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面潘雨廷先生讲:“虽不言八极即八卦,阴阳即乾坤,太一即太极无极等,而理实可通”。潘先生还没有对“八极即八卦”表示完全的肯定。而《周易与汉字》(200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常秉义先生则毫不怀疑地对这一观点给予了充分的、绝对的认同,并屡屡正式定义二者之概念正解,如该书第一章第七节《汉字中的数理阴阳概念》中八卦的定义是这样的:
“八卦:八极、八节、八风、八正皆其义也,八八六十四卦,皆言其宇宙万物生态变化规律,岂可忽乎!”
在第二章《汉字与易学思维》中对很多汉字都给予了详细的注解,言明“八极即八卦”,笔者在这里试举几例说明。
(1)“周,《说文》曰:‘密也’。《左传·宴子》:‘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周,密也。谓忠信之人无不周密者’。甲骨文周字形似井田,井田之形制内外,皆为四方八面,十字中央五土居之,太极、两仪、四象、八极无不兼赅。大道之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所谓‘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故曰周也”。
(2)“公,《说文》曰:‘平分也’。公字从八从厶,八谓周天八极,厶谓人之个体,天人合一,故谓之公。孔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八极即八卦,古人云:八卦数二十四以生阴阳,衍之皆合于度量”。
(3)“半,《说文》曰:‘物中分也’。半字从八从十,八者,阴阳八极之分,丨分则一分为二,再分则二分为四,八则四分为八,此即太极阴阳一分为二法则的演绎。故《易》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在第三章《数字与易学思维》中对汉字一到十进行了分析:
“一,《说文》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所以‘一’字是由‘道’派生出来的,表示太极,喻为天元一气。《易》即大道,太极为一,两仪为天地、阴阳,四象为春夏秋冬,八卦为天之八极。”
“四,《说文》曰:‘阴数也,象四分之形。’注云:‘谓口象四方,象征阴阳之气,敷布四方。八极分也’。从天文历法上讲,四即‘皇帝四面’、‘四仲中星’之谓也。四正立则八极分,故四字中含八字。八八六十四,六十四卦即周天六十四公度年之谓也。”
“八,《说文》曰:‘别也,象分别向背之形’。‘八’字,左撇为阳,轻轻之象,故主乎阳气,且左、东皆主阳气上;右捺为阴,重浊之象,故主乎阴气,且右、西皆主阴气浸盈。阴阳分则两仪、四象、八极皆立。八极即八卦、八节、八风之谓。”
《天问》是大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部气势恢宏、内容广博、构思瑰丽的长诗杰作。诗中提出了一系列为什么: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对诗中“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两句,常先生翻译成:八极时空谁当此任?东南地户何以下陷?同时常先生又评论说:“屈原所论及其诸多疑问,既是对宇宙本体精巧绝伦的时空结构超乎寻常的赞叹,又从更深的层次去追索其原,从而有力地否定了‘天命论’和‘惟神论’。当时已有了道、太极、元气与阴阳五行概念,从而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宇宙创生思潮。《天问》正是这种时代背景的杰作。诗中已经涉及到太极、阴阳象数、九宫、八极、十二辰等易学内容。八柱实指洛书八卦(八极),九天泛指包括环中的物质运动时空结构公度模式。”
在常先生的《易经图典精华.周天公度模式》中讲:“一个周天公度(360度)圆图中,古人将其分为八等份,每卦各主一个大节,八卦统领八节乃至二十四节气。事实上, 八卦与八节、八极实指一个概念。”
分析常先生的观点,笔者这样给八极和八卦定义:
八极即八卦无限变化而派生万物趋于极至进而充塞整个宇宙。
八卦即八极(整个宇宙)之内万物形成的无限卦象。
可见,潘雨廷先生“虽不言八极即八卦,阴阳即乾坤,太一即太极无极等,而理实可通”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二者从本质上确实也是一个意思。那么,八极先贤门阐释八极拳理是不是真的以八卦立论呢?如果我们翻开清末民初《罗疃开门八极拳谱》就可以解开这个谜。其中谱内《八极拳精义》一节中这样叙述:
“八极拳术行拳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出八面。八意者,即惊、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者,龙、虎、熊、猴、燕、鹑、鹰、犬;八面者,八卦也(八方也),即乾、坤、震、艮、坎、离、巽、兑。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应敌;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不倚方能稳重树立而搏人”。
“八面”既是八方,又是八卦。一方面说明八极拳的内劲是由中心发向四面八方,也就是浑圆爆发的;另一方面说明八极拳与《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劲力和技术是变幻莫测的。奇门遁甲术的空间通常以九宫来表示,即东、南、西、北、中央、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而代表这九个方位的,是中央和分布于其它八方的后天八卦,即东方震卦,南方离卦,西方兑卦,北方坎卦——此即所谓“四正卦”;东北艮卦,东南巽卦,西南坤卦,西北乾卦——此即“四隅卦”。当后天八卦与洛书相结合时,四正卦为震东三,离南九,兑西七,坎北一;四隅卦为艮东北八,巽东南四,坤西南二,乾西北六;中为五。古人运用奇门遁甲之术排兵布阵,如人们常听说的皇帝创“八卦阵(简称八阵,)”以破蚩尤,唐朝李靖创“六花(即六合)阵”战胜敌兵,宋朝穆桂英挂帅大破辽国“天门阵”,少林僧人学武艺成后,出山门要闯过“万字阵”等。在《奇门遁甲·烟波钓叟歌》中就有“必须掌上排九宫,纵横十五在其中。次将八卦论八节,阴阳二遁分顺逆。”其意可谓神奇玄奥,令人感到深不可测。
1936年,孟村八极拳家吴会清先生与徒侄强瑞清共同续撰了《河北沧县孟村吴氏八极拳武术秘诀之谱》,在《八极拳理》中有云:
“吾有八极拳一套。何为八极拳?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太极变化有八八六十四卦,能先知未来之事。八极分为八八六十四手,有扶弱敌强之能。……无极动则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内批四郎宽拳一套,冲天炮、闭地肘,合手者,六合也;批六大开拳一套;跪膝者,南北二极也,摞手者,天转也;八极者,无极归原也。”
显而易见,“八极分为八八六十四手”实际上就是八卦变化出的六十四数之技击手法。
孟村回族自治县财政局刘瑞涛先生曾在2000年《武魂》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名为《吴氏开门八极拳综述》的文章,对于八极拳的拳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八极拳自清雍正年间问世以来,对其拳理有多种解释,诸如《周易》说、人体说、自然现象说等。新中国成立后,后代传人从老拳谱中得到启示,认定用《周易》阐释八极拳理是可行的。‘八极’二字即取自《易经》八卦……”。
1985年7月,《武林》杂志刊登了上海武术家盛清元和戴惠华两位先生撰写的《谈八极拳的内外兼修之功》一文,文章开门见山:
“八极拳包含着太极、八卦的理论学说,太极开天地,八极论变化。从太极简要的理论到八极的运动规律说明了无极、太极、八极混为一体,九九归一的完整体系以及它们和八极拳的密切联系。”
“八极拳以马步桩为多,在图为两仪,是取两仪立而生变化之意。马步桩为八极拳的基本功夫,下肢运动要求虚实分明,拳架快慢结合,上下相应,阴阳相错而分四象拳法,四方重叠为八个方向并化为八八六十四手的内批四郎宽拳,象征了八卦变化之神。”
因此说,“八极”这一词汇原出自我国历代先哲们,尤其是道学家们《经典》之中的,同道家和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关于这一观点,笔者通过《周易内文》可进一步得到证实。翻开1992年由胡道静、戚文等编著的《周易十日谈》一书(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该书第78页《周易和道教》一章中说:
“符号象正系统,《周易》对道教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符 。所谓符箓,就是一种道教特有的秘文,它似文字而非文字,以篆籀笔意书写。可以通天神,谴役鬼,镇魔邪。《三箓篇·周易内文·三甲处》云:‘《周易内文》具八极圣祖名上,字妙行符,昔伏羲传于神农,神农由知五谷之播种,辨百药之良得济生民,周公得之以明《易道》,太公得之以佐武成王灭纣,孔子得之遂洞幽微,以赞《易》道’”。
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一个很陌生的“八极圣祖”,笔者想,这个应该指的是一个人,一个道教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大师,既然称为“圣祖”,想当然是一个开派立宗人物,因为他的辈分比伏羲、神农还要高。道教中人,一般都把“元始天尊”奉为至高无上的神仙,太上老君也稍逊一筹。按常理讲,“元始天尊”是“混沌无极”状态下世间的主宰者,无极化为太极后,则分成两仪、四象、八极,这时“八极圣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天地之间的主宰者 ,也就是开天辟地的人物。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开天辟地的人是盘古,因此,“八极圣祖”应该指的就是盘古。翻开明朝李贽编纂评注的《史纲评要》一书,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该书第一卷《三皇五帝纪》中这样评述盘古氏(第一位人物):
“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生于太荒。莫知其始。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于是浑茫开矣。”
文中“浑敦”,也就是浑沌无极的意思;“阴阳”也就是太极的意思;“三才”也就是天、地、人三皇;“浑茫开”就是浑沌初开,八极放出光芒的意思。很多书籍上出现“八茫”一词,学者们解释八茫就是八极。
因为盘古是《三皇五帝纪》中的首位人物,所以说“八极圣祖”和盘古指的是同一个人。
在由“《周易内文》具八极圣祖名上字妙行符”,可知《周易》是八极圣祖的杰作,这里笔者还必须说明一点,虽然《三箓篇·周易内文·三甲处》的说法并无根据,但《易经》的源头至今尚不明了,而其卦象的象征内容又十分庞杂,且有一定的神秘性,这些都为道教在符箓中引入卦象提供了条件。联系到八极拳,至少说明了三点,一是“八极”这个词很古老;二是“八极”这个词源于道教;三是八极就是《周易》当中八卦的意思,无形之中又使八极拳增加了神秘莫测的色彩。
(责编:高生)
“八卦:八极、八节、八风、八正皆其义也,八八六十四卦,皆言其宇宙万物生态变化规律,岂可忽乎!”
在第二章《汉字与易学思维》中对很多汉字都给予了详细的注解,言明“八极即八卦”,笔者在这里试举几例说明。
(1)“周,《说文》曰:‘密也’。《左传·宴子》:‘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周,密也。谓忠信之人无不周密者’。甲骨文周字形似井田,井田之形制内外,皆为四方八面,十字中央五土居之,太极、两仪、四象、八极无不兼赅。大道之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所谓‘随之不见其后,迎之不见其首’,故曰周也”。
(2)“公,《说文》曰:‘平分也’。公字从八从厶,八谓周天八极,厶谓人之个体,天人合一,故谓之公。孔子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又云: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八极即八卦,古人云:八卦数二十四以生阴阳,衍之皆合于度量”。
(3)“半,《说文》曰:‘物中分也’。半字从八从十,八者,阴阳八极之分,丨分则一分为二,再分则二分为四,八则四分为八,此即太极阴阳一分为二法则的演绎。故《易》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在第三章《数字与易学思维》中对汉字一到十进行了分析:
“一,《说文》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所以‘一’字是由‘道’派生出来的,表示太极,喻为天元一气。《易》即大道,太极为一,两仪为天地、阴阳,四象为春夏秋冬,八卦为天之八极。”
“四,《说文》曰:‘阴数也,象四分之形。’注云:‘谓口象四方,象征阴阳之气,敷布四方。八极分也’。从天文历法上讲,四即‘皇帝四面’、‘四仲中星’之谓也。四正立则八极分,故四字中含八字。八八六十四,六十四卦即周天六十四公度年之谓也。”
“八,《说文》曰:‘别也,象分别向背之形’。‘八’字,左撇为阳,轻轻之象,故主乎阳气,且左、东皆主阳气上;右捺为阴,重浊之象,故主乎阴气,且右、西皆主阴气浸盈。阴阳分则两仪、四象、八极皆立。八极即八卦、八节、八风之谓。”
《天问》是大诗人屈原创作的一部气势恢宏、内容广博、构思瑰丽的长诗杰作。诗中提出了一系列为什么: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对诗中“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两句,常先生翻译成:八极时空谁当此任?东南地户何以下陷?同时常先生又评论说:“屈原所论及其诸多疑问,既是对宇宙本体精巧绝伦的时空结构超乎寻常的赞叹,又从更深的层次去追索其原,从而有力地否定了‘天命论’和‘惟神论’。当时已有了道、太极、元气与阴阳五行概念,从而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宇宙创生思潮。《天问》正是这种时代背景的杰作。诗中已经涉及到太极、阴阳象数、九宫、八极、十二辰等易学内容。八柱实指洛书八卦(八极),九天泛指包括环中的物质运动时空结构公度模式。”
在常先生的《易经图典精华.周天公度模式》中讲:“一个周天公度(360度)圆图中,古人将其分为八等份,每卦各主一个大节,八卦统领八节乃至二十四节气。事实上, 八卦与八节、八极实指一个概念。”
分析常先生的观点,笔者这样给八极和八卦定义:
八极即八卦无限变化而派生万物趋于极至进而充塞整个宇宙。
八卦即八极(整个宇宙)之内万物形成的无限卦象。
可见,潘雨廷先生“虽不言八极即八卦,阴阳即乾坤,太一即太极无极等,而理实可通”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二者从本质上确实也是一个意思。那么,八极先贤门阐释八极拳理是不是真的以八卦立论呢?如果我们翻开清末民初《罗疃开门八极拳谱》就可以解开这个谜。其中谱内《八极拳精义》一节中这样叙述:
“八极拳术行拳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出八面。八意者,即惊、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者,龙、虎、熊、猴、燕、鹑、鹰、犬;八面者,八卦也(八方也),即乾、坤、震、艮、坎、离、巽、兑。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具八形始堪进退应敌;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不倚方能稳重树立而搏人”。
“八面”既是八方,又是八卦。一方面说明八极拳的内劲是由中心发向四面八方,也就是浑圆爆发的;另一方面说明八极拳与《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劲力和技术是变幻莫测的。奇门遁甲术的空间通常以九宫来表示,即东、南、西、北、中央、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而代表这九个方位的,是中央和分布于其它八方的后天八卦,即东方震卦,南方离卦,西方兑卦,北方坎卦——此即所谓“四正卦”;东北艮卦,东南巽卦,西南坤卦,西北乾卦——此即“四隅卦”。当后天八卦与洛书相结合时,四正卦为震东三,离南九,兑西七,坎北一;四隅卦为艮东北八,巽东南四,坤西南二,乾西北六;中为五。古人运用奇门遁甲之术排兵布阵,如人们常听说的皇帝创“八卦阵(简称八阵,)”以破蚩尤,唐朝李靖创“六花(即六合)阵”战胜敌兵,宋朝穆桂英挂帅大破辽国“天门阵”,少林僧人学武艺成后,出山门要闯过“万字阵”等。在《奇门遁甲·烟波钓叟歌》中就有“必须掌上排九宫,纵横十五在其中。次将八卦论八节,阴阳二遁分顺逆。”其意可谓神奇玄奥,令人感到深不可测。
1936年,孟村八极拳家吴会清先生与徒侄强瑞清共同续撰了《河北沧县孟村吴氏八极拳武术秘诀之谱》,在《八极拳理》中有云:
“吾有八极拳一套。何为八极拳?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太极变化有八八六十四卦,能先知未来之事。八极分为八八六十四手,有扶弱敌强之能。……无极动则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内批四郎宽拳一套,冲天炮、闭地肘,合手者,六合也;批六大开拳一套;跪膝者,南北二极也,摞手者,天转也;八极者,无极归原也。”
显而易见,“八极分为八八六十四手”实际上就是八卦变化出的六十四数之技击手法。
孟村回族自治县财政局刘瑞涛先生曾在2000年《武魂》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名为《吴氏开门八极拳综述》的文章,对于八极拳的拳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八极拳自清雍正年间问世以来,对其拳理有多种解释,诸如《周易》说、人体说、自然现象说等。新中国成立后,后代传人从老拳谱中得到启示,认定用《周易》阐释八极拳理是可行的。‘八极’二字即取自《易经》八卦……”。
1985年7月,《武林》杂志刊登了上海武术家盛清元和戴惠华两位先生撰写的《谈八极拳的内外兼修之功》一文,文章开门见山:
“八极拳包含着太极、八卦的理论学说,太极开天地,八极论变化。从太极简要的理论到八极的运动规律说明了无极、太极、八极混为一体,九九归一的完整体系以及它们和八极拳的密切联系。”
“八极拳以马步桩为多,在图为两仪,是取两仪立而生变化之意。马步桩为八极拳的基本功夫,下肢运动要求虚实分明,拳架快慢结合,上下相应,阴阳相错而分四象拳法,四方重叠为八个方向并化为八八六十四手的内批四郎宽拳,象征了八卦变化之神。”
因此说,“八极”这一词汇原出自我国历代先哲们,尤其是道学家们《经典》之中的,同道家和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关于这一观点,笔者通过《周易内文》可进一步得到证实。翻开1992年由胡道静、戚文等编著的《周易十日谈》一书(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就可以一目了然了。该书第78页《周易和道教》一章中说:
“符号象正系统,《周易》对道教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符 。所谓符箓,就是一种道教特有的秘文,它似文字而非文字,以篆籀笔意书写。可以通天神,谴役鬼,镇魔邪。《三箓篇·周易内文·三甲处》云:‘《周易内文》具八极圣祖名上,字妙行符,昔伏羲传于神农,神农由知五谷之播种,辨百药之良得济生民,周公得之以明《易道》,太公得之以佐武成王灭纣,孔子得之遂洞幽微,以赞《易》道’”。
在这段文字中,出现了一个很陌生的“八极圣祖”,笔者想,这个应该指的是一个人,一个道教中具有一定影响的大师,既然称为“圣祖”,想当然是一个开派立宗人物,因为他的辈分比伏羲、神农还要高。道教中人,一般都把“元始天尊”奉为至高无上的神仙,太上老君也稍逊一筹。按常理讲,“元始天尊”是“混沌无极”状态下世间的主宰者,无极化为太极后,则分成两仪、四象、八极,这时“八极圣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天地之间的主宰者 ,也就是开天辟地的人物。学过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开天辟地的人是盘古,因此,“八极圣祖”应该指的就是盘古。翻开明朝李贽编纂评注的《史纲评要》一书,完全证明了这一点。该书第一卷《三皇五帝纪》中这样评述盘古氏(第一位人物):
“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敦氏。生于太荒。莫知其始。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于是浑茫开矣。”
文中“浑敦”,也就是浑沌无极的意思;“阴阳”也就是太极的意思;“三才”也就是天、地、人三皇;“浑茫开”就是浑沌初开,八极放出光芒的意思。很多书籍上出现“八茫”一词,学者们解释八茫就是八极。
因为盘古是《三皇五帝纪》中的首位人物,所以说“八极圣祖”和盘古指的是同一个人。
在由“《周易内文》具八极圣祖名上字妙行符”,可知《周易》是八极圣祖的杰作,这里笔者还必须说明一点,虽然《三箓篇·周易内文·三甲处》的说法并无根据,但《易经》的源头至今尚不明了,而其卦象的象征内容又十分庞杂,且有一定的神秘性,这些都为道教在符箓中引入卦象提供了条件。联系到八极拳,至少说明了三点,一是“八极”这个词很古老;二是“八极”这个词源于道教;三是八极就是《周易》当中八卦的意思,无形之中又使八极拳增加了神秘莫测的色彩。
(责编: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