致的结果则是自私,阻障了孩子社会性行为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幼儿这种“以自欺欺人我为中心”的行为,应首当其冲的去阻止其形成。
平时要教育幼儿为班级,为家庭尽一点职责,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每一位幼儿都可以享受一定的权力,也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如:从小事做起,每天早上入园摆放桌椅板凳,整理学习用品,帮助值日老师整理卫生,分发饭碗等,在家也应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倒垃圾,整理自己的衣物,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小房间,不要生怕累了孩子而什么事不让孩子干,什么事都为孩子包办,殊不知此迁就纵容,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很容易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且有谦让精神的孩子能和他人友好相处,体会到更多同伴之间的亲切和快乐,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仔细留心的观察,从而进行及时指导,使他们从小树立起宝贵的谦让精神。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谦让精神势在必行。
二、鼓励幼儿的分享精神 培育幼儿的良好性格
分享是一种好的行为,老师应首先让孩子体会属于分享的一份快乐,当孩子跟伙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时,总会得到同伴亲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奖,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在发现孩子主动表现分享行为时,应及时鼓励和表扬,说一些有感染力的话。比如:你懂得了好东西和小朋友们分享就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这样孩子就渐渐理解与“人同乐”的道理,养成谦让,共同分享的好品质。
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中、大班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对“大风车”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金龟子”、“小鹿姐姐”等角色发生争执,而使表演难以进行下去,这时他们也逐步意识到需要商量一下角色的分配、表演哪些节目等内容。于是,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培养幼儿的品质意志 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
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
例如,在“猴子与大石头人”的游戏中,将幼儿分为红队和绿队,再请几名幼儿扮“猴子”。游戏开始,“猴子”在前面玩耍, “石头人”在后面任意模仿,当听到口令时,“猴子”们猛一回头,这时,“石头人”最后不论什么动作,也决不能再变动,任凭“猴子们”随意骚扰,能坚持不动为胜者,胜者多为胜队。在游戏中孩子们为了获胜,都努力地控制自己,一定要坚持到底。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本队的荣誉,增强了集体意识,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验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趣味中使幼儿愉快地接受了规则。同时,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情感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绪,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就是使其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独生子女基本上是集众爱于一身,他们总以为自己小需要别人照顾,别人都要让着我,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让其理解我“小”我也“大”的观念,因为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接受集体教育,相对而言就已经长大,在小班时就让其有这个概念,教育其和小朋友相处应当和协谦让,我们幼儿园经常开展“以大带小”的活动,在半天内,让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活动,组织和照顾他们玩各种大型玩具,做游戏,入厕和自由活动等。这个活动可以使大班幼儿产生自豪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能激发他们产生我也快快长大的欲望,长大了我也能带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玩耍、活动、那该有多好。
“情感教育”还可以通过谈话,游戏,参与的形式来进行,如每天一题讨论“这件事该怎么办好”集体过生日,分享快乐,走进成人劳动的世界,警察叔叔每天为忙碌的人们,来来往往的车辆,安全认真的指挥交通,你们的爸爸妈妈下班后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买菜做饭,洗衣等,是多么辛苦。让幼儿目睹成人的劳动是辛苦的、高尚的、使其产生尊敬长辈的情感。
四、重视幼儿“成功教育”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成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让幼儿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体会快乐,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成功教育”必须符合每个幼儿的实际,适合幼儿的性格和爱好,让其跳一跳,才能摘取成功果实的效果更好。我们还经常创造能让幼儿展示能力的机会,每月有“小舞台”让每个幼儿为全园小朋友表演节目,赢得喝彩,培养其胆量,已形成健康的心理,举办画展,每个幼儿都有作品展示,培养其自信心。
在实施“成功教育”中老师的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你做的真好、你画的很出色、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不要怕勇敢些,你一定能学会”等积极鼓励的语言,使幼儿做为一种信念劳记心中,形成一种我会做得更好,我是很能干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为幼儿长大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辩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幼儿在园、在家、在社区环境中受到同样的教育,更使幼儿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教育合力,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进健康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为培养幼儿坚持品质的良好形成,增强家长的家园配合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非问题性教育活动”和“问题性教育活动”,综合主体活动“我能做到”,教给幼儿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让家长参与,同时又向家长宣传《儿童权利权公约》,使家长知道孩子是一天天变化的,发展的,是权利的主体,不能总以他们还小应给予保护。为让家长积极参与,可由教师每周发给家长“联系卡”,卡上有幼儿园管理的要求,有培养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要求等内容,通过联系卡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使教师和家长得到信息后不断调整教育行为。这一措施使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大大加强,同时,让家长也有机会观察孩子,使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同时,还可采用辩析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即教师在家教指导活动中创设一定情景,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方法上积极发表意见,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方案,逐步改变观念和行为。如针对“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好,等长大了再说”这一观点,与家长深入开展讨论,让家长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受到启发,达到家园配合的目的。并要求教师注意信息反馈。通过对联系卡,家长讨论会、家长开放日、家园小报、电话交流、亲子活动等信息的收集后,及时反馈和调整双方的教育行为,更好地保证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同时,利用社区文化背景,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格局。根据社区文化背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教育影响,将幼儿园教育和家教指导工作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去。利用社区环境优势,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活动:
1.由于我园地处军营,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环境,与连队联系,组织幼儿参观军营,了解解放军叔叔的生活、训练,并请他们中的代表来园讲“英雄解放军”的故事,帮助幼儿树立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从小立志保卫祖国的远大抱负,生成了活动“我是一个兵”等主题,得到部队和家长的一致配合达到了教育效果。
2.培养关心帮助他人的品德。教师观察到幼儿对社区街道搞的为灾区人民损款物活动,引起了大部份幼儿的注意,不停地问“你们带这么多旧衣服给谁,幼儿园这几天怎么摆了一个红箱子,看见许多老师在里面放钱干什么呢”此时,老师不是如何尽快给孩子答案,而是围绕孩子关心的问题,开展谈话活动,生成了“献出我的爱”的活动主题。通过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如组织大班幼儿到天府广场“卖报”,将卖报款集中统一,分送到“ SOS 儿童村”,与“ SOS ”儿童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关心帮助他人等优良品质,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的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做为整个教育所依靠的基础和起点对开发人类潜能,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发挥着奠基性作用。因此,在幼儿期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这样的重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 路径
人类的文明,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创造、继续、延续和发展过来的。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现在人的健康观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行为适应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在理念上形成共识:在未来社会里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七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构健温馨的健康心理环境 重视培养幼儿的谦让精神
环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年龄越小的幼儿对心理环境要求比物质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师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触。”也就是说,教师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如果教师身体离幼儿很近,而心却离得很远,总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他们,幼儿得不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感受不到老师的温暖,就会逐渐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不安全感就会增加;如果讽刺、挖苦、嘲笑孩子,当众损伤孩子的人格,会使孩子失去自尊;长期得不到肯定,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不会有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体察他们童心的需要。同时,为幼儿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平等鼓励的师幼关系,如在活动区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增设新生入园亲子区、聊天室、娱乐天地等,给予幼儿充分抒发情感,增进交往空间。使幼儿感到在安全、温馨的氛围中生活,有助于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快。因此,老师必须给予幼儿实践锻炼机会,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完成一些起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任务,给予他们充分表现自我的情感氛围,尊重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的主动行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自身能力,从而提高自我评价水平。总之,老师要善于抓住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创设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
无论是孩子或是成人,谦让都是一种美德,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技能,中国自古有孔融让梨的故事,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谦让的品质,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环境、与人和睦相处深受同伴欢迎的人。幼儿没有谦让精神,原因是来源于孩子的“自我中心”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至高无上,导致他们形成了只顾自己唯我独尊的心理。他们仅仅要求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对自己有何付出了多少。“自我中心”导致的结果则是自私,阻障了孩子社会性行为的形成和发展,针对幼儿这种“以自欺欺人我为中心”的行为,应首当其冲的去阻止其形成。
平时要教育幼儿为班级,为家庭尽一点职责,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每一位幼儿都可以享受一定的权力,也应当履行一定的义务。如:从小事做起,每天早上入园摆放桌椅板凳,整理学习用品,帮助值日老师整理卫生,分发饭碗等,在家也应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倒垃圾,整理自己的衣物,玩具,自己收拾自己的小房间,不要生怕累了孩子而什么事不让孩子干,什么事都为孩子包办,殊不知此迁就纵容,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很容易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而且有谦让精神的孩子能和他人友好相处,体会到更多同伴之间的亲切和快乐,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仔细留心的观察,从而进行及时指导,使他们从小树立起宝贵的谦让精神。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谦让精神势在必行。
二、鼓励幼儿的分享精神 培育幼儿的良好性格
分享是一种好的行为,老师应首先让孩子体会属于分享的一份快乐,当孩子跟伙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时,总会得到同伴亲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奖,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懂得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在发现孩子主动表现分享行为时,应及时鼓励和表扬,说一些有感染力的话。比如:你懂得了好东西和小朋友们分享就是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这样孩子就渐渐理解与“人同乐”的道理,养成谦让,共同分享的好品质。
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躯体大动作和手指精细动作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智力游戏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绪、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和良好的性格。譬如,在中、大班的表演游戏中,幼儿对“大风车”的主题很感兴趣。开始时,几个孩子为扮演自已喜欢的“金龟子”、“小鹿姐姐”等角色发生争执,而使表演难以进行下去,这时他们也逐步意识到需要商量一下角色的分配、表演哪些节目等内容。于是,幼儿通过与同伴在游戏中协商、分工、合作、谦让等,锻炼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培养幼儿的品质意志 重视幼儿的情感教育
由于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自控能力较差,不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也较差,针对这一共性特点,我们设计了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将游戏与规则融为一体,使幼儿在游戏中将被动遵守规则转变成为一种主动行为,目标最终在愉快中完成。
例如,在“猴子与大石头人”的游戏中,将幼儿分为红队和绿队,再请几名幼儿扮“猴子”。游戏开始,“猴子”在前面玩耍, “石头人”在后面任意模仿,当听到口令时,“猴子”们猛一回头,这时,“石头人”最后不论什么动作,也决不能再变动,任凭“猴子们”随意骚扰,能坚持不动为胜者,胜者多为胜队。在游戏中孩子们为了获胜,都努力地控制自己,一定要坚持到底。因为他们已经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本队的荣誉,增强了集体意识,懂得了如何在集体中约束自己的行为,体验到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趣味中使幼儿愉快地接受了规则。同时,自控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愤怒、情感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绪,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就是使其明辨是非、善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质。独生子女基本上是集众爱于一身,他们总以为自己小需要别人照顾,别人都要让着我,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让其理解我“小”我也“大”的观念,因为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接受集体教育,相对而言就已经长大,在小班时就让其有这个概念,教育其和小朋友相处应当和协谦让,我们幼儿园经常开展“以大带小”的活动,在半天内,让大班幼儿带小班幼儿活动,组织和照顾他们玩各种大型玩具,做游戏,入厕和自由活动等。这个活动可以使大班幼儿产生自豪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关心爱护别人的情感,对小班的幼儿来说,能激发他们产生我也快快长大的欲望,长大了我也能带小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玩耍、活动、那该有多好。
“情感教育”还可以通过谈话,游戏,参与的形式来进行,如每天一题讨论“这件事该怎么办好”集体过生日,分享快乐,走进成人劳动的世界,警察叔叔每天为忙碌的人们,来来往往的车辆,安全认真的指挥交通,你们的爸爸妈妈下班后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买菜做饭,洗衣等,是多么辛苦。让幼儿目睹成人的劳动是辛苦的、高尚的、使其产生尊敬长辈的情感。
四、重视幼儿“成功教育”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成功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自信心最有效的途径,让幼儿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体会快乐,增强其自信心和进取心。“成功教育”必须符合每个幼儿的实际,适合幼儿的性格和爱好,让其跳一跳,才能摘取成功果实的效果更好。我们还经常创造能让幼儿展示能力的机会,每月有“小舞台”让每个幼儿为全园小朋友表演节目,赢得喝彩,培养其胆量,已形成健康的心理,举办画展,每个幼儿都有作品展示,培养其自信心。
在实施“成功教育”中老师的积极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你做的真好、你画的很出色、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不要怕勇敢些,你一定能学会”等积极鼓励的语言,使幼儿做为一种信念劳记心中,形成一种我会做得更好,我是很能干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了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就为幼儿长大成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是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期,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辩别力差,对成人依赖性强,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生活中的人、事、物对幼儿的影响,也是幼儿生存环境直接作用于幼儿发展。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使幼儿在园、在家、在社区环境中受到同样的教育,更使幼儿在良好环境中健康成长,需要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教育合力,共筑幼儿心理健康环境,以此促进心进健康发展,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们为培养幼儿坚持品质的良好形成,增强家长的家园配合的主体地位,我们开展了“非问题性教育活动”和“问题性教育活动”,综合主体活动“我能做到”,教给幼儿在各种情况下的自我保护,让家长参与,同时又向家长宣传《儿童权利权公约》,使家长知道孩子是一天天变化的,发展的,是权利的主体,不能总以他们还小应给予保护。为让家长积极参与,可由教师每周发给家长“联系卡”,卡上有幼儿园管理的要求,有培养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要求等内容,通过联系卡增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使教师和家长得到信息后不断调整教育行为。这一措施使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和责任感大大加强,同时,让家长也有机会观察孩子,使孩子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同时,还可采用辩析会的形式进行交流,即教师在家教指导活动中创设一定情景,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家长从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方法上积极发表意见,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方案,逐步改变观念和行为。如针对“孩子小,什么事都做不好,等长大了再说”这一观点,与家长深入开展讨论,让家长在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受到启发,达到家园配合的目的。并要求教师注意信息反馈。通过对联系卡,家长讨论会、家长开放日、家园小报、电话交流、亲子活动等信息的收集后,及时反馈和调整双方的教育行为,更好地保证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同时,利用社区文化背景,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建立心理健康的教育格局。根据社区文化背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综合的教育影响,将幼儿园教育和家教指导工作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去。利用社区环境优势,开展了以下一系列活动:
1.由于我园地处军营,我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环境,与连队联系,组织幼儿参观军营,了解解放军叔叔的生活、训练,并请他们中的代表来园讲“英雄解放军”的故事,帮助幼儿树立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从小立志保卫祖国的远大抱负,生成了活动“我是一个兵”等主题,得到部队和家长的一致配合达到了教育效果。
2.培养关心帮助他人的品德。教师观察到幼儿对社区街道搞的为灾区人民损款物活动,引起了大部份幼儿的注意,不停地问“你们带这么多旧衣服给谁,幼儿园这几天怎么摆了一个红箱子,看见许多老师在里面放钱干什么呢”此时,老师不是如何尽快给孩子答案,而是围绕孩子关心的问题,开展谈话活动,生成了“献出我的爱”的活动主题。通过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如组织大班幼儿到天府广场“卖报”,将卖报款集中统一,分送到“ SOS 儿童村”,与“ SOS ”儿童开展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活动,帮助幼儿从小树立关心帮助他人等优良品质,为他们提供活动的条件和创设相关的环境,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是从出生开始贯穿一生的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做为整个教育所依靠的基础和起点对开发人类潜能,对个体一生的发展发挥着奠基性作用。因此,在幼儿期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这样的重任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