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不是单纯地接受,更多的是自觉得到。新课改理念下的中学化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关键词: 新一轮课程改革 现状分析 自主探究学习
吕叔湘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禮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教育现状是:一是接受学习过多,主动学习太少。二是教学结构稍显呆板单一,缺少灵活性,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三是教学关系摆得不正,开放程度浅,学生被动学习、应付学习、低效学习,能力偏低。四是学生思考少、听得多;学生动手做得少、看得多。五是学生思维定势不活跃。六是学生合作互助机会少,缺少充分合作和交流。现状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素质能力普遍下降,适应不了社会需要,甚至影响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昌盛。这种教育现状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如何在新课程指导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挑战,急需探索出一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可以归纳出如下做法。
一、引导学生“课前看”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标要求设计学习指导。引导学生课前学习、思考,在先学中走向知识,习得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消化一部分教学内容,减轻课堂上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课前自学、思考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知道怎么学、学什么,降低自主学习活动中的盲目性,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知识、经验、个性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学习能力调控学习时间;使课堂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落实,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发挥、张扬个性的舞台。
二、引导学生“勇敢说”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说”,可以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具体实施可以采用“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快速组织语言能力。无论学生说得怎样,教师都应给予积极评价,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引导学生“真实做”
创设学生分组实验,学习者在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问题的实验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作出猜想和推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对问题作出解释、得到初步结论之后评价、表述和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这节课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容量瓶,并学会使用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能说出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并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根据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的思维方法;最终学生能熟练记住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误差分析。
四、引导学生“积极想”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目前学生作业的布置存在量大、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大多数为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缺乏兴趣。教师应该研读课程纲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编写课时训练。教师必须先下题海,精心选题、审题、编题,更加关注学生、关注问题细节,使作业变得精练有效。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减负,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另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分类评价作业,实现作业的优化,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五、引导学生“自觉改”
在教学过程中,常见到以下现象:
现象一:某些教师批改完一次作业,挑出出错学生的本子,让学生逐个上前狠批一顿,或在班级集体训斥:“给我好好去想想,重新再做!”
现象二:某些教师批改完一次作业,对学生的错题不分析、不讲解,只是贴出标准答案,让学生把错题的答案再抄一遍。
现象三:某些教师批改完一次作业,就把学生的错误一一记下,在课堂上反复讲演,最后让学生再做一遍。
上述现象都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对待作业中错误的观念,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叶圣陶提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我们可以尝试留给学生自主修改的空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进行合作讨论,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六、引导学生“大胆疑”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联系自然、生产、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学习需要的问题情境;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充分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因此,要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质疑。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一单元的内容复杂、层次多样,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较多疑问。例如:①电解CuCl溶液时,为什么是Cu和Cl放电?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为什么是H和Cl放电?可以引导学生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和溶液的pH变化提出质疑。②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既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又可以设计成电解池。引导学生思考同一化学反应原理用这样两种装置发生各有什么特点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自主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明确教师“科学指导”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前提下,更强调了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经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学会了质疑→思考→探究的思维方式,掌握了学会学习、学会求知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任务之一。
关键词: 新一轮课程改革 现状分析 自主探究学习
吕叔湘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禮物就是给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够自己开箱子、开门,到处去找东西。”教育现状是:一是接受学习过多,主动学习太少。二是教学结构稍显呆板单一,缺少灵活性,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三是教学关系摆得不正,开放程度浅,学生被动学习、应付学习、低效学习,能力偏低。四是学生思考少、听得多;学生动手做得少、看得多。五是学生思维定势不活跃。六是学生合作互助机会少,缺少充分合作和交流。现状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素质能力普遍下降,适应不了社会需要,甚至影响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昌盛。这种教育现状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关系,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差甚远。如何在新课程指导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挑战,急需探索出一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可以归纳出如下做法。
一、引导学生“课前看”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标要求设计学习指导。引导学生课前学习、思考,在先学中走向知识,习得学习方法,最大限度地消化一部分教学内容,减轻课堂上的学习负担;使学生课前自学、思考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知道怎么学、学什么,降低自主学习活动中的盲目性,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知识、经验、个性等方面有差异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学习能力调控学习时间;使课堂探究、讨论、交流等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落实,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发挥、张扬个性的舞台。
二、引导学生“勇敢说”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说”,可以了解他们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具体实施可以采用“指名说、上台说、小组说、问答式的交流说”等方式,以学生“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快速组织语言能力。无论学生说得怎样,教师都应给予积极评价,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引导学生“真实做”
创设学生分组实验,学习者在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问题的实验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作出猜想和推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搜集证据、对问题作出解释、得到初步结论之后评价、表述和交流,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主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溶液的配制及分析》这节课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容量瓶,并学会使用方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能说出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并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根据实验步骤选择实验仪器的思维方法;最终学生能熟练记住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误差分析。
四、引导学生“积极想”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目前学生作业的布置存在量大、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大多数为机械重复的抄写,学生缺乏兴趣。教师应该研读课程纲要,根据教学重点、难点编写课时训练。教师必须先下题海,精心选题、审题、编题,更加关注学生、关注问题细节,使作业变得精练有效。这样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减负,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另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分类评价作业,实现作业的优化,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五、引导学生“自觉改”
在教学过程中,常见到以下现象:
现象一:某些教师批改完一次作业,挑出出错学生的本子,让学生逐个上前狠批一顿,或在班级集体训斥:“给我好好去想想,重新再做!”
现象二:某些教师批改完一次作业,对学生的错题不分析、不讲解,只是贴出标准答案,让学生把错题的答案再抄一遍。
现象三:某些教师批改完一次作业,就把学生的错误一一记下,在课堂上反复讲演,最后让学生再做一遍。
上述现象都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对待作业中错误的观念,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叶圣陶提出:“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我们可以尝试留给学生自主修改的空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还可以进行合作讨论,再由老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六、引导学生“大胆疑”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联系自然、生产、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学习需要的问题情境;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了合理分析、大胆怀疑,敢于创造性地接受知识,充分展示了学生合理的思维过程。因此,要在课堂上营造宽松的环境,要求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质疑。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这一单元的内容复杂、层次多样,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会遇到较多疑问。例如:①电解CuCl溶液时,为什么是Cu和Cl放电?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为什么是H和Cl放电?可以引导学生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和溶液的pH变化提出质疑。②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既可以设计成原电池,又可以设计成电解池。引导学生思考同一化学反应原理用这样两种装置发生各有什么特点和值得注意的地方。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自主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明确教师“科学指导”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重视学生共性发展的前提下,更强调了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开发。经过“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学会了质疑→思考→探究的思维方式,掌握了学会学习、学会求知的学习方式,为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努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