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新发展阶段,学习党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尤为重要,要让青少年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自觉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提高自身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自觉性,坚定理想信念,做传承红色文化的践行者。对当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探析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因素,并积极融合党史来探究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弘扬红色文化,奠定红色基因,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切实达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党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发展至今,历史丰富且多彩,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要让党史和红色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科学的引导,但由于青少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升,识别善恶、辨别是非的能力也相对不足,也存在一定的懵懂和叛逆心理,因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发展阶段,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建党100周年这个大背景,将党史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对党史、红色文化的人认识,并将所学知识自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真正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准。
一、新发展阶段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分析
(一)信息技术应用缺乏人文关怀
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熏陶和感染。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已常态化,但信息技术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缺乏浓浓的人文关怀。信息技术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使课堂多彩活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使学生主体充分发挥,使信息资源源源不竭。目前,人们对于青少年的评价仍以成绩为主,虽然评价方式多元,但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分析时往往缺乏人文关怀。此外,青少年多采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线上学习,长期使用辐射将对其身体健康和视力产生影响,而教师对这一情况未进行全面考虑,这导致信息技术应用中人文关怀缺失。
(二)青少年主体个性鲜明不易把握
青少年是新发展阶段的新鲜血液,其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其发展至关重要。在新发展阶段,社会的发展为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使其个性鲜明张扬,教师不易真正把握其所思所想,因而不能完全进行针对性教育。同时,青少年心思细腻,通过一些个性行为举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擅于采取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敞开心扉,自我个性突显,保护意识强烈。此外,在当下这个手机不离身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受信息技术调控成为网络奴隶,在网络上肆意发布言论,一旦有事、有困难百度一下手机,这使青少年愈加独立,喜好独来独往,团队合作意识欠缺,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缺少实践
学习对个人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但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青少年个性突显,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和涉猎心理,学习能力也很强,但对于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就缺少兴趣,敏感度降低。青少年对于知识的学习,除了老师的讲授以外,更多的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由于网络学习的监督不是很全面,青少年又缺乏自觉性,这就导致青少年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多停留在表面。同时,理论知识本身的晦涩和枯燥使得青少年对知识的接受效果不是很理想,且青少年对所接受的理论知识不能充分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长期使青少年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兴趣降低。
二、新发展阶段党史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相互结合:促进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和课程思政加以融合,将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资源更加多样、教学模式更加新颖、课堂更加活跃多彩。一是要恰当引入红色文化,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恰当的引入红色文化,并进行讲解,可通过视频、音频、情景表演等形式开展,如皮影。同时,要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可让学生自己制作音视频等,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并分享给其他同学,提高共享意识。
二是创设多维学习氛围,弘扬红色文化。要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营造多功能、多情景、多模式的新课堂,融合红色文化,营造轻松、愉悦的多维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体会文化精神,提高爱国意识和思想道德素养。
(二)规范引导:利用信息技术设置相关议题
网络虚拟世界具有两面性,因而对网络的规范引导很有必要。一是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青少年心智发展还不完全成熟,缺乏自控意识,对新鲜事物充满一定的好奇和涉猎心理,但却不能辨别对与错,很容易被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所侵染。同时,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舆论的威力更是不可言说,这些舆论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思维判断能力,更容易人云亦云。因而,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是要运用信息技术设置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党史知识的相关议题,并进行信息筛选。网络信息复杂多样,要利用信息技术首先对第一手资料进行筛选,过滤其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再进行加工处理,后依据当下时事热点设置相关主题和党史知识竞赛,组织或引导青少年开展积极向上的主题活动,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优势和当下潮流,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家校融合: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家庭和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二者要相互联系,加强交流。首先,教师要做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与学生家长的密切沟通,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日常动态。可过视频、语音电话等了解青少年的学习情况、心理变化、身体素质、兴趣特长等,对青少年进行针对性教育。
其次,要加强青少年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环境很是复杂,青少年要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家长和教师要做好榜样,率先学习并及时引导青少年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汲取所需,科学、健康成长。
再者,要开设有关党史教育的亲子活动、亲子课堂。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增加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了解,增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这将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也是很有利的。
(四)教学评价:适时进行教学反馈和干预
教学评价是对青少年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有效反馈方式,要注重对青少年和教师进行适当的反馈和评价,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一是要熟練掌握有关教学反馈方面的信息技术,确保使用过程中流畅熟练,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反馈,以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二是要对党史学习的相关教学和学习评价进行适当筛选,筛选出最贴合实际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改,限定整改期限。三是要注重评价过程。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同等重要,不能只注重结果。在对红色文化和党史学习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已获数据,适当添加干预,确保评价真实有效,不能流于形式,使评价数据真实具有可行性,这将对党史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殷陆军.讲好党史故事,培养时代新人[J].党史文苑,2021(06).
[2]朱丹.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理路和路径向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
[3]黄莉新.凝心聚力学党史,砥砺奋进开新局[J].江苏政协,2021(08).
[4]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J].大庆社会科学,2021(04).
[5]周明,孙万良.党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方式与方法创新[J].商业经济,2021(09).
课题:甘肃省酒泉市2021年度社科研究课题《新发展阶段党史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21〕58号,2021.7.26.
作者简介:
冯娅楠(1992年-),女,汉,甘肃酒泉,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现在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从事教师工作,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教学。
关键词:党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发展至今,历史丰富且多彩,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要让党史和红色文化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科学的引导,但由于青少年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升,识别善恶、辨别是非的能力也相对不足,也存在一定的懵懂和叛逆心理,因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发展阶段,要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建党100周年这个大背景,将党史红色文化充分融入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过程,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对党史、红色文化的人认识,并将所学知识自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真正提升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准。
一、新发展阶段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成因分析
(一)信息技术应用缺乏人文关怀
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熏陶和感染。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已常态化,但信息技术在发展与进步的同时,缺乏浓浓的人文关怀。信息技术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使课堂多彩活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使学生主体充分发挥,使信息资源源源不竭。目前,人们对于青少年的评价仍以成绩为主,虽然评价方式多元,但在对学生进行综合成绩分析时往往缺乏人文关怀。此外,青少年多采用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线上学习,长期使用辐射将对其身体健康和视力产生影响,而教师对这一情况未进行全面考虑,这导致信息技术应用中人文关怀缺失。
(二)青少年主体个性鲜明不易把握
青少年是新发展阶段的新鲜血液,其肩负着时代的重任,其发展至关重要。在新发展阶段,社会的发展为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使其个性鲜明张扬,教师不易真正把握其所思所想,因而不能完全进行针对性教育。同时,青少年心思细腻,通过一些个性行为举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擅于采取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敞开心扉,自我个性突显,保护意识强烈。此外,在当下这个手机不离身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受信息技术调控成为网络奴隶,在网络上肆意发布言论,一旦有事、有困难百度一下手机,这使青少年愈加独立,喜好独来独往,团队合作意识欠缺,这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理论知识学习不够深入缺少实践
学习对个人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但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表面。青少年个性突显,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和涉猎心理,学习能力也很强,但对于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就缺少兴趣,敏感度降低。青少年对于知识的学习,除了老师的讲授以外,更多的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学习,由于网络学习的监督不是很全面,青少年又缺乏自觉性,这就导致青少年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多停留在表面。同时,理论知识本身的晦涩和枯燥使得青少年对知识的接受效果不是很理想,且青少年对所接受的理论知识不能充分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长期使青少年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兴趣降低。
二、新发展阶段党史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相互结合:促进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将红色文化和课程思政加以融合,将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资源更加多样、教学模式更加新颖、课堂更加活跃多彩。一是要恰当引入红色文化,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恰当的引入红色文化,并进行讲解,可通过视频、音频、情景表演等形式开展,如皮影。同时,要积极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可让学生自己制作音视频等,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并分享给其他同学,提高共享意识。
二是创设多维学习氛围,弘扬红色文化。要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营造多功能、多情景、多模式的新课堂,融合红色文化,营造轻松、愉悦的多维学习氛围,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红色文化,体会文化精神,提高爱国意识和思想道德素养。
(二)规范引导:利用信息技术设置相关议题
网络虚拟世界具有两面性,因而对网络的规范引导很有必要。一是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青少年心智发展还不完全成熟,缺乏自控意识,对新鲜事物充满一定的好奇和涉猎心理,但却不能辨别对与错,很容易被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所侵染。同时,网络环境复杂多变,网络舆论的威力更是不可言说,这些舆论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思维判断能力,更容易人云亦云。因而,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
二是要运用信息技术设置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党史知识的相关议题,并进行信息筛选。网络信息复杂多样,要利用信息技术首先对第一手资料进行筛选,过滤其中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再进行加工处理,后依据当下时事热点设置相关主题和党史知识竞赛,组织或引导青少年开展积极向上的主题活动,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优势和当下潮流,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家校融合: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家庭和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二者要相互联系,加强交流。首先,教师要做好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工作。与学生家长的密切沟通,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日常动态。可过视频、语音电话等了解青少年的学习情况、心理变化、身体素质、兴趣特长等,对青少年进行针对性教育。
其次,要加强青少年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社会环境很是复杂,青少年要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家长和教师要做好榜样,率先学习并及时引导青少年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汲取所需,科学、健康成长。
再者,要开设有关党史教育的亲子活动、亲子课堂。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增加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了解,增强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这将有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也是很有利的。
(四)教学评价:适时进行教学反馈和干预
教学评价是对青少年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有效反馈方式,要注重对青少年和教师进行适当的反馈和评价,以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一是要熟練掌握有关教学反馈方面的信息技术,确保使用过程中流畅熟练,并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反馈,以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二是要对党史学习的相关教学和学习评价进行适当筛选,筛选出最贴合实际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改,限定整改期限。三是要注重评价过程。评价过程与评价结果同等重要,不能只注重结果。在对红色文化和党史学习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已获数据,适当添加干预,确保评价真实有效,不能流于形式,使评价数据真实具有可行性,这将对党史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殷陆军.讲好党史故事,培养时代新人[J].党史文苑,2021(06).
[2]朱丹.论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理路和路径向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
[3]黄莉新.凝心聚力学党史,砥砺奋进开新局[J].江苏政协,2021(08).
[4]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J].大庆社会科学,2021(04).
[5]周明,孙万良.党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方式与方法创新[J].商业经济,2021(09).
课题:甘肃省酒泉市2021年度社科研究课题《新发展阶段党史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2021〕58号,2021.7.26.
作者简介:
冯娅楠(1992年-),女,汉,甘肃酒泉,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现在酒泉工贸中等专业学校从事教师工作,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德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