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姑娘浙大博士总统顾问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yilia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象中“海盗”猖狂的索马里,最近因为一部名为《我从非洲来》的纪录片刷了一波不一样的存在感。纪录片的导演和丹,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12年的索马里姑娘。和丹有着多重身份,她不仅是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的博士留学生、CCTV“汉语桥”大赛银奖得主,更是浙大非洲研究院的讲师、索马里政府的总统顾问。她和同事拍摄的《我从非洲来》,在全球多个电影节上放映。让中国人更了解非洲,让世界更了解中国——这,就是她的梦。
  非洲人在义乌的小城故事
  黝黑的肤色,圆润的身材和脸庞,传统的阿拉伯服装,从外表看,和丹毫无疑问是个地道的非洲姑娘,但只要她一开口,纯正的汉语说得比中国人还溜。也许正因为此,她拍摄的这部讲述在华非洲人的纪录片,有着独特的中国味道。
  《我从非洲来》,又名《非洲人在义乌》,讲述的是一群生活在浙江义乌的非洲人的故事,这其中也有和丹自己的故事。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和丹有些话想对这里的人们说说:“中国民众对非洲的印象总是贫穷混乱,但实际上非洲很美,在中国的非洲人也都在努力拼搏。”她想把这一点通过影像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我从非洲来》这部片子。
  非洲人在中国过着怎样的生活?纪录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一幅幅有趣的画面。几个梳着脏辫的非洲女孩围坐在一起,异口同声地练习汉语绕口令:“灰化肥发黑,黑化肥发挥”。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走出校园,加入广场舞大妈的队伍,一起唱歌、玩耍……
  影片里的非洲人和中国人都是可爱的。在和丹的镜头下,一个在义乌开小商品店的非洲老板和一个来购物的中国小女孩,他们的交集不是钱货交易,而是充满了温情和打趣的互动。在个头只及自己半身的小女孩面前,一米八几的大高个老板亲切地弯下腰,举起黝黑的大手,一边跟顾客小女孩愉快地击掌,一边用带点口音的中文喊道:“耶!说拜拜!”腼腆的中国小女孩在他的鼓励下,小声地回了句“拜拜”,却不小心把他的非洲口音也学了出来,然后不好意思地笑着躲进了妈妈的怀里。
  有时,影片也会反映一些偏见和问题。一位来自埃塞俄比亚正在义乌创业的小伙子这样描述他的无奈:“有的人看到我会用指头在我手上蹭,想看看我的黑皮肤会不会掉颜色。”但更多的是遭遇了偏见之后,通过努力取得的平等和尊重。
  一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小伙子爱上了浙江海宁姑娘佳明,可是因为肤色和国籍,却让他们的爱情在中国父母面前难以得到认可。约瑟夫和佳明为此付出了超过同龄恋人更多的时间,寻求彼此的理解和支持。终于,佳明的母親被约瑟夫打动了。“这个男孩子会对我女儿好,跟他是哪里人关系不大。”帅气的非洲小伙儿和美丽的中国姑娘成为眷侣,成就了一段跨国爱情的佳话。拍摄这段故事的和丹也为他们的执着感动。
  纪录片一拍就是两年。和丹与她的中国同事——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影视研究中心的张勇,费时两年多,终于完成了这部共有6集的纪录片。每一集分为经济、社会、情感、教育、生活、艺术等主题,几乎涵盖了在华非洲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丹这样总结自己的作品:“通过真实的影像记录,将非洲人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追逐梦想的画面展现给全世界,讲好非洲人在义乌的小城故事,也讲好中非合作的大故事。”
  东非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国际电影节、伦敦索马里国际文化节、赞比亚卢萨卡国际电影节、“中国人类学的非洲研究:传统、域外与实践国际研讨会”……纪录片在这些电影节和大型活动上进行了放映,赢得一片好评。对于来自不同地域的赞誉,和丹认为自己的作品表达了一种共通性:“不论什么肤色、来自哪个国家,大家都有梦想,有追求,都会经历一些波折,也都期待得到他人的理解。”这种想法,大概也与和丹来华的亲身经历息息相关。
  播音腔的练成
  12年前,和丹高中毕业,跟着在义乌做生意的叔叔第一次来到中国,就把中国的风土人情深深记在了心里。在年少的和丹心里,曾以为中国人各个会功夫,来了之后却发现并不是这样。第一站到了北京,一出室外就见到漫天尘土,还以为中国也和老家一样是个沙漠之国。但接下来的一个月,和丹去了上海、扬州、南京,这才知道原来中国到处是绿树草地,山水美景,而她之前只是不巧,在北京遇到了沙尘暴。
  被中国深深吸引的和丹很快就开始了在中国的留学生活。在同学们看来,和丹简直是个语言天才、汉语学霸。她不仅顺利通过了被留学生视作“汉语托福”的汉语水平6级考试,还积极参加全中文的辩论赛、演讲赛、主持人大赛,获得过浙江省朗诵比赛第一名、CCTV“汉语桥”大赛银奖等奖项。这些荣誉说出来轻松,可是外人却不知道,和丹为此做过多少“疯狂”的事情。
  和丹在中国的第一年,是在扬州大学度过的。在这里,她开启了“疯狂汉语”模式。就像那些“考场一分钟,自习十年功”的学霸一样,和丹学习汉语的方法既刻苦又笨拙——那就是背。汉语教科书上的课文,她日日诵读,连同例句和习题在内,她能够一字不差地背出来。除了学习语法,和丹也不放弃任何实践练习口语的机会。不管是坐公交还是逛街,她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和身边的中国人聊天。“中国人有个好习惯,你哪个词说得不标准,他们会马上纠正你。”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和丹的口语很快就说得和中国人一样地道了,甚至比一些有口音的“塑料普通话”还要字正腔圆,甚至还有些中气十足的播音腔。
  在扬州大学苦修一年汉语之后,和丹进入浙江师范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原本是为了日后帮助叔叔打理生意才选择这个专业,但随着对中国文化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和丹的想法发生了转变。她开始觉得,比起做生意,有些事情更重要——那就是促进中非之间的交流和了解。脑海中的这一个转变,改变了她日后所做的一次又一次关键选择,也让她渐渐走上了引领世人读懂非洲、读懂中国的梦想之路。
  不经商,做教师,做浙大教师
  和丹来华的12年,可以说也是非洲来华留学生的黄金时期。这十来年里,非洲在华留学生人数不断攀升。据中国教育在线、来华留学网联合发布的《2014年来华留学调查报告》显示,2005至2014年,在中国的非洲留学生人数以年均近35%的速度增加,这一涨幅比所有外国留学生群体的涨幅都要高。
  和丹搭上了来华留学的顺风车。在浙江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获得孔子学院的奖学金,在母校继续攻读汉语语言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她又获得了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优秀留学生奖学金,进入浙江大学攻读传播学博士学位。2016年毕业时,她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叔叔在义乌的生意,一边则是来自数家跨国企业或机构的高薪offer,最终,她选择了回到母校浙江师大,进入非洲研究院工作,成为了非洲影视研究中心的讲师和研究员。
  “来中国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会当大学老师,更没想到有一天能用汉语给学生上专业课。”尽管与初衷背道而驰,但和丹却觉得现在的道路才是她的梦想。在12年的来华生活中,她越来越感到中非对话的重要,越来越希望促成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位来自非洲的姑娘也有了自己的梦:“当一名好教师,引领更多读懂中国又热爱非洲的中非青年,培养中国的非洲通和非洲的中国通。”而中国正在给她实现梦想的舞台。
  总统顾问传授中国经验
  从事教师职业仅仅一年,和丹又有了新的身份——总统顾问。2017年9月25日,索马里政府正式给和丹颁布了任命书,任命她为总统顾问,索马里联邦共和国总统办公室主任法哈德·亚莘亲自签发了委任证书。作为索马里政府唯一一个研究中国经验的顾问,和丹会在任职期间,向索马里总统及其办公室在索马里国家发展、中国与索马里两国经贸合作等领域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参考。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内战之后,索马里第一个联邦政府直到5年前才得以建议,索马里一直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特殊时期。而和丹作为顾问,一直致力于将自己观察到的“中国经验”传达回自己的祖国。
  和丹通过自己独特的对待中国、中非合作等方面的独特和深刻的认识,在《中国日报》英文版等媒体上发表多篇新闻评论,也为索马里政府就本国经济发展、政治传播、妇女就业与青年创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了许多咨询建议。
  责任编辑:陈思
其他文献
还在清华上学时,我们按照历史顺序,走过一串城市,迈锡尼、雅典、罗马、米兰、巴黎、伦敦、佛罗伦萨、马德里、维也纳、柏林,它们是不同历史阶段的文明中心。一路走下来,穿过大半个欧洲,三千年时光。  我把这次旅行叫做“行走欧洲史”。  选择这些欧洲文明的古都,一方面因为我们的兴趣,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是两个穷学生,想要旅行得充分,就要选择廉价航空多、公共交通发达的地方,而这些地方刚好是各个首都——文明古都。 
4月,北京邮电大学新晋保安“小北”,突然火遍师生们的朋友圈。  这位保安可不是某个长相帅气的小哥哥,而是由北邮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导研发,集成5G AI能力的智能安防机器人。  它不仅可以自主巡逻充电,查处违章停车,还能在紧急情况下开展现场喊话、主持秩序等行动。  中午下课时间,大家刚走出教学楼,就看到半人高的“小北”从前方不疾不徐地驶了过来。只见“小北”头顶红蓝色警示灯,再往下看,是作为眼睛的监控探
MODEL APEC全国大会由亚太青年模拟APEC大会组委会组织,经过校级、地区级大赛层层选拔,大学组有84位中外选手晋级全国总决赛,其中获得全国冠军的三位选手作为青年代表,出访今年的APEC会议。  目标:量力而行  上了大学,时间都是自己的,自己到底要在大学干什么,需要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  程康笛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要在大一就做出选择,不是一件易事,程康笛决定不如先思考“我的目标”,反向推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以下简称水保专业)的同学不单单是学种棵树,只要是野外有的都要学习,气象学、地质学、地貌学、植物学、树木学……  要掌握这些知识,除了上课,同学们还要到野外实习。  北京林业大学大四学生徐也钦大一下学期开学时,拿到课表一看,一学期18周的课时,7周在校课程,一大半实习。植物学的野外实习课,是徐也钦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去了北京的鹫峰。走在山路上,看到有趣的植物,同学们就立马请教
2018年6月23日,武汉喊出“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并实行18项户口迁移政策调整,大学生落户几乎“零门槛”。  博士、硕士毕业生不受年龄限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由年龄不满35周岁放宽至不满40周岁;普通高校专科学历、非普通高校本科学历由年龄不满30周岁,放宽至年龄不满40周岁。武汉并打出“校友牌”,邀请小米公司的董事长雷军以及泰康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陈东升等六人担任武汉市“百万校友资智回汉”
2014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硕士毕业,与同行好友们把酒言欢的场景还历历在目,而如今的我在遥远的伊比利亚半岛,依然与电影有缘。来西班牙巴塞罗那进修电影是个突发奇想的决定。研三快毕业那一年,我同时忙于毕业论文、公司工作、剧本项目,每天时间安排得很满,有点透不过气,突然觉得应该暂时离开这些繁忙的事情,出去走一走。  由于此前一直在利用周末时间学西班牙语,再加上对于西班牙艺术奔放的气质十分向往,所以在产
——“校园最美微笑”摄影作品征稿启事  大学校园里的你、我和他,都是微笑的表达者和传播者,微笑是校园里最灿烂的阳光,不论你是夹着教科书匆忙赶课的老师,还是走出教室呼吸清新空气的学生,亦或你只是悠闲漫步偶一驻足,当你的内心被一丝微笑牵动的时候,你拍摄下来的就是那个最美的瞬间。  由大学生杂志社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全体师生开展“我要上封面”——“校园最美微笑”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以图片的形式生动展示高校师
北京时间3月23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种做法赤裸裸地映射了西方的本质:利益至上。  中国对西方文化、行为和历史的了解与研究,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被迫打开国门之后。真正全面、深入地研究西方,发生在辛亥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入后,成为我们真正了解、深刻认识西方的理论与思想基础,是批判西方的利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在发展、矛盾、变
我是一个80后,来自湖北的一个农村家庭。1995年家里发生变故,母亲带着四个子女来到大冶县城生活。从最初的五个人挤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平房,到后来的衣食住行无忧,都是靠着母亲盘下的一家服装商场小店经营所得。这家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店的营业额从1996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率近30%,反映出人们消费能力的快速提升。  作为一名金融学博士,我对金融领域的改革开放尤为关注。  记得读小学时,有一天晚上看到母亲把
一年一度的外交外事礼仪大赛于外交学院举行,全国二十九所高校在雪后的京城再聚。第十四届外交外事礼仪大赛的主题是“仪承华夏,礼纳乾坤”,这八个字恰好描绘出中国外交外事礼仪的发展轨迹——从自成体系的中华礼仪体制,到吸纳西方价值;历经辉煌,走过耻辱,直到现在形成有礼有理、庄重而不过分亲近的特点。  外交官的礼仪小秘密  开赛前有选手培训,让选手们对赛制、规则以及考察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预赛期间,穿插有专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