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务。本文从展示设计专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注重探索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新要求,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需求的差距,对该专业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发表自己的粗浅设想,以期为加快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开发步伐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会展业;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展示设计专业是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会展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会展业的发展已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早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就通过举办会展,拓展市场,带动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1 现代展示业发展对展示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从知识层面看,展示种类和内容的不断扩展,对展示设计职业岗位提出了更高的智能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设计、策划、管理、制作等知识,而且要了解各行各业的文化特色和相关知识、科技知识,从而使不同类型的会展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特色。
从能力层面看,会展规模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以及交流面的不断扩大,办展单位对展示设计的要求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态势,这就要求展示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获取信息和知识更新能力、经营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等复合型技能,以适应各种复杂变化的情况。
从心理素质层面看,会展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各行各业对会展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客户至上、质量第一,不断进取的观念,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会展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向展示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专业课程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1.1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差距
从就业市场选用展示设计人才的情况看“学业成功”并不等于“就业成功”,用人单位选用人才并不十分看重毕业生的在校成绩,他们最关注的是实际工作能力,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来之能干,干之能行,上岗就能操作,到位就能胜任,拉得出,打得响,出效益,有成果。”这种要求实际上就是高职院校提出的“零距离就业,无缝隙对接。”但是实际情况却与这个要求差之甚远。
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展示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三段式”的结构模式,课程大致分为“文化基础+专业理论+设计运用”三大模块。这种以学科课程为主的分科课程结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过程,它把“知识储备”作为首要任务,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为先,实践知识为辅、为后,使学习过多地封闭在课本上,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大弊端:
其一,忽视研究性学习和互动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影响对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知识的灵活性和应用性被削弱。
其二,学习远离工作情境,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做到按市场“定单”要求培养展示设计人才。
展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使许多毕业生成为“通用”而“不适用”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尴尬的境地。人才供需上存在的巨大反差,迫切要求职业院校通过积极的课程开发,破解这一难题。
1.2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粗浅思考
分析展示设计专业与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差距,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差距的核心问题是毕业生对实际工作的不适应,造成这种不适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展示设计专业的人才模式远离职业实践,缺乏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因此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解决这些实质性问题而展开。根据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参考其它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我认为,展示设计专业的课程开发,必须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3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必须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
准确的目标定位,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课程门类、结构、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体系的确立,决定着课程开发的程序和方法。就高职院校的展示设计专业而言,它的任务就是为会展业培养展示设计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如果把这类人才比作该专业的“产品”那么体现这种产品质量的关键就是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所谓能力,《辞海》中的定义为:“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能力是一种实践智慧,它的含义十分广泛,就职业能力而言,它的组成元素主要包括相关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等,从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看,它又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同的能力是以不同的知识为基础的,展示设计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实践知识来支撑,而要获得这些实践知识,就必须投身到展示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是一个既深刻而又浅显的道理,就像学习游泳一样,不下水实践的人永远不可能具有博风击浪的实际能力。同样,要使展示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各类展示活动的设计、管理、策划等工作中适用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把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上,把课程开发的重点放在掌握实践知识上。
1.4课程设置必须坚持“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把职业实践作为课程开发的主线,是实现“以提高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目标定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的。高职院校的展示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该专业相关职业一线的设计技能人才。在他们未来的职业岗位上,最需要的是从展示设计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以技术实践知识为主体的,它区别于以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旨在发明、形成科学理解能力的工程性技术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理论知识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突破理论先于实践的思维定式和由此导致的课程模式。但是强调以技术实践知识为主体,并不是否定或排斥技术理论知识,而是要在技术实践活动中,帮助和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去理解实践知识,使其从“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进而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强调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也不是把专业教学课堂变成设计操作场所,而是要按照职业实践的要求和工作情境,设置合理的课程模式,使教学紧贴职业实践。
根据上述要求,我认为,展示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突出展示设计实践在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以完成某项展示设计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所必须的工作程序为逻辑顺序,结合展示设计实践过程,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机会。
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发展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务。本文从展示设计专业的实际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注重探索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对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新要求,分析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需求的差距,对该专业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发表自己的粗浅设想,以期为加快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开发步伐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会展业;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研究
展示设计专业是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伴随着会展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会展业的发展已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早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就通过举办会展,拓展市场,带动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1 现代展示业发展对展示设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从知识层面看,展示种类和内容的不断扩展,对展示设计职业岗位提出了更高的智能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设计、策划、管理、制作等知识,而且要了解各行各业的文化特色和相关知识、科技知识,从而使不同类型的会展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特色。
从能力层面看,会展规模和层次的不断提高以及交流面的不断扩大,办展单位对展示设计的要求呈现多样化、智能化的态势,这就要求展示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创作能力、获取信息和知识更新能力、经营管理和社会活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等复合型技能,以适应各种复杂变化的情况。
从心理素质层面看,会展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各行各业对会展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牢固树立诚实守信、客户至上、质量第一,不断进取的观念,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会展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向展示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专业课程的开发指明了方向。
1.1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现状与差距
从就业市场选用展示设计人才的情况看“学业成功”并不等于“就业成功”,用人单位选用人才并不十分看重毕业生的在校成绩,他们最关注的是实际工作能力,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来之能干,干之能行,上岗就能操作,到位就能胜任,拉得出,打得响,出效益,有成果。”这种要求实际上就是高职院校提出的“零距离就业,无缝隙对接。”但是实际情况却与这个要求差之甚远。
从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情况看,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展示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三段式”的结构模式,课程大致分为“文化基础+专业理论+设计运用”三大模块。这种以学科课程为主的分科课程结构,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过程,它把“知识储备”作为首要任务,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为先,实践知识为辅、为后,使学习过多地封闭在课本上,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大弊端:
其一,忽视研究性学习和互动学习在人的发展中的价值,影响对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知识的灵活性和应用性被削弱。
其二,学习远离工作情境,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难做到按市场“定单”要求培养展示设计人才。
展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使许多毕业生成为“通用”而“不适用”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尴尬的境地。人才供需上存在的巨大反差,迫切要求职业院校通过积极的课程开发,破解这一难题。
1.2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开发的粗浅思考
分析展示设计专业与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差距,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差距的核心问题是毕业生对实际工作的不适应,造成这种不适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展示设计专业的人才模式远离职业实践,缺乏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因此课程开发必须围绕解决这些实质性问题而展开。根据本人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参考其它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我认为,展示设计专业的课程开发,必须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3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必须坚持“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
准确的目标定位,是专业课程开发的关键,它关系到课程门类、结构、内容、组织、实施和评价体系的确立,决定着课程开发的程序和方法。就高职院校的展示设计专业而言,它的任务就是为会展业培养展示设计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如果把这类人才比作该专业的“产品”那么体现这种产品质量的关键就是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所谓能力,《辞海》中的定义为:“通常是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能力是一种实践智慧,它的含义十分广泛,就职业能力而言,它的组成元素主要包括相关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态度和职业经验等,从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范围看,它又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不同的能力是以不同的知识为基础的,展示设计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实践知识来支撑,而要获得这些实践知识,就必须投身到展示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是一个既深刻而又浅显的道理,就像学习游泳一样,不下水实践的人永远不可能具有博风击浪的实际能力。同样,要使展示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各类展示活动的设计、管理、策划等工作中适用的优秀人才,就必须把培养的目标,定位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上,把课程开发的重点放在掌握实践知识上。
1.4课程设置必须坚持“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把职业实践作为课程开发的主线,是实现“以提高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目标定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的。高职院校的展示设计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该专业相关职业一线的设计技能人才。在他们未来的职业岗位上,最需要的是从展示设计工作过程中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是以技术实践知识为主体的,它区别于以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旨在发明、形成科学理解能力的工程性技术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这就决定了理论知识在职业教育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突破理论先于实践的思维定式和由此导致的课程模式。但是强调以技术实践知识为主体,并不是否定或排斥技术理论知识,而是要在技术实践活动中,帮助和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去理解实践知识,使其从“知其然”达到“知其所以然”,进而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强调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也不是把专业教学课堂变成设计操作场所,而是要按照职业实践的要求和工作情境,设置合理的课程模式,使教学紧贴职业实践。
根据上述要求,我认为,展示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突出展示设计实践在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以完成某项展示设计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所必须的工作程序为逻辑顺序,结合展示设计实践过程,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