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中语文教师,对当前的高中议论文教学,恐怕都有遭遇“瓶颈”、力不从心之感。下面,笔者拟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作为坚守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的一些困惑,并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一、遭遇困惑,正视瓶颈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已是不争的现实。应该坦承,当前不少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起作文文思枯索,搜肠刮肚也挤不出几个字。很多文章立意肤浅,观点低俗,思想苍白;有的文章“乱花渐欲迷人眼”,援引繁多杂乱,真可谓“名言与套话‘荟萃’,伟人与名家‘开会’”。而这一类文章常又引用失实、张冠李戴,甚至“移植”时下流行的戏说、穿越的手法,随便拼凑,胡编乱造。近年来,充斥在我们眼前的作文,若是记叙文,常见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明式作文”;若是议论文,多见的是矫揉做作、故作深沉的“秋雨体散文”。当然,更多的不是几无章法可言的“意识流”,就是流水线拷贝制作的批量“标准像”。即便有生花的妙笔,有灵动的文采,而作文中最可宝贵的魂——个性、生命和思想,却令人遗憾地迷失了!
从理想化的角度讲,最高的写作状态应该是生命写作。没有自我和真情,没有灵魂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而没有灵魂的作文,又怎能具有感染力,怎能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做为高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常有一种莫名的困惑: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应该为考试而教,还是遵循文章写作固有规律而教。我想,真正有职业良知的语文教师,不应回避作文教学不堪的现状,应该重视作文教学的生态环境建设,为气若游丝、病体怏怏、贫血寡情的学生作文招魂!
二、拨散迷雾,探究原因
造成当前中学生写作不容乐观的现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就学生方面而言,主要是不少学生平时阅读态度不端正,方法粗略;阅读不多,涉猎不广,视野狭窄;在读图时代,很多人只偏爱漫画、卡通与影视、网络,不重视亲近文本原著;文史知识积贮单薄,对历史名人、经典名著只进行“快餐式消费”,不重视接受文学的基本熏陶;没有意识到真实是写作的生命,没有把写作看成是生命的一种张扬和表达。
就高考招生而言,每年的高考阅卷场传递出来的讯号,以及每年各省市评卷之后推向公众视野的高分作文所发挥的指挥棒的“示范”“导向”作用,也是造成当今作文教学“功利横流”现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然,近一两年,这个势头已渐被修正扭转。从各省推出的优秀作文中已传递出彰显真实个性、力戒矫饰文风的决心。
就教师方面而言,一些教师教学消极怠惰、作文指导不作为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只一味喟叹作文难教,不积极主动探索,不思方法创新;一些教师注重短期效益,不重涵泳之功;一些教师“匠气”太浓,一味进行“模式作文”训练,扼杀作文创作的生机。这些教师只知道在作文教学中施加主导力,让作文教学沦为纯粹的“教师命令——学生受命”的教与学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的规定性、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过多的“匠气”,势必抽离了写作的生命气息和个性思想。如此忽视写作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漠视写作规律,只一厢情愿地依据时尚的“写作模版”、凭借高强度“强化训练”、依托“仿写工程学”原理“克隆”出来的学生作文,你想要在其中检索出“个性、生命和思想”的含量,显然是一种奢望。
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小说家苏珊?桑塔格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么两句话:“我有一种道德感,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作家,而是因为我是一个人。”“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一位读者,而是因为那里有文学。”这话值得高中学生尤其值得语文教师咀嚼、深味和反思。
三、重视涵泳,铁心沉潜
写作不是无源之水,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深化。要写好议论文,也必须下好沉潜之功。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吸收。”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都说明了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性。
正视议论文教学生态环境,直面在夹缝中挣扎的现实,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坚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这两个有限的阵地,重视下好涵泳之功,充分拓展挖潜,切实收取高效。就教师角度而言,笔者的思考和做法概要如下:
其一,在教材使用上,高中教师绝不能思维僵化,笃信以本为本,奉行教条主义,而应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剪裁,并创造性地建设校本教材乃至编写个性教材,尽量拓展延伸课堂,开阔学生视野。
其二,在课堂上,教师要着力搭建思辨平台,如从《新闻观察》《壹周立波秀》《麻辣书生》《腾讯微波炉》等节目中精心挑选一些“时事热点事件”进行课堂辩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思想交锋,熔炼学生思辨智慧,激活学生思维弹性。这一做法旨在炼“意”,着眼于评论能力的培养。
其三,教师要向学生遴选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传媒的“时事热评”佳作,并耐心补上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课,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做法着眼于强化理论素养,培养思辨能力。
其四,教师要切实重视晨读晚读的管理与引导。现在很多学校均安排出晨读、晚读时间,而教师应充分珍惜这段时间,对晨读、晚读要不但要做好气氛营造工作,更要适当补充材料,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得有兴趣,读得有内容,读得有收获。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快乐地汲取纯正思想、感受精美语言、积累丰富素材、培养良好语感。
只有广博地阅读,潜心涵泳,体味揣摩,才能拓展阅读,以读助写,为我所化,为我所用,实现学习写作与关注思考日常生活的有效“链接”。就学生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应该统一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多所涉獵,博览群书。要勤奋地并且切实地亲近美文、亲近名著,吮吸经典著作的精髓,主动培养审美情趣,做好必要的语言表达锤炼、思想素养熔铸和写作运思训练等前期储备工作,才可期培养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其次,要端正阅读态度,严谨治学,不可断章取义,不可急功近利。厚积才能薄发。写作时,提倡朴实真诚的文风,不要狐假虎威,拉张虎皮做面大旗,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再者,要勤做摘抄。不当游手好闲的蝴蝶,要做辛勤采花的蜜蜂。只有乐当浩瀚书籍百花园的蜜蜂,广泛采集典型事例、格言警句、精彩语段,逐步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和写作素材,从而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素材“内存”不断升级,写作时才可期八面来风,信手拈来。
总之,议论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要有沉潜的信念,勤下涵泳之功,既要“意”“言”并举,还要“材”“构”兼顾,才可期写出有立意、有章法、有素材、有文采的“四有作文”。
一、遭遇困惑,正视瓶颈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已是不争的现实。应该坦承,当前不少中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写起作文文思枯索,搜肠刮肚也挤不出几个字。很多文章立意肤浅,观点低俗,思想苍白;有的文章“乱花渐欲迷人眼”,援引繁多杂乱,真可谓“名言与套话‘荟萃’,伟人与名家‘开会’”。而这一类文章常又引用失实、张冠李戴,甚至“移植”时下流行的戏说、穿越的手法,随便拼凑,胡编乱造。近年来,充斥在我们眼前的作文,若是记叙文,常见的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明式作文”;若是议论文,多见的是矫揉做作、故作深沉的“秋雨体散文”。当然,更多的不是几无章法可言的“意识流”,就是流水线拷贝制作的批量“标准像”。即便有生花的妙笔,有灵动的文采,而作文中最可宝贵的魂——个性、生命和思想,却令人遗憾地迷失了!
从理想化的角度讲,最高的写作状态应该是生命写作。没有自我和真情,没有灵魂的生命,无异于行尸走肉。而没有灵魂的作文,又怎能具有感染力,怎能具有令人信服的说服力?
做为高中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笔者常有一种莫名的困惑: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应该为考试而教,还是遵循文章写作固有规律而教。我想,真正有职业良知的语文教师,不应回避作文教学不堪的现状,应该重视作文教学的生态环境建设,为气若游丝、病体怏怏、贫血寡情的学生作文招魂!
二、拨散迷雾,探究原因
造成当前中学生写作不容乐观的现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就学生方面而言,主要是不少学生平时阅读态度不端正,方法粗略;阅读不多,涉猎不广,视野狭窄;在读图时代,很多人只偏爱漫画、卡通与影视、网络,不重视亲近文本原著;文史知识积贮单薄,对历史名人、经典名著只进行“快餐式消费”,不重视接受文学的基本熏陶;没有意识到真实是写作的生命,没有把写作看成是生命的一种张扬和表达。
就高考招生而言,每年的高考阅卷场传递出来的讯号,以及每年各省市评卷之后推向公众视野的高分作文所发挥的指挥棒的“示范”“导向”作用,也是造成当今作文教学“功利横流”现状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当然,近一两年,这个势头已渐被修正扭转。从各省推出的优秀作文中已传递出彰显真实个性、力戒矫饰文风的决心。
就教师方面而言,一些教师教学消极怠惰、作文指导不作为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只一味喟叹作文难教,不积极主动探索,不思方法创新;一些教师注重短期效益,不重涵泳之功;一些教师“匠气”太浓,一味进行“模式作文”训练,扼杀作文创作的生机。这些教师只知道在作文教学中施加主导力,让作文教学沦为纯粹的“教师命令——学生受命”的教与学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的规定性、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特点,不可避免地会带上过多的“匠气”,势必抽离了写作的生命气息和个性思想。如此忽视写作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漠视写作规律,只一厢情愿地依据时尚的“写作模版”、凭借高强度“强化训练”、依托“仿写工程学”原理“克隆”出来的学生作文,你想要在其中检索出“个性、生命和思想”的含量,显然是一种奢望。
美国著名文化评论家、小说家苏珊?桑塔格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这么两句话:“我有一种道德感,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作家,而是因为我是一个人。”“我写作,不是因为那里有一位读者,而是因为那里有文学。”这话值得高中学生尤其值得语文教师咀嚼、深味和反思。
三、重视涵泳,铁心沉潜
写作不是无源之水,阅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阅读的深化。要写好议论文,也必须下好沉潜之功。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是倾吐,阅读是吸收。”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都说明了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性。
正视议论文教学生态环境,直面在夹缝中挣扎的现实,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坚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这两个有限的阵地,重视下好涵泳之功,充分拓展挖潜,切实收取高效。就教师角度而言,笔者的思考和做法概要如下:
其一,在教材使用上,高中教师绝不能思维僵化,笃信以本为本,奉行教条主义,而应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剪裁,并创造性地建设校本教材乃至编写个性教材,尽量拓展延伸课堂,开阔学生视野。
其二,在课堂上,教师要着力搭建思辨平台,如从《新闻观察》《壹周立波秀》《麻辣书生》《腾讯微波炉》等节目中精心挑选一些“时事热点事件”进行课堂辩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思想交锋,熔炼学生思辨智慧,激活学生思维弹性。这一做法旨在炼“意”,着眼于评论能力的培养。
其三,教师要向学生遴选推荐“人民网”“新华网”等传媒的“时事热评”佳作,并耐心补上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课,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做法着眼于强化理论素养,培养思辨能力。
其四,教师要切实重视晨读晚读的管理与引导。现在很多学校均安排出晨读、晚读时间,而教师应充分珍惜这段时间,对晨读、晚读要不但要做好气氛营造工作,更要适当补充材料,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得有兴趣,读得有内容,读得有收获。让学生在书声琅琅中,快乐地汲取纯正思想、感受精美语言、积累丰富素材、培养良好语感。
只有广博地阅读,潜心涵泳,体味揣摩,才能拓展阅读,以读助写,为我所化,为我所用,实现学习写作与关注思考日常生活的有效“链接”。就学生角度而言,笔者认为应该统一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多所涉獵,博览群书。要勤奋地并且切实地亲近美文、亲近名著,吮吸经典著作的精髓,主动培养审美情趣,做好必要的语言表达锤炼、思想素养熔铸和写作运思训练等前期储备工作,才可期培养写作能力、提高作文水平。
其次,要端正阅读态度,严谨治学,不可断章取义,不可急功近利。厚积才能薄发。写作时,提倡朴实真诚的文风,不要狐假虎威,拉张虎皮做面大旗,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再者,要勤做摘抄。不当游手好闲的蝴蝶,要做辛勤采花的蜜蜂。只有乐当浩瀚书籍百花园的蜜蜂,广泛采集典型事例、格言警句、精彩语段,逐步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和写作素材,从而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素材“内存”不断升级,写作时才可期八面来风,信手拈来。
总之,议论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要有沉潜的信念,勤下涵泳之功,既要“意”“言”并举,还要“材”“构”兼顾,才可期写出有立意、有章法、有素材、有文采的“四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