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车上看书的女孩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6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在这座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城市念完大学,然后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负责企业文化和员工培训。
  跨国公司很守规矩,严格遵照劳动法安排职工作息,只不过,你每天实际待在公司的时间远远超过八个钟点,却不算加班。自然没有哪个员工敢跟公司较真儿。上面总有合法合理的说辞的。较真儿是自讨没趣,弄不好还会把饭碗给砸掉。总之,这份差事既刻板又累人,一天撑下来,你就像车间里的机器,头脑发烫,四肢无力。
  打过下班卡,走出办公楼,即便是昼长夜短的夏天,也只能与暮色撞个满怀了。你上了公司接送员工的班车,拣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来,将疲倦的脑袋靠在钢化玻璃上。
  窗外,刚睡醒的街灯多米诺骨牌似的迅速挨个儿放出黄灿灿的光芒,像千万根麦芒同时扎在脸上,让人本能地想躲,又来不及躲,也无处可躲。你神经紧了一下,又慢慢松弛,产生了恍如隔世的感觉,仿佛漂浮在光的海洋里,远近混沌一片,什么也看不清,目光便软得蕩了下来,整个人慵懒到极点,连脉搏都懒得跳动,就想静静地蜷缩在角落里,尽力忘掉自己的存在。
  一如往常的下班路上,忽然下起了无声的细雨,斜斜的雨丝密而直,孜孜地编织着无法定型的网,却将街灯的光线濡得化开了。暮色更浓了。你像是生了一场没有名字的重症,无论天空还是雨水、黑夜抑或光芒,都无法唤醒你的心脏,注入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你有点儿破罐破摔的意思了。
  你缩到最小,像只小刺猬,不愿受任何打扰。可是,偏偏有人碰了一下你的胳膊。只是轻轻碰了一下,并没有碰疼你,你却非常生气。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变得如此暴躁、如此难以相处?
  你转过头,恶狠狠地瞪了碰你的人一眼,恨不得在她脸上再挖出两个洞来。
  是个女孩。不知是不是光线暗的缘故,她面色黧黑,一副孱弱可怜的模样。但你没有同情她的意思。你同情她,谁来同情你?在这狗屁世界,谁有资格同情谁?
  “老师。”她细细的嗓音有些发颤。
  你愣住了。是在叫我吗?你努力搜检记忆,却没有想起她是谁。
  她告诉你,她是你培训过的一个操作工,就在一个月前,她刚进公司的时候。
  她说讲台上的你气质动人。
  她说她打心眼儿里把你当成一个和蔼友善的大姐姐。
  她说是你使她对公司建立了最初的好感。
  她始终面带笑容——那么怯弱的笑容。
  你依旧没有记起她。你培训过的操作工太多了,她不过是几千人中的一个,你怎么可能记住她?但你开始感到歉疚,为刚才敌意的目光。
  你注意到她手上翻开的书,16开的纸张。你问她在看什么书。
  “计算机一级辅导书。”她说,接着连声赔礼道歉。
  她说她不是故意要打扰你的。她今天上车晚了,没占到靠窗的座,只能坐在内侧,车厢里没开灯,她要看书,只能尽量往窗口靠,好借窗外的路灯光,一不留神就碰到你了。
  你有一阵子说不出话来。她以为你还在生气,便轻轻为你揉胳膊,胆怯地问:“老师,刚才撞疼你了吗?”
  你捏了捏酸酸的鼻子说:“车上颠簸,光线又差,这样看书对眼睛不好。”
  她告诉你她住在十人一间的宿舍,大家白天在生产线上憋坏了,下班回到宿舍就叽叽呱呱拉拉扯扯,闹腾个没完,实在看不了书,只能抓紧在车上的二十多分钟。
  你抓过她为你揉胳膊的手,握了一会儿说:“不要怕,我没怪你。你多大了?”
  “十六。”她说。
  “为什么没上大学?”
  你原以为她会说家里穷,供不起她。
  “中学时候就知道贪玩儿,跟着男生们疯,现在就只能做操作工啦。”她望着你的胳膊低声说。
  你捏了捏她的手指,说:“其实都一样。”
  她叹了口气,笑着问:“姐姐你相信命吗?”
  你寻思该怎么回答,她兀自说了下去:“我不相信。我虽然现在只是个操作工,但只要勤奋用功,就不可能永远只是操作工!”
  她改口叫你姐姐。她跟你谈命。你感到有股看不见的液体缓缓流进了身体,如同露珠滑过枯涩的草叶。你恍如真的做过谁的姐姐,还挺享受这种感觉。
  在昏暗的车厢里,握着彼此被生活摆布得麻木的手,你的心头绽放出同病相怜的情愫,如同初春的花朵,心领神会地吮吸着寒风暗送的暖意。
  她说她不信命,吧啦吧啦表了一通决心,口气是那样毋庸置疑,那样肤浅单纯,中学生作文的调调儿,使你忍不住要发笑,笑意却被感动堵在了嗓子眼儿。
  她有什么可笑的呢?不通世故吗?可世故给你带来了什么?
  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如同星辰,你的却幽暗如夜空。你很肯定,如果可能,你愿意成为她。
  “来,”你柔声对她说,“我们换个座位。”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枫城的清晨,寒风凛冽。高大的方健全副武装,疾步踏雪而行。  方健刚跨进教室,白人同学约翰逊劈头盖脸就问:“你今天怎么还上学?”  方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没有吭声,朝座位走去,放下书包坐下。  肥胖的约翰逊紧跟而上,咄咄逼人地问:“你的爸爸妈妈,不是与加拿大首例武汉肺炎患者乘同一班机吗?”  方健感到纳闷儿:“你怎么知道的?”  约翰逊:“请你直接回答,是不是同一班机?”  方健:“是的!怎么了?
期刊
那年冬天,雪特别大,大得罕见,雪花来不及分开那样,一嘟噜一嘟噜降下来。  一匹白马打雪帘中闯出来,像是雪塑的马,浑身散着热气,鼻孔两股气一出就被寒气凝住。一个汉子骑着白马,马已够快了,他仍时不时地挥鞭。  疾奔的白马一路扬起雪尘,到了洞桥头,缓了脚步。山河镇位于杭州至宁波的官道上,官邮必经这个小镇,小镇前的洞桥又是唯一过口,桥头是一个三岔路口。雪在天空打着旋儿,公差已辨不清方向了。  公差朦胧中看
期刊
寓 言  狼来了,羊不懂,为什么没人喊叫?  同病相怜的人,为什么要被门窗隔开?  晴朗的日子里,谁把晦暗的云,涂抹在了玻璃上?  眼睛湿漉漉的,像突然驻足的雾。  为什么消毒?  为什么轻微的一声咳嗽,竟然长久震颤?  每个人都在忙,忙着监视别人,忙着清理自己。  每只口罩都是防范。  每堵墙都是屏障。  每盏灯都是醒着的夜晚。  与狼共舞,人类增添的,不仅仅是阅历。  一盒龙虾  一盒龙虾,放
期刊
編辑部主任周芳大姐下乡调研采风,我全盘负责杂志的稿件。  一天,我从众多自由来稿中发现一件不同寻常的稿件,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像鼓胀着一肚子气的蛤蟆,上书正楷蝇头小字:杨家将。落款:褚安先生敬呈。  稿件是曲艺唱词,足有一百多页。审阅稿件,令我失望大于期望。  稿件多是些赞词。赞词,鼓书艺人的行话:万能贯口,这些贯口放在《杨家将》里可以用,放在《罗家将》里照样可以用。  抽去这些贯口,褚安先生这篇东西
期刊
紙匠姓王,人称纸匠王。纸匠王家世代皆做纸活儿,五间土房,就有些阴气十足了。  石门及周边的村子,不论谁家,凡有白事,都离不开纸匠王。花圈、经幡、车马牛、童男童女、金山银山,凡此种种,皆是经由纸匠王的一双巧手,用高粱秆和各种各色的纸做成的。  纸匠王家的纸活儿,结实,好看。连复州城里讲究的大户人家,逢有白事,也会来石门,找纸匠王定做纸活儿。  只是到了王传鼎这辈,纸匠王家的纸活儿生意,便日渐萧条了。
期刊
老式平房住着五家人,门和窗户都上有油漆,四家是朱红的,一家是绿色的。绿色的是她家的。从外面回来往里走,第二个门便是。  当初上漆的时候,丈夫說:“绿色养眼,但不耐脏哦!”她说她喜欢,她会经常擦的。上绿色的漆,只因这栋平房位于家属院的角落,小区绿化不好,在这里,除了门和窗户的色彩,其余的就是一片混沌的灰色。她时常读唐诗宋词,记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她把门和窗户当成了她的“东篱”。  上
期刊
田里的麦子已经抽穗了,李大专门从县城里赶回来给麦子打药。李大从小就跟爹种麦子,爹以前是罗村里种麦子的好手,爹老了,李大又成了罗村种麦子的好手。  虽说李大现在搬到县城了,但是种麦子的手艺长在他的根里,和他一同扎在罗村的黄土里,是他的一个兄弟,怎么也生疏不了。  “娘,俺给你提溜了个大瓜。”还没进门,李大就在院里笑开了。  “大娃,你嚷嚷啥!”娘快步过去接了李大的瓜。  “娘,你咋了?”  娘不说话
期刊
早上,“控辍保学”办公室李主任吩咐我:“今天你和小郑去一趟马龙镇周峦小学,看看那个周丽艳是不是真正返校了。”  周丽艳是马龙镇最偏僻的周峦村的女孩,五年前小学六年级还没读完,就辍学了。当时学校没少做工作,但这女孩死活也不肯复学。为躲避上学,她干脆外出打工去了。算算她的年龄,今年应该十七岁了。不管多少岁,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是辍学,这次“控辍保学”大检查,凡辍学者,都得劝返。据学校汇报说,该女孩前
期刊
香兰坐在光秃秃的河岸上,凝视着脚下这条沉睡多年的河。  河滩上的枯枝衰草全都融进了濃墨样的夜色,稀稀落落的几颗星星下,满世界就她一个人。  没人惹她生气,她透心通肺地高兴着呢。她一扭头,就会看到村中她家院子里投出的炭火般的光亮;她侧侧耳,就会听到那里漫涌出的欢悦。可是,她不看,不听,就这样端端地坐着,把自己坐成了一尊雕像,融进了这浓墨样的夜色。  明早就要娶亲了,事一条条一件件都有了着落,她从亮晃
期刊
沸 腾  一片维生素C泡腾片跳进水杯里,在和水接触的瞬间快速沸腾起来。水面上泛起细密的比小米粒还要小的水泡,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水里冒出来阵阵淡黄色的烟雾,还能听到刺刺的响声,就像蛇在吐芯子。  我呆呆地望着眼前的场景出神,我能感觉到自己大脑的迟钝。泡腾片的溶解只需几秒钟,在这几秒钟里,我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这个场面。  我凑近了听,我的耳郭被水汽熏得发热。声音越小,我越是努力去听。我甚至都不敢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