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柳永词中的归隐之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ouc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纵观中国的词学史,柳永堪称中国词学史的标榜领军人物。他不仅扩大了词境,还开拓了词的题材范围,柳永一生四处漂泊,仕途坎坷,是一个风流却不得志的才子。其实在柳永中年时期之后所书写的词之中已经托出一丝归隐的一味。本文通过分析柳永的词句探寻其逐渐流露出归隐之意。
  关键词:柳永;词作;隐逸倾向
  作者简介:孟涵(1993-),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洛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1
  一、仕途失意,寄情楚馆
  柳永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词作不乏奢靡之势,市民的情事生活成为他主要的写作对象,读过后略感脸红心跳却又十分贴近当时的生活。也正是因为他真实地反映市井风俗,所以才能成就卓著。柳永因他的词作享誉古今,世人都说但凡有井水的地方都能歌唱柳词,青楼里的姑娘们的眼里柳永的分量远远高于天子,各个对柳永爱慕有加。可是在柳永看来,词作上能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并不是他的初衷。他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政治上的雄心壮志。众所周知柳永才思敏捷,但是他在仕途之路上屢遭打击!就算他后来晚年时期某到了一官半职,也不过是位居下品并无实权,终其一生才高位下。
  如今柳永能在文学史上流芳千古恰恰是因为他屡试不第,遂将所有的思绪情谊深藏在词中,加之他常年沉溺于花街柳巷,因而很多佳作才能被人们尽情传唱。后来很多人认为他是科举不顺才会大力写作,其实早在科举之前,柳永便开始发忧作词,至于他为什么不得重用,也是因为词作。
  正是由于官场失意仕途坎坷,柳永将笔触深入市民阶层,激发了他对带有市俗意识内容的开拓。骨子里仍保留着“学而优则仕。”——柳永也未能逃出这种思想的牢笼,仕途不得志反倒给了他一个贴近中下层社会的机会,将北宋社会的真实现状以词作的形式反映出来,多为市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又以仕途失意抒发了自己羁旅行役的襟怀,留下了大量高质量作品真实再现了北宋特有的社会风貌。仕途失意也让柳永笔触社会歌舞升平的现实,一片繁华之貌的作品比如《望海潮》,成为后人研究北宋的重要历史资料。
  二、隐逸倾向的原因
  要把一个作品完成主要还是在于把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因此在文人的作品中才能捕捉到文人的思想。因为一部作品的思想感情往往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文人的遭际有莫大的关联。
  以文人的作品作为我们研究文人隐逸倾向的依据,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众多具有参考价值的东西。范晔在《后汉书.逸民列传》的序文中曾把隐士分为六类:“一、隐居以求其志。二、曲避以全其道。三、静己以镇其躁。四、去危以图其安。五、垢俗以动其概。六、疵物以激其清。”柳永在仕途之中找寻不到自我,因而开始注重自己内心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柳永生性洒脱,尤其是在都市繁华风光秀丽的杭州、苏州等地,过着光怪陆离、奢靡浪漫的生活。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作了数篇描写都市繁华的词作。而等到他在大中祥符二年的汴京再一次参加考试之时,他的名声已经威震四海。因为他长期沉溺于吃酒玩乐的奢靡生活,所作之词多奢靡浮华并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欣赏水平。显而易见柳永的文风也就是真宗的禁忌,所以他只能落榜。连续十几年考试都没有中榜,仕途之路已经把柳永折磨的身心俱疲。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他逐渐两鬓斑白之时,遇上宋仁宗开恩,柳永因宋仁宗放宽对以往沉沦于科举一途的士子的限制而及第。他晚年终于及第,然而还是在底层打转不被重用。
  三、柳永词中的隐逸倾向之《归朝欢》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隐逸,是古代文人自觉与社会隔绝而选择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柳永一生都在追求仕途高升,然而天不遂人愿,一再受到皇帝的奚落,文人的排挤,颠沛流离中柳永仍然在为仕途奔波不肯放弃,为了改变命运,向皇帝进呈一首《醉蓬莱》本想讨好皇帝求皇帝垂青,然而皇帝并不理会甚至勃然发怒,终致落仕,浪迹民间,以致死后身无余财,还是那些歌妓们集资将其安葬。一生郁郁不得志。所以说他的归隐是被动的归隐,在仕途上得不到安慰就只能在词作中寻找精神的寄托。
  最能反应柳永归隐之意的词都是羁旅行役词之中,然而在众多的羁旅行役词中,笔者认为最能体现的归隐之意一首词为《归朝欢》。
  整片词看来,上片描写的尽是风景萧条苍凉之色以及互相标榜、追逐名利之人。在词中到处彰显了柳永厌倦羁旅生涯之意,三两只小船远远地待在岸边,簌簌作响是飒飒的风吹刚长出不久的芦苇的声音,沙洲的留宿的大雁穿过江心冲破了渺渺晓烟而去。小桥上的白霜被残月照的越发的白。天色渐亮,行人也慢慢地多了起来,不管乘车还是搭船之人,无不是因为名和利。
  词中“一望乡关烟水隔”,是转折句,由描写旅途景、物、人,转为抒发自己的感情,描写自己思念故乡是因为厌倦无奈的羁旅行役。柳永深知这羁旅徒劳无功,不仅无法望见未来,却又不能回到过去,再加上承受着思想之苦的煎熬,就应激产生出一种与其这样还不如转回家乡的心理。
  毋庸置疑,词人柳永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北宋时期的一大词家。他的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这一类词抒发的是怀才不遇的感情;在创作手法上,柳永还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使其词呈现出雅俗并陈的特色,并为后世诗词文化留下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陶然.杨柳岸晓风残月[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2.
  [2]薛莲.再论柳永词的“俗”[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9(3) .
  [3]余勇.试论柳永词中的市民情调[J],东京文学,2008(7).
  [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陈琴.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浅析柳永词市民化语言[J].天府新论,2009(S1).
其他文献
摘 要:回顾中国历史,在现如今可称为古代哲学的历代名家中,孟子曾长期被世人称之为亚圣,其地位也是居于孔子之侧;而其对于哲学(儒家)发展史上,也同样担当着不容小觑的角色,孟子学说中,人性问题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本文也试以历史背景,理论渊源等方面入手,对其人性论思想的主要内涵及论辨逻辑进行分析。孟子的性善说可以说是儒家内部第一个,自觉建立的、系统的、人性学说。并且,纵观儒家文化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
摘 要:柳永是“以赋为词”的开山者,在词的写作上借鉴汉大赋“铺张扬厉”的手法,抒情上借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抒情小赋的写法,更是受辞赋这种文体特征的影响直接创造了慢词长调。  关键词:以赋为词;赋;慢词长调  作者简介:张瑶(1989.1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在校硕士,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
普遍服务最早由AT&T总裁威尔(Theodore Vail)于1907年提出.他的口号是"一个系统"、"一个政策"和"普遍服务"(one policy,one system and universal service).随着电信技术和电
摘 要:《易经》是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结晶,《易经》中的取象思维方式作为一种直接比附推论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中的比兴和隐喻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曹植的诗歌和辞赋以丰富的意象想象抒怀在建安文人中独树一帜,本文将通过对曹植诗赋中丰富的意象中取象思维方式运用的简单分析,来进一步感知曹植诗赋蕴含的情怀。  关键词:曹植;诗歌;辞赋;意象;比附推论;取象思维  作者简介:赵慧,女,
摘 要: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各民族各地域的差异,相互碰撞、相互融合最终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异域情调。这个时期的诗人及诗人的创作,也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本文以廼贤诗歌为主体,窥探历史上与众不同的民族融合风情。  关键词:异域情调;廼贤;诗歌  作者简介:宋彦娇(1990-),女,汉,河南人,研究方向:文学。  [中图分类号
摘 要:《诗经》作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其中关于男女恋爱婚姻的诗歌就占据了三分之一左右,这些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爱情文学,爱情中的主角们自然就成为研究的对象。在众多描写婚恋的诗篇中突出了女性的形象,但很多女性惨遭抛弃,她们组成了“弃妇”这一特殊的群体。《诗经·邶风·谷风》中的弃妇是众多弃妇中较为典型的一个,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她的形象是其所处时代众多女子的缩影:勤劳、善良、贤惠、对爱情忠贞、对家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运行环境与国外封闭式基金运行环境的差异,发现我国封闭式基金具有显著区别于国外封闭式基金的特点,因此,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解释,将不能直接
摘 要:明代后期到清代前期,一种格式化、随笔式的文学样式——“清言小品”靡然成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当属清人张潮的《幽梦影》。它“幅短而神遥,墨稀而旨永”、“所发者皆未发之论”,时人称之为“快书”“趣书”[1]。其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表现手法出神入化,称得上是明清时期小品文的奇葩。本文主要研究其成书与刊刻、体裁、主题及语言等方面所蕴含的智慧之所在。  关键词:《幽梦影》;智慧;审美  作者简介:肖筱萌
摘 要:《延平答问》是李侗与朱熹的论学书信,其中有许多论述是关于《论语》的,这里拾取其中对“孝”之概念的讨论,来窥见师徒二人的学术交往,考察李侗对朱熹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李侗;朱熹;孝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1  李侗,字愿中,宋南剑州剑浦人。学者称为延平先生。他是程门高足杨时的再传弟子,继承了杨时的道南学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