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希望教学质量比较高,尤其是小学语文能够上好阅读课,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艺术、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程度,还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教师如果具备较高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则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应该重视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使其具有较高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本文具体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教学效果
现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热火朝天,广大教师都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课程改革中,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与时俱进,还依赖传统的教学参考书,并不觉得解读课文文本有多重要,解读课文的层次不深,只停留在表面,解读的不够深刻,不能完成与文本的对话,仅仅参考参考书上对文本的解读,并不能在思想上与文本作者达到深层次的统一,因此也不可能在思想产生火花,也无法在感情上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这里并不是说不能用教学参考,只是我们不应该过分的依赖教学参考,对教学参考的过分依赖会禁锢教师的思想,使得教学只能照搬教学参考书中的方法进行,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导致教师们的教学毫无新意,千篇一律。在对语文文本进行解读时,部分教师还可能有不好的倾向,比如解读过程中出现政治化、模式化和功利化等现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用心研究文本,解读态度不端正,文本解读能力太差等。可是,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具备较高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呢?
一、教师若想有更高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博学多才和丰富的人文素养是基础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对教师所具备的人文素养的要求很高,只有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才能对课文文本进行准确深刻地解读。作为教师,必须有解读教材的能力,这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提高解读能力不仅需要掌握教学技巧,更需要阅读的积淀。那些能将课文文本解读的精准、到位的教师必然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他们在阅读时更容易有独特的见解,更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所以,教师只有广读詩书才能使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得到提高。读书的范围应该扩大,读各个方面的书,不能只读与教学有关的书,像古代经典名著、天文地理等最好都读一点,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文素养丰富的教师。教师如果拥有了这样的文学功底,其解读文本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就会游刃有余。
二、提高解读文本能力的关键是身份不能单一,视角不能固定
教师如果希望学生能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自己就必须事先认真对课文文本进行解读,自己先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多重身份去阅读文本。
(一)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阅读课文文本
对于那些没有被收入语文教材的作品,其想要表达的是作者本人对生活的认识与思考,同时表达作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情感及态度等。我们应该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对作品进行解读,尽量做到与作者相识相知,对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应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细读、细品文本,最好用心读出感觉,用情品出滋味,对作者所讲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并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脉落,从而能够深深的体会文本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魅力,明确文章的主旨。
(二)以教师的身份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
作者的作品一旦被选入语文教材,我们就要以教师的身份对作品进行解读,阅读时它就是教材。既然是阅读教材,教学目标就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需要对文本进行综合性的阅读和思考。这时候你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了,因为你是教师,教师需要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感知文本,研讨文本,否则就无法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第一,对作品的语言要深入分析,文本中所出现的表达内容和表达组合的意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二,要理解作者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本内容和阐述观点的方法。作者采用这样的语言形式的原因?表达时能否运用其它的表现形式?通过学习这样的语言形式,学生能学到的内容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哪些?这在教师对文本内容能否进行深入的解读方面意义非凡。
(三)学习课文文本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
语文教学的目的很明确,它要发展的是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教师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在理解文本时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同时还需要思考很多问题,即要把什么样的内容教给学生?教学生的时候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学生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三、教学相长,迅速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的方法是积极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互相配合。也就是师生一起对文本进行解读。解读文本时,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这个过程是学生一步一步构建自身的语文知识系统的过程。学生通常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很多时候,很多想法根本不在教师的意料之中。
四、结论
解读课文文本是教师指导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评价文本的一个过程,师生都能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学到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深入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施婧.关于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119-120.
[2]刘迎春.整体把握,前后贯通——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26.
[3]罗先慧,李云文,孙建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75-83.
[4]李玉贵.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教学审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110-118.
[5]韦芳.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误区、归因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4,06:41-4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教学效果
现在,新课程改革进行的热火朝天,广大教师都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课程改革中,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与时俱进,还依赖传统的教学参考书,并不觉得解读课文文本有多重要,解读课文的层次不深,只停留在表面,解读的不够深刻,不能完成与文本的对话,仅仅参考参考书上对文本的解读,并不能在思想上与文本作者达到深层次的统一,因此也不可能在思想产生火花,也无法在感情上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这里并不是说不能用教学参考,只是我们不应该过分的依赖教学参考,对教学参考的过分依赖会禁锢教师的思想,使得教学只能照搬教学参考书中的方法进行,而缺少自己的思想,导致教师们的教学毫无新意,千篇一律。在对语文文本进行解读时,部分教师还可能有不好的倾向,比如解读过程中出现政治化、模式化和功利化等现象。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教师没有用心研究文本,解读态度不端正,文本解读能力太差等。可是,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具备较高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呢?
一、教师若想有更高的解读文本的能力,博学多才和丰富的人文素养是基础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而创新对教师所具备的人文素养的要求很高,只有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才能对课文文本进行准确深刻地解读。作为教师,必须有解读教材的能力,这是对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提高解读能力不仅需要掌握教学技巧,更需要阅读的积淀。那些能将课文文本解读的精准、到位的教师必然拥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他们在阅读时更容易有独特的见解,更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启迪学生。所以,教师只有广读詩书才能使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得到提高。读书的范围应该扩大,读各个方面的书,不能只读与教学有关的书,像古代经典名著、天文地理等最好都读一点,使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够得到不断的完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文素养丰富的教师。教师如果拥有了这样的文学功底,其解读文本的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升,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就会游刃有余。
二、提高解读文本能力的关键是身份不能单一,视角不能固定
教师如果希望学生能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自己就必须事先认真对课文文本进行解读,自己先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对文本进行解读时,必须要从多个角度、多重身份去阅读文本。
(一)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阅读课文文本
对于那些没有被收入语文教材的作品,其想要表达的是作者本人对生活的认识与思考,同时表达作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情感及态度等。我们应该以普通读者的身份对作品进行解读,尽量做到与作者相识相知,对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应有一定程度的掌握,细读、细品文本,最好用心读出感觉,用情品出滋味,对作者所讲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并清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脉落,从而能够深深的体会文本表现出来的风格和魅力,明确文章的主旨。
(二)以教师的身份对课文文本进行分析
作者的作品一旦被选入语文教材,我们就要以教师的身份对作品进行解读,阅读时它就是教材。既然是阅读教材,教学目标就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需要对文本进行综合性的阅读和思考。这时候你就不再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了,因为你是教师,教师需要在阅读时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感知文本,研讨文本,否则就无法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第一,对作品的语言要深入分析,文本中所出现的表达内容和表达组合的意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二,要理解作者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本内容和阐述观点的方法。作者采用这样的语言形式的原因?表达时能否运用其它的表现形式?通过学习这样的语言形式,学生能学到的内容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哪些?这在教师对文本内容能否进行深入的解读方面意义非凡。
(三)学习课文文本时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
语文教学的目的很明确,它要发展的是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教师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在理解文本时不但要站在教师的角度上,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同时还需要思考很多问题,即要把什么样的内容教给学生?教学生的时候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学生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原因是什么?怎么解决?
三、教学相长,迅速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的方法是积极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互相配合。也就是师生一起对文本进行解读。解读文本时,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这个过程是学生一步一步构建自身的语文知识系统的过程。学生通常有千奇百怪的想法,很多时候,很多想法根本不在教师的意料之中。
四、结论
解读课文文本是教师指导学生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评价文本的一个过程,师生都能从中获得创作的灵感,学到创作的方法和技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解读文本的能力,以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深入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施婧.关于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119-120.
[2]刘迎春.整体把握,前后贯通——浅谈小学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126.
[3]罗先慧,李云文,孙建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07:75-83.
[4]李玉贵.备课式文本解读的教学审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3,07:110-118.
[5]韦芳.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误区、归因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4,0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