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结合职业指导具体案例的开展,把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引入高职毕业生择业指导中去,以期解决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多种问题,让人才与企业实现双向匹配,帮助高职毕业生科学、准确地进行职业定位。
关键词: 职业指导 特征胜任 生涯规划
一、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王某,男,19岁,某高职院校三年制三年级化工专业学生,身材中等,健硕有力,衣着整洁。成绩中等偏上,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沉稳寡言,在同宿舍男生中有一定的威信,但不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职业指导过程
1.初次指导。
(1)主动寻求指导。自大二下学期开始,王某就一直很忧虑,尤其是在本班级中有8名同学首批被某企业选中编入校企合作班后,提出了问题:我能找到工作吗?企业会选择我吗?我能找到好工作吗?我会工作愉快吗?我会有所成就吗?
来访者自述,自己其实很内向,害怕人际交往,希望人与人之间能简单些,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偏上,父母都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父亲还有不错的技术,有一个姐姐已经工作,没有经济负担,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是能有一份稳定的、不需出太多力气的工作。
大三上学期,参与了两次企业招聘,非常紧张,怕企业嫌自己学历和技能不够好,有一定的心理负担,结果是求职没有成功。
(2)诊断及实施指导。来访者就业求职心理消极、自卑,急需进行求职心理调适指导。
高职学生产生求职自卑心理,一方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也要求本科生才可以应聘。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地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
心理调适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客观、准确地自我认识。来访者的主观评价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信心不足,犹豫不决,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有比较才有鉴别,可以客观地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不仅仅比考试分数,更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取得较大的成就。
②培养自信心。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二要积累自信的资本,具备了真才实学,自然能胜任企业交付的工作。
③在求职中提高承受挫折能力。求职受挫后,产生紧张状态、焦虑情绪等是正常的现象,应该理智对待,视挫折为鞭策,以积极进取心态认真总结,吸取经验与教训,调整期望值,不断努力,反复尝试,改变行为,要大胆地表现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④面试技巧辅导。修改简历,完善自我介绍,并对着装、仪态等细节提出一定的建议。
(3)调适效果。在第三次面试中,成功被无锡某化工企业录用,并提前上岗实习。
2.再次迷茫。
(1)主动倾诉。来访者倾诉,进入企业三个月,工作完全不是他想象的状况,在自动化强度极高的厂房内,8至12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只有他一个人监控着一台计算机,只需定时定点抄录一些数据。所学的那么多专业知识似乎一点也没用上,学这么多年有什么用?一个人处在那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压抑,最终选择离职再次返回学校。
(2)诊断及实施指导。来访者就业与择业观念发生了冲突,无法正确进行职业定位,产生了困惑。征得来访者意见,进行职业素质综合测试,并形成测试报告。
①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最想做的三种工作,依序是军人、医生、化学类生产者。职业倾向总分按高低顺序依次是SECRIA,建议职业类型为S(社会型),对应职业为学者、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教师、公共保健护士等。
②职业气质测评:抑郁质得分为-5,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栏目得分为8、15、11,初步测评为多血质与粘液质二种气质混合型。“气质与职业匹配”对照中反映“不适合的职业”为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
③职业性格:通过MBTI测试掌握性格类型为INFP,此类人是沉静的观察者、理想主义者,具有调适的弹性与包容性,希望了解人们及实现人类潜能的方式,较适合艺术工作者、编辑、社会工作者等职业。
④GATB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采用五级评分法自评等级为G2、V2、N3、S4、P3、Q4、K3、F2、M2,适合职业为系统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员、产品设计和内部装饰者、商业经营管理。
⑤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这是一项创造力练习,测试反映测试者好奇心及挑战性的个性特质水平较高,具有追根问底的精神,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
综合以上结果,给予择业建议:化工类专业生产研发工作,即工作岗位建议锁定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研究所或高校实验室。
(3)诊断反馈。来访者欣然接受诊断测试结果,并有茅塞顿开的体会:个人对知识的储备是必要的,但更希望能运用去探究更为复杂的问题。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即化工操作工作确实不适应其职业气质,具备挑战性的研发工作是潜在需求与现有知识积累的最佳结合点。
(4)后期观察。来访者在取得科学的择业建议后,确定了择业方向,一方面关注校园招聘活动,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岗位,参加了某高校的实验员招聘,最终确定在丹阳一家生物工程公司研发部,工作愉快,反映有压力但动力十足。
(三)案例分析
大学生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求职技巧的训练、求职心理的调适,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指导应围绕大学生就业素质展开研究与创新,应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更含有人格、态度、情感、价值观、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多层次结构。
大学生显性智力因素与职业的匹配可通过教学、实践达到初步的适配,而隐性的非智力因素适配,则不易完成,且困扰真实存在,操作上难度大、标准高,科学化程度高。大学生就业理论模型即基于心理学的职业综合能力结构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相结合的核心就是胜任特征模型。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丰富了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引用的现代最新的科研成果合理地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具有科學性、战略性和实效性。
二、胜任特征模型及构建意义
(一)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因素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是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基础。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知识的多少决定着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浅,技能的掌握又反过来影响知识的学习和发展。
3.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4.自我认知。包括个人能力、兴趣特长、优缺点的客观分析。
5.特质。个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使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行为和表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6.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二)构建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毕业生择业工作中的意义
1.重视对学生胜任特征的培养,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按照传统的选拔方法评估,发现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平平,表层的知识和技能在一个人身上比较容易表现、易测量,并易于提升。而学生的核心动机和特质则是难以把握、不易测量、难以评估和培养的。常被人忽视的深层胜任特征应该成为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中考虑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大学生动机、特质等因素更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的就业。
2.加强对岗位的深层探索,更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真正的职业指导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二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社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是对完全不了解的职业、行业、岗位进行相对浮浅、表面和短暂的探索,缺少对职场的前瞻,80%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一年跳槽正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倾向的领域,不了解根据自己的特质去选择匹配的发展空间。如果不具备该岗位所需要的深层次的胜任特征,要想改变自己的深层特征则不是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在入职后重新选择其它的行业或职业很可能意味着放弃现有积累的一些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和人际关系,增加就业成本,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和损失。
三、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毕业生择业中的运用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把知彼中不易量化的东西量化,帮助大学生真正科学地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择业与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要将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与大学生择业、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择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有利工具。采用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不仅仅能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对于大学生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还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大学生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职匹配提供科学的前提。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运用中的主导思想是:第一要分析具有哪些素质的人才能够适应此岗位,第二需分析能够适应此岗位的人才需要具有哪些素质。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运用中应重点注意解决的问题:
1.个性化的入职模式。
“就业或创业”的命题选择。一部分大学生看到别人创业成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效仿,殊不知创业与就业相比对人的深层胜任特征要求更高,创业者需具备以下三点创业心理特质,职业价值取向上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性格坚韧、广建人脉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具备创业心理特质的人是无法成功创业的。
2.不同行业的个性化胜任特征。
大学生要对职位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对岗位有一个正确的职业定位。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如专业技术人员,除应具有其行业的专业技术和社会实践经验以外,还应具有学习能力,善于沟通合作、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的能力;销售人员要有强烈的内在动力,要有和客户沟通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通过锤炼和磨练形成但无法教会,因此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胜任特征的探索可以认识自我发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平台。
3.不同岗位的个性化胜任特征。
一般组织的岗位大体上分为管理类、技术类、市场类、专业类等类型。就技术能力而言,这种能力是管理地位越高要求越低;就思维能力而言,是管理地位越高要求越高。作为教育者,我们一直在思考與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择业、职业生涯规划,寻求高校职业指导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联系的新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让人才对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更加匹配。
参考文献:
[1]赵楠,施晨越.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操作手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尹忠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 职业指导 特征胜任 生涯规划
一、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王某,男,19岁,某高职院校三年制三年级化工专业学生,身材中等,健硕有力,衣着整洁。成绩中等偏上,学习、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沉稳寡言,在同宿舍男生中有一定的威信,但不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二)职业指导过程
1.初次指导。
(1)主动寻求指导。自大二下学期开始,王某就一直很忧虑,尤其是在本班级中有8名同学首批被某企业选中编入校企合作班后,提出了问题:我能找到工作吗?企业会选择我吗?我能找到好工作吗?我会工作愉快吗?我会有所成就吗?
来访者自述,自己其实很内向,害怕人际交往,希望人与人之间能简单些,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偏上,父母都有一份较稳定的工作,父亲还有不错的技术,有一个姐姐已经工作,没有经济负担,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是能有一份稳定的、不需出太多力气的工作。
大三上学期,参与了两次企业招聘,非常紧张,怕企业嫌自己学历和技能不够好,有一定的心理负担,结果是求职没有成功。
(2)诊断及实施指导。来访者就业求职心理消极、自卑,急需进行求职心理调适指导。
高职学生产生求职自卑心理,一方面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可以胜任的工作也要求本科生才可以应聘。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高专毕业生或因所学专业不景气,或因自己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不如其他同学,或因求职屡次受挫,往往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进而转化为自卑心理。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也是普遍存在的,表现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地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
心理调适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①客观、准确地自我认识。来访者的主观评价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信心不足,犹豫不决,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可以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有比较才有鉴别,可以客观地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不仅仅比考试分数,更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扬长避短,取得较大的成就。
②培养自信心。一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都有可能在求职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二要积累自信的资本,具备了真才实学,自然能胜任企业交付的工作。
③在求职中提高承受挫折能力。求职受挫后,产生紧张状态、焦虑情绪等是正常的现象,应该理智对待,视挫折为鞭策,以积极进取心态认真总结,吸取经验与教训,调整期望值,不断努力,反复尝试,改变行为,要大胆地表现自己,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④面试技巧辅导。修改简历,完善自我介绍,并对着装、仪态等细节提出一定的建议。
(3)调适效果。在第三次面试中,成功被无锡某化工企业录用,并提前上岗实习。
2.再次迷茫。
(1)主动倾诉。来访者倾诉,进入企业三个月,工作完全不是他想象的状况,在自动化强度极高的厂房内,8至12小时的工作时间内只有他一个人监控着一台计算机,只需定时定点抄录一些数据。所学的那么多专业知识似乎一点也没用上,学这么多年有什么用?一个人处在那样的工作环境中很压抑,最终选择离职再次返回学校。
(2)诊断及实施指导。来访者就业与择业观念发生了冲突,无法正确进行职业定位,产生了困惑。征得来访者意见,进行职业素质综合测试,并形成测试报告。
①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最想做的三种工作,依序是军人、医生、化学类生产者。职业倾向总分按高低顺序依次是SECRIA,建议职业类型为S(社会型),对应职业为学者、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科学教师、公共保健护士等。
②职业气质测评:抑郁质得分为-5,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栏目得分为8、15、11,初步测评为多血质与粘液质二种气质混合型。“气质与职业匹配”对照中反映“不适合的职业”为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
③职业性格:通过MBTI测试掌握性格类型为INFP,此类人是沉静的观察者、理想主义者,具有调适的弹性与包容性,希望了解人们及实现人类潜能的方式,较适合艺术工作者、编辑、社会工作者等职业。
④GATB多重能力倾向测验:采用五级评分法自评等级为G2、V2、N3、S4、P3、Q4、K3、F2、M2,适合职业为系统分析和计算机程序员、产品设计和内部装饰者、商业经营管理。
⑤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验:这是一项创造力练习,测试反映测试者好奇心及挑战性的个性特质水平较高,具有追根问底的精神,肯深入思索事物的奥妙,能够从杂乱中理出秩序,愿意探究复杂的问题或主意。
综合以上结果,给予择业建议:化工类专业生产研发工作,即工作岗位建议锁定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研究所或高校实验室。
(3)诊断反馈。来访者欣然接受诊断测试结果,并有茅塞顿开的体会:个人对知识的储备是必要的,但更希望能运用去探究更为复杂的问题。长期安坐的细致工作即化工操作工作确实不适应其职业气质,具备挑战性的研发工作是潜在需求与现有知识积累的最佳结合点。
(4)后期观察。来访者在取得科学的择业建议后,确定了择业方向,一方面关注校园招聘活动,另一方面在网络上寻找相应的岗位,参加了某高校的实验员招聘,最终确定在丹阳一家生物工程公司研发部,工作愉快,反映有压力但动力十足。
(三)案例分析
大学生职业指导不仅仅是求职技巧的训练、求职心理的调适,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指导应围绕大学生就业素质展开研究与创新,应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就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更含有人格、态度、情感、价值观、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多层次结构。
大学生显性智力因素与职业的匹配可通过教学、实践达到初步的适配,而隐性的非智力因素适配,则不易完成,且困扰真实存在,操作上难度大、标准高,科学化程度高。大学生就业理论模型即基于心理学的职业综合能力结构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相结合的核心就是胜任特征模型。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研究丰富了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引用的现代最新的科研成果合理地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具有科學性、战略性和实效性。
二、胜任特征模型及构建意义
(一)胜任特征模型的基本因素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是适应社会和工作的基础。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知识是掌握技能的基础,知识的多少决定着技能掌握的快慢和深浅,技能的掌握又反过来影响知识的学习和发展。
3.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
4.自我认知。包括个人能力、兴趣特长、优缺点的客观分析。
5.特质。个人所具有的特征或其典型的行为方式使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行为和表现行为具有一致性。
6.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或念头。
(二)构建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毕业生择业工作中的意义
1.重视对学生胜任特征的培养,有利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按照传统的选拔方法评估,发现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平平,表层的知识和技能在一个人身上比较容易表现、易测量,并易于提升。而学生的核心动机和特质则是难以把握、不易测量、难以评估和培养的。常被人忽视的深层胜任特征应该成为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中考虑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大学生动机、特质等因素更有利于大学生科学的就业。
2.加强对岗位的深层探索,更有利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真正的职业指导要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二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社会。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是对完全不了解的职业、行业、岗位进行相对浮浅、表面和短暂的探索,缺少对职场的前瞻,80%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一年跳槽正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倾向的领域,不了解根据自己的特质去选择匹配的发展空间。如果不具备该岗位所需要的深层次的胜任特征,要想改变自己的深层特征则不是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在入职后重新选择其它的行业或职业很可能意味着放弃现有积累的一些专业知识、行业背景和人际关系,增加就业成本,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和损失。
三、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毕业生择业中的运用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研究的最大特点是把知彼中不易量化的东西量化,帮助大学生真正科学地了解自己,对自己的择业与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要将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与大学生择业、大学生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择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有利工具。采用从外显特征到内隐特征综合评价的胜任特征分析法,不仅仅能满足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构建起某种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对于大学生担任某种工作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及其组合结构有明确的说明,还能成为从外显到内隐特征,进行大学生素质测评的重要尺度和依据,从而为实现人职匹配提供科学的前提。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运用中的主导思想是:第一要分析具有哪些素质的人才能够适应此岗位,第二需分析能够适应此岗位的人才需要具有哪些素质。
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职业指导在大学生择业运用中应重点注意解决的问题:
1.个性化的入职模式。
“就业或创业”的命题选择。一部分大学生看到别人创业成功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效仿,殊不知创业与就业相比对人的深层胜任特征要求更高,创业者需具备以下三点创业心理特质,职业价值取向上具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性格坚韧、广建人脉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具备创业心理特质的人是无法成功创业的。
2.不同行业的个性化胜任特征。
大学生要对职位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对岗位有一个正确的职业定位。不同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如专业技术人员,除应具有其行业的专业技术和社会实践经验以外,还应具有学习能力,善于沟通合作、不断地进行自我超越的能力;销售人员要有强烈的内在动力,要有和客户沟通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通过锤炼和磨练形成但无法教会,因此大学生对自己进行胜任特征的探索可以认识自我发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平台。
3.不同岗位的个性化胜任特征。
一般组织的岗位大体上分为管理类、技术类、市场类、专业类等类型。就技术能力而言,这种能力是管理地位越高要求越低;就思维能力而言,是管理地位越高要求越高。作为教育者,我们一直在思考與探索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进行择业、职业生涯规划,寻求高校职业指导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联系的新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让人才对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之间更加匹配。
参考文献:
[1]赵楠,施晨越.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操作手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尹忠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