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9年1月25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2019年3月19日,《求是》杂志发表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关于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总书记在文章中做出一系列重要论断。在此背景之下,智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院校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随着AI合成主播的出现,VR/AR、5G、4K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智媒体时代已悄然来临。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时刻关注着社会信息的变革。特别是在项目课程的人才培养方面,顺应智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对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智媒体时代;高等院校;项目课程;改革;对策
一、对项目课程的界定及要求
项目课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从而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最终进行项目的修正和反馈。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即“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高等院校被广泛应用。本文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特别是以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项目课程为依托,借助智媒体时代的背景之下,其研究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深入推进项目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应用创新,设计适合高等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其次,进一步明确项目课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地位,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再次,通过问卷调查,跟踪学习效果,建立教学方法体系,有章可循,有效果可期。最后,结合AI合成主播、VR/AR、5G、4K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对高等院校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改革和创新途径。
二、项目课程的改革对策
高等院校中项目课程的开设,本身就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举措。对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以郑州西亚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在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中,新闻学专业共开设五门项目课程,从报刊实践到音频制作、视频编辑、融媒体实践等等,每学期一门课程,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作品。
(一)完善机制改革 充分有效开展项目课程
由于各种原因,项目课程在高等院校中的开设率非常有限。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的热情。应从机制改革的方方面着手,充分有效开展项目课程。
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可以适当缩减传统教学评价的比重,结合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教师,鼓励他们多接触新兴的教学模式,多设计研发新兴的教学方法,多应用于高等教育的专业课学习中。对每个学期所开设的项目课程做好教学设计,真正充分有效开展项目课程教学工作。
(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以实用为基础
新兴的教学模式只要应用于实践教学,才能有效的检验教学效果。校方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教师发挥主观能用性,学生积极配合,自主学习。三力合一, 才有可能把使得项目课程的开展真正做到以实用为基础,应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检验。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项目课程的教学目的,不要一味的上成实践课,要有具体的实训目标。课程改革的趋势愈发明显,每一门课程都要积极主动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改革实践,项目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很好的一个窗口。
(三)以赛促建 发挥项目课程集束效应
从二年级上期开始,项目课程一主要围绕报刊实训内容展开。紧接着二年级下学期,项目课程儿围绕音频作品实训展开。这一学年,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编辑大赛,以电子书、有声杂志等作品的编辑积极投稿参赛。同时,结合当年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鼓励学生参加广播广告类的作品评选。近两年,共获得省级奖项6项,国家奖项2项。对于刚刚开始项目课程改革实践的学院而言,这样的尝试是值得推广的。以赛促建,在比赛中锻炼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正发挥项目课程的集束性效应。
(四)优化师资队伍 紧跟时代步伐
高等院校的教育一直以教授为主,在与学生互动环节存在欠缺。单纯的面对面式的教授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需要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洞悉新媒体冲击下的媒介变革。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求高校教师及时扭转传统的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思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在有网络的地方,借助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可以观看视频,有针对性的对知识点查漏补缺。同时,学生还可登陆超星泛雅平台,与授课老师进行互动,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对课程提出改进建议。有效的发挥了项目课程双向互动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真正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
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还应该提升自己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线下课程教学中应该掌握基础的课件制作和展示技能,线上课程教学中应熟练线上平台的操作和使用,会使用录屏等软件进行速课的制作与播放。所以,积极的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教育信息技术软件,项目课程在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效果才会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
(五)规范管理 丰富实训资源库
很多教师从项目课程教学中受益,它为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可能。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在新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了解融媒体时代媒介的变革。互联网是获取这些信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丰富实训资源,使得项目课程资源在数据库中不断丰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库得以丰富自身理论体系,良好的对教育资源进行沟通和传播,这对项目课程的发展、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教学相长等都起到了積极的作用。
规范管理也是项目课程在教学应用中的必备条件。小到实验室、设备等的使用规范,再到教师授课的设计规范等等,都是项目课程改革的必备条件。这有助于项目课程的良性发展,也对整个专业领域发展建设发挥积极影响力。
三、结语
在高等院校的微课项目课程建设探索中,首先要有好的专题,或者说是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要恰当合适的安排教学结构和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目标明确。既要有针对性的表现教学知识点,又要让学生有兴趣,生动的进行知识传授。教师要具有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严谨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面对智媒体时代的多方位、多渠道影响,新闻学专业的项目课程改革探索势在必行,完善机制、以赛促建、优化师资队伍和规范管理,一定会使得高等院校中项目课程的改革探索真正有所收效,成为学生满意的特色课程,培养出更多真正的新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双一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课程的设置及发展探讨——以郑州大学为例[J].吴健,廖仲珂,盛鹏杰,剧冰纯.青少年体育.2019(11).
[2]项目课程的校本化实践研究——以Z校为例[J].程天宇,赵俊.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
[3]利用项目课程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J].索彦霞.西北师范大学.2017(5).
作者简介:
陈蓓(1984-),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郑州西亚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学。
(本论文为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JGYB12)。
关键词:智媒体时代;高等院校;项目课程;改革;对策
一、对项目课程的界定及要求
项目课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从而进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最终进行项目的修正和反馈。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这种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即“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这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高等院校被广泛应用。本文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特别是以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项目课程为依托,借助智媒体时代的背景之下,其研究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深入推进项目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应用创新,设计适合高等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其次,进一步明确项目课程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和地位,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再次,通过问卷调查,跟踪学习效果,建立教学方法体系,有章可循,有效果可期。最后,结合AI合成主播、VR/AR、5G、4K等信息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对高等院校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改革和创新途径。
二、项目课程的改革对策
高等院校中项目课程的开设,本身就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举措。对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以郑州西亚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在大学四年的本科教育中,新闻学专业共开设五门项目课程,从报刊实践到音频制作、视频编辑、融媒体实践等等,每学期一门课程,帮助学生独立完成实训作品。
(一)完善机制改革 充分有效开展项目课程
由于各种原因,项目课程在高等院校中的开设率非常有限。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提高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和创新的热情。应从机制改革的方方面着手,充分有效开展项目课程。
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可以适当缩减传统教学评价的比重,结合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年轻教师,鼓励他们多接触新兴的教学模式,多设计研发新兴的教学方法,多应用于高等教育的专业课学习中。对每个学期所开设的项目课程做好教学设计,真正充分有效开展项目课程教学工作。
(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以实用为基础
新兴的教学模式只要应用于实践教学,才能有效的检验教学效果。校方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教师发挥主观能用性,学生积极配合,自主学习。三力合一, 才有可能把使得项目课程的开展真正做到以实用为基础,应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检验。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项目课程的教学目的,不要一味的上成实践课,要有具体的实训目标。课程改革的趋势愈发明显,每一门课程都要积极主动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改革实践,项目课程是课程改革的很好的一个窗口。
(三)以赛促建 发挥项目课程集束效应
从二年级上期开始,项目课程一主要围绕报刊实训内容展开。紧接着二年级下学期,项目课程儿围绕音频作品实训展开。这一学年,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编辑大赛,以电子书、有声杂志等作品的编辑积极投稿参赛。同时,结合当年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鼓励学生参加广播广告类的作品评选。近两年,共获得省级奖项6项,国家奖项2项。对于刚刚开始项目课程改革实践的学院而言,这样的尝试是值得推广的。以赛促建,在比赛中锻炼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真正发挥项目课程的集束性效应。
(四)优化师资队伍 紧跟时代步伐
高等院校的教育一直以教授为主,在与学生互动环节存在欠缺。单纯的面对面式的教授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需要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洞悉新媒体冲击下的媒介变革。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要求高校教师及时扭转传统的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思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在有网络的地方,借助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可以观看视频,有针对性的对知识点查漏补缺。同时,学生还可登陆超星泛雅平台,与授课老师进行互动,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并对课程提出改进建议。有效的发挥了项目课程双向互动的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真正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
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还应该提升自己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线下课程教学中应该掌握基础的课件制作和展示技能,线上课程教学中应熟练线上平台的操作和使用,会使用录屏等软件进行速课的制作与播放。所以,积极的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教育信息技术软件,项目课程在课程改革中的教学效果才会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
(五)规范管理 丰富实训资源库
很多教师从项目课程教学中受益,它为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可能。以郑州西亚斯学院为例,在新闻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了解融媒体时代媒介的变革。互联网是获取这些信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丰富实训资源,使得项目课程资源在数据库中不断丰富。教师可以通过信息资源库得以丰富自身理论体系,良好的对教育资源进行沟通和传播,这对项目课程的发展、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教学相长等都起到了積极的作用。
规范管理也是项目课程在教学应用中的必备条件。小到实验室、设备等的使用规范,再到教师授课的设计规范等等,都是项目课程改革的必备条件。这有助于项目课程的良性发展,也对整个专业领域发展建设发挥积极影响力。
三、结语
在高等院校的微课项目课程建设探索中,首先要有好的专题,或者说是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计划。要恰当合适的安排教学结构和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目标明确。既要有针对性的表现教学知识点,又要让学生有兴趣,生动的进行知识传授。教师要具有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严谨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面对智媒体时代的多方位、多渠道影响,新闻学专业的项目课程改革探索势在必行,完善机制、以赛促建、优化师资队伍和规范管理,一定会使得高等院校中项目课程的改革探索真正有所收效,成为学生满意的特色课程,培养出更多真正的新闻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双一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乒乓球课程的设置及发展探讨——以郑州大学为例[J].吴健,廖仲珂,盛鹏杰,剧冰纯.青少年体育.2019(11).
[2]项目课程的校本化实践研究——以Z校为例[J].程天宇,赵俊.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
[3]利用项目课程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证研究[J].索彦霞.西北师范大学.2017(5).
作者简介:
陈蓓(1984-),女,汉族,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郑州西亚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新闻学。
(本论文为郑州西亚斯学院2019年度教改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9JGY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