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之下,企业对学生的应用英语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学生的英语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岗位工作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应该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学生在毕业后能用英语开展工作做好准备。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一体化的背景之下,社会对能熟练使用英语的技术型人才需求也在上升。在此新的经济背景之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该如何改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内的学者有如下一些主要的看法。杨自俭认为“在中国,外语教育变成了一种工具性教育,只追求掌握手段,而无需在学生心灵里沉积些什么,因此也就不会把学外语作为一种文化素质的培养来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对外语教育性质的错误认识,外语教育不是工具性训练,是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
蔡基刚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鲜明地提出工具性目标,这样做和素质论并不相悖。工具使用是显性的,素质教育是隐性的,在突出其为社会、为科技文化发展服务的同时,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包括科学素质也会随之提高”。国内学界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语言工具性及人文素质教育功能范畴之内。这些观点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且都是针对本科教学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所阐发,对当时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对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因其职业性的特征,其改革方向应有别于本科英语教学。
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目标定位不准
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还是源于社会需求,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只要求通过英语三级,但是学生们对报考四、六级的热情不减,每年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非常之多。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很多英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的通过考级,也把英语考级通过率视为是教学的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之下,英语已经沦为了一种应试的工具。其实,把英语通过率作为一个目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但不要把它视为是唯一的教学目标,毕竟英语教学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应用能力,能更好地服务于将来的工作与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考级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技巧,对语言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得并不多。因此,很多学生即便通过了三级或者四、六级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依然不能够用英语进行基本的对话与交流,更谈不上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二)人文知识教育缺乏
我国的大学英语,长期以来就一直是被当作素质教育的课程开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主要决策者之一董亚芬教授指出:“大学英语这门课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应当是综合教育的,故必须遵循大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文理渗透、加强基础、重视素质”。因此,教育部历次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把“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写进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加学生对西方历史、文化、人文等知识的了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考级的需要,教师会比较关注词汇、语法、考试技巧等方面的讲解,对文化背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挖掘得还不够。只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不了解该国文化背景、历史、人文地理是不能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
(三)知识教学代替能力培养
高职的大学英语课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对听说等实用技能能力的培养力度还不够,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获得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事实上,我们应该把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去用英语交流、阅读、写作等,而不是只听老师讲解语言知识和做笔记。在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能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去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增强语言交际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才能转化为语言能力。
三、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探索
(一)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突出实用性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实用为主”是指教学内容以实际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够用为度”是指内容的难度和范围以实际工作中所需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标准。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如果给他们讲一些高深的理论或授课的内容超出他们所能接受的范围,势必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学生会失去对英语课程的兴趣,教学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位不能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标高。在授课内容方面,我们要教给学生比较实用的知识,摒弃过时陈旧的内容。注重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水平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理解老师授课的内容,使他们有兴趣能在老师示意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我们可以融“教学做”于一体,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情景模拟对话,模仿实际工作语言环境,在课堂实训中学到实用的知识。
(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要依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开发和构建课程体系。在加强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不要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而是要结合各专业的特色,将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同时要根据行业和企业对英语技能的要求,把使用英语的实际工作过程搬到课堂上来,加大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实训,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因此,只有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的英语学习才具有针对性,学生才能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否则,学生的所学与社会需求会严重脱节。
(三)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体现人文性
我们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人文、地理、哲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开设语言人文课程,让感兴趣的同学选修此类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大有裨益。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他们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及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人文及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将来职业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用人要求,因此,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结合行业及企业的需求,不断地深化改革,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必须始终坚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朝着职业性、实用性及人文性方向去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自俭.关于外语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外语, 2004.
[2]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 外国语,2010
[3]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为本[J].外語界, 2003.
[4]中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5]中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2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一体化的背景之下,社会对能熟练使用英语的技术型人才需求也在上升。在此新的经济背景之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该如何改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国内的学者有如下一些主要的看法。杨自俭认为“在中国,外语教育变成了一种工具性教育,只追求掌握手段,而无需在学生心灵里沉积些什么,因此也就不会把学外语作为一种文化素质的培养来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对外语教育性质的错误认识,外语教育不是工具性训练,是对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
蔡基刚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鲜明地提出工具性目标,这样做和素质论并不相悖。工具使用是显性的,素质教育是隐性的,在突出其为社会、为科技文化发展服务的同时,学习者的人文素质包括科学素质也会随之提高”。国内学界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语言工具性及人文素质教育功能范畴之内。这些观点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且都是针对本科教学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所阐发,对当时的教学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对于高职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因其职业性的特征,其改革方向应有别于本科英语教学。
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目标定位不准
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还是源于社会需求,虽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只要求通过英语三级,但是学生们对报考四、六级的热情不减,每年报名参加考试的学生非常之多。基于这样一种现实,很多英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的通过考级,也把英语考级通过率视为是教学的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引之下,英语已经沦为了一种应试的工具。其实,把英语通过率作为一个目标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并没有什么不妥,但不要把它视为是唯一的教学目标,毕竟英语教学是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应用能力,能更好地服务于将来的工作与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考级所要求掌握的内容和技巧,对语言听说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得并不多。因此,很多学生即便通过了三级或者四、六级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依然不能够用英语进行基本的对话与交流,更谈不上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二)人文知识教育缺乏
我国的大学英语,长期以来就一直是被当作素质教育的课程开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主要决策者之一董亚芬教授指出:“大学英语这门课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应当是综合教育的,故必须遵循大学教育的基本原则:文理渗透、加强基础、重视素质”。因此,教育部历次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把“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写进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大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增加学生对西方历史、文化、人文等知识的了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考级的需要,教师会比较关注词汇、语法、考试技巧等方面的讲解,对文化背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挖掘得还不够。只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不了解该国文化背景、历史、人文地理是不能够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
(三)知识教学代替能力培养
高职的大学英语课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对听说等实用技能能力的培养力度还不够,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获得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事实上,我们应该把课堂上的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去用英语交流、阅读、写作等,而不是只听老师讲解语言知识和做笔记。在教学中我们要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能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去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增强语言交际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才能转化为语言能力。
三、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探索
(一)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突出实用性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实用为主”是指教学内容以实际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为主;“够用为度”是指内容的难度和范围以实际工作中所需知识和技能水平为标准。高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如果给他们讲一些高深的理论或授课的内容超出他们所能接受的范围,势必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学生会失去对英语课程的兴趣,教学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定位不能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标高。在授课内容方面,我们要教给学生比较实用的知识,摒弃过时陈旧的内容。注重用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水平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理解老师授课的内容,使他们有兴趣能在老师示意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我们可以融“教学做”于一体,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情景模拟对话,模仿实际工作语言环境,在课堂实训中学到实用的知识。
(二)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要依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开发和构建课程体系。在加强语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不要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而是要结合各专业的特色,将英语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融合,突出专业特色。同时要根据行业和企业对英语技能的要求,把使用英语的实际工作过程搬到课堂上来,加大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实训,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因此,只有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的英语学习才具有针对性,学生才能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否则,学生的所学与社会需求会严重脱节。
(三)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体现人文性
我们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了解西方的人文、地理、哲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此,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开设语言人文课程,让感兴趣的同学选修此类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大有裨益。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他们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及动手能力,还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人文及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将来职业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行各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用人要求,因此,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结合行业及企业的需求,不断地深化改革,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必须始终坚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朝着职业性、实用性及人文性方向去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自俭.关于外语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外语, 2004.
[2]蔡基刚.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学工具与素质之争的意义[J]. 外国语,2010
[3]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为本[J].外語界, 2003.
[4]中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5]中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