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的宿命悲歌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书写生命意识是苏童小说的核心主题,他的作品习惯描绘黑色的人生曲线,吟唱凄凉的生命悲歌。短篇小说《她的名字》是苏童的典型代表,以都市平民女子段福妹三次改名为线索,叙述了她的三段情感经历,探索了她在物欲、爱欲和死亡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却无处逃遁的悲剧命运,传达了苏童独特的生命感悟和虚无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苏童 生命意识 孤独 虚无
  米兰·昆德拉认为人类的生存是文学探索的基本问题,探究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是当代文学的重大主题。《她的名字》是苏童在知命之年奉献的短篇力作(载《作家》2013年第8期),以都市平民女子段福妹三次改名为线索,叙述了她的三段情感经历,描绘了她飘摇不定的生存状态和幽暗悲凉的心路历程,抒写了她在物欲、爱欲和死亡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却无处逃遁的悲剧命运。苏童相信人的命运不能改变,这篇小说揭示了现代都市女性生存的荒谬和死亡的救赎,方寸之间凸显了作者虚无的生命意识。
  一 更名是无望的挣扎
  小说聚焦在嘈杂庸碌的香椿树街,这条街的原型是苏童少年时代生活过的苏州城北的一条小街,它承载着苏童沉重的南方记忆,贯穿了他三十年的文学创作,建构了一个沉滞压抑、荒凉阴郁的小说世界。在苏童笔下,“整条香椿树街都是死气沉沉的,没有一个大人物,没有一处热闹有趣的地方,没有任何一种令人心动的事物。”(《城北地带》)。这条街“成为一种堕落的象征”(《南方的堕落》),上演着庸常晦暗的民间底层生活,呈现着颓废凄迷的精神景观。苏童习惯性地关注着社会中的小人物,他用温和的笔触冷静客观地描述着小人物的不幸和疼痛,生活在这条街市的凡夫俗子裹挟着自私与狭隘、孤独与冷漠,在欲望之海中苦苦挣扎,彰显着小人物的虚弱和生命的脆弱。
  《她的名字》依然是一个弱女子的生命吟唱。香椿树街家世平凡、容貌普通的少女段福妹自从长大就嫌弃乃至痛恨祖母为她取的这个俗气而卑下的名字,一心想改名以摆脱这个令自己无端蒙羞的记号。由于尚未成年,父亲又坚决反对,改名只能求助他人。第一次是听从闺蜜阿紫的摆布,通过接受同学李黎明的亲吻,换得这位花花公子担任派出所所长的父亲的帮忙,改名为“段嫣”。因为这个新名上了李黎明专门记录与自己接吻过的女孩子名字的榜单,事情泄露后,她认为名字被玷污,在好友顾莎莎的撺掇下,偷偷卖掉母亲遗留的陪嫁物——一只紫铜脚炉,购买一条中华牌香烟送礼,再次“走后门”更名为“段菲菲”。多年后,结婚又离婚的段菲菲确信自己运道不好,听信一位算命大师的相面,她命里缺水忌讳草木,第三次改名为“段瑞漪”。“名字被矫正以后,命运依稀也被矫正”,段瑞漪这个名字似乎给她带来了幸福,她陷入了与丧妻且有着渊博学识的马教授的恋情之中。然而好景不长,已经悄悄发展到中晚期的乳腺癌很快粉碎了她的爱情美梦,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她比自己预期的“至少少活了半个世纪”。
  在苏童的人生哲学里,生命历程是一幅无边的苦难画卷,生活的本相是艰难生存和无常命运的交响。段福妹是物欲横流世界中芸芸众生的缩影,她渴望丰裕的物质生活,羡慕顾莎莎嫁得比自己好,拥有多套房产,仅靠房租就能衣食无忧,嫉妒阿紫衣锦还乡时的宝马轿车、一身货真价实的名牌和颈链上钻石的光芒。即便与丈夫小莫的离婚官司一拖三年,皆因小莫的生意波澜起伏,段福妹要留给自己守着看结果的机会,及至小莫债台高筑,她方下定决心了断婚姻。段福妹不满足于现有生存环境,试图从现实困境中突围但找不到理想的道路。她相信命运,力图通过磨灭名字这个卑微可耻的烙印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其所作所为不过是无力无望的挣扎,是毫无意义的徒劳。生命在既定的轨道上义无反顾地滑行,她抓不住一根救命的稻草,因为“一切都会变的,只有人的命运不能改变”。
  二 爱情是幸福的假象
  在段福妹短暂晦暗的一生中,爱情是她心中仅存的一抹亮色。她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真爱的热烈向往。情犊初开的她接受了李黎明的草草一吻,成为她一生难忘的珍贵记忆,只要想起这次初吻,心里就会莫名的慌乱。当小莫顶着刮胡刀的寒光吻她的手背,勾起她铭刻心间的初吻记忆,爱情的感觉来得迅猛而浓烈,她毫不犹豫地屈就下嫁。离婚后坠入马教授的爱河,她也爱得真挚深沉,崇拜他的知识,喜欢他浑厚的男中音,感觉他声音里传递出的温暖爱意,甚至因为马教授喜欢她的乳房,即使已经确诊乳腺癌中晚期,她却推迟切割乳房保命的日期,陪他远行香港以求保住他。但段福妹的真心付出并没有换回真爱,三段情感经历中的三个男人没有谁真正爱过她,她不过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和占有欲。暗恋对象李黎明吻她只是为了创造吻一万个女孩子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段福妹根本不在他的眼里,他的眼里只有漂亮的阿紫。丈夫小莫从不曾给予她精神上的关爱,只是将她作为泄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买紫铜脚炉为她取暖也是出于私心,改变她的性冷淡从而解决自己的性烦恼,在得不到满足后竟跑到风月场上寻花问柳使她蒙受耻辱。懂得疼爱女人的马教授“疼爱”的只是段福妹丰硕而结实的乳房,当她失去这唯一令他迷恋的资本,他就迅速而决绝地移情别恋,浇灭了她心中仅存的爱情火苗,也撕毁了她幸福生活的假象。在爱情的世界里,段福妹一直孤独无依,找不到能够寄托情感的归宿,她对小莫昙花一现的爱情缔结的是一段错位的婚姻,她的性冷淡是对痛楚婚姻彻底的绝望,她的虚幻爱情不过是她虚无生命的点饰。
  爱情是文学不朽的母题,是生命之歌中最华丽的篇章。“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爱情最高、最浪漫的诉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像刘兰芝和焦仲卿、梁山伯和祝英台那样超越物质、跨越生死的爱恋留给读者最美丽的遐想。苏童却颠覆了传统的爱情内涵,赋予爱情别样的注解,在他数百万字的小说里,找不到幸福爱情的演绎和纯正爱情的思考,他笔下的爱情既不是苦难生命的慰藉,更不是挽救悲剧命运的诺亚方舟,而是褪下温情脉脉的面纱,承受着物质力量和身体欲望的夹击,呈现着物欲和肉欲的波涛汹涌。《红粉》中妓女秋仪与纨绔子弟老浦的彼此需要只是基于生命的本能和生存的无奈;《离婚指南》中杨泊和俞琼这一对貌合神离的婚外情人交织着精神上的相互折磨;《妻妾成群》中与医生在桌底下四腿相缠葬送了梅珊年轻美丽的生命;《舒家兄弟》中花季少女涵丽与懵懂少年舒工偷食禁果后暗结珠胎却无法收拾,无奈地相约投河自尽。以爱情为基础的现代婚姻涂抹着阴冷的色调,不过是男人、女人的恐惧和挣扎;《蛇为什么会飞》中梁坚和冷燕本是旁人眼里金童玉女缔结良缘,但在物质的挤压下相互背叛,彼此仇恨;《南方的堕落》中梅家茶馆的主人金文恺长年累月幽居楼上,妻子姚碧珍在他眼皮底下包养情人,干着肮脏的勾当;《已婚男人杨泊》中杨泊使出浑身解数也拆除不了婚姻的牢笼,重复着形同陌路、忍无可忍的夫妻生活。作为生命本原且与爱情和婚姻密切关联的性也不具有个体生命活力的超越性意义和价值,无法兑现日常生活的幸福,反而替换着爱情,戏谑着婚姻,甚至象征着罪恶与衰颓,诠释着生命力的枯寂,伴随情欲发泄的常常是变态和畸形,由此诞生了众多像《罂粟之家》中刘老侠的儿子演义那样的白痴子孙,呈现着异化微缩的生命力。因为逼仄的心灵空间从来不是理想爱情的栖息地,南方的堕落根深蒂固也无可救赎。   三 死亡是生命的救赎
  在物质的世界里挣扎无果、在爱情的天地里追求无望的段福妹最终被无常的命运扼杀。香椿树街的居民送到殡仪馆的花圈都写错了她的名字,这是一种莫大的嘲讽,她渴望通过改名来逃离渺小和卑琐,病入膏肓才幡然醒悟改名是鬼迷心窍,还是奶奶取的“段福妹”真正适合她。可惜人们早已忘了她有过这个土气而吉祥的名字,和名字一起被遗忘的是她被轻慢的生命。段福妹的死亡与其说是她年轻生命的劫难,毋宁说是痛楚生存的救赎。她生活在无情无爱、孤寂封闭的世界里,弥漫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绝望。卑微的家庭出身,困窘的物质生活、冷漠的父兄亲情、隔膜的邻里友情、破灭的爱情美梦,段福妹的苍凉浸入骨髓,孤独感如影相随。内外交困的她不堪重负却无路可逃,以为蕴藏着无限能量的马教授是她最后的灯绳,会照亮她幽黯的人生,带给她美好的未来,但他的绝情埋葬了她仅有的生活热望。绝望的她如空壳般行走在凡尘俗世,这个世界是不属于她的,自我救赎注定遥不可及,死亡则成为她弱小生命的理想归宿,也是她疲惫肉体和破碎心灵最后的居所。
  海德格尔认为,日常生活就是生和死之间的存在。生意味着死,死亡是生命的最终归宿。苏童热衷于书写死亡,死亡意象在他生花的妙笔下多姿多彩,自杀、他杀、疾病、灾难、意外等死亡模式不一而足。梁坚和冷燕的痛苦婚姻以前者在世纪钟上的惊世一跳画上句号;杨泊同样选择跳楼自杀终结虚假的婚姻;《罂粟之家》中刘沉草手刃同胞弟弟演义,枪杀亲生父亲陈茂,最终又被老同学卢方枪杀;《南方的堕落》中偷情怀孕的红菱姑娘被情夫李昌无情地扔进河流溺亡,终年郁郁寡欢的金文恺罹患癌症痛苦离世;《米》中惯于杀人越货、纵欲无度的恶霸五龙终因一身性病孤独地惨死在米堆上;《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中终日和野狗厮混在一起的幺叔溺死于罂粟花最风光时的洪灾;《一九三四年的逃亡》中祖母蒋氏的五个儿女被一场乡村霍乱悉数吞没;《桑园留恋》中毛头和丹玉莫名其妙地相拥而殁;《仪式的完成》中民俗学家神秘地死在有来头的龙凤缸中。苏童的小说浸润着浓郁的死亡气息,死亡成了生命特殊的存在,但无论面对哪一种死亡,生命个体都没有自我拯救的自觉,也没有慷慨就义的悲壮,有的只是无奈、顺从、主动甚至向往。刘沉草临死前说的那句“我要重新出世了”暴露了作者潜藏在文字背后的生死观,既然喧哗和躁动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死亡则是灵魂唯一的救赎。
  四 结语
  毋庸置疑,现代人处境尴尬,生存陷入困境,在蔑视一切权威,破除一切偶像之后,面对炫目而陌生的新世界,现代人深切感受的是环境对生命的重压,是生命失重后没有根基的漂泊,是无处不在的陌生感、孤独感和放逐感。苏童追寻现世的小说生动地演示了无处不在的生命孤独和生存荒诞,众多和段福妹一样渺小的个体生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属于谁,一切追求和向往到头来风流云散,一无所获,生命的尽头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苏童摒弃了政治和道德的评判,以独特的玄思和追寻表达着对生命存在的深切关怀,张扬着颓废的景观、堕落的生活和扭曲的人性,建构了其小说别具一格的精神价值和审美意蕴。
  参考文献:
  [1]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 周新民、苏童:《打开人性的皱折——苏童访谈录》,《小说评论》,2004年第2期。
  [3] 吴义勤:《苏童小说的生命意识》,《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4] 韩莉娜:《苏童短篇小说主题研究》,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叶蓉,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 《世说新语》论述了魏晋人生活上人格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山水美的发现和晋人的艺术心灵,成为体现魏晋士族文人精神风貌和文化品位的重要媒介。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本文对《世说新语》中魏晋时期名士的行为习惯、审美观、人生观加以分析,针对《世说新语》中的死亡意识的表达及其形成原因进行评论与总结。  关键词:魏晋 生命 死亡意识 悲剧审
期刊
摘要 日本明治时代著名诗人正冈子规一生所作汉诗多达两千首。尔后,他亲自挑选、出版汉诗集《汉诗稿》。纵观子规的汉诗,不乏有取材于中国古典,进行再创作的诗篇。本文通过对正冈子规汉诗的考察,从汉诗中的中国典故·成语、中国诗人、庄子思想三个方面解读正冈子规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受容。  关键词:正冈子规 《汉诗稿》 中国古典文学 受容  正冈子规(1867-1902)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俳句诗人、和歌歌人。虽说
期刊
摘要 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描写了书香门第子弟谭绍闻堕落败家,又在别人的帮助下浪子回头重振家业的故事。通过对《歧路灯》阐述的教育观的解读,可以反映出隐藏在作品背后的哲学思想及当时的社会思潮,这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歧路灯》 儒家思想 程朱理学 哲学思想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歧路灯》是李绿园用了近30年的时间苦心经营的一部巨著。此书完稿后并未付之印行,近2
期刊
摘要 悲剧是戏剧艺术当中最古老且最为重要的风格体裁之一,对于悲剧美的研究应当贯穿在戏剧艺术的理论研究当中。本文从戏剧创作的角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对悲剧美进行原理上的解析,试图通过对比研究悲剧美的形态和形成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戏剧当中的悲剧创作有所助益。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跨學科的交叉研究法,本文的结论认为:悲剧美的普遍接受度是极高的,人类非常乐于在悲剧中感受这种艺术美感。而这种美感的获
期刊
摘要 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被后人翻拍成电影,而其中以对其经典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改编最多,在这种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的过程中,它实现了与电影媒介的互动。电影媒介在重视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情节之时,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加工。本文试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文学原著与电影改编之间的互动做一番分析,希望能为读者和观众再欣赏这部经典悲剧时,提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威廉·莎士比亚 《罗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角色创造”学说,从剧本与角色的初次认识、情节与角色的体验、情节与角色的体现三方面阐述戏剧表演理论在声乐演唱二度创作中的作用。力求通过本文研究,探索表演理论与舞台实践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角色创造说 声乐演唱 二度创作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下简称斯坦尼)是俄国著名的戏剧表演大师,其表演理论及其经验体系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理论体系之一,理论
期刊
漫天肆虐的风  我盯着眼前的树枝  它的芽苞微微有些红晕  它的枝条也柔软起来  环境还这么恶劣  漫天肆虐的狂风,难道就是春风?  一棵树,又一棵树,竟然有了春意、春情、春喜  包裹在风衣和口罩里的女人  在沙尘暴中弯着腰  顶着风前行的情节  躲躲闪闪的情节  被吹出了春的气息  春,就这样,又来了  卑贱和强大的万物  再一次在恶劣环境中发出了芽  风,再一次恣意地  把所有的生灵吹进了春潮
期刊
摘要 在中西方绘画领域里,有很多不同的认知和理念。这些不同多是由于中西方的审美认知差异造成的。在中国文化中,总体上是坚持了以善为美的审美原则,中国绘画的审美核心是向善的、向自然的。而西方绘画的审美趋向是“爱”,以爱为真,以真为美,是他们的核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艺术追求的至高点是一个“韵”字,它讲究的是一种艺术的最高境界,而西方却以“真”为最高的艺术要求。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 审美认知 差异研究
期刊
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于2015年3月26日仙逝。当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家医院把这位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辞世的消息公布于诗歌世界的那一刻,我刚好在遥远偏僻的居所整理完春节期间写给中国女诗人李小雨的悼念诗。我在诗中写道:“春天匆匆忙忙/还是没赶上你的离去/二月的风踉踉跄跄/从北京刮来,它的哭喊/谁也没有听到/世界和我们的心/在春天之前变得肃穆/肃穆成一座
期刊
摘要 李剑晨被誉为“中国水彩画之父”,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他结合西方油画、水彩画以及传统国画的特点,在丰富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理论体系,对于我国水彩画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笔者对李剑晨及其风景水彩画做了简单介绍,从构图、笔法以及色彩运用三个方面对李剑晨风景水彩画的艺术创作特色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画作的审美特点。  关键词:李剑晨 风景水彩画 艺术创作 审美  水彩画在明清时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