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细读文本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ege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细读”是指“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文学阅读的方法。初中语文课堂的“文本细读”则是兼有“初中”和“课堂”两个特点。所谓“初中”,是指细读的主体是初中学生,一切解读都必须围绕初中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所谓“课堂”,是指细读的时间限制,所有的解读都必须在45分钟之内达到效果。因而,初中语文课堂的文本细读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通过课堂这个重要的路径和平台,让每位学生认真细读文本,将文本梳理通透,在整体上把握,于细微处见光华,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独特的言语存在,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文本细读最终应达到这样的目的: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言语生命发展。
  那么,初中语文课堂的文本细读怎样才能收到实效呢?
  一、文本细读,要读出文本的关键点
  “文本细读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文本细读的起点应该是文章的语言。教师应引导学生触摸文本,咀嚼语言,悉心体味,发掘内蕴;给学生一双敏锐的眼睛,发现文章字词句段、标点修辞上的亮点,并将这些亮点变成课堂上学习的关键点,这样,才能增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人教版九年级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我们在细读时就要紧扣文本中的字词句,提出勾连关键点的问题,如:“请循其本”的“本”字是什么意思?“子不知鱼之乐全矣”的“全”字什么意思?教师要善于提炼,先让学生从“全”字认识到庄子逻辑思维的严密,再从“安”字认识到庄子“偷换概念”的手法,从“游”字了解庄子的生命哲学。这篇课文涉及到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哲学思想,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问的一个问题是:庄子是怎么辩赢了惠子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可以抓住文本中的两个“安”字:一是惠子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一是庄子说的“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启发学生注意庄子和惠子对同一个“安”字的不同理解,让学生明白:原来惠子的“安”是“怎么”的意思,而庄子故意把这个“安”字理解为“哪里”——庄子通过“狡猾”地偷换概念赢了惠子!这样的细读文本,就是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有一双慧眼能发现文本的细节,能找到理解文本的关键处,并且能用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心领神会。
  二、文本细读,要读出文本的情感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门情感的学科,它与数理化等学科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感性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种情感的凝聚,是对自然、对人生、对国家、对文化的感悟与对视。所以,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把文本中的情感点找出来,还原,渲染,使之融入学生心灵,在文本中获得感悟,在细读中体味高尚。
  曾有幸聆听了杭州文晖中学校长、特级教师赵群筠的示范课《目送》,赵老师的这堂课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赵老师通过邀请家长与孩子同堂上课,通过自己深情的朗读,通过孩子与家长的共读,营造了一个情感浓郁的“气场”,以至于上课的孩子、听课的老师都被这“气场”感动得热泪盈眶!赵老师鼓励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说说对它们的理解,学生各抒己见,赵老师一一肯定,同时特别分析了文中的几句话:1.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2.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3.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第一句话,分析了“果子”与“枝丫”的形态与关系,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果子就像快长大的孩子,枝丫就是渐渐老去的母亲;果子熟了要离开枝丫,孩子大了要离开母亲;孩子骄傲,母亲不舍。第二句话,分析邮筒的象征:思念和牵挂,孩子离开后母亲的孤独。第三句话文中出现了两次,句中的“他”分别指孩子和父亲:孩子长大了,要远离,他骄傲地告诉母亲不必追,我有自己的生活和路;父亲要逝去,他告诉孩子不必追,你有自己的生活和路。通过对这些句子进行细致地解读,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因子、浓厚的生命哲思被一一梳理出来,再配以朗诵,配以赵老师的《群筠感悟》,文本的主题不再苍白,不再流于表面,而是血肉丰满的人生体验。可以说,这三句话就是文本的情感点,正是对这些点的细读,让文本的主题立体可感,引发孩子的共鸣,从而很好的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达。
  三、文本细读,要借助文本“拓读”
  作家的作品一定离不开作家本人的思想、一定离不开作家作品所处的时代。因此,对文本的细读,不应该只停留在对单一文本的“读”,更应该包含对作家思想,作家相关作品、他人对作家作品的看法的“读”,我把它称之为“拓读”。只有通过拓读,对文本的理解才能更深入、更全面。
  还是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为例,在解读“此文本”的同时,教师可以引用英国李约瑟对惠子的评价“倘若环境条件有利于惠子学说生长的话,中国科学无需通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即可发展”来让学生体会惠子学说魅力及对世界的贡献。同样,教师也可以引用名家评论让学生体会庄子的感性思维:1.我游濠上而乐,则知鱼游濠下亦乐也。(清·宣颖)2.一个歌咏自然的人,用自己的心感悟自然看见了一支花,觉得花能解语,遇着了一只鸟,觉得鸟亦知情。(宗白华)这些“他文本”的引用, 对解读“此文本”起到了很好地补充和深化作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文本本身,而是有了深度和广度。赵群筠老师的示范课《目送》加入了独特的“他文本”:《群筠感悟》、龙应台的儿子的资料、赵老师的孩子送给赵老师的生日礼物等,这些内容与文本共同构成了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印证的“文本共同体”。
  文本细读,找到关键点,读出情感点,善于拓读,方能尽显语文课堂之美!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工作的重心也转移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上。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要实现的目标。因此,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也成了英语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  一、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要想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认真备课是前提。教师只有在课前对教材进行钻研、对导学案进行精心设计,学生才能认真预习,从而完成作业。在英语课进行之前,教师要做到“备学生”“备教材
随着当今社会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此行业中的竞争力越来越大,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居住条件即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对广大建筑企业带来了新的挑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一线英语教师都积极地进行着各种课型的学习和实践。但是,习题讲评课仍然是一片处女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习题讲评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通过讲评习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状况、反思学习方式与策略、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然而,传统的习题讲评课大多都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结果必然是教师累、学生苦。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应用“留白”策略来教
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课堂还需要结合多种方法与措施,例如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即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 、姿态、站位等来传递信息。体态语言具有潜移默化的力量,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下面笔者对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使体态语言发挥正面的效性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来引导教学,努力做到“
在计算机网络迎来高速发展阶段的同时,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加上网络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流量指数以倍数方式增长,这为流量的监测增加了不小的困难.为了实现
语言环境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语言环境的缺乏会给语言学习带来很多困难。目前,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机会和外国人用英语进行交谈,因此英语学习变得干瘪无味,而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置身于英语语言的世界,从而感受语言的真实性。本文旨在讨论教师应如何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英语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位心理学家也曾说过
安国市实验中学始建于1995年,是安国市一所规模最大的国办初级中学。多年来,实验中学始终把重师德、强师能作为工作重点,坚持“规范高效、务实创新”的原则,走内涵式、精品化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56年,历经60个春秋、穿越一个甲子的风霜雨雪,创造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洋溢其间的独特的精神气象。寻脉附小的历史渊源,梳理教育理念的内核和学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都是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历来有所畏惧,老师也是头痛不已,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逐句翻译、串讲的做法已饱受诟病。那么该如何破除“言”之障碍?在
在中学英语学习中, 动名词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中的动名词,一般形式为动词后加ing,可作为主语、宾语和表语使用。本文就常见用法归纳如下:  一、动名词作主语  动名词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动词后有-ing后缀。 动名词作主语表示抽象概念或泛指动作,如某种行为,爱好,活动,职业等,此时谓语动词使用单数形式。  动名词可以直接作主语置于句首,也可以用it作形式主语,而把真正作主语的动名词后置,二者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