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歌唱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幼儿唱起歌来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听起来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不理解歌词,不理解歌曲的内容。对于在歌唱中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表现能力,通过以下5个部分分别论证自己的论点:
1、以理解歌词环境创设为主。
2、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范唱为主 。
3、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模仿为主。
4、激发幼儿情感,需引导幼儿。
5、融入情感中,律动为辅。
关键词:歌唱;歌;激发;实践能力;音乐教育
前言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歌唱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幼儿唱起歌来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有些歌曲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问他们在唱什么,他们也是回答不出来的。“2-3岁的儿童欣赏音乐更具积极性,音乐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但是他们对音乐的感情性质不易理解。3岁的孩子开始具备听觉辨别能力和听觉记忆能力,在此期间是培养音乐听觉和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还可以让他们获得一定的听觉感受和表达能力,领略艺术的美”。[1]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在实践中,我总結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理解歌词环境创设为主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班幼儿年龄太小,不能到位地演唱歌曲,跟他们对歌词的理解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可以从歌词下手。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小班的幼儿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会先给幼儿欣赏新歌曲,在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学习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哇,外面下起小雨啦,小雨点声音真好听,你们听见了吗?小雨是什么声音呀?”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鸭子》,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模仿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唱起来积极性就会非常高。
二、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范唱为主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它们也许是抒情的,也许是欢快的,也许是低沉的,也许是高亢的,作为教师,该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还有主要内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清华汉语课本上的歌曲《捉兔》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动听活泼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在歌曲中顾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上街后遇到了什么事情!虽然说教材上面有CD播放,但是个人觉得,老师亲身表演会更有说服力,“教师也是学生研究的协作者,学生在研究问题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帮助协助解决。如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一些技巧问题,学生需要却无法获得的音像资料等等”[2]。能让幼儿更加的融入歌曲的环境中,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达的欲望。
三、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模仿为主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演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小班孩子不能独立处理关于歌曲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字节发音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CD。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需让幼儿聆听歌曲,初步了解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在这三个步骤中,教师必须是以引导的心态去进行,不能太过于急躁。
四、激发幼儿情感,需引导幼儿
幼儿演唱过程中,个人觉的教师的引导语、过渡语非常重要,因此,教师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非常的重要。
如歌曲《好妈妈》的引导语:哎哟,妈妈上了一天的班了,回到家还有给宝宝煮饭,妈妈好困好累呀,老师看了真心疼,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帮帮妈妈呢?过渡语;宝宝们真棒,都知道给妈妈倒茶端水,心疼妈妈了。听了你们的歌,老师好感动呀,宝宝们都爱妈妈对吗?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的,我们要爱妈妈,妈妈回家了要帮妈妈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哟。有这么多充满深情的话语的渲染,孩子演唱时会更加地投入。
五、融入情感中,律动为辅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孩子们初步学唱歌曲后,如果能引导幼儿用动作加以表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歌曲《马兰花》这个活动中,在幼儿学唱歌曲后,我就引导幼儿通过学习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更好的融入情感唱歌。
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活动,才能激发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种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能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第163页
[2]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第210页
1、以理解歌词环境创设为主。
2、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范唱为主 。
3、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模仿为主。
4、激发幼儿情感,需引导幼儿。
5、融入情感中,律动为辅。
关键词:歌唱;歌;激发;实践能力;音乐教育
前言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歌唱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幼儿唱起歌来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有些歌曲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问他们在唱什么,他们也是回答不出来的。“2-3岁的儿童欣赏音乐更具积极性,音乐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但是他们对音乐的感情性质不易理解。3岁的孩子开始具备听觉辨别能力和听觉记忆能力,在此期间是培养音乐听觉和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还可以让他们获得一定的听觉感受和表达能力,领略艺术的美”。[1]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在实践中,我总結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理解歌词环境创设为主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小班幼儿年龄太小,不能到位地演唱歌曲,跟他们对歌词的理解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可以从歌词下手。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小班的幼儿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会先给幼儿欣赏新歌曲,在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学习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哇,外面下起小雨啦,小雨点声音真好听,你们听见了吗?小雨是什么声音呀?”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鸭子》,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模仿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唱起来积极性就会非常高。
二、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范唱为主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它们也许是抒情的,也许是欢快的,也许是低沉的,也许是高亢的,作为教师,该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还有主要内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清华汉语课本上的歌曲《捉兔》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动听活泼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在歌曲中顾爷爷是怎样的一个人,上街后遇到了什么事情!虽然说教材上面有CD播放,但是个人觉得,老师亲身表演会更有说服力,“教师也是学生研究的协作者,学生在研究问题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帮助协助解决。如学生在学习中碰到一些技巧问题,学生需要却无法获得的音像资料等等”[2]。能让幼儿更加的融入歌曲的环境中,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达的欲望。
三、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模仿为主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演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小班孩子不能独立处理关于歌曲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字节发音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CD。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需让幼儿聆听歌曲,初步了解这首歌曲是什么样的;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在这三个步骤中,教师必须是以引导的心态去进行,不能太过于急躁。
四、激发幼儿情感,需引导幼儿
幼儿演唱过程中,个人觉的教师的引导语、过渡语非常重要,因此,教师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非常的重要。
如歌曲《好妈妈》的引导语:哎哟,妈妈上了一天的班了,回到家还有给宝宝煮饭,妈妈好困好累呀,老师看了真心疼,可是我们应该怎么帮帮妈妈呢?过渡语;宝宝们真棒,都知道给妈妈倒茶端水,心疼妈妈了。听了你们的歌,老师好感动呀,宝宝们都爱妈妈对吗?是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的,我们要爱妈妈,妈妈回家了要帮妈妈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哟。有这么多充满深情的话语的渲染,孩子演唱时会更加地投入。
五、融入情感中,律动为辅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孩子们初步学唱歌曲后,如果能引导幼儿用动作加以表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歌曲《马兰花》这个活动中,在幼儿学唱歌曲后,我就引导幼儿通过学习种子,发芽,长大,开花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更好的融入情感唱歌。
结束语
总之,对于小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活动,才能激发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种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能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第163页
[2]郭声健:《音乐教育新概念》,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第2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