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类绘本阅读,能让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感知生活经验,积累数学认知,掌握数理知识,发现科学道理。幼儿对未知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常聚在一起猜测着绘本中的画面与情节,与同伴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所得,积极讨论相关问题。幼儿可从数学类绘本中获得许多数学知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还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数学类绘本具有趣味性与情境性,能将生活中的数理知识用有趣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让幼儿在快乐的阅读活动中,增长见识,扩展眼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利用绘本阅读,提高幼儿的数学水平呢?
一、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元素,找准“点拨点”
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很多,但大都隐藏在趣味性的故事情节之中,教师要分析绘本内容,把握绘本脉搏,寻找到绘本中的数学元素,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解读绘本,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数学知识。
例如,在绘本《小脚丫》中,小脚丫旅行时,变化的东西都不相同,但是每次都是排列成一横排,便于幼儿学习点数,说出总数。在《大小国王PK赛》中,故事一直渗透“比较”的概念,小小国与大大国比较,小小国的国王跟大大国的国王比个子,一个高,一个矮;一个是小孩子,一个是成年人。各个方面的比较在有趣的情节中逐渐展开。在《胆小熊莫比克》中渗透“空间”概念,《魔镜宝物大搜索》中渗透“对称”概念。教师要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遇到难点时,及时点拨,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对于绘本中的数学元素要有意识地指导幼儿分析、判断、比较,帮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更好地理解数理知识。
二、分析绘本内容,找准绘本定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班幼儿明确提出要求:“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由于绘本中有关排列的画面,大都是横排,这对于中班下学期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小班幼儿在《指南》中的要求:“能指出一排物体中(5以内)任意一个物体是第几个。”两者权衡比较后发现,数学绘本《小脚丫的旅行》,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水准。因此,将之安排在已经会点数,但是序数掌握需要努力的小班下学期幼儿身上,让小班幼儿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开动思维,学会序数,并能正确说出“第几”。
三、截取所需画面,组织数学教学
绘本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故事短小精悍,适宜开展绘本教学,但有的绘本故事不但画面多,内容还很长,其中的数学元素只是泛起的几朵浪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精心阅读绘本,仔细斟酌绘本画面,选取既能讲述故事大概情节,又富含数学元素的绘本画面,来组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小脚丫的旅行》一课时,绘本具体内容的画面多达14个,显然画面太多,容易分散幼儿注意力,不利于组织具体的数学活动。教师有的放矢地截取其中几个画面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小脚丫钻出被窝”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感知数量的“楼梯”画面,指导幼儿学习序数词“第几是什么”,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序数词,在点数中感知序数的排列规律。
在集体活动之外,为了让幼儿有机会完整地接触绘本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也可以在一天中的“讲故事”时间段,带领幼儿欣赏完整的绘本内容,旨在让幼儿用自然的方式接触到完整绘本,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知识
数学绘本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特别是遇到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幼儿从绘本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寻找到绘本故事中隐藏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不断感受绘本魅力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活动因绘本而更精彩。
例如,在教学《数是怎么来的》一课时,幼儿从画面了解了人类“数”的发展史,从结绳计数到阿拉伯数字,人类文化不断发展进步。为了巩固数量关系,教师创设了情境“小小超市”,让幼儿具体参与到买卖游戏中来。另外,在理解“一一配对”概念时,为了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与少,教师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参与游戏的人数始终比椅子数量多出一人,游戏时,幼儿与椅子一一配对,没找到椅子的就算输。这样巧妙将绘本内容用游戏化、情境化的形式展现,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量关系,不断构建数理知识。
五、根据绘本内容,把握阅读速度
在许多数学绘本中,有的绘本内容浅显易懂,幼儿根据画面中的符号提示,自己就能寻找到答案。浅显易懂的绘本,教师重点放在幼儿自己阅读,教师适当引导。有的绘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数理知识隐晦难懂,教师就要细细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必要时将难点分解,让幼儿结合画面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加强幼儿的理解水平。对于这类绘本,教师要把握好阅读速度,多花点时间帮助幼儿攻克难点。
例如,在教学《喜欢钟表的国王》一课时,教师围绕问题“几点钟应该做什么”,引导幼儿思维,了解绘本中递进式的主线。在具体认识整点与半点的时候,教师根据绘本中具体描述国王生活起居与一天活动的主要内容,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时间段,国王在这些时间段要做些什么事情。教师设置有效提问:“你平时生活中八点钟在做什么?”“十一点半在做什么?”让幼儿具体学习认识整点与半点,并结合生活实际,做时间与生活片段的对应。形式多样、层层深入的教学策略,让幼儿在欣赏绘本故事感知趣味性情节的同时,认识了时钟,感知了时间与人们的关系。
六、体会深刻哲理,学会巧妙思维
人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对于幼儿来说,绘本有强大的教化作用。绘本在朴实的语言中,饱含深刻哲理。教师在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时,要有意识地挖掘绘本故事背后隐藏的哲理,让幼儿在学习数理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
例如,在教学《喜欢钟表的国王》一课时,国王因为喜欢钟表,把所有的钟表都放在自己的房间里,自己的贪心导致人们没有了钟表,没有钟表提醒时间,世界乱成了一锅粥,引起了一系列的麻烦。故事从侧面告诉幼儿,人不能贪心,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幼儿根据绘本画面对人物表情的写实,观察画面中人们失去钟表的面部表情变化,猜测钟表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巩固整点、半点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设置游戏场景,当幼儿将指针正确指向整点、半点时,表示庆祝的音乐响起,当幼儿指错时,幼儿则被“冷冻”10秒。这样,让幼儿与现实游戏材料产生互动,强化数理认知,让他们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验证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懂得道理。
总之,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要努力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对于重点难点部分,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幼儿在自然而然的阅读活动中,轻松获得数理知识,让数学活动在绘本这一载体下,也变得轻松活泼、生动又有趣。
(作者單位: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幼儿园)
(责任编辑 吴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还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数学类绘本具有趣味性与情境性,能将生活中的数理知识用有趣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让幼儿在快乐的阅读活动中,增长见识,扩展眼界。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利用绘本阅读,提高幼儿的数学水平呢?
一、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元素,找准“点拨点”
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很多,但大都隐藏在趣味性的故事情节之中,教师要分析绘本内容,把握绘本脉搏,寻找到绘本中的数学元素,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解读绘本,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数学知识。
例如,在绘本《小脚丫》中,小脚丫旅行时,变化的东西都不相同,但是每次都是排列成一横排,便于幼儿学习点数,说出总数。在《大小国王PK赛》中,故事一直渗透“比较”的概念,小小国与大大国比较,小小国的国王跟大大国的国王比个子,一个高,一个矮;一个是小孩子,一个是成年人。各个方面的比较在有趣的情节中逐渐展开。在《胆小熊莫比克》中渗透“空间”概念,《魔镜宝物大搜索》中渗透“对称”概念。教师要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遇到难点时,及时点拨,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对于绘本中的数学元素要有意识地指导幼儿分析、判断、比较,帮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更好地理解数理知识。
二、分析绘本内容,找准绘本定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中班幼儿明确提出要求:“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由于绘本中有关排列的画面,大都是横排,这对于中班下学期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小班幼儿在《指南》中的要求:“能指出一排物体中(5以内)任意一个物体是第几个。”两者权衡比较后发现,数学绘本《小脚丫的旅行》,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水准。因此,将之安排在已经会点数,但是序数掌握需要努力的小班下学期幼儿身上,让小班幼儿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开动思维,学会序数,并能正确说出“第几”。
三、截取所需画面,组织数学教学
绘本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故事短小精悍,适宜开展绘本教学,但有的绘本故事不但画面多,内容还很长,其中的数学元素只是泛起的几朵浪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精心阅读绘本,仔细斟酌绘本画面,选取既能讲述故事大概情节,又富含数学元素的绘本画面,来组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小脚丫的旅行》一课时,绘本具体内容的画面多达14个,显然画面太多,容易分散幼儿注意力,不利于组织具体的数学活动。教师有的放矢地截取其中几个画面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小脚丫钻出被窝”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感知数量的“楼梯”画面,指导幼儿学习序数词“第几是什么”,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序数词,在点数中感知序数的排列规律。
在集体活动之外,为了让幼儿有机会完整地接触绘本故事内容,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也可以在一天中的“讲故事”时间段,带领幼儿欣赏完整的绘本内容,旨在让幼儿用自然的方式接触到完整绘本,给幼儿一个完整的印象。
四、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知识
数学绘本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特别是遇到问题情境的时候,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幼儿从绘本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寻找到绘本故事中隐藏的数学元素,让幼儿在不断感受绘本魅力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活动因绘本而更精彩。
例如,在教学《数是怎么来的》一课时,幼儿从画面了解了人类“数”的发展史,从结绳计数到阿拉伯数字,人类文化不断发展进步。为了巩固数量关系,教师创设了情境“小小超市”,让幼儿具体参与到买卖游戏中来。另外,在理解“一一配对”概念时,为了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与少,教师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幼儿参与游戏的人数始终比椅子数量多出一人,游戏时,幼儿与椅子一一配对,没找到椅子的就算输。这样巧妙将绘本内容用游戏化、情境化的形式展现,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数量关系,不断构建数理知识。
五、根据绘本内容,把握阅读速度
在许多数学绘本中,有的绘本内容浅显易懂,幼儿根据画面中的符号提示,自己就能寻找到答案。浅显易懂的绘本,教师重点放在幼儿自己阅读,教师适当引导。有的绘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数理知识隐晦难懂,教师就要细细帮助幼儿理解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必要时将难点分解,让幼儿结合画面前后内容联系起来,加强幼儿的理解水平。对于这类绘本,教师要把握好阅读速度,多花点时间帮助幼儿攻克难点。
例如,在教学《喜欢钟表的国王》一课时,教师围绕问题“几点钟应该做什么”,引导幼儿思维,了解绘本中递进式的主线。在具体认识整点与半点的时候,教师根据绘本中具体描述国王生活起居与一天活动的主要内容,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时间段,国王在这些时间段要做些什么事情。教师设置有效提问:“你平时生活中八点钟在做什么?”“十一点半在做什么?”让幼儿具体学习认识整点与半点,并结合生活实际,做时间与生活片段的对应。形式多样、层层深入的教学策略,让幼儿在欣赏绘本故事感知趣味性情节的同时,认识了时钟,感知了时间与人们的关系。
六、体会深刻哲理,学会巧妙思维
人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对于幼儿来说,绘本有强大的教化作用。绘本在朴实的语言中,饱含深刻哲理。教师在带领幼儿阅读绘本时,要有意识地挖掘绘本故事背后隐藏的哲理,让幼儿在学习数理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做人。
例如,在教学《喜欢钟表的国王》一课时,国王因为喜欢钟表,把所有的钟表都放在自己的房间里,自己的贪心导致人们没有了钟表,没有钟表提醒时间,世界乱成了一锅粥,引起了一系列的麻烦。故事从侧面告诉幼儿,人不能贪心,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幼儿根据绘本画面对人物表情的写实,观察画面中人们失去钟表的面部表情变化,猜测钟表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巩固整点、半点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设置游戏场景,当幼儿将指针正确指向整点、半点时,表示庆祝的音乐响起,当幼儿指错时,幼儿则被“冷冻”10秒。这样,让幼儿与现实游戏材料产生互动,强化数理认知,让他们在不断学习、不断探究、不断验证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懂得道理。
总之,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要努力挖掘绘本中的数学元素,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对于重点难点部分,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幼儿在自然而然的阅读活动中,轻松获得数理知识,让数学活动在绘本这一载体下,也变得轻松活泼、生动又有趣。
(作者單位: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幼儿园)
(责任编辑 吴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