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去年8月以来,东兰县持续晴热高温,降雨稀少,出现严重旱灾且旱情异常严峻。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给全县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全县4个乡镇51所学校8491名师生严重缺水。
一、大旱无情人间有情
直面灾情,强化抗旱保学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内外合力,东兰县唱响了一曲“真情援助东兰老区抗旱保学”的高亢之歌。
2010年3月5日至6日,河池日报社携手爱心企业赴东兰县百豪、乐里、可立、巴造、弄平等10多所学校赠送了859个水桶并送去了干净的饮用水。
3月17日,经《南国早报》牵线搭桥,横县菜农麻广林向东兰县24所中小学校捐赠了38吨莴笋;自治区农业厅给东兰县学校送来了30吨白萝卜;桂林市委、市政府送来了60吨矿泉水。
4月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及广东省广西商会为东兰县部分中小学送来120吨矿泉水。此外,广西新闻在线、河池华安保险公司、中国移动公司河池分公司、广西可口可乐集团、广东安琪儿有限公司、广西工学院、广西区团委、区教育厅、市教育局、东兰墨米酒厂等单位和企业也为学校捐赠了数量不等的矿泉水、蔬菜、猪肉、大米、茶油、水桶、水泵等物资。
社会各界倾情献爱心,惠及东兰县师生近3万人,有效缓解了各個学校的缺水、少菜等难题。东兰县应这些单位和企业的要求,抓紧制订物资分配方案。
旱情发生以来,东兰县政府争取到抗旱资金35万元,社会各界共向全县受灾学校发放蓄水工具4500多件套。社会爱心人士和学校所在地乡镇党委、政府累计出动运水车辆1,4448万辆,向学校送水43344多吨。因此,自去年8月以来,全县没有一所学校因缺水而停课。
二、科学整合抗旱保学
借助外力,强化治旱措施,激发了东兰县广大师生抗旱保学的信心与力量。
1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东兰县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大灾”的意识,坚决克服侥幸、麻痹、松懈思想,广泛动员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全体教职工,把抗旱保学作为当前突出工作来抓。成立教育系统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第一责任人为成员,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教育系统的抗旱救灾各项工作。实行抗旱工作包干负责制,县、局领导包片,乡镇中心校领导包村校,学校教师包班级、包学生,形成了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到位,“乡镇不漏校、校不漏班级、班级不漏人”的抗旱保学格局。
2 科学统计,统筹安排
东兰县从全局上把好关,科学、合理地做好教育系统灾情统计上报和抗旱救灾经费分配、使用及管理等工作,还下发了“东兰县各乡镇中小学抗旱用水统计表”、“东兰县教育系统抗旱送水时间安排表”、“东兰县抗旱救灾物资发放统计表”,并及时下发“东兰县教育系统抗旱救灾经费分配、使用及管理方案”,在正确统计的基础上,集中采购抗旱物资,统筹安排,适时将物资发放到受灾学校师生手中。同时也为科学规划各校新兴引水、蓄水项目奠定基础数据,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教育系统长期、长效抗旱工作的开展。
3 突出重点,倾情服务
东兰县将教育系统的抗旱救灾工作重点放在边远山村学校和留守儿童学生,通过开展“三送三帮促三保”服务活动,全力帮助边远山村学校和留守儿童学生解决饮水难题。3月27日上午8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塔山英雄部队100多名官兵在东兰县纪委书记等领导的带领下,会同教育局、纪委等10多个部门干部200多人,通过挑、扛、抬、背等方式,在羊肠小道上挪步,历经3个多小时,把5000多公斤生活饮用水送到了花香乡最边远的大石山区——弄曼小学,解决了该校85名师生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这是东兰县通过军政合力,倾情关注边远山村小学的又一写照。
为了确保全县留守儿童(占全部在校学生的37%)能饮上安全水,东兰县成立了“关注留守儿童服务队”,深入各乡镇学校与教师或监护人了解留守儿童的用水等生活情况,并建立留守儿童台账,适时为他们送水。由于措施有力,目前全县没有一个留守儿童因为饮水困难而停学或辍学。
4 合理管水,高效使用
为确保把每一滴抗旱饮用水都能用在刀刃上,东兰县各学校都落实了专人负责接收、登记政府及社会各界送来的饮用水工作,具体包括注明接水时间、取水点、送来水量、蓄水地点等工作。通过加强管水,达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此外,各学校还根据本校供、需水情况,制订供用水计划,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供给。部分学校还印制水票发给师生,凭票取水,同时要求师生把平时洗菜、洗脸、洗脚、洗衣服的水都收集起来,用于学校厕所的冲洗或浇树淋花等。以上措施,有效杜绝了超计划用水和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发生。
一、大旱无情人间有情
直面灾情,强化抗旱保学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内外合力,东兰县唱响了一曲“真情援助东兰老区抗旱保学”的高亢之歌。
2010年3月5日至6日,河池日报社携手爱心企业赴东兰县百豪、乐里、可立、巴造、弄平等10多所学校赠送了859个水桶并送去了干净的饮用水。
3月17日,经《南国早报》牵线搭桥,横县菜农麻广林向东兰县24所中小学校捐赠了38吨莴笋;自治区农业厅给东兰县学校送来了30吨白萝卜;桂林市委、市政府送来了60吨矿泉水。
4月3日,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及广东省广西商会为东兰县部分中小学送来120吨矿泉水。此外,广西新闻在线、河池华安保险公司、中国移动公司河池分公司、广西可口可乐集团、广东安琪儿有限公司、广西工学院、广西区团委、区教育厅、市教育局、东兰墨米酒厂等单位和企业也为学校捐赠了数量不等的矿泉水、蔬菜、猪肉、大米、茶油、水桶、水泵等物资。
社会各界倾情献爱心,惠及东兰县师生近3万人,有效缓解了各個学校的缺水、少菜等难题。东兰县应这些单位和企业的要求,抓紧制订物资分配方案。
旱情发生以来,东兰县政府争取到抗旱资金35万元,社会各界共向全县受灾学校发放蓄水工具4500多件套。社会爱心人士和学校所在地乡镇党委、政府累计出动运水车辆1,4448万辆,向学校送水43344多吨。因此,自去年8月以来,全县没有一所学校因缺水而停课。
二、科学整合抗旱保学
借助外力,强化治旱措施,激发了东兰县广大师生抗旱保学的信心与力量。
1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东兰县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抗大灾”的意识,坚决克服侥幸、麻痹、松懈思想,广泛动员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全体教职工,把抗旱保学作为当前突出工作来抓。成立教育系统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县教育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副职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第一责任人为成员,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教育系统的抗旱救灾各项工作。实行抗旱工作包干负责制,县、局领导包片,乡镇中心校领导包村校,学校教师包班级、包学生,形成了层层把关、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分工到位,“乡镇不漏校、校不漏班级、班级不漏人”的抗旱保学格局。
2 科学统计,统筹安排
东兰县从全局上把好关,科学、合理地做好教育系统灾情统计上报和抗旱救灾经费分配、使用及管理等工作,还下发了“东兰县各乡镇中小学抗旱用水统计表”、“东兰县教育系统抗旱送水时间安排表”、“东兰县抗旱救灾物资发放统计表”,并及时下发“东兰县教育系统抗旱救灾经费分配、使用及管理方案”,在正确统计的基础上,集中采购抗旱物资,统筹安排,适时将物资发放到受灾学校师生手中。同时也为科学规划各校新兴引水、蓄水项目奠定基础数据,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教育系统长期、长效抗旱工作的开展。
3 突出重点,倾情服务
东兰县将教育系统的抗旱救灾工作重点放在边远山村学校和留守儿童学生,通过开展“三送三帮促三保”服务活动,全力帮助边远山村学校和留守儿童学生解决饮水难题。3月27日上午8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塔山英雄部队100多名官兵在东兰县纪委书记等领导的带领下,会同教育局、纪委等10多个部门干部200多人,通过挑、扛、抬、背等方式,在羊肠小道上挪步,历经3个多小时,把5000多公斤生活饮用水送到了花香乡最边远的大石山区——弄曼小学,解决了该校85名师生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这是东兰县通过军政合力,倾情关注边远山村小学的又一写照。
为了确保全县留守儿童(占全部在校学生的37%)能饮上安全水,东兰县成立了“关注留守儿童服务队”,深入各乡镇学校与教师或监护人了解留守儿童的用水等生活情况,并建立留守儿童台账,适时为他们送水。由于措施有力,目前全县没有一个留守儿童因为饮水困难而停学或辍学。
4 合理管水,高效使用
为确保把每一滴抗旱饮用水都能用在刀刃上,东兰县各学校都落实了专人负责接收、登记政府及社会各界送来的饮用水工作,具体包括注明接水时间、取水点、送来水量、蓄水地点等工作。通过加强管水,达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此外,各学校还根据本校供、需水情况,制订供用水计划,做到定时、定点、定量供给。部分学校还印制水票发给师生,凭票取水,同时要求师生把平时洗菜、洗脸、洗脚、洗衣服的水都收集起来,用于学校厕所的冲洗或浇树淋花等。以上措施,有效杜绝了超计划用水和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