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懵懵懂懂,对要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充满了好奇。此时他们虽然不知道或者不是非常清楚将要学习的数学学科到底研究的是什么,能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以及学了之后有什么用,但好奇心驱使他们翻开了数学书一页一页地浏览。他们睁大了眼睛,看到了书中熟悉的阿拉伯数字,与生活场景有关的图片,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符号和标记,此时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等待着老师带领他们进入数学世界的大门,向他们展示一个丰富多彩、新颖奇特的数学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味讲解数学原理、计算方法恐怕是不行的,那会让他们觉得无趣,提不起劲儿。教师何不用数学的魅力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下面就探讨如何用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用数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要用心品味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学习“解方程”时,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每个人心里想一个数,先用这个数乘以5,再加上3,算出最后的结果,看谁能猜到这个的数。学生顿时都来了劲儿。有个学生说:“我算得的结果是28,大家猜猜我想的数是什么?”大家都埋头计算起来。这时我不紧不慢地说:“是5。”“对啦!”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的计算结果是498,你们猜是多少?”正当同学们都埋头计算时,我又快速说出:“是99。”同学们都觉得很惊讶,老师怎么算得这么快呢?他们又报出了很多大数:2838,48888,……我都准确无误地答出来了。有的学生按捺不住了,急切地问我:“老师,你的本事怎么这么大啊?”我笑眯眯地对他们说:“其实不是我的本事大,是数学知识的魅力大。”学生由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兴趣,兴趣进而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思想的魅力,还发现了数学知识的神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用数学的趣味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注意力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大都好胜、好强、好奇、好动,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有的学生单凭兴趣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事就做,而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有趣的游戏,从游戏引入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数学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游戏,如“摘苹果”、“开火车”、“夺红旗”、“数学医院”、“小猫钓鱼”、“打数学扑克”、“邮递员送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争当文明先锋”等,这些游戏增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数学知识变得富有魅力,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小学生处于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最关键的时期,趣味性的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趣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学生多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如:教学一年级《分类》这一课时,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分类”的概念很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书上的插图,设置“文具回家”、“小动物找家”、“汽车开进停车场”、“水果放进果盘中”等游戏,启发和引导学生把同一类物品归类在一起,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其在游戏活动中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只有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才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才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用数学的生活魅力激发学生不断探索
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突破传统观念,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比如:“统计”这一教学内容贯穿一年级到六年级数学学习的始终。为了上好这部分内容,我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合作进行调查,记录近一个星期的天气情况或本班同学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等。数据的调查是学好统计的第一步。先让学生了解所要调查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互相合作试着绘制表格,最后通过分类、归纳、整理,进行数据分析。这一过程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顾问”、“指导”。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的认识,我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用品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学生给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答案。我追问:怎样使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怎样使正方形变成长方形?小组内可以讨论。问题一提出,课堂掀起一个小高潮,各个小组都在积极地讨论交流着。我提示学生:可以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的纸片动手实际操作,找出问题解决方案。待学生实践、讨论,最后统一认识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不攻自破。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动手实践、交流与合作,充分开拓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独立探索、解决生活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数学只有在生活中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出魅力,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学数学才能将知识充分掌握、充分吸收,才能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最终才能学好数学。
四、用数学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数学活动课上,可以讲述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童年故事或举办数学家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人文魅力,领略数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体验数学家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确定奋斗目标。还可以组织学生玩“24点”和“七巧板”等游戏,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智力游戏,引导学生探究九连环的规律和不同阵式华容道的解法。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如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牛顿的“牛吃草问题”,中外数学家解决“幻方”的不同策略,“鸡兔同笼”问题,等等。这些数学史名题,因精妙的解题思想与策略,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深深地吸引学生,启迪他们的心智,激荡他们的心灵。
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充满智慧的学科。长期以来,数学课堂过于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模仿,成了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成了单纯的知识传递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最可贵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等逐渐消失。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数学学习充满活力和魅力。我们要脱去数学僵硬的外衣,还数学蓬勃的生机与迷人的魅力,不断渗透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文化的趣、妙、奇,营造与学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教育学生。
一、用数学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要用心品味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学习“解方程”时,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每个人心里想一个数,先用这个数乘以5,再加上3,算出最后的结果,看谁能猜到这个的数。学生顿时都来了劲儿。有个学生说:“我算得的结果是28,大家猜猜我想的数是什么?”大家都埋头计算起来。这时我不紧不慢地说:“是5。”“对啦!”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的计算结果是498,你们猜是多少?”正当同学们都埋头计算时,我又快速说出:“是99。”同学们都觉得很惊讶,老师怎么算得这么快呢?他们又报出了很多大数:2838,48888,……我都准确无误地答出来了。有的学生按捺不住了,急切地问我:“老师,你的本事怎么这么大啊?”我笑眯眯地对他们说:“其实不是我的本事大,是数学知识的魅力大。”学生由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兴趣,兴趣进而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数学思想的魅力,还发现了数学知识的神奇,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用数学的趣味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注意力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大都好胜、好强、好奇、好动,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有的学生单凭兴趣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事就做,而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有趣的游戏,从游戏引入数学知识,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数学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游戏,如“摘苹果”、“开火车”、“夺红旗”、“数学医院”、“小猫钓鱼”、“打数学扑克”、“邮递员送信”、“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争当文明先锋”等,这些游戏增强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数学知识变得富有魅力,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小学生处于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最关键的时期,趣味性的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趣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学生多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如:教学一年级《分类》这一课时,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分类”的概念很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书上的插图,设置“文具回家”、“小动物找家”、“汽车开进停车场”、“水果放进果盘中”等游戏,启发和引导学生把同一类物品归类在一起,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其在游戏活动中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只有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学生才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才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用数学的生活魅力激发学生不断探索
新课程标准要求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突破传统观念,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比如:“统计”这一教学内容贯穿一年级到六年级数学学习的始终。为了上好这部分内容,我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合作进行调查,记录近一个星期的天气情况或本班同学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等。数据的调查是学好统计的第一步。先让学生了解所要调查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互相合作试着绘制表格,最后通过分类、归纳、整理,进行数据分析。这一过程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这一过程的“顾问”、“指导”。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能力。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的认识,我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用品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学生给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答案。我追问:怎样使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怎样使正方形变成长方形?小组内可以讨论。问题一提出,课堂掀起一个小高潮,各个小组都在积极地讨论交流着。我提示学生:可以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的纸片动手实际操作,找出问题解决方案。待学生实践、讨论,最后统一认识后,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不攻自破。教师应热情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动手实践、交流与合作,充分开拓学生的思路,给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独立探索、解决生活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数学只有在生活中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出魅力,学生只有在生活中学数学才能将知识充分掌握、充分吸收,才能有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最终才能学好数学。
四、用数学的文化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在数学活动课上,可以讲述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童年故事或举办数学家故事演讲比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人文魅力,领略数学家独特的思维方式,体验数学家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确定奋斗目标。还可以组织学生玩“24点”和“七巧板”等游戏,向学生介绍“九连环”、华容道等中国传统智力游戏,引导学生探究九连环的规律和不同阵式华容道的解法。根据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程度,可以适当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上的一些名题,如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牛顿的“牛吃草问题”,中外数学家解决“幻方”的不同策略,“鸡兔同笼”问题,等等。这些数学史名题,因精妙的解题思想与策略,展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深深地吸引学生,启迪他们的心智,激荡他们的心灵。
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充满智慧的学科。长期以来,数学课堂过于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模仿,成了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成了单纯的知识传递场所。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最可贵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等逐渐消失。新课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实际的状况,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还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实实在在的,从而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让数学学习充满活力和魅力。我们要脱去数学僵硬的外衣,还数学蓬勃的生机与迷人的魅力,不断渗透数学的内在美和数学文化的趣、妙、奇,营造与学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