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构成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教师讲课中的有声语言,是教与学的一个桥梁与纽带,使学生通过对有声语言的感悟,而达到教学目的。所以说,没有语感就难以达到政治课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中语感的魅力所在。因此,我认为在政治课上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感。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培养自己的语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组织教学,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使其对语言有所感悟。可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想使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要有所感悟和理解,自己就必须先要感悟和理解自己在课堂上所运用的教学语言,也就是说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感。这样才能把自己对语言的感悟真切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也能有同样的语言感悟和理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语言都不能很好地感悟,那么就谈不上去用语言传递信息,让学生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像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像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像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教师应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指路的明星。为了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了创造一个“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最佳教学境界,每一个政治教师都应像演员苦练基本功一样,过好语言关。因此,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培养自己的语感能力,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感悟,收到课堂教学教育的效果。
二、教师要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提炼语言。
一提到教师钻研教材,我们自然会想到去教材中挖掘知识,从中发现知识的重难点,思考如何安排教学等等。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提炼教学语言。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到课堂教学语言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时代性强,使学生容易感悟,那就必须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字里行间提炼出课堂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知识结构,还要留意教材中的语言,注意字、词、句的运用,并感悟它们内在的情感和观点。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语言精炼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才能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从而收到课堂教学好的效果。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清晰动听、富有节奏变化。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工具,而教师必须通过这个工具使学生感悟和理解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拨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流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教师讲课还应该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这样,学生容易理解知识,把握知识,更能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所感悟和理解,达到信息传递、知识传授和德育教育的目的。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地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影响着学生对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悟程度。所以,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要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教师要把握住自己的课堂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这样容易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到语言的声调变换。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像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味,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语感也就从中而生,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还要能展示感情。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收到感知教材,感悟语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要使自己的语言感人,就应当在语言里倾注激情,只有情深,才能理透,才能感染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必须做到“情通”,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为了使语言感人,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以饱满的热情讲述教材,对学生要有感情和耐心。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充满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展示情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为了增强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应该重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语感。因此,教师要多听、多看、多记、多练,要下苦功掌握锻炼口才、控制声音的技巧,要注意训练内部语言的外化技能、理解感受能力、运用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政治教师还应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掌握广泛而翔实的材料,为自己创建一个广阔而深厚的知识背景,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政治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站住脚跟,在教学语言上得到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掌握语言艺术,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深厚基础。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就像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这就是教学中语感的魅力所在。因此,我认为在政治课上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感。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培养自己的语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反馈,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学生的个性的熏陶、感化,组织教学,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和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教学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神经系统和大脑积极的活动,特别是视觉和听觉,使其对语言有所感悟。可见,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想使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要有所感悟和理解,自己就必须先要感悟和理解自己在课堂上所运用的教学语言,也就是说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语感。这样才能把自己对语言的感悟真切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也能有同样的语言感悟和理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语言都不能很好地感悟,那么就谈不上去用语言传递信息,让学生感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有的话语像患呆小病的人那样瘦弱难看,有的话语像枯草的影响一样没有力量和感情,有的话语则像永恒的星辰那样光辉灿烂,永不熄灭,为人类指引着道路。”教师应努力使你的话语成为指路的明星。为了发展学生的智能,为了创造一个“知、能、情、理、美”多位一体、水乳交融的最佳教学境界,每一个政治教师都应像演员苦练基本功一样,过好语言关。因此,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培养自己的语感能力,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自己的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获得感悟,收到课堂教学教育的效果。
二、教师要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提炼语言。
一提到教师钻研教材,我们自然会想到去教材中挖掘知识,从中发现知识的重难点,思考如何安排教学等等。而这里我要说的是教师要通过钻研教材提炼教学语言。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到课堂教学语言精炼、准确、清晰、逻辑性强、时代性强,使学生容易感悟,那就必须钻研教材,从教材的字里行间提炼出课堂教学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知识结构,还要留意教材中的语言,注意字、词、句的运用,并感悟它们内在的情感和观点。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做到语言精炼地表达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才能保证达意传情,符合科学性,富有教育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从而收到课堂教学好的效果。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清晰动听、富有节奏变化。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了语言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重要工具,而教师必须通过这个工具使学生感悟和理解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清晰悦耳,保证让学生听清楚你说了些什么,所以发音必须标准,吐字必须清楚,做到字正腔圆,张口如拨古筝,清新明亮;讲话如幽泉流水,叮叮咚咚,使学生悦耳倾心。教师讲课还应该观点明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层次性强。这样,学生容易理解知识,把握知识,更能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所感悟和理解,达到信息传递、知识传授和德育教育的目的。
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地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影响着学生对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悟程度。所以,语言的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要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教师要把握住自己的课堂语言节奏,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这样容易使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到语言的声调变换。为了表达一种内容就必须带一种一气呵成的语势,像飞瀑激流,气吞长虹,动人心魄;有时为了表达另一种内容,语言宜平缓清晰,一字一句,字正腔圆,犹如溪流滴水,叮当有声。总是平淡低沉的声调或是慢慢吞吞的声调,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调,影响学生思考、品味,容易引起疲倦。好的声调节奏,完全是为了适应学生听觉的需要,符合学生思维活动的规律,增强语言的艺术性,语感也就从中而生,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还要能展示感情。
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并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收到感知教材,感悟语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促进思维,巩固记忆的教学效果。要使自己的语言感人,就应当在语言里倾注激情,只有情深,才能理透,才能感染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将“理”传达给学生,必须做到“情通”,然后才有教育意义上的“通情达理”,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为了使语言感人,增强语感,教师要注意以饱满的热情讲述教材,对学生要有感情和耐心。只有对教材、对学生充满感情,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展示情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教师的教学语言,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如果没有爱憎分明,哪有义正辞严;没有渊博见闻,哪能谈古论今;没有真才实学,哪会出口成章;没有对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哪来的风趣幽默?为了增强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应该重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语感。因此,教师要多听、多看、多记、多练,要下苦功掌握锻炼口才、控制声音的技巧,要注意训练内部语言的外化技能、理解感受能力、运用表达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等。政治教师还应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掌握广泛而翔实的材料,为自己创建一个广阔而深厚的知识背景,有了这样的知识背景,政治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站住脚跟,在教学语言上得到一个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掌握语言艺术,不是磨练嘴皮,而是增长学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就是靠教师自我修养得来的德、才、学、识四种素质的深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