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班是幼儿三年学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孩子人生中掌握语言最迅速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还是户外活动,孩子的言语交流无处不在,也对其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中班幼儿语言交流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1.语言习惯没有养成。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喜欢吵闹,不举手发言,有的举手后叫起来却回答不出。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好玩、自控力比较差,认真倾听习惯没有养成,在没有完全听清楚题目的情况下轻易就脱口而出了。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急于表现的同时没有完全听清老师的问题,一站起来就张口结舌,严重地影响其自信心。
2.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有的幼儿喜欢发言,但回答问题时语句简短,要么问一句说一句,要么答非所问。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流时,只会用霸道来代替说话。其实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述能力,能结合情境感受不同语气表达的意思,但孩子的语言发展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幼儿能听懂却不善于与同伴交流,在4+2家庭模式的宠爱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流技巧。
3.胆小,自信心不足。有的教师在活动中始终处在高控状态,致使幼儿从来不敢主动举手,更不敢积极在小朋友面前轻松表现。而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时情况却有着极大的反差,孩子们讲话的欲望是那样强烈,自信地表现、活跃地交谈。从孩子的心理来说,有的孩子是怕自己说错了,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是同伴的嘲笑。害怕出错的心理让他们变得胆怯,只要听到教师开始提问就紧张地躲闪,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叫到名字,不是一言不发,就是声音极小。
二、加强中班幼儿言语交流的措施与方法
1.提高师幼交流的质量。师幼的言语交流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以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往,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幼儿产生“心灵零距离”,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可以交谈的朋友。其次,教师需要抓住适宜的交谈时机,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保持幼儿谈话的积极性。
2.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指南》指出,教师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在平常教育教学中,时刻提醒幼儿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重视培养孩子在参加活动时积极举手、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使用礼貌用语等好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3.创设幼儿想说、敢说的环境。新《纲要》明确要求:创设自由、宽松的言语交流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教师或其他人的交谈,让幼儿想说、敢说,体会语言交流的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引导孩子多说话,户外散步的活动,嘱咐孩子礼貌与人打招呼;在看到园内漂亮的环境布置,让孩子细心观察,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对语言表达准确、词语丰富的孩子及时表扬,把好词好句集体分享;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在自由的环境中,通过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如相互讲讲有趣的见闻、趣事,说说看过的动画片等等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设置情境让幼儿在有趣、富有内涵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架”,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与同伴交流合作。
4.让幼儿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比较清楚连贯地表达。在日常的交流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的句式。幼儿经过反复练习后,就会较流利地说出有关类型的句式,还可以以图片、故事为主,通过对事物或图片内容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再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这也是幼儿口头言语向书面语言进行过渡的必要准备。同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把握恰当时机与幼儿互动,丰富他们的语言,帮助他们学会流畅地进行表述。作为教师,不能吝啬表扬的话语或肢体语言,“多表扬、少批评”,教师的支持与赞赏有助于孩子树立成就感。
5.家園共育,共同促进。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幼儿园举行的半日活动或是亲子活动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及时地全面了解自己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并共同协商措施如何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笸(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教育体育局)
一、中班幼儿语言交流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1.语言习惯没有养成。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喜欢吵闹,不举手发言,有的举手后叫起来却回答不出。从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好动、好玩、自控力比较差,认真倾听习惯没有养成,在没有完全听清楚题目的情况下轻易就脱口而出了。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急于表现的同时没有完全听清老师的问题,一站起来就张口结舌,严重地影响其自信心。
2.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有的幼儿喜欢发言,但回答问题时语句简短,要么问一句说一句,要么答非所问。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交流时,只会用霸道来代替说话。其实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表述能力,能结合情境感受不同语气表达的意思,但孩子的语言发展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幼儿能听懂却不善于与同伴交流,在4+2家庭模式的宠爱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流技巧。
3.胆小,自信心不足。有的教师在活动中始终处在高控状态,致使幼儿从来不敢主动举手,更不敢积极在小朋友面前轻松表现。而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时情况却有着极大的反差,孩子们讲话的欲望是那样强烈,自信地表现、活跃地交谈。从孩子的心理来说,有的孩子是怕自己说错了,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是同伴的嘲笑。害怕出错的心理让他们变得胆怯,只要听到教师开始提问就紧张地躲闪,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叫到名字,不是一言不发,就是声音极小。
二、加强中班幼儿言语交流的措施与方法
1.提高师幼交流的质量。师幼的言语交流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要以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往,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幼儿产生“心灵零距离”,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可以交谈的朋友。其次,教师需要抓住适宜的交谈时机,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保持幼儿谈话的积极性。
2.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指南》指出,教师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遵守集体生活的语言规则。在平常教育教学中,时刻提醒幼儿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重视培养孩子在参加活动时积极举手、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使用礼貌用语等好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3.创设幼儿想说、敢说的环境。新《纲要》明确要求:创设自由、宽松的言语交流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教师或其他人的交谈,让幼儿想说、敢说,体会语言交流的乐趣。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引导孩子多说话,户外散步的活动,嘱咐孩子礼貌与人打招呼;在看到园内漂亮的环境布置,让孩子细心观察,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说。对语言表达准确、词语丰富的孩子及时表扬,把好词好句集体分享;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玩耍、交谈,在自由的环境中,通过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如相互讲讲有趣的见闻、趣事,说说看过的动画片等等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设置情境让幼儿在有趣、富有内涵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架”,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与同伴交流合作。
4.让幼儿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比较清楚连贯地表达。在日常的交流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有关的句式。幼儿经过反复练习后,就会较流利地说出有关类型的句式,还可以以图片、故事为主,通过对事物或图片内容进行观察、分析、理解,再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这也是幼儿口头言语向书面语言进行过渡的必要准备。同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把握恰当时机与幼儿互动,丰富他们的语言,帮助他们学会流畅地进行表述。作为教师,不能吝啬表扬的话语或肢体语言,“多表扬、少批评”,教师的支持与赞赏有助于孩子树立成就感。
5.家園共育,共同促进。家长作为幼儿园教育重要的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幼儿园举行的半日活动或是亲子活动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及时地全面了解自己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并共同协商措施如何提高孩子语言能力。?笸(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余江教育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