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趋势,以期为促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近年来,体验性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各种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方兴未艾。《语文课程标准》更是对此情有独钟,“体验”一词先后被表述达16次之多,成为课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体验性学习
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研究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多年教学中,我对体验性学习略谈自己的看法。
何谓体验性学习?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吾学虽有所授,天理二字都是自家体贴出来。”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体验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 自主尝试,亲历实践,感悟、理解与运用语言,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历程。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使体验更有效呢?
一、亲历亲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提倡“教学做合一”。因此,教学中不妨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其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有趣、好奇、实用的问题情境中自我探究,建构学习的内容,感受学习的价值意义。例如在教学会合作》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述,组织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验合作的乐趣,领悟合作的道理。
二、情景再现
现代教学技术为再造情景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制作合成的多媒体课件给人带来强大的感官冲击力,催人动情,促人求知,以实现有效体验。例如在学习媳圆明园的毁灭》的“毁灭”部分时,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中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等文字的真正含义(一个不留、一点不剩、全部掠夺、肆无忌惮——),从这些文字中体味到心酸、国耻,激起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从而影响和改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三、展开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选材范围甚广,从时间来说,有现代的、近代的,也有远古年代的;从空间来说,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高山到浩渺的宇宙,无不涉及。
教材内容中许多篇目并不是小学生阅历中的,与其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要解决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问题。
我们就必须展开心灵的翅膀,利用想象带领学生神而往之。只有使学生有体验,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
1.读中想象 。“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侏作仁谈朗读》)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條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放电影”,让朗读的过程成为既是对语言的品味过程,更是深情投注的体验过程。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产生有效体验,解读文本,感悟文本。
2.“补”中想象。一是可以通过抓住文中的空白点,适时展开补白,使学生产生有效的体验,从而丰满文本。例如学习《黄山奇松》,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口虎,有的形似孔雀。可以紧扣“千姿百态”,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联想和想象,产生心理体验。二是可以通过抓住文末的空白点,适时展开补自,使学生产生有效的体验,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学完《蚂蚁和蝈蝈》后,教师随即抛出“炎热的夏天又悄然而至,今年的这个夏天蝈蝈们将会怎么做呢”? (答案是多元的)。
3.“话” 中想象。① “话” 即说,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鼓动学生联想,形成心理体验。例如学习《草原的早晨》 一课时,可以开展“假想旅行”活动, “我们乘北上的列车到草原做一次有趣的旅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火车开啦,呜—— 咔嚓,咔嚓,呜—— 车窗外一片漆黑,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一点----呜—— 咔嚓,咔嚓,呜——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三点,东方就要微露晨曦了----鸣——咔嚓,咔嚓,鸣— — ,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四点,火车已进人辽阔的大草原??啪,啪,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快看呀,草原已从睡梦中醒来? ?”披文人情,使学生由联想产生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② “话”即对话。教师可以通过抓住教材中的“矛盾点”、“可疑点”,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多元的、深层次的对话,获得体验,获取新知。例如在教学《船长》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矛盾点”,“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如果真有人走在了女人的前面,打还是不打?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体验,展开激烈的争论。只有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身处地,展开对话, “亲身”体验,方能悟得“其中真意”。
4.“比” 中想象。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抓住“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句中的“放”字与“扔”做比较,即时表演,展开想象,体验心境,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文本的内涵在比较中得以领悟,进而收到“一览众山小”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原则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体验性学习
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研究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多年教学中,我对体验性学习略谈自己的看法。
何谓体验性学习?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吾学虽有所授,天理二字都是自家体贴出来。”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体验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 自主尝试,亲历实践,感悟、理解与运用语言,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历程。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体验性学习,使体验更有效呢?
一、亲历亲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 “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提倡“教学做合一”。因此,教学中不妨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其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有趣、好奇、实用的问题情境中自我探究,建构学习的内容,感受学习的价值意义。例如在教学会合作》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述,组织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验合作的乐趣,领悟合作的道理。
二、情景再现
现代教学技术为再造情景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制作合成的多媒体课件给人带来强大的感官冲击力,催人动情,促人求知,以实现有效体验。例如在学习媳圆明园的毁灭》的“毁灭”部分时,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中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等文字的真正含义(一个不留、一点不剩、全部掠夺、肆无忌惮——),从这些文字中体味到心酸、国耻,激起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从而影响和改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三、展开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选材范围甚广,从时间来说,有现代的、近代的,也有远古年代的;从空间来说,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高山到浩渺的宇宙,无不涉及。
教材内容中许多篇目并不是小学生阅历中的,与其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要解决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问题。
我们就必须展开心灵的翅膀,利用想象带领学生神而往之。只有使学生有体验,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
1.读中想象 。“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侏作仁谈朗读》)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條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放电影”,让朗读的过程成为既是对语言的品味过程,更是深情投注的体验过程。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产生有效体验,解读文本,感悟文本。
2.“补”中想象。一是可以通过抓住文中的空白点,适时展开补白,使学生产生有效的体验,从而丰满文本。例如学习《黄山奇松》,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口虎,有的形似孔雀。可以紧扣“千姿百态”,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联想和想象,产生心理体验。二是可以通过抓住文末的空白点,适时展开补自,使学生产生有效的体验,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学完《蚂蚁和蝈蝈》后,教师随即抛出“炎热的夏天又悄然而至,今年的这个夏天蝈蝈们将会怎么做呢”? (答案是多元的)。
3.“话” 中想象。① “话” 即说,描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鼓动学生联想,形成心理体验。例如学习《草原的早晨》 一课时,可以开展“假想旅行”活动, “我们乘北上的列车到草原做一次有趣的旅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火车开啦,呜—— 咔嚓,咔嚓,呜—— 车窗外一片漆黑,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一点----呜—— 咔嚓,咔嚓,呜——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三点,东方就要微露晨曦了----鸣——咔嚓,咔嚓,鸣— — ,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四点,火车已进人辽阔的大草原??啪,啪,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快看呀,草原已从睡梦中醒来? ?”披文人情,使学生由联想产生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② “话”即对话。教师可以通过抓住教材中的“矛盾点”、“可疑点”,让学生与文本产生多元的、深层次的对话,获得体验,获取新知。例如在教学《船长》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矛盾点”,“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如果真有人走在了女人的前面,打还是不打?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体验,展开激烈的争论。只有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身处地,展开对话, “亲身”体验,方能悟得“其中真意”。
4.“比” 中想象。如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时,抓住“法布尔难过极了,眼泪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了垃圾堆。”句中的“放”字与“扔”做比较,即时表演,展开想象,体验心境,从而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文本的内涵在比较中得以领悟,进而收到“一览众山小”的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原则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