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女儿云曙碧的故事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chCon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岁为父亲站岗放哨,16岁投身革命,是一位有着67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1923年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塔布赛,1939年奔赴延安,抗战期间返回大青山根据地工作,1943年重返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9年任内蒙古妇联主任,1952年至1980主动申请调往条件最差的哲里木盟工作。期间分别担任哲里木盟妇联主任、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盟委副书记、副盟长等职务。十年文革,她过了七年的被审讯的生活。1973年平反,1980年至1986年任内蒙古卫生厅党组书记,卫生厅厅长。1987年,任内蒙古人大党组副书记,内蒙古顾问委员会作顾委常委,次年退休至今,现任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老卫生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长。
  她就是云曙碧,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的女儿。她将自己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内蒙古民族解放、家乡建设,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
  在一幢幽静的院落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豁达和爽朗的笑声完全不像是一个年愈古稀的老人,但是听得出中间多了几分沧桑。
  


  
  父亲乌兰夫是女儿心中力量
  
   乌兰夫(1906—1988)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旗人。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开拓者之一。今年是其诞辰100周年,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历史的巧合让我们更加怀念那位给草原带来新生和希望的伟人。谈起她的父亲,老人脸上洋溢的是崇敬和自豪之情。父亲在她心中不仅是一个英雄,还是一个榜样。
   父亲乌兰夫从事共产党地下工作,姑且不说全家都十分紧张。最难的是他们不能经常见到父亲云泽(乌兰夫曾用名)。因此,父亲和她说的每句话他们都会牢记在心,即使当时有些不理解。云老这样回忆父亲:“想想父亲曾和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管今后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群众”就是这一句普普通通话,让云老谨记在心一辈子,甚至影响了她的一生。乌兰夫同志的伟大事迹培养了云曙碧一颗对党坚定不移的决心。她一直坚持革命斗争,从不计较危险,困苦。
   相比其它孩子的童年她的童年真可谓与众不同,在她7岁时拥有了一份特别的“工作”站房顶(为父亲站岗放哨)。年龄尚小的她就单纯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到了冬天,身上棉袄袖子短,冻得不行,她就从房顶下来让奶奶暖一暖小手,再迅速回到自己的“岗位”。她虽小但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这时的她虽不知什么是“责任”但深知父亲是个好人,保护好和父亲一起工作的人就是她的任务。就是这个不同寻常的工作她有了一个“草原小八路”的称号。
  
   革命工作锻造巾帼刚强
  
   1939年是她生命中的一次重大的转折。这一年,云曙碧从家乡离开,奔赴革命圣地去延安学习,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在系统的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后,一次严峻的考验摆在了这位年仅18岁的少女面前。因为工作需要,党中央决定从延安抽调一批干部和人员,到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工作,云曙碧也是其中一员。
   当时,大青山革命根据地条件十分艰苦且异常危险,为了躲避敌人,她经常是睡在山洞,吃不上饭。一同去的六个人,回来的时候只剩她自己。靠超乎寻常的智慧和对党的无比忠诚,迈过了生命中重要的一步。
   如果说前一次是生死攸关的考验,那么接下来命运又和她开了一个大玩笑。
  1943年,她从大青山革命根据地回到延安,被莫名其妙的打成日本特务,因为没有证据后又被定为:既是日本特务又是国民党特务。这突如奇来的罪名使得她一时间整个人都要垮了,但就一夜的时间第二天她骨子里的那股“倔”劲和洒脱的品性又一次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她当“特务”其间还获得了劳模、突击手的荣誉称号,这和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
  


   在文革的7年磨难中,面对狂热无知的造反派,她极力与之周旋。白天批斗,晚上是无休止的审讯。“我的三根肋骨被枪托打断,一个肾也被打坏,嘴里的牙被打掉,“为了活下来我就找上厕所的理由在厕所里压腿,每天坚持锻炼半小时。”这半个小时对云老来说也是接下来批斗的前期准备。
   当时造反派的原则是:不能吃饱、不能打死。一天只给3两饭,我出来的时候只有70斤。在那个没有真理的年代里,多少人都因为意志不坚定,或是屈服于淫威,或是自轻生命,最终没能走过来。而她却奇迹般的挺了过来,回顾那段往事,她说:“我始终坚信文化大革命很快会过去,我们相信党,相信组织”。
   或许,对于这样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革命者来说,考验她的并不是灭绝人性的敌人,而是当暴风雨平息以后更严峻的社会现实。“相比以前,现在的生活可以说是小康了吧”在老人爽朗的笑声和简单的话语中走出了往事,她还说“虽然是小康了,但也不能忘了艰苦朴素的老传统,”云老朴实话语,让人心生敬佩之情。
  
  心系群众情衷红会
  
  “奶奶救助穷人,我长大了也要救助穷人”这是云老上幼儿园的小孙子对她的评价。云老的每一次行动不仅感染着社会也在感染着自己的亲人。和老人交谈的两个多小时,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任何时候千万不能脱离群众,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这是父亲的教诲也是她革命的心得,几十年来,她一直致力于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状况,呕心沥血,跑遍了内蒙古的山山水水、农村牧区,为内蒙古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一片空白中,她创建并发展了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事业,使内蒙古这样一个建会最晚的省级红十字会一举跨入全国同行前列。 退休后,在很多人看来,云老应该可以好好安享晚年了,可在云老的心中还有一个未了的结,那就是内蒙古红十字会的事情。
   由于种种原因,组建内蒙古红十字会的计划一直被搁浅着。退休后,她借用一个办公室,两名工作人员,开始了这项伟大的人道主义工程。
   为了增强自治区红十字会的实力,她四处奔波,到处化缘,动用了她所有的力量和社会关系。到现在个人累计为红十字事业捐款物近百万元,其中大部分是自己的工资和儿女给的“养老钱”。这对于一个本应享尽天年的老人来说,已是竭尽全力了。
   1998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洪水无情的袭击了内蒙古中东部区,这对于原本贫困的牧民们无异于血上加霜。灾民们一下子衣食无着,居无定所。当云曙碧老人了解到灾情后,亲自组织人马带着一车面粉第二天就赶到灾区。76岁的她整整三天冒着寒风,一个帐篷一个帐篷的了解灾情、挨个群众问寒问暖。她先后组织了221次医疗队,深入到20个旗县、31个乡镇、救治灾民28000多人。
   也就是那次,她的精神不僅了感动草原的农牧民,也感动了随行的国际红十字工作人员。很快,国际红十字会和全国红十字会的800万元灾款从四面八方涌向灾区,牧民们有了房子,冬也过上了暧和的日了。从此,草原“活菩萨”的美名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流传开来。
   2000年至今,由她发起的“扶贫复明行动”共让500多名贫困患者重见光明。在康复的病人中,有一个叫任国胜是乌兰察布盟人,2000年任国胜成为“扶贫复明行动”的第一批受益者。在双眼手术康复后,抱着学成医术帮助他人的想法,他刻苦自学医学书籍,云曙碧同志得知这一情况,便自己出钱资助他到内蒙古医院卫校读书。每到开学临近,她都会给任国胜准备好学费,三年资助了九千多元。
   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在采访将近结束的时候,云老告诉我们:目前他们正在积极进行有关预防爱滋病的宣传和一些偏远农牧区卫生条件的改善工作。在这些同志中,自己84岁,最年轻的同志是71岁。他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弱势群体都得到帮助、让红十字精神深入人心。
  日头渐渐西落,老人简单修剪了一下院子里的花草,明天对于她来说又将是忙碌的一天。
  我们匆匆道别。
  在这样一位老人面前,何须多说,也许再多的言语都是枉然,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会黯然失色、自愧三分。
其他文献
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要靠司法来保障。如果司法不公、执行不力、效率低下,公民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护,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近些年,广州市检察机关一直在探索三位一体机制,力求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机制来保障司法的良好执行,以实现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追求。   广州市检察机关乃藏龙卧虎之地。这里有全国十佳检察院、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先进检察院、全国十杰检察官……一些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广州市检察机关办理得既高质
期刊
伟大的理论源于伟大的实践。伟大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同实践的结合。  改革开放走过了29年的光辉历程,积累了29年的宝贵经验,这是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更好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十七大报告是对29年波澜壮阔创新实践的理论升华。在对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过程中,明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大是大非很重要。十七大后,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
期刊
敲开伍淑清常委在北京的酒店住房,客厅里的桌子和沙发、茶几上都摆满了中英文本的资料、文件以及报刊、杂志。她一边收拾,一边自嘲“像个书店的仓库”,这便是她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虽身为国内001号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公司的董事和全国其他15家航空食品的港方股东,伍淑清却无一点珠光宝气,打扮上简朴、简单,倒是平和中多几分凝重,与她政协常委的身份似乎更为吻合。采访过程中,她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就是常常被迫打断
期刊
忆往昔,这里苦海缘边、多灾多难、旱涝不均、穷乡僻壤,沾化人民千百年来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艰难劳作度日,仍还是成为山东省最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看今朝,县委、县政府带领38万人民砥砺前行,赢得天海巨变,强力打造‘中国冬枣之乡、通用航空名城、绿色盐化基地、沾化渔鼓戏发源地’靓丽的‘县域名片’,综合实力向“山东省第一方阵”强势迈进,谋求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中率先崛起……    九曲黄河,逶迤东流,在她奔腾
期刊
阎明复同志曾在毛泽东主席身边担任俄文翻译多年,多年之后,那一段段珍贵的往事仍然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应本刊之约,阎明复撰写了这篇回忆录,文章中,他从回忆第一次给主席当翻译开始,直到有幸亲历了中苏关系那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可以说,他文章中的每一个小标题就是一个精彩的历史故事,比如:米高扬秘密来华、中苏两国领导人的第一次争吵、赫鲁晓夫当众辱骂毛泽东、毛泽东批评赫鲁晓夫“言行不一”、周恩来最后一次访苏
期刊
2007年10月18日,参加十七大会议报道的媒体记者经过几天的等待终于采访到了西藏自治区主席向巴平措。记者喜欢和这位藏族高级领导干部打交道,因为他总是对谁都报以热情地微笑。他个子高大,若有记者上前给他打招呼,他就会略微俯下身体专注而亲切地听对方说话,随即那双有力的大手也紧紧地握了过来。记者们提了许多问题,但归结起来关注最多的还是西藏的环境。西藏这些年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后,生
期刊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航空航天业。  航空战略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崛起的大国难以抵挡的诱惑。围绕着航空的,一定是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链、技术进步,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高端论述。所以,当专家这样形容:中国如果研制成功“大飞机” ,其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不亚于载人航天飞机的时候,并不足为奇了。  在中国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链中,航空无可争辩地处在顶端,因此可以看到,航空产业的发
期刊
去年以前,一位记者采访张全景,说有一个县就有11个副县长,问他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张全景脱口而出:“官多为患”。此话立即被该媒体作为“重中之重”报道出来,随后国内外上百家媒体竞相报道,引来社会上的一片热议,绝大多数人对说这句话的高官投以敬重之情:“这位老党员敢说真话!”,也有个别人说,这话怎么在位的时候不讲呢?其实,这话张全景还在位时就讲过多次,只是没有被公开报道并热炒起来。  为什么会有这般效应呢
期刊
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原副主席李赣骝,有着魁伟的身材、洪亮的嗓音、奕奕的神态和谦和的举止,聆听他那亲切的话语与感人的往事,似在品味一首韵意丰富的诗。   作为医师出身的李赣骝,近年来一直在为海峡两岸统一鼓与呼,苦寻“良方”。2001年9月,李赣骝率团访问了台湾,与台湾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把工作做到“家门口”,根据两岸形势的变化,加强了祖国统一联谊工作,促进了与台湾同胞和海外人士的了解,增进了友
期刊
200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开幕式作的报告中讲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党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令关注教育的各界人士欢欣鼓舞。  读到报告,年已古稀的柳斌更是心潮澎湃,他看到,义务教育被列为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正在得到更多的重视。  从1985年担任《义务教育法》起草小组组长,参与起草新中国首部《义务教育法》,到为推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