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六位”学风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加强学风建设,对于学校文化精神的传承,对于大学生人才培养战略的精准实施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学风建设主要矛盾的基础上,通过对学风建设模式和方法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学风建设模式。
  关键词: 学风建设 三维六位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微观来看,关系到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宏观来看,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国家教育部在2011年颁布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高度重视优良学风的形成,结合学院的自身特点,在学风建设模式的构建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学风建设模式。
  一、高校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1.学生思想呈现多元化、动态化。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自媒体平台走入校园,信息更开放、信息量更大、更新速度更快,占用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加之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欠缺,容易受到片面信息的感染,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心渐强,渐渐少了真心求学的态度,多了好高骛远、急于求成的思想,认为成功可简单复制;对学生工作人员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加大,迷茫的学生多,好好规划的少,即便有了规划,真正下工夫落实的更少。学习重要性认识不够,产生的影响是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逃避学习所面对的困难,甚至有申请退学创业的情况发生。思想教育走入与社会大环境争夺学生内心的困境,对思想教育工作方式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创新提出要求。
  2.学生现状、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三者间结构性矛盾突出。
  总体来说,高校在通识与专业教育方面结合不好,在课程设置与真正所需上有不小的矛盾,没有起到学分制改革应有的规范作用,必修课不全面、选修课质量得不到保障。面对社会需求多元化和社会短视思想的冲击,学生往往对课程本身没有兴趣,某些学生都被困在感不感兴趣都非学不可的笼子里。高等学校导向措施过于单一,虽然在职业规划中有多种发展方向,或者有多种导向,但在人才培养上却途径少、道路窄,没有形成早发现、早培养的有针对性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再者,某些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无关。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用人单位更注重学生能力,而对大学成绩不太关注,社会环境的错位引导,也是导致学风不浓的重要原因。
  二、学风建设模式中的“三维”原则
  1.坚持学生主体原则。
  学风建设的核心是学生,学生是学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学生内生动力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学习兴趣的培养,都关系到学风建设。首先,学风起源于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和学习动机。而个人是学风建设的逻辑起点,点连成线、线形成面,其次,学风建设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只有紧紧围绕学生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措施才能有的放矢,发挥作用。最后,应重视高校人才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在潜力,学生应具有主人翁精神,懂得走入社会更需要自身素质的强大。因此,学风建设的主体必须是学生,也始终是学生。
  2.坚持全员育人原则。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宗旨,生硬、单调的管理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更难促成良好的学风。以学校为中心的社会、家庭全员育人模式应互相补位,发挥不同作用,从学生职业发展、实践锻炼、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着手,多管齐下,以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全面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并不是功能的简单叠加,应该是有机结合、共商共促学生发展成长,达到1 1>2的效果。应创新全员育人模式、丰富全员育人内涵,学校应充分调动任课教师、专业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入手,找准目标和方向,形成最佳的全员育人合力效应。
  3.坚持长期建设原则。
  学风建设是高校育人活动中常说常新的话题,说明学风建设具有持续性和动态性。比如,学风建设中的思想教育环节短时间内难以见效,期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良学风就需要进行“马拉松”式的学风建设长跑。而从纵向的学生成长坐标看,伴随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和想法,学风形成的诉求起点不断变化,学风建设的着眼点会跟随变化。另外,面对学风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该有“走一步看十步”的敏锐,破除传统学风建设的陈旧壁垒,精简高效,不断提升学风建设的高度,牢牢把握学风建设的目标、标准,转变思想、方法,不断更新知识,在长期的学风建设中保持活力,通过优良学风的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三、学风建设模式中的“六位”方向
  1.班级管理。
  学风建设应从学校层面着眼,从班级层面着手,从个人层面实施,重点监控班级建设,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和教学的基本单位,班风直接关系到整体学风。一是加强班级规划的指导,在开学初辅导员协助班干部做好新学期的发展规划、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出台有效措施,督促班级落实执行。同时,将目标分解到每个宿舍,再分配给每个同学,让所有同学都参与进来,人人有行动,保证活动效果;二是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开展分类指导。一年级注重适应性问题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二、三年级注重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发展方向的确定,协助走过迷茫期等,四年级则注重就业和考研等问题,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以满足不同年级同学的需求。
  2.思想引领。
  思想是学风建设的发动机,持续性优良学风的形成必须从思想教育下手,思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着紧密联系。一是理想信念教育,通过观看红色电影、革命老区实习、社会实践等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形成努力学习的远景动机;二是感恩教育,通过致父母的一封信等形式,唤醒学生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意愿,从内心产生通过学习回报父母和国家,形成学习的内部动机;三是责任教育,面对“95”后学生群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责任教育,通过“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四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整合学校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利用师资优势,组织形式多样的导师见面会、交流会等,使得学生热爱本专业,激发对知识需求的欲望,产生保证思想“发动机”持续运转,为学风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3.榜样示范。
  在学风建设中,示范是最灵的“指南针”。一是主抓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重点从“五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即学业规划、遵守纪律、自我检讨、努力学习、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和号召力带动学风;二是让学生党员承担学风责任,通过开展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党员联系班级、宿舍、同学的互动机制,形成“帮、赶、超”学习氛围,完善党员考核积分体系,列入党员“先优”评选条件,以实际行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三是导向促进形成“爱学”共识,在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中突出学习的杠杆作用,在学生会团体中首先形成优良学风,弘扬正气,集中治理不正之风,形成标准看得见、人人可监督的阳光组织。
  4.阵地建设。
  学风建设应树立阵地意识,防止课堂、宿舍、考场被污浊之气侵蚀。课堂上,主要问题是解决“低头族”,一方面应提升教师本身的讲授水平,利用幽默、富有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学生,增强课堂控制力,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点名制度,抓好课堂纪律;辅导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课堂情况,分析统计数据,掌握整体和个别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治。加强教学程序管理,加大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的考核比例,增设随堂测验、周测及月考,倒逼学生静下心、认真学。考场上,可通过签订“大学生诚信应考承诺书”、模拟“无人监考”考场以及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形成“不敢、不想、不愿”作弊的良好心态,诚实应考。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交流,应进一步推行“三星级”宿舍评选、纪检文明月、“样板”宿舍等常规活动,举办宿舍风采大赛,活跃舍风和学风。
  5.精品活动。
  活动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培养优良学风最主要的平台,活动的引导力和感染力关系到学风建设的方向。参加“我爱我家”班级形象设计大赛,提高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现积极向上的集体风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组织新生“学习互助”活动,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改进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通过“走进实验室”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专业意识,明确学习目标;组织“与泰山学者面对面”活动,与学术零距离、与专家零距离、与专业零距离,帮助同学们解答专业困惑,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另外,更应该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成人礼盛典”活动,班主任、导师全程参与,融入感恩、责任的元素,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对优良学风的养成有推动作用。
  6.制度建设。
  制度是学风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管用和实用为出发点,以服务学风建设、提升学生工作水平为立足点,打通流程,健全学风建设相关制度,打造系统化、规范化和具有实效性的学风建设制度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优良学风建设制度》,使优良学风建设常态化;二是抓住新生入学阶段优良学风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制定《新生入学教育制度》,将入学教育与学风建设结合,相互渗透,为新生的学业规划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建立多重保障机制,制定《辅导员谈心谈话制度》,在学风建设体系下,辅导员应时时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对于学习不积极、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建立帮扶档案,进行重点谈心谈话,给予持续关注。建立班主任成为班级学风建设总负责人,促进班级学风建设。制定《学生党员考核工作暂行条例》、《学生干部考核办法》,规定学生干部和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形成良好的制度导向。
  四、“三维六位”学风建设模式的实践成效
  在以“学生为本、全员育人、长期建设”为原则的指导下,通过立足班级管理、加强思想引领、构建制度保障、打造精品活动、狠抓阵地建设和树立榜样示范,形成“三维六位”学风建设模式,学院学风得到较大的改善。
  1.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三维六位”模式实施后,学生学习行为得到较大改善,学生参加学风建设文化活动热情高涨,校级学风建设活动参与度和成绩明显提高,通过活动班级凝聚力增强,班风、舍风明显改善,违纪学生、问题学生减少。学风带动了创新创业工作,创业团队获得了多项市级奖项。
  2.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以学院1180名学生为样本,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期末考试中,大一学生学分绩点3.0(各科平均分80)以上者158人,占总人数的54.5%,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大二、大三学生不及格率显著下降,分别为1.66%和1.75%,同比下降0.5和0.3个百分点,在针对大三学生的毕业意向调查中,有八成学生选择与专业相关工作或考研;大四学生考研质量明显提高,参与考研人数与同期相比增长16.8%。
  五、“三维六位”学风建设模式的思考
  在新时期背景下,“三维六位”高校学风建设模式,以组织、队伍、制度为学风建设保障,发挥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育人作用。学风建设从思想教育入手,多措并举,体现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班级活力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改善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和探讨。
  1.全面抓好学风建设。
  在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员育人模式的同时,更应关注教育本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头戏。学风建设的落脚点是思想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在着眼点上通盘考量,重视校园文化的感染、教师素质的提高、课程设置更合理等。抓学风,是要盘活学风,不是抓死学风,尽量做到灵活、全面,提升高度、丰富内涵、拓展学风外延,创新形式,真正使学风建设“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用力”。
  2.学风建设应注重常态化发展。
  学风建设是常提常新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学风建设的方法、途径、内容等都存在“保质期”的问题,不是现在的都适合将来,也不是过去的就统统没用,探索长效机制不代表一个机制永远有效,而是需要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外延,进行不断探索,将探索学风建设机制作为常态化工作抓。学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朝朝夕夕用力。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应从高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往实处用力。随着学风建设的不断深化,“三维六位”学风建设模式将不断丰富内涵和创新发展,以期形成可持续的长效学风建设体系。
  参考文献:
  [1]卓琳.从学生工作视角看高校学风建设[J].科技展望,2014(19).
  [2]刘新庚.学风建设的时代使命与实践路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实践,分别从历史课改中遇到的教学困惑、探寻历史教学的脉络、深化对课程的理解三方面对历史教学中的“教学立意”进行论述。  关键词: 教学立意 课程改革 历史教学  作为奋战在初中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我努力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可以说伴随课改一同成长、成熟,收获颇大,感触颇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历史教学过程中
摘 要: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学业评价的现状看,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施行的背景当中,如何建立与当下教学改革相适应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已经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发展中一个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此,本文以评价理论的发展过程为基础,对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学业评价理念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学生学业评价 评价理论 高职院校  高等职业教
摘要: 本文认为大学生雇佣性培养的提法过于狭隘,而基于社会与情感发展的大学生培养与教育为将大学生培养成完整的人构建了可行的框架,并为最终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择业问题提供了可靠前提。  关键词: 大学生可雇佣性大学生择业能力社会与情感发展  一、问题的缘起  可雇佣性(employabilty)是近年来在国际学界多个领域频繁出现的研究主题。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与就业和劳动力素质相
摘 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有其历史性的演变过程,其中“异类女性”的演变很突出,值得关注。“异类女性”是指非人类的女性形象,她们从一开始的神话角色,到后来作品中的传奇人物,其间有一定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一转变与刻画,在清代文言白话小说集《聊斋志异》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 异类女性 鬼狐 演变  一、神话传说和前人作品中的异类女性形象  中国文学可以说是起源于远古神话传说
摘 要: 现今,创新链的网络式构建模式更注重跨学科人才和服务团队的建设,创新的技术和经济双重性决定了网络式构建平台具有跨学科性,就是要汇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满足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创新价值网络的高端增值服务要求。本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分析了现阶段创新链中企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及学校现阶段创新创业培养的状况和企业对新聘毕业研究生的能力认可情况,以及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等现阶段企业与高校在
摘 要: 张泰先生新著《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不仅是对《聊斋俚曲集》中方言俗语系统研究的有益尝试,而且是近代汉语专书研究的新收获。文章具体分析了其特点。  关键词: 《聊斋俚曲集方言俗语汇释》 特点 方言俗语  近代汉语专书词汇研究是指以近代汉语时段内一部文献的词汇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专门研究。作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专书词汇向来是近代汉语研究的重点,因此,专家学者对本领
摘 要: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新兴专业,其课程设置问题已成为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的核心课题。以云南省不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具体课程设置为例,指出其现状并剖析其原因,有利于我们更加明确小学教师专业的特性,并进一步从课程设置上解决职前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疏离问题。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 现状 云南省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在我国从策划到试点再到广泛
摘 要: 根据接受美学的文本理论和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作为阅读者的主体地位,通过巧妙“留白”,即读前巧妙设疑,凸显教材空白;读中放权于学生,留出时间与思维空白;读后拓展阅读,再创造时空的方式促进学生阅读再创造。  关键词: 留白 高中英语 阅读再创造  根据接受美学文本理论,阅读文本是一个开放的、充满意义空白的召唤结构,召唤阅读者进行阅读再创造。即阅读
摘 要: 民族地区音体美专业中有着一定数量的苗族学生,他们中很多人的英语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学习的兴趣,害怕说英语,很难用英语进行交流。授课过程中进行苗族文化、汉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对比及成因分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焦虑,强化口语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民族地区 音体美专业 大学英语 口语教学 苗汉英跨文化  1.引言  民族地区选拔音体美专业学生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特长,其他文化
摘 要: 教学质量監控体系的科学建立和良好运行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完善和重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当前高职院校在生死存亡关头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之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构建方式 实施研究  教学工作是每所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关乎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建立和良好运行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构建新的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