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1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现阶段高中生的学习几乎都放在高考科目备考上,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本文将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意识 培养 能力
一、信息意识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其中信息意识是核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对提升其信息素质有关键性的作用。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1]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并不能真正习得,需要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练习感悟而形成。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课程的设计,任务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形成信息意识,逐步形成用信息意识去解决学习乃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常常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气味等形式来表达。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获取信息可以通过读书、看报、电视、电台等渠道。
正因为信息的获取渠道多种多样,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灌输给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意识的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或者是学习中的困难。
如2019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的一个考题李明想知道“中国最早的人类”,通过网上搜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元谋人,二是巫山人,其中比较可信的判断方法是( )
A.看查找的是否是专业的、权威的网络科学数据库
B.由查找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结论多得就是正确的
C.根据网站界面设计是否美观而定,界面设计好的数据比较准确
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
在这样的训练中,我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用信息技术得到知识的方法,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创设情境,不断提高學生信息感知的能力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力争创设接地气的情境,素材的选择和呈现方式要从学生的视角和认知水平出发,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讨论话题应当与学生生活兴趣息息相关,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将素材有组织地、立体地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就能不断地加强自己感知信息的能力.
3.反复训练,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在2019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的一个题目:
某商品团购优惠策略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当x 为100、y为10时,实付金额s的值是( )。
A .1000 B. 950 C.850 D 750
此题是一个流程图的题目,以特定的图形符号加上说明,表示算法的图,称为流程图或框图。因为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所以流程图在程序设计中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会学生会读流程图
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提高其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流程图开始,然后输入商品数量、商品单价, 判断商品数量是否小于0,(1)当x<0时,执行sy*x*95%;(2)当>=0时,①x<100时,执行sy*x*85% ,②x>= 100时,执行sy*x*75% 。学生在读完流程图后能具体的分析运算而后计算出结果,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在今后的其他科的学习中也能举一反三,有效地进行分析。
4.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运用信息意识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
奠定了信息技术的课堂信息意识后,我提倡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图象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编一段程序来加以证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社会调查数据,可以让学生使用数据库;使用字处理软件,使用绘图软件,使用音乐软件得到我们想要的音频等等。
5.适当示范,培养学生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都能照搬照用,那么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整理以达到为我们所谓的目的,因而培养学生的对信息加工和表达的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提出的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表达的过程中,他们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所犯的错误,有效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每一节课上,将学习任务分成不同的部分让学生进行操作,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问题分析、加工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6.积极评价,学生甄别信息反促进信息意识的培养
在信息表达和评价过程中,学生参与到内容的评价过程中,而学生自身也可以成为被评价的主体对象。信息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基本特征,我强调了信息具有真伪性,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不断的取舍判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历练与尝试中收获成功,体验到信息意识重要性,更能促进信息意识的培养。
利用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有效的提高信息意识,是我们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将信息意识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帮助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有效的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更好的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宦伟.论信息意识培养[J].图书馆,1999,(2):24-27
[2]张毅.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信息意识的养成途径,2015
[3]刘明新.论信息意识及其培养,考试周刊,2009
关键词:信息意识 培养 能力
一、信息意识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它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其中信息意识是核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对提升其信息素质有关键性的作用。
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1]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仅仅依靠教师的传授并不能真正习得,需要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练习感悟而形成。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课程的设计,任务的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形成信息意识,逐步形成用信息意识去解决学习乃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常常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气味等形式来表达。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获取信息可以通过读书、看报、电视、电台等渠道。
正因为信息的获取渠道多种多样,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灌输给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意识的培养解决实际生活中或者是学习中的困难。
如2019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的一个考题李明想知道“中国最早的人类”,通过网上搜索得出两种不同的答案,一是元谋人,二是巫山人,其中比较可信的判断方法是( )
A.看查找的是否是专业的、权威的网络科学数据库
B.由查找的结果多少而定,得出相同结论多得就是正确的
C.根据网站界面设计是否美观而定,界面设计好的数据比较准确
D.看查找的速度如何,速度快的网站比较准确
在这样的训练中,我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掌握用信息技术得到知识的方法,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创设情境,不断提高學生信息感知的能力
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力争创设接地气的情境,素材的选择和呈现方式要从学生的视角和认知水平出发,要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讨论话题应当与学生生活兴趣息息相关,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将素材有组织地、立体地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就能不断地加强自己感知信息的能力.
3.反复训练,培养分析信息的能力
在2019年《云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的一个题目:
某商品团购优惠策略的流程图如图所示,当x 为100、y为10时,实付金额s的值是( )。
A .1000 B. 950 C.850 D 750
此题是一个流程图的题目,以特定的图形符号加上说明,表示算法的图,称为流程图或框图。因为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所以流程图在程序设计中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会学生会读流程图
有意识的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分析,提高其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流程图开始,然后输入商品数量、商品单价, 判断商品数量是否小于0,(1)当x<0时,执行sy*x*95%;(2)当>=0时,①x<100时,执行sy*x*85% ,②x>= 100时,执行sy*x*75% 。学生在读完流程图后能具体的分析运算而后计算出结果,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处理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在今后的其他科的学习中也能举一反三,有效地进行分析。
4.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培养运用信息意识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
奠定了信息技术的课堂信息意识后,我提倡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图象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编一段程序来加以证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处理社会调查数据,可以让学生使用数据库;使用字处理软件,使用绘图软件,使用音乐软件得到我们想要的音频等等。
5.适当示范,培养学生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取的信息并不一定都能照搬照用,那么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整理以达到为我们所谓的目的,因而培养学生的对信息加工和表达的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提出的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表达的过程中,他们能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所犯的错误,有效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在每一节课上,将学习任务分成不同的部分让学生进行操作,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问题分析、加工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6.积极评价,学生甄别信息反促进信息意识的培养
在信息表达和评价过程中,学生参与到内容的评价过程中,而学生自身也可以成为被评价的主体对象。信息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基本特征,我强调了信息具有真伪性,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不断的取舍判断,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不断的历练与尝试中收获成功,体验到信息意识重要性,更能促进信息意识的培养。
利用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有效的提高信息意识,是我们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让学生将信息意识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帮助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更有效的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更好的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宦伟.论信息意识培养[J].图书馆,1999,(2):24-27
[2]张毅.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中信息意识的养成途径,2015
[3]刘明新.论信息意识及其培养,考试周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