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使之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谈几点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通过读图对学生进行数学情感培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入学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类图画,对图画的感知已有一定的经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这些图画中既有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又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既有美感又有动感还富有生活情趣。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页的课间活动图,有拔河的同学、套圈的、打乒乓球的、跳舞的,还画了两组红旗、一些树和一些花。画面生动有趣色彩鲜明。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而又有趣味性、思想性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用一些富有感染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对图画大胆观察和猜测,并把自己对图画的感知与认识和其他同学交流共享。使学生体会到看图画的乐趣和从图画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读图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观察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小学生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0页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后的课间活动这一课出示的场景图,有小桥流水,有花草树木,有各种不同的生动形象的卡通小动物。在学习时充分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就会得到丰富的数学信息。如,图上画了6组小猴子,每组2只,画了2组狐狸,每组6只,画了4组小猫,每组4只,画了2组鲜花,每组5支,还有树上的小鸟,地上的松果等,看到这幅有趣的画面,学生就相应自然地进入情景,再加上他们饶有兴趣的讨论,就有了多种问题和解答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通过读图过程中语言描述的示范和训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练好语言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通过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观察插图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有序性
课本中的插图有单一的主题图,图文结合的主题图,还有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不同的图对学生进行读图方法的指导, 增强学生观察插图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如,单一的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中提供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讨论和交流, 这样长期坚持指导让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就能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了对文字的阅读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通过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增强了读图的能力,强化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培养小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同时读图能力提高了可以很好地突破教材的重难点,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坡度,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百利而无一害,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
一、通过读图对学生进行数学情感培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入学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类图画,对图画的感知已有一定的经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更多的是以一幅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这些图画中既有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又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既有美感又有动感还富有生活情趣。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4页的课间活动图,有拔河的同学、套圈的、打乒乓球的、跳舞的,还画了两组红旗、一些树和一些花。画面生动有趣色彩鲜明。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直观而又有趣味性、思想性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用一些富有感染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对图画大胆观察和猜测,并把自己对图画的感知与认识和其他同学交流共享。使学生体会到看图画的乐趣和从图画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读图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观察能力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小学生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对学生的观察,要求表述要简练、清晰,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0页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后的课间活动这一课出示的场景图,有小桥流水,有花草树木,有各种不同的生动形象的卡通小动物。在学习时充分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就会得到丰富的数学信息。如,图上画了6组小猴子,每组2只,画了2组狐狸,每组6只,画了4组小猫,每组4只,画了2组鲜花,每组5支,还有树上的小鸟,地上的松果等,看到这幅有趣的画面,学生就相应自然地进入情景,再加上他们饶有兴趣的讨论,就有了多种问题和解答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参与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
三、通过读图过程中语言描述的示范和训练,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比如,在教学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5只蝴蝶,右边有2只蝴蝶,合在一起共有几只蝴蝶?或者5只蝴蝶在玩耍,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在教学6的减法时,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练好语言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通过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观察插图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有序性
课本中的插图有单一的主题图,图文结合的主题图,还有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不同的图对学生进行读图方法的指导, 增强学生观察插图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如,单一的主题图中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中提供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讨论和交流, 这样长期坚持指导让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就能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图文结合的题目也相应增多了,但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看图而忽略了对文字的阅读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是有联系的,要把图文结合起来读,结合起来理解。通过认真读图,说出图意,理清图和文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就有理有据了。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通过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增强了读图的能力,强化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培养小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同时读图能力提高了可以很好地突破教材的重难点,降低学生学习新知的坡度,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能力。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百利而无一害,值得我们数学教师去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