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实施分层教学的条件,课堂教学环节中对低层次教学的实施方面来阐述数学分层教学的概况。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学困生;教学实践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的学科,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层次性,对同一个知识点从教学目标上可分为识记、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多个层次。每位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从低层次目标开始逐渐升级,力求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的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在各自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最佳发展,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以发展,素质得到提高。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对学生发展有利,符合学生愿望,实施分层教学是必要而又可行的。对分层教学笔者是这么操作的:
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分层。笔者先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以及上阶段和新一阶段开始时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实际情况,通过和学生面谈,填写表格,力求能合理确定每个学生的层次。由于我校的学生生源的特殊性,所以不能采用陆开扬老师的方法分三层。他的方法是以A、B、C来代表高、中、低三层,各层次学生人数比例为3∶4∶3。其中A类(基础知识好,思维敏捷,成绩优秀),B类(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一般,成绩中等)和C类(学习欠主动,成绩不理想)。而笔者只能按2∶3∶5的比例进行分层。学生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把学生分层的全过程当作教师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载体,通过耐心、细致的谈心将学生分层,力求能真正激发各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使获得成功的学生能再接再厉,受到挫折的学生能放下包袱,迎头赶上。分层仅仅是手段,促进才是目的。
针对C类学生,笔者采取“慢进度、多反复、长反馈”的办法,夯实他们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由于我校这类型的学生覆盖面比较广,笔者针对C层次的学生采取了如下具体的做法:
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和获得应用技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复杂认知活动。”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热切愿望。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中。而兴趣的形成则是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在充满情趣、富有魅力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师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孩子对学习的真正满足感,以便由此产生和确立热切希望学习的情感状态。”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融洽师生关系,激活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对学科学习感兴趣的主要因素。C层次的学生因数学成绩的落后,一方面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老师有敬畏感,但他们又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很想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面对C层次学生的这种心理,首先,教师以真诚的热情去组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爱护和真心的帮助;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出现学习失误时,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在课堂上,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平时的辅导、点拨,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进而让他们对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降低认知难度,激发学习兴趣。C层次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潜意识的害怕导致他们对学好数学失去自信:平日的功课主要依赖他人帮助来完成,不敢认真对待自己付出的努力,即使是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应用,往往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害怕失败。为了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这种状态,消除他们认为数学难学的心理障碍,在教学中,我们从调整教学目标入手,有意識地降低认知难度,为学生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恢复自信,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把教学速度放慢点,把课讲得更细些,例题分析得更透彻些,尽量把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可以触摸,可以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则必须坚持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他们逐渐掌握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正确的、完全符合社会要求的、有意义的和自觉的学习动力,是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的学习和认识活动、学习和认识积极性的基础。”可以说,学习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C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校低,他们往往缺乏对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所以,激发C层次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在他们旧有的知识基础上组织教学,借助直观教具帮助他们理解抽象概念,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降低学习难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练习的机会,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应积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改革为C层次的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逐渐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了兴趣,渐渐地从“怕学”转为“可以学学”“想学”“要学好”。正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认知难度的适当降低,帮助C层次学生克服了“自卑感”,激活了他们要学好数学的自信。
通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公式、定理,内化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正确的数学观,使全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进行数学的审美体验,领略数学“再发现”“再创造”的奥妙,在进步中获得并巩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走出“代数难,几何烦”的误区,使学生真正学得踏实,学得主动,学得投入,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学困生;教学实践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程度高的学科,数学知识本身具有层次性,对同一个知识点从教学目标上可分为识记、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多个层次。每位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从低层次目标开始逐渐升级,力求每一个学生的水平和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注重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不同的学生创造各种尝试、探索、发现和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在各自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最佳发展,人格受到尊重,个性得以发展,素质得到提高。分层教学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对学生发展有利,符合学生愿望,实施分层教学是必要而又可行的。对分层教学笔者是这么操作的:
首先是对学生进行分层。笔者先通过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以及上阶段和新一阶段开始时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实际情况,通过和学生面谈,填写表格,力求能合理确定每个学生的层次。由于我校的学生生源的特殊性,所以不能采用陆开扬老师的方法分三层。他的方法是以A、B、C来代表高、中、低三层,各层次学生人数比例为3∶4∶3。其中A类(基础知识好,思维敏捷,成绩优秀),B类(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一般,成绩中等)和C类(学习欠主动,成绩不理想)。而笔者只能按2∶3∶5的比例进行分层。学生分层的基本要求是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把学生分层的全过程当作教师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载体,通过耐心、细致的谈心将学生分层,力求能真正激发各类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使获得成功的学生能再接再厉,受到挫折的学生能放下包袱,迎头赶上。分层仅仅是手段,促进才是目的。
针对C类学生,笔者采取“慢进度、多反复、长反馈”的办法,夯实他们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由于我校这类型的学生覆盖面比较广,笔者针对C层次的学生采取了如下具体的做法:
培养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和获得应用技巧,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复杂认知活动。”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热切愿望。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中。而兴趣的形成则是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在充满情趣、富有魅力的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教师的任务是坚持不懈地发展孩子对学习的真正满足感,以便由此产生和确立热切希望学习的情感状态。”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融洽师生关系,激活学习兴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对学科学习感兴趣的主要因素。C层次的学生因数学成绩的落后,一方面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老师有敬畏感,但他们又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爱护和关心,很想从老师那里得到帮助。面对C层次学生的这种心理,首先,教师以真诚的热情去组织好每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爱护和真心的帮助;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当学生出现学习失误时,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包容和理解。在课堂上,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再加上平时的辅导、点拨,鼓励他们不断进取,进而让他们对体验成功的喜悦,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降低认知难度,激发学习兴趣。C层次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潜意识的害怕导致他们对学好数学失去自信:平日的功课主要依赖他人帮助来完成,不敢认真对待自己付出的努力,即使是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应用,往往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害怕失败。为了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这种状态,消除他们认为数学难学的心理障碍,在教学中,我们从调整教学目标入手,有意識地降低认知难度,为学生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帮助学生恢复自信,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把教学速度放慢点,把课讲得更细些,例题分析得更透彻些,尽量把抽象的思维过程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可以触摸,可以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则必须坚持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他们逐渐掌握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正确的、完全符合社会要求的、有意义的和自觉的学习动力,是在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学习动机是学生有效的学习和认识活动、学习和认识积极性的基础。”可以说,学习动力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C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校低,他们往往缺乏对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所以,激发C层次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在他们旧有的知识基础上组织教学,借助直观教具帮助他们理解抽象概念,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降低学习难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练习的机会,加强变式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应积极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学改革为C层次的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更多地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逐渐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了兴趣,渐渐地从“怕学”转为“可以学学”“想学”“要学好”。正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认知难度的适当降低,帮助C层次学生克服了“自卑感”,激活了他们要学好数学的自信。
通过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公式、定理,内化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正确的数学观,使全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进行数学的审美体验,领略数学“再发现”“再创造”的奥妙,在进步中获得并巩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走出“代数难,几何烦”的误区,使学生真正学得踏实,学得主动,学得投入,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