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19-02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它的好处人人皆知。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可是,实际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总结一下现在流行的集体备课模式,无非是如下三步:
第一步,分配任务(每人一学期都有两到五个不等数量的课时主备任务—主备教师),个人进行准备(按一定要求写教案);第二步,集体交流个人备课,大家进行修改;第三步,学校或个人把修改的教案打印下发到每个相关教师手中,要求其他教师修改使用,使用后要写出教学反思。这样的要求如果做到实处的话,却也能起到有效和高效的目的。
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了解备课目的,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
许多教师把备课当成写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也就把集体备课当成是集体修改教案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非常简单,信息时代的特点,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教师只需点几下鼠标,输入教案两个字,就可以轻松获得所需教案。这些教案从理论上来说都称得上优秀的教学设计。但从写教案来讲,我们的教师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出来的,这又为何不去采用,何苦要再去动脑,吃力不讨好呢?——教师并不是不愿自己备课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显然,教师把集体备课的内容窄化为推荐或照搬名家的现成教案。当然,专家们的作品值得学习,其它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新课标一再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这种思想的存在说明教师对备课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自然对集体备课的作用也就模糊不清了。
第二、确定备课内容,进行备课集体组合。
备课内容要全盘的计划,备课集体随内容组合。备课内容为备学生,相应的集体就为以班为单位的任课教师;备课内容为备知识,相应的集体就为同科教师;备课内容为系统知识,备课集体就为相关年级教师;备课内容为单元知识,备课集体就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
第三、统筹计划,做好配当。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都要了解所教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喜好、学科基础、各种能力、行为习惯,以便因材施教。学生随着知识、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变化,一定會引起其它各方面的变化。任课教师随时都要相互交流自己所获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这就要求学校每学期安排2—3次集体备学生的时间。作为一名学科教师,一定要了解本学科知识在各个年级的分布情况,他才能把握教材,有效的利用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就要求学校安排1—2次的时间集体备系统知识。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就要看学校的实际,合理的安排集体备课的时间。
第四,确定备课目的,形成集体决议。
1、备学生时,其目的有: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学科成绩变化,为后进学生的转化等等。在集体备课时,一定要针对目的,研究形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集体决议。如习惯的培养,先研究我们学生的习惯怎样?那些习惯不好,由什么原因形成的,怎么改?对策是分工负责(每个教师分管几个习惯的养成监督)或是重点分工(每人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等。
2、系统知识时,其目的有,了解新课标对整体知识的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年级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教材分布、相关表述及能力要求。形成决议,相关年级要做哪些工作(知识要掌握那些、能力要培养到什么成度)?
3、单元备课时,其目的和决议的内容有: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4)学情分析
(5)注意事项
(6)教学方法建议
(7)课时分配
(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等。
相关决议的内容要具体、简便易行,有针对性、可操作,灵活有效、留有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五,确立备课制度,形成集体备课的习惯。
为了集体备课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是必需的:
1.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领导、教研组长与骨干教师组成,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教研组长负责组织集体备学生,教学主任负责备知识系统,骨干教师负责组织单元备课或课时备课。相关备课,学期初由相关负责人根据需要制定好计划提交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做好配当。
2.集体备课时,要做好记录。特别是形成的决议,要人手一份(准备执行)学校要存档一分(对参入教师进行考核、对另一轮备课给以参照)。
3.个人备课,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决议每个教师有个性的进行落实,要写出落实计划——课时教案。课时教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本班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决议,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4.课后反思。教学结束后,一定要在教学反思中对集体形成的决议进行评价,以期达到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总结。
第六、集体备课与校本研究相结合。集体备课可以作为一种教研的有效形式,备课的内容就是研究课题;备课的准备就是学习研究;集体交流就是讨论研究;决议就是研究方案;课堂教学就是实践;反思就是结题。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它的好处人人皆知。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可是,实际人们又是怎样做的呢?
总结一下现在流行的集体备课模式,无非是如下三步:
第一步,分配任务(每人一学期都有两到五个不等数量的课时主备任务—主备教师),个人进行准备(按一定要求写教案);第二步,集体交流个人备课,大家进行修改;第三步,学校或个人把修改的教案打印下发到每个相关教师手中,要求其他教师修改使用,使用后要写出教学反思。这样的要求如果做到实处的话,却也能起到有效和高效的目的。
怎样做才能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呢?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思考:
第一、了解备课目的,认识集体备课的作用。
许多教师把备课当成写教案、找教案、抄教案,自然也就把集体备课当成是集体修改教案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非常简单,信息时代的特点,网络上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成果,有的甚至是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教案精选,教师只需点几下鼠标,输入教案两个字,就可以轻松获得所需教案。这些教案从理论上来说都称得上优秀的教学设计。但从写教案来讲,我们的教师再怎么努力也写不出来的,这又为何不去采用,何苦要再去动脑,吃力不讨好呢?——教师并不是不愿自己备课而是觉得没有必要。显然,教师把集体备课的内容窄化为推荐或照搬名家的现成教案。当然,专家们的作品值得学习,其它途径得到的资料也可借鉴,这是新课标一再倡导的资源共享的理念,也是集体备课的目的所在,但这并不等于可以照搬照用别人的教案。这种思想的存在说明教师对备课的目的缺乏正确的认识,自然对集体备课的作用也就模糊不清了。
第二、确定备课内容,进行备课集体组合。
备课内容要全盘的计划,备课集体随内容组合。备课内容为备学生,相应的集体就为以班为单位的任课教师;备课内容为备知识,相应的集体就为同科教师;备课内容为系统知识,备课集体就为相关年级教师;备课内容为单元知识,备课集体就为同年级同学科教师。
第三、统筹计划,做好配当。
备课,一定要备学生。作为一个称职的教师都要了解所教学生的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喜好、学科基础、各种能力、行为习惯,以便因材施教。学生随着知识、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变化,一定會引起其它各方面的变化。任课教师随时都要相互交流自己所获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这就要求学校每学期安排2—3次集体备学生的时间。作为一名学科教师,一定要了解本学科知识在各个年级的分布情况,他才能把握教材,有效的利用教材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这就要求学校安排1—2次的时间集体备系统知识。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就要看学校的实际,合理的安排集体备课的时间。
第四,确定备课目的,形成集体决议。
1、备学生时,其目的有:为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为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学科成绩变化,为后进学生的转化等等。在集体备课时,一定要针对目的,研究形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集体决议。如习惯的培养,先研究我们学生的习惯怎样?那些习惯不好,由什么原因形成的,怎么改?对策是分工负责(每个教师分管几个习惯的养成监督)或是重点分工(每人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等。
2、系统知识时,其目的有,了解新课标对整体知识的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年级要求,了解整体知识的教材分布、相关表述及能力要求。形成决议,相关年级要做哪些工作(知识要掌握那些、能力要培养到什么成度)?
3、单元备课时,其目的和决议的内容有:
(1)教学目的和要求。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重点难点:指出本单元或章节的重点难点,并备出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4)学情分析
(5)注意事项
(6)教学方法建议
(7)课时分配
(8)单元或章节过关测试题等。
相关决议的内容要具体、简便易行,有针对性、可操作,灵活有效、留有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五,确立备课制度,形成集体备课的习惯。
为了集体备课的规范化管理,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是必需的:
1.成立集体备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领导、教研组长与骨干教师组成,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教研组长负责组织集体备学生,教学主任负责备知识系统,骨干教师负责组织单元备课或课时备课。相关备课,学期初由相关负责人根据需要制定好计划提交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做好配当。
2.集体备课时,要做好记录。特别是形成的决议,要人手一份(准备执行)学校要存档一分(对参入教师进行考核、对另一轮备课给以参照)。
3.个人备课,对集体备课形成的决议每个教师有个性的进行落实,要写出落实计划——课时教案。课时教案,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必须根据本班的实际,创造性地执行决议,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4.课后反思。教学结束后,一定要在教学反思中对集体形成的决议进行评价,以期达到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总结。
第六、集体备课与校本研究相结合。集体备课可以作为一种教研的有效形式,备课的内容就是研究课题;备课的准备就是学习研究;集体交流就是讨论研究;决议就是研究方案;课堂教学就是实践;反思就是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