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刊编辑培养研究的概况及启示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关于期刊编辑培养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无论是从编辑理论素养的提升,还是从编辑实务经验的积累,都有学者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进行过探讨。但是,大多研究都是质性分析,从文献统计的角度进行量化分析或实证研究的成果还比较少。文章以中国知网2000—2016年的数据为基础,从发文作者、来源期刊及其相关栏目设置、基金项目、文章被引情况等方面就关于期刊编辑培养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并进行量化分析,以弥补该研究领域量化分析之不足。同时,文章还从期刊编辑出版行业、编辑个体两个方面得到开展期刊编辑培养工作的启示。
  【关 键 词】期刊编辑;编辑培养;统计分析;高产作者;栏目设置;基金项目;高被引论文
  【作者单位】李文玉,成都大学期刊中心。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8.023
  我国是一个出版大国,其中期刊出版占据较大的份额,截至2016年,全国共出版期刊10084种[1]。从事编辑出版活动的编辑主体,必须具有专业素质,并需要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拥有丰富的实务经验,这样才是合格的、优秀的。搞好编辑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编辑群体,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先决条件与基础,也是期刊界长期关注的话题。
  一、研究的价值与方法
  关于期刊编辑培养方面的研究,无论是从编辑理论素养的提升,还是从编辑实务经验的积累,都有学者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进行过探讨,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有学者针对科技期刊刚入职的青年编辑培养,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有针对性且持续推进的策略[2],从而将青年编辑培养成开拓型、融合型、全能型编辑[3]。有的研究从编辑继续教育的角度,探讨编辑入职后培养的问题[4]。有的研究结合当前国家层面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认为编辑的工匠精神“是一个期刊、一个编辑部及每名编辑的灵魂”[5],对编辑应从营造工匠文化的社会氛围、树立责任意识、培养把关精神和学术精神等方面进行培养[6],将期刊编辑的培养与社会文化、价值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导向更深的层次。在新媒体、全媒体、数字出版、大数据、“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探讨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能力及培养途径与策略成为重要的课题[7]。
  已有的相关研究涉及期刊编辑培养的方方面面——编辑的加工能力、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知识体系构建、人文素养与深度阅读素养、学者化意识、版权意识、职业敏感性等方面,古今与中外、理论与实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角度,考虑全面,内容广泛。但是,大多数研究都是质性分析与理论思辨或编辑部个案研究,从文献统计的角度进行量化分析或实证研究的成果较少。而实证研究可以从发文作者、来源期刊及相关栏目设置、基金项目、文献被引情况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这不仅可以发现相关研究的高端作者与高产作者,为期刊组稿提供线索,还可以根据高被引文献追踪研究的热点领域,为期刊策划选题提供线索。可是,我们通过查询中国知网关于期刊编辑培养的文献,还没有发现从前述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的文献。鉴于此,文章以中国知网2000—2016年收录的1052篇关于期刊编辑培养的研究文献为分析源,从发文作者、来源期刊及相关栏目设置、基金项目、文献被引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并进行量化分析,以弥补该研究领域量化分析之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总结现有研究对期刊编辑培养的启示,以供期刊编辑部、编辑个人参考借鉴。
  二、2000—2016年间期刊编辑培养的文献计量分析
  在2000—2016年间,学术界尤其是编辑出版行业、图书情报资料行业对期刊编辑培养的关注度虽然不是很高,但在整体上缓慢上升,呈现“升—降—升”的趋势。统计年度内,共有相关文献1052篇发表,年均61.88篇。(注:本文所有的数据均是笔者通过检索知网后剔除无效文献,将有效文献进行详细分类统计所得。限于文章篇幅,所有统计图表均不在本文呈现)随着期刊出版业的发展,以及新兴出版形态的涌现,编辑人才队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越来越多,编辑人才的培养问题也受到更多关注。
  1.著者分布与成果统计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对期刊编辑培养相关方面进行研究的1052篇文献,是由920位作者贡献的;高产作者较少,具体為发文5篇的2人、发文4篇的1人、发文3篇的18人,累计贡献相关文献68篇,作者比、文章比合计分别占2.29%、6.46%。这些高产作者全部来自期刊编辑部或杂志社,且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时间较长,有的还在该行业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几年。正是因为他们在长期的编辑出版实践过程中关注并致力于出版与编辑领域的研究,在调整到编辑管理与期刊负责人岗位后,也非常重视编辑的培养工作,故而成为该方向的高产作者,这是日积月累、水到渠成之事。
  2.来源期刊及相关栏目分布
  统计发现,大量研究期刊编辑培养的文章都集中发表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编辑出版行业专业期刊或图情信息期刊上;也有一些发表在综合性学术期刊上,如一些高校主办的学报也设置相关栏目,刊发出版、编辑、传播等文章,讨论期刊建设与发展、编辑培养与成长、媒体与传播等。大多数出版专业期刊在相关栏目设置方面比较稳定,而且栏目边界清晰、定位明确,如《编辑学报》的“人才培养”、《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的“人才培养”、《学报编辑论丛》的“编辑素质与人才培养”等,就是专门针对编辑培养设置的栏目,这些栏目下的文章从理论研究或实践操作等方面对期刊编辑队伍的培养进行探讨。有的出版专业期刊虽然没有设置专门的编辑培养栏目,但在其他相近栏目中也刊发了大量文章,如《编辑之友》的“学研”、《传播与版权》的“编辑出版”、《出版科学》的“编辑学·编辑工作”、《中国出版》的“编与校”,以及其他部分综合性学术期刊,如《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编辑学研究”等,其刊发的文章中也对编辑各方面素质与理论修养进行关注和探讨,是编辑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3.基金项目情况
  2000—2016年间,在期刊编辑培养研究方面,我们只检索到极少部分文章属于基金项目成果,在1052篇文献中,仅有128篇文章是基金项目成果,占比仅为12.17%。这些文章所属基金项目的来源广泛、层级多样,但政府层面资助的高级别项目较少。其中,国家级项目仅为5项,占比为3.9%;教育部各类项目为6项,占比为4.69%。统计数据反映出在期刊编辑培养研究所属的项目成果中,除了高校的校级课题,期刊行业协会或学报研究会项目是主要来源。这一方面说明期刊编辑行业协会对行业从业人员开展科研活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期刊编辑行业科研要获得政府层面的课题资助殊为不易,期刊编辑要在相关科研领域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还面临严峻挑战。
  4.文献被引情况
  2000—2016年间,在1052篇期刊编辑培养的相关论文中,有750篇文献被引用,累计被引频数4501次;零被引文献302篇,占比为28.71%。该领域文献篇均被引4.28次,相较于学界其他高关注度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等而言,篇均被引率不高,说明该领域文章关注度不高,这与期刊编辑出版行业本身属性密切相关。从期刊编辑培养总被引论文与高被引论文情况来看,高被引论文在引用层面对该研究领域的贡献度远远超出一般论文。位列前9位的论文只占论文总数的0.86%,其累计被引600次,占引用总数的13.33%;被引用前114位的论文占论文总数的10.84%,总被引数占比54.52%。被引排名第一、第二的论文分别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被引154次)、《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被引104次)。前文选题新颖,聚焦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问题[8];后文发表于2005年,在当时的背景下,对精品科技期刊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中国的精品科技期刊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是一个重要话题[9]。由此可见,选题具有时代性、创新性,是被期刊界、学术界同行广泛引用而产生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三、对期刊编辑培养与成长的启示
  期刊编辑的培养与成长是与期刊发展工作同等重要的任务,编辑与期刊同生同长、共生共荣。通过统计分析2000—2016年期刊编辑培养研究的相关成果,我们可从期刊编辑出版行业、编辑个体两个方面得到开展期刊编辑培养工作的启示。
  1.期刊编辑出版行业在编辑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1)期刊主办单位的激励。期刊主办单位应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有志于从事新闻出版与学术传播方面工作的年轻人进入期刊编辑行业。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留得住甘为他人做嫁衣的编辑;只有留住了这些编辑,他们才可能长期致力于期刊编辑实践工作与理论探讨,从而成长为优秀编辑。分析那些在期刊编辑培养研究方面高产或较高产作者的成长轨迹,我们发现他们在长期的编辑出版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积极思考,提炼出值得编辑同行借鉴的理论成果,从而为期刊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2)期刊行业协会的支持。期刊编辑的成长与期刊行业相关协会或研究会对编辑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是密切相关的,期刊行业协会要多为期刊编辑的成长提供支持。一是期刊研究会、学报研究会等要举办期刊编辑培养的学术研讨会,促进编辑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探讨在期刊编辑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讨论期刊编辑理论发展的前沿课题。二是组织举办期刊编辑技能大赛,以大赛为平台,提高期刊编辑部的期刊管理水平,督促编辑在工作中自主学习,帮助编辑优化知识结构,从而有效提升编辑的职业技能[10]。三是多方筹措经费开展基金项目,让编辑积极参与项目研究,在研究中思考、进步。如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2012—2015年共资助编辑学研究课题100项[11],对期刊编辑的编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为期刊编辑科研能力的培养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四是期刊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平台的桥梁作用,为编辑争取更多政府层面的支持,促进编辑个体的成长。
  (3)期刊编辑部的引领。期刊编辑部要为编辑个体的成长营造与时俱进的氛围,并敢于给编辑压担子,让编辑在实践中成长。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编辑出版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编辑部应顺应新媒体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新趋势,在多个领域加强期刊编辑的培养,适应出版业的急剧变化。期刊编辑部的负责人应该重视对编辑的培养,带头研究编辑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带领编辑部成员积极探讨期刊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组建学习型编辑团队,以此营造负责人重视编辑培养的积极氛围,促进编辑群体的成长。
  2.编辑个体在自身成长方面应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
  (1)在编辑实践与文献阅读中成长。为了提升理论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编辑可以阅读相关研究领域较高产与高产作者撰写的稿件,为期刊发展献言献策。同时,编辑还可以通过研读这些作者的研究成果,从中受到启发,促进自身的成长。
  (2)在向同行学习中进步。为了找准自我提升的方向,编辑可以仔细研读所有刊发的期刊编辑培养方面的文章。一方面,编辑可以从这些文章中提取有助于期刊编辑培养与成长的相关内容,促进自我尽快成长。另一方面,编辑可以学习相关期刊的栏目设置与选题策划,从中受到启发,为自己期刊的栏目、选题找到方向。如《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的“编辑学研究”栏目,是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三批入选栏目,该栏目文章内容涉及编辑学理论研究、编辑实践与实务研究、编辑史研究、编辑出版学教育研究,真实记录了我国编辑学由小到大、编辑学研究由弱到强的历史,为我国编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12],其研究成果思辨性、理论性较强,值得编辑关注学习。
  (3)在编辑学研究中提升。從编辑进行学术研究的层面而言,一方面,编辑应积极申请期刊研究会、学报研究会等相关行业协会设置的基金项目,以及各级政府与教育部门设置的相关项目,通过积极撰写编辑学论文和各类申报书,不仅能提高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开展编辑学研究。另一方面,编辑可以多关注相关领域的高被引论文,以从中找准选题。如关于期刊编辑培养研究的高被引论文《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其选题切中期刊编辑工作中大家关心的话题,聚焦数字出版环境、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等背景下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编辑职能、工作方式等方面,因此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再被学界同仁引用得以扩散,增加了影响力。   总之,期刊编辑是期刊编辑出版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主体,培养优秀的编辑需要各方的合力。我们对期刊编辑培养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现状、找准突破点,规划期刊发展与编辑个体发展的蓝图,促进编辑快速成长。
  参考文献
  [1]201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 (2017-09-27) [2018-01-18] . http://www. sapprft. gov. cn/sapprft/govpublic/6689/350251. shtml.
  [2]申轶男,曹兵,佟建国. 论新时期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培养[J]. 编辑学报,2014(1):79-82.
  [3]辛亮,黄雅意,黄锋. 论科技期刊新生代编辑的培养[J]. 编辑学报,2017(6):597-598.
  [4]裴栓保. 关于编辑继续教育中工作坊培训方式的思考[J]. 出版广角,2016(11):61-63.
  [5]张宗勤,窦延玲,韩燕,等. 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能力培养[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3):235-240.
  [6]李笑雪. 全媒体视域下培育学术期刊编辑工匠精神的路径[J]. 出版发行研究,2017(9):55-58.
  [7]李雪,王占坤,崔曉健,等. 科技期刊编辑新媒体出版能力的培育[J]. 编辑学报,2016(6):602-605.
  [8]谢文亮. 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65-72.
  [9]任胜利. 有关精品科技期刊发展战略的思考[J]. 编辑学报,2005(6):393-395.
  [10]梁赛平,陆静高. 从“江苏期刊编辑技能大赛”看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和完善[J]. 编辑学报,2016(6):593-594.
  [11]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2012-2015年编辑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评审结果[EB/OL]. (2015-07-04)[2018-01-14]. http://xbbjb. bttc. edu. cn/info/1021/1165. htm.
  [12]姬建敏. “《河南大学学报》‘编辑学研究’栏目创办30周年”座谈会召开[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其他文献
【摘 要】《红海行动》成功地俘获了中国观众的心,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这既要归功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国家自信和与之匹配的大國胸怀的成功彰显,也要归功于它的观赏性。《红海行动》在情节设置、节奏的把握、视觉效果的呈现以及镜头剪辑等方面都可以与好莱坞同种类型的战争大片相匹敌。可以说,《红海行动》是好莱坞大片模式与中国主旋律电影成功结合的典范,而它的成功也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
期刊
【摘 要】 随着知识付费的发展,在新一轮出版行业变革中,众多出版机构不断尝试转换角色定位和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文章以“得到”APP的知识付费营销模式为例,从选题内容、跨界融合、线上线下、服务运营4个方面阐述其对传统出版行业发展的启示。  【关 键 词】“得到”APP;知识付费;营销;出版行业  【作者单位】李艳丹,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我国1993-2016年间162篇信息技术辅助二语写作教学研究的CSSCI来源期刊论文,从研究趋势、研究层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内容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论文发表数量先升后降,呈波浪式发展;论文发表的学科分布和来源分布相对集中;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定量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为主,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为辅;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成人学习者;研究主题分布不均衡。基于上述
期刊
【摘 要】 信息技术为学术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数字资源的互联网出版传播渠道完全有别于传统方式,这使得国内外出版机构重新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新技术下的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使出版传播回归本源,更加纯粹地为学界提供服务。这种新模式下的出版形态不能就技术而论技术,需要将学术科研、出版流程规范和数字信息化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效的国际化出版传播能力。  【关 键 词】学术期刊国际化;数字出版的编辑本源;信
期刊
【摘 要】 《外婆的道歉信》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第二部小说,他凭借这部小说成为2016年瑞典年度作家。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小女孩在外婆去世之后,帮助外婆去送她的7封道歉信,从而与周围的人互相了解、彼此守护的故事。文章从独特的成长教育方式、儿童视角下的人物还原、创伤书写下的人性观照、互文叙事与反差艺术几个角度探讨了这部小说的出版价值。  【关 键 词】《外婆的道歉信》;成长教育;人
期刊
【摘 要】 创可贴广告是当前最火爆的广告产品之一,以受众调查结果为依据,借助消费者行为学领域的AISAS模型对其进行分析。这类广告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在“注意—兴趣”的认知过程中,创可贴广告的总体表现虽然优于传统广告,但可优化空间巨大,仍需不断改进。二是在“兴趣—搜索—行动”这一从认知到行动的过程中,受众自发搜索行为较多,但较少有购买行动。三是在“分享”这一过程中, 受众的分享意愿并不强烈。针对这些
期刊
【摘 要】 东野圭吾是近年来颇受好评的日本著名小说家。文章从主体思想、艺术特色和人生哲学三大方面对其经典作品《解忧杂货店》进行分析,以期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小说传递的爱与信任的力量、作者超凡的叙事逻辑和精妙构思,以及作品背后救赎与自救的哲学意义。  【关 键 词】《解忧杂货店》;爱与信任;叙事逻辑;救赎与自救  【作者单位】查依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提
期刊
【摘 要】 自2010年我国提出建设出版强国的目标以来,众多出版社推出了许多内容价值高的精品出版物,然而,就整体格局而言,我国在科技与学术出版方面仍然较弱。大学出版社是学术出版的生力军,理应承担学术出版强国的历史使命。文章对我国大學出版的学术出版策略进行分析,以探讨大学出版社如何有效地打造学术出版核心竞争力,为我国出版强国的建设推波助澜。  【关 键 词】核心竞争力;出版强国;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
期刊
【摘 要】 为美国现实主义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带来荣誉的《愤怒的葡萄》,真实记录了美国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作者通过深入刻画作品的主要人物,来探索人类的生存欲望、人性的光辉等深刻内涵,以此告知人们,只有诗意地回归自然与精神的生态家园,才能真正踏出荒野,找到内心的丰饶之地。  【关 键 词】《愤怒的葡萄》;深层意蕴;破解  【作者单位】孙卓敏,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
期刊
【摘 要】 阿尔贝·加缪在世界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作品往往被分为两大阵营:荒诞与反抗系列。然而,《鼠疫》并不是这样,它是加缪少有的兼具荒诞与反抗哲学的著论,意图以精神之覺醒,推动“反抗”质的飞跃,继而扭转现实之状,成为加缪自成一体的荒诞镜像下的反抗哲学。  【关 键 词】荒诞;反抗;加缪;《鼠疫》  【作者单位】吕丽红,广东理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