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时代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un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走进更多教师的视野,并逐渐在全球兴起.国内的众多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开始尝试实践“翻转课堂”方法并对其展开研究和讨论.本文以“数学模型”课程为研究对象,进行“互联网 ”时代下的“翻转课堂”教学体系的设计,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翻转课堂”;数学模型;互联网
  一、前 言
  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这些技术使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接收更为便捷、有效.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翻转课堂”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其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而且把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点很好地体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的体验机会[1],促进了其对知识的理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的提升[2].因此,基于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实际并切实可行的个性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依据学生学习基础与能力,对相应课程大纲进行分析,选取适用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设计出合理、有趣的任务,制作教学视频、编写答题库、在线答疑等,让学生实现从听觉到视觉的全方位学习,并且以文字的形式、图像的形式、音频的形式和视频的形式分类教学,让学生能够选择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课前自学模块和课堂活动模块两个部分.自学模块是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工具,包括观看教学视频、搜集相关资料等.课堂活动模块则是师生交流讨论的部分.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与训练,巩固学生的知识,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评价[5].
  (四)开发配套教学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将学习内容、教学媒体、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总体设计,建立互动模式.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结合本校教材和课外教材,帮助学生正确地、快速地掌握知识,将原有的教育方式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6],让学生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学生通过平台可以自主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自行调整学习顺序,略过已经掌握的知识,重点学习未知知识.
  (五)教学目标及综合评价教学模式
  “数学模型”课程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数学模型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并且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学会团队合作.
  综合评价教学模式:建立综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科学、全面评价教学效果,从而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指引方向.
  三、教学实施
  (一)前期准备
  教师在课前要把讲授的内容提前录制好,并将其发布在教学平台上.这个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资料信息整合,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与实践.
  (二)课堂实践
  在“数学模型”课程中,采用微课形式对“数学模型”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基本介绍,将各個数学模型结合实际进行讲解,把模型的每一步进行细致的解读.在讲授之初,分析一些简单易懂、又具有代表性的实例,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7].随着课程进程,学到的知识逐步加深,不断提高数学模型的复杂度,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三)效果分析
  利用教学反馈信息和问卷调查结果评价教学效果.“数学模型”课程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成绩有明显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更主动,课前积极预习,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进入课堂,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解决问题;在交流讨论中,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与学习的魅力.
  四、结 语
  “互联网 ”时代下“翻转课堂”的应用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翻转式课堂模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积极思考获取知识,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方式给师生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和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高云,方志刚,徐英黔.高校工科专业课教学模式的优化[J].时代教育,2015(3):11-12.
  [2]陈怡.基于混合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周素娜.提升农村基础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53-56.
  [4]赖超.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2006(2):40.
  [5]达娃卓玛.语文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实施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2):192-193.
  [6]刘清燕.浅析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11):145.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思想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和教学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在学生进入高中之后,因为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学习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正是教师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黄金时期.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当前的教学现状,分析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做好相关教学的工作,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思想;数学思维;高中数学;
【摘要】小学数学,是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理论的初始印记.数学的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而思维能力的大小就取决于思维品质的高低,所以教师有必要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耐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一步培养学生去寻找事物的本质.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详述.  【关键词】数学运算思维;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举例;明理引思  一、提高数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对空间与图形教学要求是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感受公理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碰到了许多疑难问题,本文归纳了四种类型并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空间与图形;疑难;反思  使用浙教版数学教材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在经历课改的过程当中,教师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转变,在教学当中有一些新的探索.在这些可喜的变化的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新理念的实施的
【摘要】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游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動脑、动眼、动口、动手”,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关键词】数学小游戏;玩中学;做中学
【摘要】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发展至今,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理念较之早前也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教学不应仅是关注知识表面,而是要进行纵向的延伸,直至学生的感情层面.简言之,即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如此方能帮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形态,如此方能有助于学生心理潜能的发挥,进而保证高效的教学.  【关键词】 高中数学;情感教育;感性为先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近几年来,初中数学却成为教学事业的难点.在新课改理念的推动下,我们应该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适用性进行反思.本文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念及教学团队素养等方面精确分析,并列出具体的变革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学;新课改;教学方式;改革创新  新课改理念的提出主要是为引起教学事业对自身现状的反思.目前我国初中数学
【摘要】问题是思考的开始,是创新的起点.新时代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更需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享受过程,学会学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魅力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并不只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场所,更是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场地.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师
【摘要】游戏与教育相结合是教育游戏的一个明显的双重特点,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游戏教育,则符合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此外又成功地实现了寓教于乐,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激发起到一个很好的助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本文着眼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的应用问题展开探讨,笔者结合個人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思考,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育游戏;应用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分析问题,提高了解题的精准性.本文结合案例,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针对性  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构成完整的知识架构,加之自控能力还有些差,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
学校举行一日开放活动,我准备了一节《倍数和因数》,磨课过程中的几改教案,让我明白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教者都要深入领悟编者意图,号准教材之脉,切合本班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才能有效、高效.  一、课始的情境需不需要  多数公开课执教者在课始都会设计一个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情境,有效的情境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新知的教学做适当的铺垫和渗透. 为此我翻看了很多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几乎每节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