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出小班化、层次化、实验化教学方式,将课堂搬进实验室,新知识的学习从实验开始,改变以往“先理论讲述,再实验验证”的传统模式,提出“实验——理论——再实验“的授课方式。
【关键词】工程力学;实验;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8-0200-02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土建类、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在工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源于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科学实践中;力学的认识遵循着“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法则,实践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实验在工程力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职教育中理论课时大大缩减的情况下,忽略了实验课时的增加,许多沿用本科院校甚至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出现实验课时不足实验室得不到充分利用,实验室成了器材室的资源浪费状况,因此提出实验化教学模式。
一、高职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色和目标决定了教学实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主要以下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生源参差不齐,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随着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录取分数的下降,生源素质呈下降趋势,绝大多数的学生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又在现有的招生制度下学校文理科都收,造成学生力学基础参差不齐,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适应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二是教育目标独特性,决定教育手段的变通性。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其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种规格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理论课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在高职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大多数院校依然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倒,微分的计算,注重书本上知识的讲述,造成学生感觉难学,老师感觉难教,最终学生感到学这门课结果只是记住了几个公式,仅会套公式解题的情况。这样的人才到工作岗位以后不会应用力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更不会自己设计实验研究问题,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没有很好的锻炼,达不到职业教育的目的。三是高职教育现存的实验教学模式影响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职业教育的力学实验仍采取统一的、大班式的“先学习理论,后理论验证”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力学实验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很少的一部分,凸显其不被重视,笔者认为这是教学误区,需要改革。四是新形式决定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我国国情及发展情况,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教育路线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国职业院校争创示范性院校,为实现 “创示”,教学改革是关键,工程力学是高职学校中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改革是必要而且紧迫的。
二、实验化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职业教育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必要的、紧迫的。要注重实验、加大实验在教学中的力度,笔者在教学环节,实验方法上作出大胆创新,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改革:
(一)实验化教学
实验化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上课的地点:在实验室中上课:另一种就是上课的方法:遵循“实验——理论——再实验”的顺序。即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分离、先课堂讲解理论再实验进行理论验证的方式,将课堂搬进实验室,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渗透,交互进行,先实验操作,再理论讲解。
现在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实验室利用率低,资源浪费,而教室拥挤的现象。同时在课堂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为了解释某种现象而一时找不到具体模型的现象。作者提出的实验化教学,可有效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在讲到轴向拉伸压缩特点时时,可以借助实验室的模型做演示实验,避免课堂上一时忘记带演示仪器或省去把仪器班进教室的麻烦。
实验化教学提出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操作的实验。笔者认为在理论讲解之前的实验应采取演示的形式,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在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或验证实验,实验中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发现新问题,锻炼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得效果,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对于一些理论性强,公式繁琐,参数概念容易混淆的章节,按照实验化教学即遵循“实验——理论——再实验”的规律教学,效果较佳。例如圆轴扭转的性质及横截面上切应力的计算中,若直接讲理论,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剪切角和扭转角,从而对这个知识点失去兴趣,则接下来的实验也是应付而已。而先做实验,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再讲理论学生容易接受,接着的实验才能起到作用。
总之,实验化教学在形式上是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均在实验室中完成;在内容上要求实验贯穿教学的始终,体现实验在高职工程力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班化、层次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实验化教学对教学规模提出的新要求。实验室兼做教室,空间受到限制。同时为了达到较好得教学效果,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要求一个班的人数尽量的少。
层次化教学,即根据学生高中阶段所学科目,分成文科班和理科班,根据学生力学基础的好差分成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分成各个小班进行教学。层次化教学体现了教学的人道主义,满足每个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欲望,避免出现学生饥饱不均的现象。同时,层次化教学是分班的依据,也是实验化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
三、实验化教学具体保证
新时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及充足的资源为现高职工程力学实验化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硬环境建设力度大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使职业教育资源相对稳定,并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规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资金的支持为实验化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硬件环境,体现在大力建设实验室、更新实验器材、购买实验设备等为实验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软环境资源丰富
发展硬环境的同时,软资源也不断丰富。教师的资源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条件。
近阶段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及就业观念的改变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大批研究生走上了职业教育的岗位,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力量。
(三)争创示范性院校的大好形式,为改革提供了平台
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水平及现状,已经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为达到创建示范性院校的目的,鼓励教学改革,寻找适合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道路,为高职工程力学实验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四、结语
小班化、层次化、实验化教学模式冲破了以理论为主教学的束缚,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力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人怀.我国力学专业教育现状与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7,(1):30-32.
[2]郭旭平.工程力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J].长治学院学报,2006,23(5):72-73.
[3]谢涛.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法探析[J].职业教育,2006.
[4]周晚林.改革力学课程 提高学生工程素质[J]. 理工高教研究,2006,25(1):76-78.
[5]张能武,周斌兴.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0:40-41.
作者简介:高苏(1979—),江苏人,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工程力学;实验;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69(2007)18-0200-02
工程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土建类、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在工科各专业教学计划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源于人类长期的生活实践、生产实践与科学实验,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科学实践中;力学的认识遵循着“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法则,实践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实验室中的实验。实验在工程力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职教育中理论课时大大缩减的情况下,忽略了实验课时的增加,许多沿用本科院校甚至中学教育的教学方法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出现实验课时不足实验室得不到充分利用,实验室成了器材室的资源浪费状况,因此提出实验化教学模式。
一、高职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职教育本身的特色和目标决定了教学实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主要以下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生源参差不齐,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随着近几年来职业学校录取分数的下降,生源素质呈下降趋势,绝大多数的学生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不强的特点,又在现有的招生制度下学校文理科都收,造成学生力学基础参差不齐,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适应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的改革。二是教育目标独特性,决定教育手段的变通性。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其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种规格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理论课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在高职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大多数院校依然注重理论公式的推倒,微分的计算,注重书本上知识的讲述,造成学生感觉难学,老师感觉难教,最终学生感到学这门课结果只是记住了几个公式,仅会套公式解题的情况。这样的人才到工作岗位以后不会应用力学的方法处理问题,更不会自己设计实验研究问题,动手能力及应用能力没有很好的锻炼,达不到职业教育的目的。三是高职教育现存的实验教学模式影响教学的效果,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现在职业教育的力学实验仍采取统一的、大班式的“先学习理论,后理论验证”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力学实验在教学计划中占有很少的一部分,凸显其不被重视,笔者认为这是教学误区,需要改革。四是新形式决定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我国国情及发展情况,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了教育路线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国职业院校争创示范性院校,为实现 “创示”,教学改革是关键,工程力学是高职学校中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改革是必要而且紧迫的。
二、实验化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职业教育工程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必要的、紧迫的。要注重实验、加大实验在教学中的力度,笔者在教学环节,实验方法上作出大胆创新,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改革:
(一)实验化教学
实验化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上课的地点:在实验室中上课:另一种就是上课的方法:遵循“实验——理论——再实验”的顺序。即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分离、先课堂讲解理论再实验进行理论验证的方式,将课堂搬进实验室,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渗透,交互进行,先实验操作,再理论讲解。
现在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实验室利用率低,资源浪费,而教室拥挤的现象。同时在课堂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为了解释某种现象而一时找不到具体模型的现象。作者提出的实验化教学,可有效解决这种问题。例如在讲到轴向拉伸压缩特点时时,可以借助实验室的模型做演示实验,避免课堂上一时忘记带演示仪器或省去把仪器班进教室的麻烦。
实验化教学提出的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操作的实验。笔者认为在理论讲解之前的实验应采取演示的形式,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在学生学完理论知识后,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或验证实验,实验中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发现新问题,锻炼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得效果,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对于一些理论性强,公式繁琐,参数概念容易混淆的章节,按照实验化教学即遵循“实验——理论——再实验”的规律教学,效果较佳。例如圆轴扭转的性质及横截面上切应力的计算中,若直接讲理论,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剪切角和扭转角,从而对这个知识点失去兴趣,则接下来的实验也是应付而已。而先做实验,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再讲理论学生容易接受,接着的实验才能起到作用。
总之,实验化教学在形式上是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均在实验室中完成;在内容上要求实验贯穿教学的始终,体现实验在高职工程力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小班化、层次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实验化教学对教学规模提出的新要求。实验室兼做教室,空间受到限制。同时为了达到较好得教学效果,为了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要求一个班的人数尽量的少。
层次化教学,即根据学生高中阶段所学科目,分成文科班和理科班,根据学生力学基础的好差分成不同的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分成各个小班进行教学。层次化教学体现了教学的人道主义,满足每个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欲望,避免出现学生饥饱不均的现象。同时,层次化教学是分班的依据,也是实验化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
三、实验化教学具体保证
新时期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及充足的资源为现高职工程力学实验化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一)硬环境建设力度大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使职业教育资源相对稳定,并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规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资金的支持为实验化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硬件环境,体现在大力建设实验室、更新实验器材、购买实验设备等为实验化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二)软环境资源丰富
发展硬环境的同时,软资源也不断丰富。教师的资源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育发展的决定条件。
近阶段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以及就业观念的改变为职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大批研究生走上了职业教育的岗位,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力量。
(三)争创示范性院校的大好形式,为改革提供了平台
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水平及现状,已经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国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为达到创建示范性院校的目的,鼓励教学改革,寻找适合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道路,为高职工程力学实验化教学模式提供了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
四、结语
小班化、层次化、实验化教学模式冲破了以理论为主教学的束缚,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学习理论知识,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有力于提高学生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人怀.我国力学专业教育现状与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7,(1):30-32.
[2]郭旭平.工程力学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尝试[J].长治学院学报,2006,23(5):72-73.
[3]谢涛.高职工程力学课程的教法探析[J].职业教育,2006.
[4]周晚林.改革力学课程 提高学生工程素质[J]. 理工高教研究,2006,25(1):76-78.
[5]张能武,周斌兴.材料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0:40-41.
作者简介:高苏(1979—),江苏人,南通职业大学建筑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