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题材京剧的设计创新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8_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剧现代戏《浴火黎明》(以下简称《浴》)是上海京剧院献礼建党95周年的原创剧。与话剧相比,现代题材京剧的服装设计难度更大,原因在于:其一,京剧的文化基因与传统范式稳定,已形成了恒定的样式;其二,在现代题材表现上,我们还是希望有程式创新,把新的设计思想与元素融进程式之中。这样的戏曲程式创新,就如尚长荣先生所言: 尊重传统、研究传统、敬畏传统,从而激活传统。这也就是我在《浴》这部现代戏的设计中既力求继承又敢于创新的一种追求。《浴》剧服装设计努力在程式不变的基础上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基调,提出以“肖像感”为创意契合的理念,来对应戏曲舞台的审美效果。最终通过服装来强化角色,创造富有个性鲜活的角色形象。
  所谓“肖像感”,是指服装设计上强化身份与个性,让角色更符合生活的类型形象,尤其在一群共产党人的形象塑造中,既要体现他们“地上”“地下”的双重身份,又要通过设计反映出各自的生活经历、生活背景、性格及灵魂,来给予观众鲜明的角色身份定位。如同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和陈丹青的《西藏组画》那样,让一个个形象栩栩如生,成为艺术形象的“这一个”。《浴》剧围绕“肖像感”的创意,在设计上做到“同而不同”“新而不奇”“强化角儿”的独立思考。
  一、同而不同
  《浴》剧服装设计肖像感中的“同而不同”,指设计上首先遵循京剧服装程式的规定,这是表演属性所确立的原则,称之为“同”;其次,在本剧的服装中对约定俗成的“衣箱制”及影视服装设计的创作原则作了突破,用“五W”(即时间、地点、环境、事件、身份)来作为程式,称之为“不同”。确立“五W”的设计原则,不是盲目的选择,而是根据现代题材剧目的内在规定及导演对角色生活质感、时代质感、环境质感的整体归应。为了更准确地体现“五W”设计程式,我们还专门去重庆红岩纪念馆等地体验生活,寻找“那时”“那地”“那人”的真实一面,而力求避免舞台上共产党人“高大全”式的概念形象,以生活的真切与细节生动来切入设计。例如主要人物邵林,是一个普通农村的孕妇,地下身份是地下党县委副书记,剧本规定她公开身份以农妇的形象示人,是一个有革命理想与智慧,并且注重仪表,乐于修饰自己的知识女性。我们在设计上规避了概念式的形象表达,为她设计了三套服装。第一幕服装色彩选用了白色,使她的形象在众狱友灰色基调中独立出来,同时白色也有圣洁的符号意义,使共产党人的形象更加高大。同时她的全部服装都以清透淡雅的色彩呈现,丝巾选用也是粉红色,来表现她作为一个年轻少妇注重个人的仪表修饰。直到最后,春节的场景时,再用一件淡色长坎肩和一条粉红色羊毛围巾来传达一丝喜庆之气,为最后的英勇就义增加了角色的厚重感。
  二、新而不奇
  现代题材的京剧服装设计,一涉及创新往往会偏离京剧表演艺术的规定,要么借用影视造型而追求时代真实,要么简单地将生活服饰用鲜艳色块来表现,更有甚者用一些变异怪诞的造型。现代题材京剧服装设计的创新,核心在于为表演服务,遵循戏曲的美学原则,可以异曲,但必须同工。在《浴》的服装设计上,为了追求形象的肖像感,以“血迹”和“破纹”作为装饰元素,如同传统京剧服装上的花卉、吉祥图案一样,并通过变化产生不同的装饰意味,或浓烈或简约。当然,这个变化是根据身份、年龄、性别来刻意区分的,是一种新的设计创意手段。这样的处理在视觉上也使角色更有身份与个性的肖像感,所谓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含义,含义中有美感。
  三、强化角儿
  京剧艺术是靠“角儿”支撑的,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浴》剧服装设计上对角儿形象肖像感的强调与表现上独具匠心。对男一号人物范文华的设计过程中,一开始是有失误的,剧中他是挑夫出身,就自然地以西南山区的民国挑夫形象为造型,犯了“就身份而身份”的设计大忌。剧本中这个角儿是全剧的关键人物,这个角色的戏剧发展与内心变化极其丰富。他在政治倾向与选择态度上, 通过去与不去、从与不从之间来体现真实的人性。仔细研究人物之后,设计上推翻了原有方案,赋予了范文华中性、感性的形象表达,从原有的民间挑夫形象中脱离了出来。我们为这个人物一共设计了四套服装形象,第一幕浅灰色的中式套装配上了双截式尖头皮鞋表现乔装的老板身份,灰色的不确定性展露他的内心。第七幕春节场中,在原有的基础上给他加了一条藏蓝色的羊毛围巾,用藏蓝这个比较沉稳的色彩来传达范文华从政治上的摇摆及彷徨回到了光明之中。最后,给他加了一件藏蓝色中式外衣,更加明确他内心走向正义的伟岸。
  剧中少年角色龙伢子,是一个15岁的地下党通信员,他身上所散发出的应该是孩子的天真稚嫩,服装设计定位于两个字“稚”“拙”,上衣设计为一件露肚子的短打,胸以下用了一个缠绕式麻绳做腰带,生动地体现出农村孩子的稚气,下裤设计为阔绑腿造型,配上草鞋,手拿土家斗笠,包头巾采用重庆地区土家包头巾,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一个农村少年英雄的肖像油然而生。
  头号反派人物,特务头子徐远居,他既工于心计、城府很深,又是一个文化人,平时注重仪表,于是设计上用一套国民党军官制服和一套版型挺括的中山装,体现性格与身份的两面性。
  《浴》剧一些其它角色的服装,设计上也花了同样心思。例如报社记者陈岗、地下党游击队队长许志烨、女学生郑霞等人物,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份和工作,所以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时候,必须考察大量的历史资料,通过款式、色彩、面料来分别营造鲜明的肖像感。包括国民党的一系列军服,也按照不同军衔等级一一划分,做了不同细节处理。
  《浴》剧服装设计,是一次新的探索。在现代戏曲服装设计中,设计师如何把握戏曲造型设计的“移步不换形”(梅兰芳语),既具有戏曲的美学特征,又有时代气息,是所有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在文化与艺术形态多元的时代,要求我们潜心把握戏曲艺术美的文化精髓,不可简单地图解或以创新的借口,使设计成为个人的行为艺术,而是更贴切地去追求对剧本人物塑造的刻意,将导演意识融合到设计理念之中,并对设计法则作合理配置,乃是方向。为此,设计创新是对戏曲美学本质的时代升华。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其他文献
和马修·伯恩爵士的采访在瑞金宾馆的咖啡馆里进行。没想到第一个问题,就让他很惊喜。“吸血鬼!你是今天第一个提这个词的采访者,之前他们都问我这个故事在讲什么。”一下子让气氛活泼了起来。  携舞蹈作品《睡美人》,英国著名编舞家、导演马修·伯恩第一次来到中国进行宣传。在这个《睡美人》的故事里,原来梦幻的王子公主和仙女,变成了穷小子富小姐和吸血鬼,视觉呈现也相应地营造出哥特风。“‘吸血鬼’听起来是一个疯狂的
期刊
当我们提到芭蕾,我们不免会想到柴可夫斯基。他创作了三部芭蕾音乐,每一部都举世闻名。其中,改编自童话的《睡美人》,顶着“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的光环,已经在全世界的剧场里演出了一百多年。几乎每一个古典芭蕾院团都排演过它,舞蹈编导从中获取层出不穷的灵感。此番将在上海巡演的,是英国当代编舞家马修·伯恩的版本。作为当代人,我们有比百年前人们多得多的选择,但是还有什么能像童话一样,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驱动着我
期刊
人 物  孙苏梅——上海阿姨,七十三岁。  顾 晴——孙苏梅的长女,四十五岁。  顾 鑫——孙苏梅的儿子,四十三岁。  陈文瀚——顾晴的丈夫,四十八岁。  羅莉莉——顾鑫的情人,三十八岁。  陈欣然——陈文瀚的女儿,二十二岁。  顾 楠——顾鑫的儿子,十八岁。  赵丽儿——罗莉莉丈夫的情人,二十二岁。  第一幕  [上海。梅雨的午后,燥热难耐,看样子是要下雨了。一股湿热的情绪在顾家蔓延开来。客厅里
期刊
1995年欧利维耶·皮首次受到阿维尼翁艺术节的邀演,以自编自导、同时担任演员的《小灯》登台亮相,这是一部由五个剧本组成头尾相连的连环套戏,演出时间长达24小时。《小灯》法语为La Servante - Histoire sans fin虽然也可直译为《仆人-未尽的故事》,但La Servante其实在剧场中是专指后台使用的直立灯具,始终为剧场人在暗处指引明路。令人可以意会的高度象征与24小时的演出
期刊
如果说柯南道尔爵士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足足4部长篇加上56个短篇——在缜密精巧的推理和酣畅淋漓的揭秘之外还留下了任何未解的谜题,那么首当其冲的一定包括以下两条:其一,神探在白教堂谋杀悬案中的古怪缺席;其二,宿敌莫里亚蒂教授的真正身份。一百多年里,它们为福尔摩斯的戏仿作品、舞台改编和荧幕呈现留下了巨大空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黑色音乐喜剧《福尔摩斯之死》对两个谜题的答案提出了一种大胆的猜想,更有
期刊
莎士比亚戏剧改编成中国戏曲的典例甚多,目标观众从熟悉各种戏曲的中国戏迷到如今为数不少的西方观众,市场也逐渐多元化。若是稍作梳理,《麦克白》的京剧改编《欲望城国》、越剧《马龙将军》、昆曲《血手记》、徽剧《惊魂记》,《李尔王》的京剧改编《歧王梦》等等成功案例不一而足,令人印象深刻。笔者观看的由上海戏剧学院出品的同名京剧改编《驯悍记》同样在文化变奏和利用上可圈可点。  全戏从醉梦开始,将“梦里不知身是客
期刊
前不久在上海新天地片区举办的首届“表演艺术新天地”活动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从6月6日至19日短短两周的时间内,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捷克、中国台湾等地的16个精彩剧目,在新天地的咖啡馆、酒吧、餐厅、书店、小型博物馆、广场、帐篷剧场等空间上演,其中包括户外多媒体影音秀、新马戏、默剧、浸没式戏剧、创意物件剧、咖啡剧、舞蹈、街头表演、观众参与型剧目等。  “表演艺术新天地”没有发生在常规意义上的
期刊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天津戏剧节(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暨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以下简称天津戏剧节)已经过半。《阿波隆尼亚》结束数日,《殉道者》与《理查三世》即将登场。虽未欣赏完所有剧目,但从去年与前年的质量来看,剩下来的应该只会是饱饱的精神满足感。  简单说一下对已观的这几部剧的个人感受,也同时想说说通过这些剧,所反衬出的国内戏剧艺术的现状。  《卡尔·霍克的影集》,这其实是一部剧场氛围很一般的剧。我在看
期刊
都铎华服混搭电音摇滚,色彩斑斓的霓虹闪烁,看到那块诱人的、闪烁着红光的招牌了吗?“Rock the Ground!” 在那霓虹招牌下向你频频挥手的却不是浓妆艳抹的应召女郎,而是这世界上最“传统”的舞台之一——莎士比亚环球剧场(Shakespeare’s Globe)。  至少,在Emma Rice接任成为环球剧场第三任艺术指导之前,它都一直是这么宣称的。从1997年开幕至今,环球剧场一直致力于原汁
期刊
2016年4月13日至5月下旬,为上戏第五届“上戏有戏”演出季,恰逢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在为期一个多月内,学院展演了十部剧,真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笔者试从莎剧艺术这一视角,对演出季的部分莎剧演出作一坦诚、简要的评析,以求教于专家和观众。  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2013级上戏表演系、舞美系实习剧目,改编曹路生,导演郭洪波),这是一台忠于莎剧原作精神的演出。演员是上戏内蒙班三年级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