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狗不挡道

来源 :南方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z_wk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天来了,我一天到晚都在等太阳。等了三个月,太阳只来了几天,还都是雾蒙蒙的。没办法,就算这点儿太阳我也应该珍惜。我搬一把椅子坐在阳台上。西边角落有一堆空酒瓶,阳光从那儿开始,折射出明晃晃的影子投在阴暗处。太阳往西走一点,我就把椅子往东挪一下。阳台上还有三盆植物,一个红色晾衣架,一口浇花的铁皮水桶。傍晚时,等到最后一点热气散尽,我收拾凳子进屋。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这样的日子屈指可数。因为太稀奇,我会提前查看天气预报,把有太阳标志的那一天预留出来,总希望那天能干点什么。
  十月一个有太阳的下午,我爬上天台。连续下了几天的雨,积压了很多雨水。阳光太好了,我翻动雨篷,想抖掉积水,但我没控制好角度,我听见积水哗的一声流到了楼下,也许是某个阳台。我停下来,不敢动。隔了一会儿,一个女人捶开了我家大门。
  “你到底在搞什么?”她朝我大喊,“我刚把被子拿出来挂上,现在全都湿了。”
  对不起,我说了很多个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你知道晒个被子多不容易吗?等了好多天。”她说的是普通话,也许是北方人。她走的时候都快哭了。
  我为自己犯下的大错难受,好像夺走了她的太阳,尤其是她可能来自阳光充足的北方。我才回来不到半年,还没适应这湿冷的天气,而她也许已濒临崩溃的边缘。有一次我开车行驶在雨雾中,收音机里正在采访几个女明星,其中一个很甜的声音说:“我一直想到重庆来,他们都说,重庆是中国的芝加哥。”我没去过芝加哥,不知道那儿是否也整天下雨。我从小只听说世界上有两个地方叫雾都。另外一个是伦敦。今年年初我买了一台空气净化器,但本地朋友提醒我,重庆这不是雾霾,只是雾。雾没什么要紧的。
  没有太阳,我几乎不怎么出门。我住在六楼,没有电梯,连快递都不愿意爬楼。有时我会下楼买烟。小賣部开到半夜十一点,听老板的口音,和我来自同一个县城,但我们从没有过多的交谈。以前在北京,我抽“中南海”,回来后我决定换个牌子,细一点的“娇子”,再细一点的“黄鹤楼”,现在我抽“蓝色三五”。每次我站在柜台前,犹豫很久,老板耐心地等着我,和我一起打量着烟架,仿佛他对自己的货品也很陌生。他从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我也不知道。他应该六十多岁了,喜欢在里屋凑一桌麻将。他婆娘总骂他。
  我坐在客厅也能听到麻将声。这是个安静的小区,所以能听到任何细微的响动。早晨是送孩子上学的声音,楼下的轿车启动,挨个开走。整个白天都听到快递或外卖的摩托声,偶尔有几个女人站在路上聊天,她们聊的所有事附近都能听到。她们一边聊一边爬楼,然后进了屋,传来麻将声。麻将也不像以前那么大声了,现在都是机器桌。她们打得很安静。
  我的活动范围几乎都在客厅。客厅有两个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分别放着书桌和餐桌。玻璃窗外面是两个阳台。当我想呼吸点新鲜空气时,我就站在阳台上抽一支烟。那时我总能看见对面的人。那栋楼离我太近,我能看见他们的厨房,厨房里总有老太太在做饭,从早做到晚。卧室的窗帘都拉得死死的。天台有两个木亭子,种满了花草,很茂盛,我叫不出名字。到了周末,总有男人在天台整理那些植物。我坐在书桌前,抬头就能看见他。我想对面的人也能看见我,我从不拉窗帘。
  天总是很阴沉,也总有雾,衣服晾了几天还是湿的。我坐在书桌那儿,能看见斜对面的山,山上都是树木,冬天也是绿色的,我还没习惯这么冷的绿色。山下是一排高楼,透过楼缝我能看见一座大商场,那儿有一个IMAX影院,霓虹灯一直亮到凌晨。我知道这些高楼背后是一条高速路,再往南,就到了长江。有时我甚至能闻到江水的气味。我对朋友说,这味道是不是很熟悉?他们说,重庆满大街都是这个味儿。是不是火锅味?
  住进来的时候,我腾出一间卧室,预留给外地的朋友。我想总会有人来。但那间屋子大多时候都空着,如今堆满了杂物。本地朋友偶尔会来吃晚饭,我总是准备很多酒,廉价的酒。有一天晚上我们坐在餐桌喝酒,透过落地玻璃,看见对面楼里的人在洗澡。虽然拉上了百叶窗,但还是能依稀辨出一个剪影。
  “你说那是男的还是女的?”我说。
  “好像是女的。”她笑道。
  “看不出来。但应该很暖和,开了浴霸。”
  “所以百叶窗也不保险。”她说。
  自那以后我每次洗澡都会检查百叶窗。但我总是睡得很晚,那时附近都漆黑一片,没人会关注我的淋浴间。有时失眠到午夜,我走到客厅抽烟,还能看见对面的厨房开了灯,老太太又开始做饭了。
  十月国庆节我第一次住进来,那时屋里堆满了纸箱子,我搭好一张临时的床,睡了一晚,半夜惊醒,突然意识到我离开了北京。到现在,我才住了两个多月,感觉却像住了很多年。很可能是我在屋子里待得太久,时间拉长了。一切都变成了慢动作。在阳台看山,在厨房抽烟,在淋浴间洗澡,我总觉得没什么着急的。
  半年前我还没想到会在这儿定居。那时我和朋友来看这个房子,爬到六楼,屋里有一股废弃的味道,很久没人住了。我们推开一扇一扇门,又爬到天台,站在那儿能望见葱郁的山脉,我想我是被那座山打动了。这时有人敲门,谁也不敢动。中介犹豫着开了门,门口站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妇。他们自称住在楼下,说终于听见楼上有人了。他们立即进了屋,朝我打量一番,问我是不是打算买这套房子。我不知如何回答。那女人像侦探一样巡视了屋子里的每个细节,最后站在落地玻璃窗前,自言自语道:“这个房子怕是不好卖哦。”
  “怎么了?”我说。
  “一直没人住。”她说,“我们有啥子事都找不到人。”
  “好像是的。”
  “以前装修的时候我就来看过。”她再次环视了一圈,“这种装修,只有异人才会喜欢。”
  异人。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男人正拿着扫帚打扫阳台的落叶,说堵住了,下雨时积水渗到了楼下。没多久,我就买下了这套房子。那时是初夏,天天都有太阳,屋子里还很闷热。阳光照射到房间,地板很亮堂,连灰尘都发光。   二
  我曾有过一条狗。十三年前了,那时我住在北京通州。我们总在深夜出门。我和它一起走在小区的石头路上,冬天有雪,留下两串脚印。我喜欢打望那些还亮着灯的房间,有人坐在电脑前,有人独自看电视,也有老人还在厨房收拾,如果窗帘拉得紧,我就想象那屋子正在发生什么。等它拉完屎,我们会在黑暗里找一把椅子坐一会儿,它从此懂得要熬夜。有次工作到半夜,烟抽完了,我和它走出小区,在凌晨两点的大马路上到处寻找烟酒商店。回来时,它突然在街上狂奔,我以为那天我会失去它。
  在通州定居的那几年,我正学习如何成为一名记者。那儿离市区太远,很多人都不愿意去。有次一个住在后海胡同的朋友到我家,坐了好几个小时的公交车,他说这是他去过最远的地儿,他是北京人。每周我会进城开一次会,聚餐结束时已是深夜,我就去国贸桥底下拼黑车。一到那儿就会被司机围住,都说马上就走,就缺我一个人。等我坐进车里,发现还得再凑几个人。不过我很享受坐在车里等人的夜晚,不知道谁会和我一起回家。有时是刚加完班的年轻白领,偶尔也会来几个喝醉酒的人。那时通州房价便宜,正是年轻人的定居乐园。
  黑车驶出国贸,上了京通高速,我们这些拼车的陌生人一句话不说,默默盯着窗外。到了通州城里,黑车钻进某个小区,放下一个陌生人,接着去另外的小区,再扔掉一个人。我住得最远,总是最后下车。
  “不好意思,我先到了。”临下车时,有些陌生人会这么说。
  “没关系,我喜欢坐车,你们小区真好。”我说。
  我对所有小区都很着迷,尤其是晚上,我可以在一个陌生的小区瞎走很久。也许我觉得自己在观察生活,像个旁观者,但谁知道呢,可能更多是喜欢偷窥他人。
  有一天晚上我和狗在小区散步,回家时发现忘带钥匙。那是个冬夜,凌晨一两点,很冷。我在墙上找到一家开锁电话,谈好价钱,他终于同意过来,嘱咐我打110,说开锁时必须有警察在场。北京一直限养大型犬,我常听到警察抓狗的消息。报纸上有一则新闻,大兴区有人遛狗时碰到了警察,主人迅速解开了绳子,对着他的狗吼道:“快跑!”这个故事没有结局,新闻没说警察是否抓到了那只狗。我打电话叫来朋友,让他带着狗躲在楼下一个黑暗角落。开锁的和派出所的人来了,没有人说话,就像警察带小偷去还原犯罪现场一样,气氛有点紧张,我想主要是我太紧张,担心我的狗突然叫起来。
  后来很多年,我在路上看见警车就绕着走。有天傍晚我碰到一个找狗的大妈,她不住在这儿,是从其他小区寻过来的,走了很远的路。整个小区都能听见她的呼喊声:“三德子一,三德子——”我想是警察带走了她的狗。
  在通州住了五年后,我决定搬回城里。我住在三环内的一套顶层公寓,八十年代初的老房子,没有电梯。这个院子有一扇单独的大门,门前一间小屋,屋里常驻一个老太太。太阳好的时候,我有时会坐在屋前跟她聊天。她说,你那个单元三楼的老头呢,怎么好久没见他出来遛弯了。她说二楼住着一对老夫妇,儿女住在西边,偶尔回来看看。她认识这栋楼三个单元的所有住户,因为以前都属于中央某部,都是同事。能搬走的都搬了,余下的都是老人。她说她住在三楼,但腿脚不方便啊,很想换到一楼。
  “你是买的还是租的?”她说。
  “买的。”
  “你一个人住?”
  “是啊。”
  “一个人。”她慢慢站起来,退到门口。“你是外地人吧。”
  每天夜里十一点,这扇大铁门就锁住了,每家都有一把钥匙。我从不知道每天是谁锁的大门,老人们那时都应该睡了。铁门上又开了一扇小门,方便晚归的人进出。这个院子不大,停了十几辆车,几个花坛,留出一些小道。刚搬进去时,我不敢带狗离开这院子。外面的街道很喧闹,也许随时都能碰到警察。观察了一个月后,我开始在凌晨两点下楼,牵着狗穿过小门,警惕地走在马路上。我们经过7-11便利店,一家通宵营业的韩国餐馆,过了十字路口,穿过亮马河上的那座桥,就到了北京的使馆区。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儿很安全。再往南,就是三里屯了。
  我从未住过离市中心这么近的地方。我也没见过有人牵着大狗在街上晃荡。但越危险可能越安全。我们沿着河边散步,几乎碰不到任何人。我想如果碰到警察,即便我放开绳子,它也跑不了多远,可能会被车撞死。有时我会故意穿得很邋遢,真要遇到警察询问,我打算告诉他们,我在帮别人遛狗,那是个住在外交公寓的外国人。我觉得他们不会难为一个外国人的狗。虽然这个谎扯得有点荒谬,但我也没想好其他措辞。三个月后,我就把狗托付给朋友了,他住在一栋带电梯的小区。我想它那时七八岁,正逐渐变老。
  我常骑车去看它,沿着东三环往南,一直骑到双井。我借来一辆捷安特,黄色山地车,骑久了屁股痛,所以我总是站着骑。我也骑车去杂志社上班,每个月总有几天会在那儿待到凌晨。和同事出来,他们分头打车,我走到自行车停靠点,那儿几乎只剩下我这一辆车。我觉得它太显眼,迟早有一天会被偷走,每次都像捡回来了。然后我慢吞吞地骑回家,两边都是沉寂的旧小区,尤其是冬天,像回到了电影里的老北京。穿过东大桥,工人体育场东路,就到了三里屯,这时我会停下来在路边休息,看看那些从酒吧出来的醉鬼。如果时间很晚,我还能看到收拾空酒瓶的人,扫地的清洁工。天渐渐亮了。
  2017年冬天,也許是想逃离人群,或者只是想换个环境,我搬到了燕郊。那儿比通州还远,远很多,事实上在河北了。我住在一楼,带了个大院子,长满野草。我的狗已经爬不了楼,一直住在朋友那儿。我把它接回家,我觉得它快死了。只要有太阳,我就把它抱到院子里,它慢慢站起来,一步一步挪,再朝我看看。它死在大年三十那天早上,就在我隔壁那个小区的一栋高层公寓里。我不该在春节回家过年的,否则我不会寄养它。
  春天的时候,我辞职离开了北京。我开着一辆福克斯,从北京往南,在浙江南部转了一圈,沿着长江回了重庆。九月,我找了一辆长途搬家大卡车,装上所有家当,从燕郊运回了现在的房子。有些家具送了人,还有些留给了房东,但仍然有几十个纸箱子堆满了客厅。搬家的那天傍晚,又有人敲门。   门口站着楼下的那个男人。他礼貌地问我能否进来,我说当然可以,随便随便。他很高兴这套房子终于住了人,问我从哪儿来。我说我是重庆人,但一直在北京,现在打算回来了。他转完所有房间,回到客厅,盯着这一堆纸箱,说:“还是回来好。”
  “是啊。”
  “回来工作吗?”
  “不是。”我犹豫着,“还不知道。”
  三
  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雨,终于出了一天太阳。朋友说过来看看,我们坐在阳台上晒太阳。他说,好久没这样坐着了,什么事也不想。那是十月中旬,我已经收拾好家当,整洁一新。但楼顶的天台还没有完全弄好。这房子以前的主人也许是佛教徒,阳台上立着一尊巨大的石膏佛像,我也搬到了天台。卧室外的露台有个铁楼梯,从那儿可以爬到天台,之前一片荒芜,但能看到风景,环视周围的高楼、公园以及那座大山。朋友说,你在天台搞个屋顶花园吧。
  这小区的楼顶都是屋顶花园。有人搭建了玻璃屋,有的喜欢木亭子,铺地板砖,也有人种菜。但我这栋楼的天台几乎都空着,只有另一端的那家人,搭了个木头屋子。我常看见一对老年夫妇出入。我父亲认为他们就住在那个木屋里,儿女住在楼下。我不信。那个木屋夏天太热,冬天很冷,再说谁会让父母住在天台上?父亲说,装个空调就可以了。
  我只想在天台搭个棚子,夏天乘凉喝酒。但这是个大工程,还得重新做一遍防水。這栋楼建了有十几年,渗水厉害,客厅和卧室的墙壁都湿了。我买了个小型吊机,把装修材料从一楼的花圃中吊上来。装修队开工的第一天,我接到了物业的电话:“老师你好,有人举报了。你们是不是要盖个违章建筑?”
  我说不会的,我没那个打算。
  “那就好。”物业说,“还是小心点,这小区的业主是出了名的,会打电话到有关部门。”
  我挂了电话,站在天台上,朝四周看了看,不知道哪个窗户后面藏着一对眼睛。后来我才明白,在这儿干很多事都躲不过这些眼睛,我自己的眼睛也藏在玻璃窗后。我知道对面那栋楼六层有家人每天都会打麻将,其中一个麻友是我这栋楼三层的住户,她和我来自同一个县城,退休后在这儿带孙子。她每天早晨送孙子去上学,下午打麻将,周末去俱乐部跳舞。有时我们在楼道碰见,她关切地问我,你爱人回来没?我还知道附近有一家人周末喜欢在家唱卡拉OK,唱革命歌曲,整个小区都能听见。我曾试着找到源头,但声音这事儿太捉摸不定了。
  有天深夜我把车停在了楼下单元的入口处,第二天收到一张纸条,手写几行字:“停车太没素质,好狗不挡道,傻×。”这是我的错。那张纸条如今粘在我家进门处,提醒我一切都要小心为上。我开着一辆京牌车,是个闯入者。
  装修施工队也要很小心。小区大门刷指纹进入。如果保安认为你的样子像个装修工人,会让你登记,再交50元押金,办一张出入证。如果你来看望我,保安会给我打电话,说有个姓江的先生找你,确认一下?我说好,他是来找我的。后来他们不给我打电话了,打给我母亲。我父母住得离这儿不远,有时我会回家吃晚饭,母亲说,又有个女同学去找你了?我说你怎么知道?然后我给物业打电话,说下次直接跟我联系。他们说,你的电话号码是北京的,打不了长途。
  “那怎么办?”我尽量保持平静,“现在,你们和我妈都知道我的私生活了。”
  “老师,这是规定,我们也没办法。”
  “我是住进监狱了?”我的声音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
  “老师,别着急。”电话那头的女管家沉默了片刻,“给您开个先例,下次只要报您的名字就可以进来。”
  我的名字现在叫“谢老师”。所有人都叫我老师。粉刷匠、泥水工、焊工、吊工、油漆工、木匠,这些老师也叫我老师。他们总是早上八点到楼下,八点半上楼,准时施工,中午十二点就不能干活了,我们不能制造任何噪音。午休时,他们东倒西歪坐在屋里看手机。傍晚六点半必须收工。有一次,天台需要铺水泥地面,怕第二天下雨,我们决定连夜干完,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刷一遍。泥水工对我说:“老师,我们住得太远了,没得办法,今天怕是要在你这儿歇一晚。”我说没问题,我还有一张空床,另外一个泥水工师傅睡沙发。“老师,我还有些工具在家里,得回去取哦。”我说没问题,你住哪儿?
  晚上九点我开车带他们回家。驶入绕城高速后,他们说还是开车快,比摩托车快。我已经很久没去过沙坪坝了,那儿到处都是高架桥和单行道,对我来说就像个迷宫。“老师,你这个车从北京开回来的?车牌有点可惜哦。”我说是啊,是可惜。“老师,你啷个要回来嘛?”我说想家了。“也是,还是回来好。”
  他们提着工具袋走过来,打开后备厢放进去,上了车。“老师,走。”
  深夜十二点,我们三个还坐在客厅的餐桌旁,都不知道要做什么。我没想到第二个住进这房子的人会是他们。那个爱说话的泥水工,姓张,年纪和我差不多,是主事儿的,另外一个快六十岁了,一直很沉默。
  “要不要喝点酒?”我说。
  “算了,—会儿还得干活。”张师傅说。
  “不好意思,我家也没电视,要不打牌?”
  “算了。”
  玻璃窗外,对面楼的厨房还亮着灯。我们各自看着手机。半个小时后,我爬到天台看了看地面,还没干透。也许得等到凌晨四点才能再铺水泥了。我拿出被褥,在次卧和沙发上铺好,说不如先睡一会儿,时间还早。“要得。”张师傅直接去了次卧,但那个老师傅还坐在餐桌旁。他正在抽烟,说再等会儿。我洗漱回来,他还坐在那儿,面前摊开了一本书。我猜那是从我书架上随便抽出的一本。他说:“老师你先睡,等铺完这一遍水泥我再睡。”餐桌上有个小台灯,他双手抬着书,尽量靠近灯罩底下。我瞟了一眼封面,他随手拿出的书是《下面,我该干些什么》。
  四
  天台竣工后,雨停了,但也没有太阳。空气湿冷,阴云密布。起初我觉得这是下雨的前兆,但时间一久,我知道这儿的天气就这样了。这房子是装了地暖的,但我还没试过。几天后,我发现客厅的地面一半热,一半冷。书桌是热的,餐桌是冷的。即便是正午,这屋子仍像是傍晚。我几乎不给植物浇水,太湿了,但我总是在喝水,除了水就是酒。有一天我在书架上发现了一根狗毛,也许是夹在书里从北京跟过来的。我呆了片刻,扔到了垃圾桶。
其他文献
上帝肯定在我们头上的某个地方瞄准。黑暗狰狞的天空像要爆炸一样,我的身体也要随着那电火花炸裂了。闪电划过长空,身体里的每个细胞好像都和痛苦相连。肯定有什么藏在空气之中,我像个烫伤的猫似地嚎叫着。乔在山脊上跳着脚,瞪着眼睛张大嘴巴咒骂着。他也受到了惊吓。我们像聚光灯下的老鼠,沿着山脊逃窜,剥落身上所有金属物品后挤进帐篷,毫发无损却惊恐万分地钻到睡袋里,我们祈祷高科技的尼龙纤维材料保护我们免受自然的伤害
这是1999年7月26日晚9点,巴基斯坦喀喇昆仑Great Trango塔峰西北壁,我们身处海拔5550米高处,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吊帐营地。西部地平线像那斯堪的那维亚传说中的巨人年老时的下颌在180度半圆形的视野里,塔形怪峰如排列连接的牙齿,而有的如损伤的牙,也有的像锋利的犬齿和粗短的槽牙。月亮从我们这个塔峰后升起来了,它在大墙边缘描绘出淡蓝色地光晕,也反射出1200米下面的Trango冰川和冰河的
户外运动爱好者们都深爱着美丽的地方,四川更是我们多次涉足的户外天堂,那里有美丽的四姑娘山,有清秀的卧龙保护区和可爱的大熊猫。而汶川、映秀、青川……这一个个美丽而熟悉的地方我们也曾一次次地路过和停留。而当这里蒙受灾难的时候,当我们的技能能够带来些许作为的时候,当美丽的四川需要我们的时候……既是人性的本能,也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数不清的户外爱好者成为志愿者奔向灾区,愿用我们的双手托起希望!    
五声工作室:  2003年成立于北京,是一个致力于艺术、教育、社区活动的独立文化机构。供职于《中国日报》的穆谦和曾经担任THAT’s BEIJING杂志主编的李宝衍现为五声工作室的主要策展人员。从成立至今,五声工作室在798艺术中心的南门空间先后举办了多场民族演唱,演出的歌手均是来自各民族原住地的普通歌者。  梦想移植:  2005年,经五声工作室的邀请和组织,土耳其出生的哈萨克族先锋女歌手萨黛特
为什么攀岩?  因为爱攀岩。  为什么旅行?  因为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攀爬不同的岩。嘿,我说伙计,这没有太多为什么!  我的脑袋有时太爱管闲事,“刨根问底”的科学精神遭遇攀岩者率性简单的回答,就像中了一招化骨绵掌。  如果说人总在寻找不同的东西,那么攀岩者的旅行就是在寻找不同可以攀爬的地方。  这种旅行,是一种生活的影像,连接他们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这种旅行,是一种本性的呼应,因为他们是岩石的
夏伯渝:1951年生,中学毕业后,进入青海体校,成为足球运动员,1974年入选中国登山队,1975年随队冲击珠峰,因天气恶劣下撤。他将睡袋让给队友,发生严重冻伤。虽然经过了截肢、癌变、再截肢,但他攀登珠峰的愿望始终比健康人强烈。  对于一些业余或者专业的登山爱好者,家里各种专业的背包也许有六只以上,而对于曾经是专业登山运动员的夏伯渝来说,他家里各种专业的义肢(我们一般人称作假肢)也有六只以上,不算
“啾啾啾……”一阵悦耳的鸟鸣声惊醒了睡梦中的我。今天是星期天,我们一家可是要用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呢!  走出家门,大街上的车辆来来往往,车水马龙。摩托小子“轰轰轰”,威风地嚷:“快点闪开,小心撞到你们!”自行车老爷爷“丁零零”,笑呵呵地招呼着:“让一让,俺老人家要去菜场买菜了!”汽车绅士“嘟嘟嘟”,高声地喊:“我的主人有急事,请让一让。”所有车子的声音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美妙的“大街进行曲”
去过阳朔很多次,竟然是在别人的图片里见到这个路标,再去阳朔的时候特意找到它,搞了一张“立此存照”,也算是鄙视自己之前的粗心大意吧。也许因为在阳朔“烂”在西街的时候,西街就是我的世界吧,去酒吧或者饭馆或者酒店都是凭直觉抬腿就到,路标对我形同虚设,但是离开阳朔以后再看到这块牌子,感受就不同了。  一根简单打磨的木头柱子,从上而下挂着N多箭头,几乎可以用横七竖八来形容,英文地名显示着:北京1823公里,
“滴滴答答”,一场蒙蒙细雨沐浴着空旷寂静的山野,太阳已经下山了,小鸭子在门前“嘎嘎”叫着,欢快地玩耍着。夜晚即将到来,阵阵晚风吹過,可以让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洁无瑕的月光从密密的松林间隙慢慢透过来,映在小溪上,犹如一面镜子,让高大的松柏和路边的小花闪闪而动。听,那“叮叮咚咚”响起的是什么声音?原来是清澈的小溪在石头上流过的“歌声”,清波漾漾,让人无不感到惬意。  竹林里人声喧闹,洗衣的女子们归来
龙卷风是公认的最难以捕捉的大气现象之一。科学家们至今普遍认为,龙卷风依然是地球上最难以理解,也最神秘的自然现象之一。正因如此就有这样一群“暴风追逐者”。身材瘦削,平时喜欢戴一顶红色遮阳帽的霍林西德就是其中一员。他经常在凌晨醒来,然后一个人驱车几个小时去得克萨斯。不为别的,只为了看一眼那里是否有龙卷风。  当我第一次听朋友讲起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疯子”,下巴差点没掉在地上。惊讶之后就是好奇,他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