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应用行为分析思想的指导下,利用自我管理法对一例二年级的课堂问题行为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辅导,包括观察别人、训练先备评估技能,观看自己上课时的视频、该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现场模拟上课情景、该生对自己进行评估,以及将自我管理行为泛化到班级课堂等四个环节,辅导效果显著。
关键词:应用行为分析;课堂问题行为;自我管理
一、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也称“行为训练法”、“行为改变技术”等。“行为分析”是研究行为、行为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是将行为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应用,以达到理解行为和环境之间功能性关系的科学[1-3]。目前,ABA在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它非常完善地诠释并运用了“正强化”、“惩罚”、“消退”、“链锁”、“辅助/提示”、“渐隐”、“泛化”等行为矫正技术,在操作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程序[2,3]。本文便是借助这种思想和这些策略来矫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个案例。
二、应用行为分析在课堂行为问题学生辅导中的应用
乐乐,8岁,我校二年级学生,独生子,亲子关系较差,家长的夫妻关系较差,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不一致。课堂行为较差,问题行为较多,基本整堂课都在随意下座位、找人说话、脚踢别人或椅凳、扔东西等等,严重影响班级秩序和课堂纪律,被称为“课堂黑洞”。
班主任求助到心理咨询中心,根据乐乐的行为状况,决定对其进行课堂行为自我管理训练,并以代币系统进行评价和强化[4-6]。代币评价系统是行为疗法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也称表征性奖励制。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而达到目的。代币法就是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代币在小学里尤以小红花,五角星等等为代表,也可以是记分卡、点数等等。本文使用的代币评价系统具体为打“√”,集齐一定数量的“√”换取盖星星印章,集齐一定數量的星星印章换取强化物。
经过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将乐乐的课堂问题行为定义为三个方面,第一、下座位,即身体离开凳子,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第二、双脚在桌底下踢其他同学的桌子,双脚盘、跪、踩在凳子上;第三、不经允许说话。
为进一步了解乐乐问题行为的初始情况,以便为其制订课程目标和进步,利用12月6日、12月13日和12月20日分别进班观察一堂课。如图1所示,一堂课的问题行为(包括下座位、脚乱动和说闲话)平均分别是46.33次/堂课,其中下座位共计43次,平均14.33次/堂课;脚乱动共计37次,平均12.33次/堂课;说闲话共计58次,平均19.33次/堂课。如表1所示,平均每3.08分钟乐乐就会出现一次下座位的行为,每3.34分钟出现一次脚乱动的行为,每2.10分钟出现一次说闲话的行为,即每2.84分钟就有一次课堂问题行为。可见,乐乐的课堂问题行为非常严重。
根据乐乐的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将其目标行为定为“端坐在凳子上,积极有序地参与课堂”,使用自我管理法进行介入。在介入策略方面,为了便于乐乐计时,同时管理3个行为,增加成功率,激发其自信,使用的介入策略为代币和区别性强化不兼容行为(DRI),并其自我管理的基线定为2分钟(小于基线期的平均时间2.84分钟),即2分钟乐乐上述3个课堂问题行为都没有出现就可以给自己一个√,每20个√换20分钟的电脑游戏(后援强化物),20个√以上的每多获得2个√多加2分钟游戏时间。测量的方式采用的是频次和反应间时间,即希望乐乐问题行为的频次降低,两次问题行为之间的时间变长。通过标准是连续1天所有的课成功率(没有下座位、脚不乱动、不说闲话)达到80%,加1分钟,以此类推。具体课程如下:
(一)观察别人,训练先备技能
我演绎1分钟,随时出现问题行为;乐乐利用自我管理表(见表2)进行判断。告诉乐乐规则:“你现在有10个格,每个格子代表10秒,在每10秒内,如果你观察到了我有屁股离开凳子、下座位、双脚乱动、与别人说话的行为,你就给他打个×,没有出现这些不好的行为打√。如果你和老师打的完全一致,就可以得到2个√。”此阶段的重点是只要乐乐掌握规则就予以强化。
(二)观看视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
乐乐和我一起观看一段乐乐上课的视频,并利用《自我管理表》进行评判。如果乐乐和我评判得完全一致,就可以得到2个√。此阶段的重点是训练乐乐对规则掌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即信度和效度。
(三)演练上课,乐乐对自己进行评估
乐乐和我扮演上课的情景,乐乐故意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同时乐乐和我一起对其行为进行评价,记录在《自我管理表》上。此阶段不关注乐乐的具体问题行为,而关注其诚实记录的程度,只要他能客观认知自己的行为并予以评判就进行强化。
(四)泛化到班级课堂
让乐乐拿着《自我管理表》在课堂进行自我管理,我在初始阶段和乐乐一起进行评价,当乐乐完全掌握评价方法并且能诚实评价的时候,我撤出,同时任课教师进行瞬时固定时距记录,以促进乐乐课堂行为的改善,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三、实施效果与反思
如图2所示,在实施自我管理之后,每三天随机抽取一堂室内课进行观察,发现乐乐的评价比较客观,自我管理效果较好。如图2所示,一堂课的问题行为(包括下座位、脚乱动和说闲话)分别是45、31、27、13、8和4次。如表3所示,乐乐下座位的行为从平均每5分钟一次变成不下座位,脚乱动的行为从每2.35分钟出现一次到一堂课只出现1次,说闲话的行为每2分钟出现一次变成每13.33分钟出现一次。可见,乐乐的课堂问题行为大有改善。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访谈中也发现,乐乐的课堂纪律有很大的改善,注意力有较大的进步,学习成绩也进步较大。
规范有序的课堂行为是教育教学实施的基础条件,但是在班额大、师生比小的教室内,学生的课堂行为常常因为自身注意力品质较差、干扰因素较多、师生互动较少、教师关注度缺乏等各种原因受到影响,其结果就是每个班都会有不少同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课堂问题行为,如下座位、不举手就说话、打闹、做小动作等等。对于智商正常、元认知能力较好的学生,便可以采用自我管理法来矫正、训练其课堂行为。自我管理法就是与学生一起明确目标行为是什么,将其可操作化定义,制成表格,让学生在其能达到的时间内使用自我管理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测、控制、管理、评估,在达到目标后予以强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美国展望教育中心. 应用行为分析(第二版).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2] 李芳, 李丹. 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2] 郭延庆.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2.
[4] 何丹. 应用行为分析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运用. 硕士毕业论文. 2015.
[5] 刘惠军, 李亚莉. 应用行为分析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中国特殊教育, (3). 2007.
[6] 孙雯, 孙玉梅. 2011—2015年国际应用行为分析热点研究——以《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为例. 现代特殊教育, 18. 2016.
[7] 祁长凤, 白杨, 谢楠. 应用行为分析在脑瘫患儿行为训练中的应用. 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心理康复分论坛论文集. 2011.
[8] 汪集锋. 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的个案研究. 中华少年. 2016.
关键词:应用行为分析;课堂问题行为;自我管理
一、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也称“行为训练法”、“行为改变技术”等。“行为分析”是研究行为、行为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的一门科学,是将行为分析所得的结果进行应用,以达到理解行为和环境之间功能性关系的科学[1-3]。目前,ABA在全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它非常完善地诠释并运用了“正强化”、“惩罚”、“消退”、“链锁”、“辅助/提示”、“渐隐”、“泛化”等行为矫正技术,在操作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科学、系统的程序[2,3]。本文便是借助这种思想和这些策略来矫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一个案例。
二、应用行为分析在课堂行为问题学生辅导中的应用
乐乐,8岁,我校二年级学生,独生子,亲子关系较差,家长的夫妻关系较差,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不一致。课堂行为较差,问题行为较多,基本整堂课都在随意下座位、找人说话、脚踢别人或椅凳、扔东西等等,严重影响班级秩序和课堂纪律,被称为“课堂黑洞”。
班主任求助到心理咨询中心,根据乐乐的行为状况,决定对其进行课堂行为自我管理训练,并以代币系统进行评价和强化[4-6]。代币评价系统是行为疗法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也称表征性奖励制。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用惩罚消除不良行为而达到目的。代币法就是运用代币并编制一套相应的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目标行为的表现进行肯定和奖励。代币在小学里尤以小红花,五角星等等为代表,也可以是记分卡、点数等等。本文使用的代币评价系统具体为打“√”,集齐一定数量的“√”换取盖星星印章,集齐一定數量的星星印章换取强化物。
经过课堂观察和教师访谈,将乐乐的课堂问题行为定义为三个方面,第一、下座位,即身体离开凳子,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第二、双脚在桌底下踢其他同学的桌子,双脚盘、跪、踩在凳子上;第三、不经允许说话。
为进一步了解乐乐问题行为的初始情况,以便为其制订课程目标和进步,利用12月6日、12月13日和12月20日分别进班观察一堂课。如图1所示,一堂课的问题行为(包括下座位、脚乱动和说闲话)平均分别是46.33次/堂课,其中下座位共计43次,平均14.33次/堂课;脚乱动共计37次,平均12.33次/堂课;说闲话共计58次,平均19.33次/堂课。如表1所示,平均每3.08分钟乐乐就会出现一次下座位的行为,每3.34分钟出现一次脚乱动的行为,每2.10分钟出现一次说闲话的行为,即每2.84分钟就有一次课堂问题行为。可见,乐乐的课堂问题行为非常严重。
根据乐乐的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将其目标行为定为“端坐在凳子上,积极有序地参与课堂”,使用自我管理法进行介入。在介入策略方面,为了便于乐乐计时,同时管理3个行为,增加成功率,激发其自信,使用的介入策略为代币和区别性强化不兼容行为(DRI),并其自我管理的基线定为2分钟(小于基线期的平均时间2.84分钟),即2分钟乐乐上述3个课堂问题行为都没有出现就可以给自己一个√,每20个√换20分钟的电脑游戏(后援强化物),20个√以上的每多获得2个√多加2分钟游戏时间。测量的方式采用的是频次和反应间时间,即希望乐乐问题行为的频次降低,两次问题行为之间的时间变长。通过标准是连续1天所有的课成功率(没有下座位、脚不乱动、不说闲话)达到80%,加1分钟,以此类推。具体课程如下:
(一)观察别人,训练先备技能
我演绎1分钟,随时出现问题行为;乐乐利用自我管理表(见表2)进行判断。告诉乐乐规则:“你现在有10个格,每个格子代表10秒,在每10秒内,如果你观察到了我有屁股离开凳子、下座位、双脚乱动、与别人说话的行为,你就给他打个×,没有出现这些不好的行为打√。如果你和老师打的完全一致,就可以得到2个√。”此阶段的重点是只要乐乐掌握规则就予以强化。
(二)观看视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
乐乐和我一起观看一段乐乐上课的视频,并利用《自我管理表》进行评判。如果乐乐和我评判得完全一致,就可以得到2个√。此阶段的重点是训练乐乐对规则掌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即信度和效度。
(三)演练上课,乐乐对自己进行评估
乐乐和我扮演上课的情景,乐乐故意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同时乐乐和我一起对其行为进行评价,记录在《自我管理表》上。此阶段不关注乐乐的具体问题行为,而关注其诚实记录的程度,只要他能客观认知自己的行为并予以评判就进行强化。
(四)泛化到班级课堂
让乐乐拿着《自我管理表》在课堂进行自我管理,我在初始阶段和乐乐一起进行评价,当乐乐完全掌握评价方法并且能诚实评价的时候,我撤出,同时任课教师进行瞬时固定时距记录,以促进乐乐课堂行为的改善,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三、实施效果与反思
如图2所示,在实施自我管理之后,每三天随机抽取一堂室内课进行观察,发现乐乐的评价比较客观,自我管理效果较好。如图2所示,一堂课的问题行为(包括下座位、脚乱动和说闲话)分别是45、31、27、13、8和4次。如表3所示,乐乐下座位的行为从平均每5分钟一次变成不下座位,脚乱动的行为从每2.35分钟出现一次到一堂课只出现1次,说闲话的行为每2分钟出现一次变成每13.33分钟出现一次。可见,乐乐的课堂问题行为大有改善。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访谈中也发现,乐乐的课堂纪律有很大的改善,注意力有较大的进步,学习成绩也进步较大。
规范有序的课堂行为是教育教学实施的基础条件,但是在班额大、师生比小的教室内,学生的课堂行为常常因为自身注意力品质较差、干扰因素较多、师生互动较少、教师关注度缺乏等各种原因受到影响,其结果就是每个班都会有不少同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课堂问题行为,如下座位、不举手就说话、打闹、做小动作等等。对于智商正常、元认知能力较好的学生,便可以采用自我管理法来矫正、训练其课堂行为。自我管理法就是与学生一起明确目标行为是什么,将其可操作化定义,制成表格,让学生在其能达到的时间内使用自我管理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测、控制、管理、评估,在达到目标后予以强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美国展望教育中心. 应用行为分析(第二版).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2] 李芳, 李丹. 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2] 郭延庆. 应用行为分析与儿童行为管理.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12.
[4] 何丹. 应用行为分析在自闭症儿童干预中的运用. 硕士毕业论文. 2015.
[5] 刘惠军, 李亚莉. 应用行为分析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中国特殊教育, (3). 2007.
[6] 孙雯, 孙玉梅. 2011—2015年国际应用行为分析热点研究——以《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为例. 现代特殊教育, 18. 2016.
[7] 祁长凤, 白杨, 谢楠. 应用行为分析在脑瘫患儿行为训练中的应用. 第六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心理康复分论坛论文集. 2011.
[8] 汪集锋. 特殊儿童应用行为分析的个案研究. 中华少年.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