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加快核心素养理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落实,本文对当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作出了简单的介绍,并据此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对相关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内容,对促进师生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教育改革的落实,本文针对这方面内容展开了深入探究,着重介绍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表征
(一)学校与社会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化的今天,当代青少年基本完全处于多元信息覆盖的环境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思想形态,对初中生社会认同感的形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继而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大幅度降低。另外,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语数外长期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音乐、美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多的体现出从属特性,致使课程教学中的资源配置水平较差,再加上很多教师对这门学科的认识不足,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数,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严重限制了初中生多方面的发展,无法发挥出道德与法治的“立德树人”的价值。
(二)教师与学生
根据眼下的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教师都将教材当作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唯一参考,在课堂上几乎没有涉及到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内容,这不仅导致教学失去了活力,也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显然会限制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们对于一些传统事物具有非常低的接受度,对此就需要教师采用更富有即新意、更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全班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認可和重视。在此期间,除了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良,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否则同样难以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效。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在开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前,教师需要提前研读教材、全面了解学情,撰写教案、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与方法。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备课时还应具备核心素养培养的意识,通过研读教材,判断教材内容包含哪些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采取哪些教学方法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明确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将其写入教案,教师才能在教学时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预期目标。以“师生之间”的教学为例,备课时,笔者充分考虑了本课包含的核心素养元素,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设置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发展健全的人格。在教学方法上,笔者择优选取了情境教学法与案例讨论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通过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感,从而强化核心素养教育的功效,使他们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上和行为品质上的提升。例如,在进行“我国的基本制度”这堂课的教学期间,其核心目标在于唤起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学会以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合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收益,即可加强情境教学的科学运用,具体的实施办法可参考如下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新闻材料,展示2020年“两会”期间的一些新闻图片,要求学生思考:“大家常常会听到‘两会’这一词语,那么你们知道‘两会’到底指什么?为什么要召开‘两会’吗?”。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虽然“听着耳熟”,但大部分都回答不上来。此时教师便可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本堂课的内容,由求知欲驱动着学生展开自主高效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更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从而不断深化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知,促进他们政治认同感和思维品质的逐渐提升。
(三)加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
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常识,并认识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有助于他们切实地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与他们的合法权益,真正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以促进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内化。以“预防犯罪”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增进学生的理解,保证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有效落实,教师可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授课,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引入近几年的典型法律案例,如“大学生掏鸟”事件,该事件主要讲述的是几名大学生非法捕捉和伤害国家保护动物燕隼,而被判刑10年。对于这样一个事件,教师可鼓励班级内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期间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行为并没有说的那么严重,法院不应该判刑10年,而有的学生则提出任何危害国家保护动物的行为都应该被制止和严厉惩罚。对此,教师则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准则,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结束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体现“立德树人”的先进教育理念,除了关注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着重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自我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全力推动我国广大初中生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李翠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加强人文价值教育的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正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先进的教学指导思想和内容,对促进师生核心素养的同步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教育改革的落实,本文针对这方面内容展开了深入探究,着重介绍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表征
(一)学校与社会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化的今天,当代青少年基本完全处于多元信息覆盖的环境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思想形态,对初中生社会认同感的形同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继而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成效大幅度降低。另外,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语数外长期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音乐、美术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更多的体现出从属特性,致使课程教学中的资源配置水平较差,再加上很多教师对这门学科的认识不足,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数,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严重限制了初中生多方面的发展,无法发挥出道德与法治的“立德树人”的价值。
(二)教师与学生
根据眼下的教学实际来看,部分教师都将教材当作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唯一参考,在课堂上几乎没有涉及到与社会生活有关的内容,这不仅导致教学失去了活力,也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显然会限制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与此同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这时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他们对于一些传统事物具有非常低的接受度,对此就需要教师采用更富有即新意、更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全班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認可和重视。在此期间,除了注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改良,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否则同样难以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功效。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在开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前,教师需要提前研读教材、全面了解学情,撰写教案、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与方法。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备课时还应具备核心素养培养的意识,通过研读教材,判断教材内容包含哪些学科核心素养,需要采取哪些教学方法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明确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并将其写入教案,教师才能在教学时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预期目标。以“师生之间”的教学为例,备课时,笔者充分考虑了本课包含的核心素养元素,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设置了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正确看待师生关系,发展健全的人格。在教学方法上,笔者择优选取了情境教学法与案例讨论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实施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通过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感,从而强化核心素养教育的功效,使他们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思想上和行为品质上的提升。例如,在进行“我国的基本制度”这堂课的教学期间,其核心目标在于唤起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学会以辩证、理性的眼光看待事物,合理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收益,即可加强情境教学的科学运用,具体的实施办法可参考如下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新闻材料,展示2020年“两会”期间的一些新闻图片,要求学生思考:“大家常常会听到‘两会’这一词语,那么你们知道‘两会’到底指什么?为什么要召开‘两会’吗?”。针对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虽然“听着耳熟”,但大部分都回答不上来。此时教师便可逐步引导学生了解本堂课的内容,由求知欲驱动着学生展开自主高效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更迅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从而不断深化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知,促进他们政治认同感和思维品质的逐渐提升。
(三)加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强化
法治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常识,并认识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有助于他们切实地学会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与他们的合法权益,真正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以促进核心素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内化。以“预防犯罪”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为增进学生的理解,保证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有效落实,教师可科学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授课,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下:引入近几年的典型法律案例,如“大学生掏鸟”事件,该事件主要讲述的是几名大学生非法捕捉和伤害国家保护动物燕隼,而被判刑10年。对于这样一个事件,教师可鼓励班级内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期间一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行为并没有说的那么严重,法院不应该判刑10年,而有的学生则提出任何危害国家保护动物的行为都应该被制止和严厉惩罚。对此,教师则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准则,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结束语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体现“立德树人”的先进教育理念,除了关注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着重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自我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全力推动我国广大初中生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李翠仙.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加强人文价值教育的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