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改革后的初中历史情感教学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其他学科,初中历史这一传统的人文学科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情感等是相当丰富而深刻的。在开展历史学科的具体教学时,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要将其中所呈现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讲解引起学生与其所传达情感的共鸣,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在一节好的历史课中,情感教学是课堂的灵魂,它不用教师耳提面命,而是如同春风化雨一般渐渐感染、教化学生。
  2016年人教版统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与2001年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有了很多改进。面对新教材改革的时代浪潮,历史教师需要根据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改进。在现实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接受情感教学的观念并将其作为自己重要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初中历史教师会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来达到教学的预想效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高效的历史情感教学。
  一、言传身教:语言手势烘托情感教学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同时也是情感传达的载体。手势指的是人在运用手臂时,所出现的具体动作与体位。语言和手势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初中历史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语言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历史课本中的知识,还可以运用手势将其中蕴含的历史情感传递给学生,以此对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情感感知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具体讲解历史知识时,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讲解内容为自己的语言赋予不同的情感语调并辅之以手势,为学生渲染出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引领学生深入历史的殿堂,领略历史风光。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首先需要讲述鸦片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如“白银大量流失,清政府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一步步削弱”等,教师就需要融入自己哀痛的、怒其不争的情感来为学生讲述,并配合手势阶梯性地加强学生对于清朝军队战斗力“一步步削弱”的认识,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积极的思考。但是在讲解“虎门销烟”相关知识时,教师就需要以自豪的、慷慨激昂的语调来为学生表述,如“林则徐到广州后,明察暗访,缉拿毒贩,使得英、美等国的商贩不得不交出大量鸦片,高达110多万千克。最后,林则徐全部销毁了这些鸦片,体现出了其捍卫国家的决心。”讲解时,教师就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除了语言上要适时地提高音量外,还需要配合向上的手势,为学生渲染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氛围,激发爱国情怀。
  二、环环相扣:事物联系加强情感教学
  虽然从表面上看初中历史课本都是由一个个知识点堆砌而成的,但是其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都是真实的,这些知识点中必然会蕴含一定的情感因素,只是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和领悟。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不能只将重点放在教材中知识信息的讲解和输入上,而是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对教材顺序做了很大的改动。旧版教材中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从时间线上有所重合,但学生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近代中国的沉沦之路和近代中国探索之路这两个核心主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来进行情感教学,从近代中国的惨痛经历中得出落后于世界的代价,从现今中国人的探索中得出为国为民的气概。所以,在旧版教材中,情感教学也是按照某一个情感主题来进行的。
  新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二单元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这样也就打破了旧版教材中按照单元情感主题来进行情感教学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调整。历史事件之间是有联系的,中国近代史前期的两条主线“遭到侵略”和“进行探索”是相辅相成的。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将前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既可以起到复习、预习的作用,也能为课堂奠定情感基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教材第6课《戊戌变法》时,教师就可联系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作为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情感基调。有了这个情感基调后,“公车上书”才显得慷慨激昂,“百日维新”才显得轰轰烈烈,“戊戌变法”才显得无奈凄凉。学生能从这样的情感中更好地感悟“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提升对整节课的认知。
  三、情境相交:視频素材开展情感教学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一般都是以口头讲解为主,即使是开展情感教学也多以语言讲授为主要手段,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全面、直观的了解。现今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有着大量图片、视频等可以加入课堂的素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内容,用这些素材创设的生动情境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迅速感悟历史事件中传递的感情。
  例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相关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就可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如,老红军李步德讲述的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的故事:在深夜里,随着风雪越来越大,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但指导员仍然咬牙鼓励大家:“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随着山势越来越陡,道路越来越滑,战士小张终于倒下了,缓了一会儿,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指导员,你们走吧,别让我连累了大家。”指导员哽咽地说:“别说傻话,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最终大家在互相鼓励与扶持下,战胜了风雪弥漫的党岭山。通过形象的视频画面,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红军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们心中坚定的爱国信仰,从而激发出自己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奋斗的壮志豪情。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对新教材改革时,要充分认识情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对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予较多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但是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不断地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有效探析,在实现高效情感教学的同时提高自己整个历史教学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从学生的根本立场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情感教学策略,有针对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地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历史知识进行情感融合,以便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加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和有文化的栋梁之材。
其他文献
学习任何一个学科,预习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开始学习的首要任务。学生对即将开始学习的课时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将其中的重点难点勾勒出来,可以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作为教师,有义务去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让学生知道预习的好处,带着目的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一、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就预习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
期刊
教学中,每一节课堂都有着自身的结构、流程、规则及话语系统。教师掌控下的单向课堂教学环境肯定是不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只动手不动脑”、只是被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学生也是不能够进行深入的学习。有效的数学课堂交流是让每位学生能围绕特定的任务或问题,充分交流观点、意见及方法,使学生对数学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使认识有质的飞跃。通过数学课堂交流,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应用,从应用到反思,使新
期刊
笔者近日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艳玲老师执教的《认识倍》一课,深受启发。王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学习。学生在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中不断地触摸到倍的知识的本质特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上课伊始,王老师创设小象和小猴拔河的情境,来了2只小象和5只小猴。学生能很快地说出小象和小猴的只数,并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王老师让学生猜一猜
期刊
教学中的与时俱进,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来教学,以时代发展、教育理念发展以及学生的发展为基本依据。小学数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培养其基本思维能力和逻辑基础的学科,教师为了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全方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要在课堂中做到与时俱进,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  一、优化课堂教学组织方式  实现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优化,课前准备必不可少。创设课程情景是首要环节,一旦教师进入课堂之
期刊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正是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且他们生性活泼,思维较为直接具体。这个阶段,要以学生的生活认知为基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内容、目标乃至训练与学生生活认知相契合,继而提高课堂实效,为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与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奠定基础。  一、情境生活化,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其思维更为直
期刊
小学数学教材中随处可见富有童趣的各种各样的主题图,里面有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有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这些主题图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情境、卡通的形式引起了小学生的注意与喜爱,给数学课堂增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大量的学习信息,也给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素材和资源。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图”,让“图”说话,从图中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就会使课堂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由于受空间想象力、观察力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古诗词作品,然而,古诗词大多篇幅较小,在教学时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学生探究不足、教学方式抽象等问题,这样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连缀法,从若干不同的角度入手将课内外各种诗词作品整合在一起,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找到不同作品之间的关联,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一、纵向连缀,探究生平轨迹  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古诗词阅读时,会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背诵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不能过分重视理论内容讲述,要合理运用有限的数学工具,建立创新课堂,引导学生发散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水平,帮助他们在小学阶段打好数学基础。笔者根据小学高年级教学现状,探究如何巧用数学工具建立创新课堂。  一、打破思维定式,提高学生数学认知  传统的数学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阻碍了学生全面发展,因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是新课改背景下
期刊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但是,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教学目的不清晰,部分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小学生的体育课就是强身健体甚至是自由活动。《体育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定,提出意志品质是每个学生必备的重要品质,而小学体育教学则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小學体育教学中,
期刊
微课,又称微课程,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领域出现的新词,突出一个“微”字,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难懂的知识可以反复观看并进行线上交流;交互性强,使用方便,足不出户就可以听到名师讲堂;简明扼要,主题多样,且适合在线播放。目前,微课程被广泛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它能赋予课堂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巧用微课调动多种感官,提高学习兴趣  微课集图形、图像、声音、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