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发现小学阶段体育大课间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小学生对现有条件的满足以及对课间操的不同需求。以求达到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品质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生 体育活动 满意度
一、前言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优良的校风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各项安排、活动内容、教师、活动效果和活动环境进行探讨,描述聊城市市区小学3—6年级学生大课间的活动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市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保障。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聊城市区四所小学(两所重点:东关民族小学、实验小学;两所普通小学:兴华路小学、河东小学)3—6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分析。发放问卷350份,回收率91.4%,有效率93.7%。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各项安排的满意度
表1显示:有20%左右的学生对项目设置,每个项目选取的内容,活动形式感到不满意,7.1%的学生对时间安排表示不满意,有些学校在形式上加入了大课间活动,实质上就是单纯的延长了活动时间,活动内容还是很单一。有1.9%的学生对运动负荷感到不满意,经调查其原因是小学生天性爱玩,男生喜欢激烈的对抗项目,活动量一般较大,容易使身体疲劳。
(二)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环境的满意度
表2显示,学生对活动场地的满意度最低,对活动场地以体育器材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者分别占到35.5%、19.2%和30.1%、14.7%。说明现有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体育器材与学生的运动兴趣不相符,因而无法满足运动需要等。
(三)小学生大课间活动效果的满意度
表3调查结果显示:除“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组织协调能力”有12.1%和42.3%的同学不满以外,对其他同学来说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各项安排中,项目设置,每个项目内容的选取上,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变化规律及其学生的运动兴趣去安排。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孩子们的吸引。教师的课间操组织水平及动作示范水平不高,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不足,导致部分学生不听从老师的指挥。
(二)建议
学校作为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单位,学校领导要提高重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理解活动的意义,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教师同样要不断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不断改进。充分利用各种有限资源,把活动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全国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6.
[2] 穆榮先,闫绍惠.黑龙江中小学体育课间活动现状与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2005(4).
摘 要 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发现小学阶段体育大课间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小学生对现有条件的满足以及对课间操的不同需求。以求达到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意志品质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学生 体育活动 满意度
一、前言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的改革与创新,对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优良的校风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针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各项安排、活动内容、教师、活动效果和活动环境进行探讨,描述聊城市市区小学3—6年级学生大课间的活动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市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供保障。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聊城市区四所小学(两所重点:东关民族小学、实验小学;两所普通小学:兴华路小学、河东小学)3—6年级小学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分析。发放问卷350份,回收率91.4%,有效率93.7%。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各项安排的满意度
表1显示:有20%左右的学生对项目设置,每个项目选取的内容,活动形式感到不满意,7.1%的学生对时间安排表示不满意,有些学校在形式上加入了大课间活动,实质上就是单纯的延长了活动时间,活动内容还是很单一。有1.9%的学生对运动负荷感到不满意,经调查其原因是小学生天性爱玩,男生喜欢激烈的对抗项目,活动量一般较大,容易使身体疲劳。
(二)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环境的满意度
表2显示,学生对活动场地的满意度最低,对活动场地以体育器材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者分别占到35.5%、19.2%和30.1%、14.7%。说明现有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体育器材与学生的运动兴趣不相符,因而无法满足运动需要等。
(三)小学生大课间活动效果的满意度
表3调查结果显示:除“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组织协调能力”有12.1%和42.3%的同学不满以外,对其他同学来说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各项安排中,项目设置,每个项目内容的选取上,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变化规律及其学生的运动兴趣去安排。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孩子们的吸引。教师的课间操组织水平及动作示范水平不高,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不足,导致部分学生不听从老师的指挥。
(二)建议
学校作为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单位,学校领导要提高重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理解活动的意义,真正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教师同样要不断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不断改进。充分利用各种有限资源,把活动效果最大化、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杨贵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在全国落实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现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教育出版社[M].2006.
[2] 穆榮先,闫绍惠.黑龙江中小学体育课间活动现状与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