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三层次 提升语文步步高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love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搞好初中阅读教学问题,从三个层次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三层次;提升能力
  一、个性阅读教学的内涵与把握
  个性阅读的前提是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事是寻找文本与学生的情趣的契合点。那么,在风格各异、内容各异的众多文章里,怎样才能找到契合点呢?教师首先要熟知学生的心理与兴趣,因为文本只有符合人的兴趣和心理需求,才能唤起阅读的欲望;其次要寻找既能及时切入文本,又能激发学生阅读文本兴趣的有效方法。我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这样两种方法:
  (1)激情法。即教师运用范读、介绍背景等手段将文本情感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如在教学《黄河颂》时,我就运用范读,让诗歌中所展示的黄河的磅礴气势震撼学生心灵,从而唤起学生心中的激情,产生试一试的欲望。
  (2)激趣法。此方法主要是抓住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采取恰当的艺术形式,将其注意力引入文本阅读。如在教学《孙权劝学》时,我抓住学生们喜欢演艺明星的心理,让学生们以解读剧本、揣摩角色、扮演角色、点评表演,既过了“明星瘾”,又个性地解读了文本。
  个性阅读教学适应了当今教育个性化的潮流,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说,个性阅读是新课程理念实施体现的标志之一。
  二、探究阅读教学的内涵与把握
  (1)纵向探究阅读。就是深入探究作品内涵。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作品的内涵非常丰富,有着很强的哲理和时代特征,如果我们不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就很难准确把握文本。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学生通过个性阅读能够感受和理解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如果不引导学生根据写作背景探究,未必能理解到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此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的思维抵达俄国十月革命以前的环境,才能真正感受和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需要把握的是如何抓住学生在个性阅读中的关键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领域,如何组织学生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
  (2)横向探究阅读。就是从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探究。大致可以从文章的写法和文本所展示的作家、作品个性两方面去探究。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它自己的写作特色,其写法都有学生们值得借鉴的地方。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去努力发现、认真分析文章的写法。如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为例,《山的那一边》的含而不露、意蕴丰富的写法,《走一步,再走一步》朴实的叙述、主题的自然升华,《生命 生命》从平常小事提炼人生感悟,《紫藤萝瀑布》借物抒情,无一不值得借鉴,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去探究感悟,那真是语文教学一大损失。另外,任何一篇作品也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结晶和个性的凝结。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就是这个道理。而优秀作品的风格或沉郁、或豪放、或深婉、或含蓄,这些都是作者个性决定的,如鲁迅的犀利、郭沫若的热情、冰心的深情。
  三、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内涵与把握
  关于创造性阅读,一直是阅读教学争论的焦点。《中学语文教学》曾为之展开争论,是“有中生新”还是“无中生有”,也一直没有定论。我在这里所说的创造性阅读主要是针对文本进行的一种阅读方法,即是文本补充阅读和文本批判阅读。
  文本补充阅读,也可以说是想象阅读,通过对教材的补充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对文本的内在情感的揣摩能力。纵观语文教材,所选的优秀篇目,很多都可以进行想象阅读,因为它们犹如中国的书画和书法作品,都留有一定的令人回味的飞白。如前面举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叙事主体是“我”,由于第一称的写法限制,是无法写出父亲当时的心理,如果引导学生想象补充父亲在得知
  我被困悬崖和站在悬崖下看我下来的心理活动,不仅有利于理解文本内涵,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诸如此类,教材中比比皆是。这就要求教师精心阅读教材,寻找有价值的可补充点。
  文本批判阅读,就是让学生质疑、反思文本,以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阅读文本的能力。由于阅读的个性化,也就导致了阅读角度的多元化。然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批判阅读的本质是求异存同。那么,在教学中该怎样把握呢?我以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激励学生质疑经典与权威。依然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文章开始写天气闷热,后文却没有交代,也没有点明去爬山与天气的关系,这应该算是作者的失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这一点,无疑给学生一种好的阅读思维导向——名家也有失误,我们不应该盲目喝彩,应该读了再说。二是鼓励学生在掌握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做逆向思维。仍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例,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评价父亲的做法,全班学生都认为父亲的做法得当,然而我不满足学生已有的阅读成果,我提示学生说:“我也是父亲,我欣赏他的做法,但换了是我,我不会这样做,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于是学生又进入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展开讨论,得出结论:欣赏是因为父亲懂得怎样教育孩子,不这样做是因为时机不恰当——儿子身体原本很弱,又在陡崖上吓了很久,万一跌下来,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不但不能增强自信心,而且可能导致儿子终身心理自卑。三是启发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如在教学《买椟还珠》时,我启示学生假如不从买椟者去探究文章主题,从卖珠者去探究结论会怎样?学生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闸门:商品应该善于包装;好的包装有助于提高产品形象;商品应该为质量生命,再好的包装也只能糊弄少数不懂内情的顾客……结论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阅读思考。不满足于已有的拥有,让思维始终处于渴求突破的状态,才能让创新的思想腾飞。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就应该让自己的思维处于不满足状态,惟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好创造性阅读。
  参考文献:
  [1]秋瑾香,新课改下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现代语文,2010,(04)
  [2]初中语文新课标
  [3]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知识可以反映出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图形的构成与变换规律,初中的函数知识是数量关系、图形变化规律相融合的相关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函数知识的学习难度非常的大,一方面是因为里面涉及着大量的、难度高的、关系复杂的运算;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很难通过直观想象去了解抽象的函数关系。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初中;函数;教学  初中数学知识中哪一方
政治教育是中学学科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有力保障。初中政治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本人就新形势下初中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传统道德的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璀璨多姿的历史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以高度分散的自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政治专制统治这样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伦理道德思想
摘 要: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那么,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我们整个民族的兴衰,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没有未来的。而且,新课标也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放在首要的位置。因此,作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多在培养学
摘 要:生态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都是当今教育热点话题。教育发展要体现时代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强调所有学生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突出的是“综合”、“均衡”、“全面发展“等关键词。新课程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符合生态教育理念,同时对信息技术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
摘 要:小学生有强烈的愿望去认识他们所接触的一切事物。科学学科中讲诉的一切恰恰能够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的科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只有这样,小学科学教师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和教师的要求,才能为社会、国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小学科学;教学;实施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小学生的书包中多了一本课本,班上的课程表里面也多了一门新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