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其他学科,初中历史这一传统的人文学科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思想情感等是相当丰富而深刻的。在开展历史学科的具体教学时,历史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要将其中所呈现的知识点都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讲解引起学生与其所传达情感的共鸣,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在一节好的历史课中,情感教学是课堂的灵魂,它不用教师耳提面命,而是如同春风化雨一般渐渐感染、教化学生。
2016年人教版统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与2001年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有了很多改进。面对新教材改革的时代浪潮,历史教师需要根据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改进。在现实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接受情感教学的观念并将其作为自己重要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初中历史教师会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来达到教学的预想效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高效的历史情感教学。
一、言传身教:语言手势烘托情感教学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同时也是情感传达的载体。手势指的是人在运用手臂时,所出现的具体动作与体位。语言和手势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初中历史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语言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历史课本中的知识,还可以运用手势将其中蕴含的历史情感传递给学生,以此对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情感感知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具体讲解历史知识时,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讲解内容为自己的语言赋予不同的情感语调并辅之以手势,为学生渲染出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引领学生深入历史的殿堂,领略历史风光。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首先需要讲述鸦片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如“白银大量流失,清政府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一步步削弱”等,教师就需要融入自己哀痛的、怒其不争的情感来为学生讲述,并配合手势阶梯性地加强学生对于清朝军队战斗力“一步步削弱”的认识,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积极的思考。但是在讲解“虎门销烟”相关知识时,教师就需要以自豪的、慷慨激昂的语调来为学生表述,如“林则徐到广州后,明察暗访,缉拿毒贩,使得英、美等国的商贩不得不交出大量鸦片,高达110多万千克。最后,林则徐全部销毁了这些鸦片,体现出了其捍卫国家的决心。”讲解时,教师就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除了语言上要适时地提高音量外,还需要配合向上的手势,为学生渲染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氛围,激发爱国情怀。
二、环环相扣:事物联系加强情感教学
虽然从表面上看初中历史课本都是由一个个知识点堆砌而成的,但是其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都是真实的,这些知识点中必然会蕴含一定的情感因素,只是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和领悟。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不能只将重点放在教材中知识信息的讲解和输入上,而是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对教材顺序做了很大的改动。旧版教材中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从时间线上有所重合,但学生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近代中国的沉沦之路和近代中国探索之路这两个核心主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来进行情感教学,从近代中国的惨痛经历中得出落后于世界的代价,从现今中国人的探索中得出为国为民的气概。所以,在旧版教材中,情感教学也是按照某一个情感主题来进行的。
新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二单元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这样也就打破了旧版教材中按照单元情感主题来进行情感教学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调整。历史事件之间是有联系的,中国近代史前期的两条主线“遭到侵略”和“进行探索”是相辅相成的。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将前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既可以起到复习、预习的作用,也能为课堂奠定情感基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教材第6课《戊戌变法》时,教师就可联系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作为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情感基调。有了这个情感基调后,“公车上书”才显得慷慨激昂,“百日维新”才显得轰轰烈烈,“戊戌变法”才显得无奈凄凉。学生能从这样的情感中更好地感悟“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提升对整节课的认知。
三、情境相交:視频素材开展情感教学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一般都是以口头讲解为主,即使是开展情感教学也多以语言讲授为主要手段,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全面、直观的了解。现今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有着大量图片、视频等可以加入课堂的素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内容,用这些素材创设的生动情境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迅速感悟历史事件中传递的感情。
例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相关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就可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如,老红军李步德讲述的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的故事:在深夜里,随着风雪越来越大,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但指导员仍然咬牙鼓励大家:“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随着山势越来越陡,道路越来越滑,战士小张终于倒下了,缓了一会儿,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指导员,你们走吧,别让我连累了大家。”指导员哽咽地说:“别说傻话,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最终大家在互相鼓励与扶持下,战胜了风雪弥漫的党岭山。通过形象的视频画面,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红军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们心中坚定的爱国信仰,从而激发出自己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奋斗的壮志豪情。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对新教材改革时,要充分认识情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对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予较多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但是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不断地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有效探析,在实现高效情感教学的同时提高自己整个历史教学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从学生的根本立场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情感教学策略,有针对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地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历史知识进行情感融合,以便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加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和有文化的栋梁之材。
2016年人教版统编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与2001年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有了很多改进。面对新教材改革的时代浪潮,历史教师需要根据不断发展的教育理念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相应的改进。在现实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接受情感教学的观念并将其作为自己重要的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初中历史教师会采取怎样的具体措施来达到教学的预想效果。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就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高效的历史情感教学。
一、言传身教:语言手势烘托情感教学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同时也是情感传达的载体。手势指的是人在运用手臂时,所出现的具体动作与体位。语言和手势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初中历史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语言为学生详细地讲解历史课本中的知识,还可以运用手势将其中蕴含的历史情感传递给学生,以此对学生的认知理解以及情感感知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具体讲解历史知识时,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讲解内容为自己的语言赋予不同的情感语调并辅之以手势,为学生渲染出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引领学生深入历史的殿堂,领略历史风光。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首先需要讲述鸦片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如“白银大量流失,清政府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一步步削弱”等,教师就需要融入自己哀痛的、怒其不争的情感来为学生讲述,并配合手势阶梯性地加强学生对于清朝军队战斗力“一步步削弱”的认识,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积极的思考。但是在讲解“虎门销烟”相关知识时,教师就需要以自豪的、慷慨激昂的语调来为学生表述,如“林则徐到广州后,明察暗访,缉拿毒贩,使得英、美等国的商贩不得不交出大量鸦片,高达110多万千克。最后,林则徐全部销毁了这些鸦片,体现出了其捍卫国家的决心。”讲解时,教师就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除了语言上要适时地提高音量外,还需要配合向上的手势,为学生渲染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氛围,激发爱国情怀。
二、环环相扣:事物联系加强情感教学
虽然从表面上看初中历史课本都是由一个个知识点堆砌而成的,但是其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都是真实的,这些知识点中必然会蕴含一定的情感因素,只是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和领悟。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就不能只将重点放在教材中知识信息的讲解和输入上,而是需要教师善于挖掘其中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
人教版新版八年级上册,对教材顺序做了很大的改动。旧版教材中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从时间线上有所重合,但学生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近代中国的沉沦之路和近代中国探索之路这两个核心主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来进行情感教学,从近代中国的惨痛经历中得出落后于世界的代价,从现今中国人的探索中得出为国为民的气概。所以,在旧版教材中,情感教学也是按照某一个情感主题来进行的。
新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的第一二单元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这样也就打破了旧版教材中按照单元情感主题来进行情感教学的规律,这就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调整。历史事件之间是有联系的,中国近代史前期的两条主线“遭到侵略”和“进行探索”是相辅相成的。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将前后课程内容相互渗透,既可以起到复习、预习的作用,也能为课堂奠定情感基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教材第6课《戊戌变法》时,教师就可联系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和瓜分中国狂潮》,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作为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情感基调。有了这个情感基调后,“公车上书”才显得慷慨激昂,“百日维新”才显得轰轰烈烈,“戊戌变法”才显得无奈凄凉。学生能从这样的情感中更好地感悟“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提升对整节课的认知。
三、情境相交:視频素材开展情感教学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一般都是以口头讲解为主,即使是开展情感教学也多以语言讲授为主要手段,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情感的表达与传递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全面、直观的了解。现今是一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上有着大量图片、视频等可以加入课堂的素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内容,用这些素材创设的生动情境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迅速感悟历史事件中传递的感情。
例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相关的历史内容时,教师就可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如,老红军李步德讲述的第三次过草地前翻越“万年雪山”党岭山的故事:在深夜里,随着风雪越来越大,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但指导员仍然咬牙鼓励大家:“再努把力,坚持就是胜利。”随着山势越来越陡,道路越来越滑,战士小张终于倒下了,缓了一会儿,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指导员,你们走吧,别让我连累了大家。”指导员哽咽地说:“别说傻话,我们就是抬也要把你抬下山。”最终大家在互相鼓励与扶持下,战胜了风雪弥漫的党岭山。通过形象的视频画面,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红军身上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们心中坚定的爱国信仰,从而激发出自己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奋斗的壮志豪情。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在面对新教材改革时,要充分认识情感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对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予较多的重视,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但是最重要的还在于教师不断地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有效探析,在实现高效情感教学的同时提高自己整个历史教学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还要从学生的根本立场出发,针对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情感教学策略,有针对性、计划性和目的性地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历史知识进行情感融合,以便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加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知识、有道德和有文化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