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z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一块内容,笔者就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做了详细调研,且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破解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难题。
  现状分析
  一、从学者角度看,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每册均涉及一定篇目的文言文,每学期学生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可80%的学生仅仅满足于能疏通字面含义,在原文出作详尽的注释,或买一本《高中文言文释义》,死记硬背译文。这样译文与原文两张皮,从而导致学生文言文理解能力低下,拿出课文能熟练翻译,给出考题则无从下手。从历年高考阅卷反馈的得分情况看,19分的文言文阅读得分为10分左右,尤其翻译仅4.6分左右,不到一半。
  二、从教者的角度看,大多数教师仅满足于能给学生疏通文本的字面意思,课堂上念译文,学生下面记译文,而真正阅读理解一段文言文的能力远没有达到。这种传统的“授之以鱼而未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远没有达到《新课标》对教者的要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种教学理念是造成学生文言文能力低下的深层原因。笔者已连续五年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对此深有体会。
  几点对策
  一、掌握古汉语词汇特点,奠定文言文基本功底。
  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古今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和现代汉语相比,古汉语词汇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一)单音节词占主体。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占绝大多数。如:“妻子”,今义是男子的配偶,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人类能言之(王夫之《周易外传》),这里的“类”单独是一个词,当“相似”讲。
  (二)一词多义。由于古代词汇少,有时一个词要表示几个不同的概念。对于多义词,不能以今推古,而要辨别它们在具体句子中的含义。如:“子”古汉语中就有“儿女”、“孩子”、“女儿”、“你”、“人”等含义。
  (三)词类活用。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指一个词在具体的句子中其词类的本身的词性发生了变化。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的第二个字,由名词变成了动词,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用、名次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
  (四)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差异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某些同形同音的字,古今意义完全不同。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牺牲”故意指祭祀用的猪牛羊这类供品,而现代汉语中是指未革命贡献出生命或个人利益。第二种情况是词义的扩大与缩小。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
  (五)通假字。对于通假字,不能用假借的这个字的意义去理解,去读音,而要按被代替的那个字的读音去读,按正字的意义去理解。如“大说”,就是“大悦”,“说”是“悦”的通假字,这里的:“说”不但要理解为“悦”的意思,而且要读成“悦”(yue月)。由于通假字比较普遍,这里不再举例赘述。
  二、过好课本,夯实基础
  课本所选篇目都是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堪称中学生学习的典范,吃透教材所选的文言文是提升学生文言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考试大纲》所规定的中学生必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大都在教材中出现。笔者认为只有扎实积累课文中反复出现的这些重点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下就结合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谈几点看法:
  (一)强化诵读,提升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化课文的诵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名家名篇必须要求背诵,甚至默写。尽管历年所考篇目是学生未曾见过的,但其涉及到的一些重点词汇及句式大多是学生在课文中已经学过的。如2013年课标全国卷:“少聪明好学,善属文”,这里的“属”在课文《张衡传》中就有“衡少善属文”,且句式完全相同。
  (二)注重积累,触类旁通。复习教材切忌“热剩饭”,仅仅将课文读几遍,这就违背了“复习”二字,耗时低效。笔者认为,对课本复习应重设教学目标,对课文涉及的一些具体知识,如: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等也要真正落到实处,且根据每篇课文的实际,侧重点应不同。比如《劝学》侧重虚词“而”的不同用法,《师说》侧重于“意动用法”的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找出其规律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环节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三、巧用试题题材,收效事半功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命题的形式趋于稳定。我们不妨从这一命题形式入手,探索一些做题技巧,以期节时增分。
  文言文语段客观题设题3道,其中第1题和第3题都要求选“不正确”的选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道题的题肢题材中,寻找一些信息,建议学生在读正文之前先读这两道题的内容,毕竟正确选项占多数,尤其第3题:“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信息量更大,只要同学们认真阅读了这些内容,对原文信息就已经有一部分把握,然后再读原文时就容易多了,不仅省时,而且异懂。因此,让同学们,先看题,在读原文,或许不失为一种策略。笔者近几年一直这样指导学生应试,收效良好。
其他文献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告诉我,只要用爱心去耕耘,用慧心去播种,用耐心去等待孩子们成长的历程,将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用爱心点亮“心灯”  记得曾经接过这样一个班:上课时,把任课老师气哭;课后作业老师检查,谎称丢了,忘了,其实根本没做;放学了,三五成群的在街上玩耍、逗留;班上隔三岔五,有孩子丢失东西……提起这个班,凡知道的,几乎人人摇头。怎么办?用高压政策,强制手段?也许暂时有效果,但长期下去
期刊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但山于培训制度、方法、内容及中老年教师自身等原因,农村中老年教师在培训中或多或少被边缘化了,他们也成为农村教育“木桶效应”中最短的板块。这一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就必然会影响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而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一、农村中老年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培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培训制度往往以青年教师为中心。例如在培训
期刊
校本课程由学生自愿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它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调适学生心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是快乐的行为,乐而为之  校本课程在内容上具有的教育性和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选修学生的主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合理形成,弥补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在学生情感价值取向方面的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的综合性课程。本人连续多年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对该课程的施教有了一些认识,现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品德与社会》课有其自身的特点  1.综合性。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程设计体现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有机融合了品德和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
期刊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教师是德育主要的实施者,是连接学生和德育管理者的中介,是实现德育管理观念的先锋,是修订和完善德育管理体制的实验员,作用举足轻重。  要将“德育首位”意识落实在教师的德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中。以德育引领学生全面而自觉的发展;坚持教书育人,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知识素养和德育能力,保持稳定情绪,提高心理素质。以“民主平等”重新定位师生关系,以“爱”营
期刊
一、达成高效课堂的基本条件  1.不断学习课标,科学确定教学目标。针对“高效课堂”所提出的,不断进行课标学习,弄清我们所教学段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只有掌握了新课标的要求,才能够准确把握住教材,才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才能够科学确定目标。  2.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难度。一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期刊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正确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观各有不同的结果,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率的课堂?学生会不会学,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怎么样?学生学会的程序是不一样的,答案的正确与
期刊
教育学者雅克·德洛尔曾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得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在教育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奋进的目标,做自我发展的主人,让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教育者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组织者的地位,让教育者成为调控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
期刊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教师个体的成长。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从网络中可以摄取教育理念,使教师自我更新成为现实。教师自己写博客的过程也会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发表自己的任何设想,不会有任何顾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找到学习的主动权,让主体意识得到觉醒,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譬如我最初走进“教育在线’网页,结识了许多教育专家和教育能手,了解
期刊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事业成功者,有85%的因素在于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人类自身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新一代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至此,教育界提出了一个课题一挫折教育。  一、学生挫折教育不容忽视  1.当今农村学校教育需要挫折教育。人生的成长道路,总免不了会遭遇挫折。栽了筋斗要爬起来,就必须有战胜挫折的方法,这就离不开挫折教育。农村学生家长工作繁忙,负担重,有的外出打工,子女跟随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