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给语文学科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容与实效问题,使信息技术能真正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 整合 创新 实效
  
  21世纪,人类跨入了崭新的信息时代,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性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都发生了变化,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获取知识、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新课题。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使语文教学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使语文教学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下面谈谈笔者在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所获得的几点粗浅体会,以求教于大家。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意义
  
  1、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就是要使他们懂得“真、善、美”的真谛。这不是靠说教就能轻易办得到的。教师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独有优势,依情设景,将学生带入声情并茂的美妙境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陶冶和熏陶,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达到目的。
  如教朱自清的《春》: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文中情景交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拘泥于文字,可以配合讲课,穿插播放一些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在这些美丽的图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也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如民乐《春江花月夜》、歌曲《北国之春》、圆舞曲《春之声》,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一年之计在于春,要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这对于帮助学生感受全文,把握文章的基调,理解课文的主旨,培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和信息技术整合,运用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形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有如临其境之感。这样,就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远比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效果要好得多,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目的。
  2、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听、说、读、写即为语文能力的四要素。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手、脑、眼、耳并用的能力就会提高,他们的听、说、读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如: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在课堂中播放电影《上甘岭》、《激战无名川》中有关镜头,化静为动,通过电视艺术的动态处理,志愿军特写充塞着整个电视画面,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再使用电视静音的技巧,让学生复述课文部分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有好处。若能再进而引导他们写作,自然是“下笔如有神”了。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种多样的特点,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例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制作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回忆观察到的雷雨景象,接着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雷雨景象:乌云压下来,狂风吹得树技不断摇晃,雨哗哗地下起来,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雨声、蝉鸣声、蛙叫声。在声、光、色、像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课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也就自然而然地转向课文内容的学习。
  4、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启发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是被动地接受作品的信息,而是在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想象和创造。教师应当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社会阅历、人生体验去感悟,在尊重作品的同时,争取有独到的发现。
  信息技术的多种手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实践、亲身体验的创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如:在教学《荔枝蜜》一文时,教师引导:“请大家一起考虑一下,描写一个小动物,但是必须像《荔枝蜜》那样,要有一个中心。《荔枝蜜》描写的是蜜蜂,借赞美荔枝蜜的香甜和蜜蜂的无私奉献,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新生活,歌颂为之付出辛勤劳动的普通劳动者。我们也要写一个动物,使得它也有一个中心。这样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作业思路,学生有写蚕的,有写牛的,也有写马的……,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完成自己的作品。还在网络世界中搜集到了各种各样有关的动物和动物的资料,直到下课了,孩子们还久久不愿离去。这样,学生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2、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
  信息技术只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
  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实施网络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着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4、整合要讲实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语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为学生的学服务,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因此,在采集、整理信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适量、适度,效果第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5、整合贵在坚持
  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需要有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是不行的;有志者,贵在坚持,知难而上,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方能成功。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认知的途径,网络教学将给教育带来新纪元。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在中小学的课程教学中大力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创新人才,必将引来语文新课程改革这一池活水,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2001年11月
  2、沃尔夫.吉伊根:《艺术教育与艺术批评》,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
  3、教育部教基[2000]35号文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作者单位:410139湖南省长沙县春华镇大鱼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综合性学习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学习内容的五大模块,并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多元整合。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
期刊
如何展开识字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呢?下面将我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介绍给大家,供同行参考:    一、尊重学生差异,相信学生能力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差异较大,有的学前已认识几百个字,有的只认识几个字;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存在差异,有的孩子读几遍就记住了,有的读十几遍也难以记住。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而是整齐划一地同等要求,
期刊
今天这堂课,是我一生中最痛心,也是最激动的一堂随堂课,因为就在我准备上《荒岛余生》的前一天,班上发生了一件让人十分痛心的事:一个小女生因家庭中一点小误会,结束了自己年仅13岁的生命。全班同学都处在为失去同学愤怒和悲痛而不能自拔的状态之中。  我再次看了看我以前的教案,觉得我应该上好这堂课,教学目的只有一个:把同学们从愤怒和悲痛中解脱出来。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我们熟悉了课文。上课铃一响,我进了教室,并没
期刊
从事农村教学已有十多年了,笔者感到很多农村孩子读书越到高年级越困难,很多孩子越教越难教。如: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走神”,对教师讲的重点、难点全然不知,头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的现象越到高年级越严重。至于只听教师讲不动脑去分析,不加思索,不求甚解的学生就更多了。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想要把学习搞好,也有很多同学在努力,可效果却总不见好。结合笔者自身的感受,究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很多孩子不会思考
期刊
新《课标》明确了课程评价的主体应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如何通过评价来为学生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趋力呢?我们认为必须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自我评价和反思与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的。自主学习是反思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形成一定的看法之后,反思才能进行。而通过反思,学生会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在
期刊
汉语拼音使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有了新的内涵:它不再以识字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而是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来加快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这既减轻了因为众多文字符号的单纯识字带来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负担,同时在大量的阅读认知中开阔了儿童的视野。怎样使一年级的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掌握拼音知识,是每个一年级教师所面临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尝试着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拼音,努力让拼音课堂轻松鲜活
期刊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长期以来,由于受方言的制约,汉语拼音教学一直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字母的积极性    在以往的声母、韵母教学中,教师教一个字母,学生学一个字母,教学效果不太明显。现在,我改变过去的教学  方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六个单韵母时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部分地区的节日风俗和民间轶事,组成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这让热爱传统文化的我欣喜地感到中华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地位的凸显。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中,无论是那浓浓的高邮文化风情,还是作者那亲切中带着淡淡的幽默的笔调,都将一种文化古韵之美静静的传递着。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在
期刊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根据这个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品德与社会、数学、自然、科学、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进行有机整合,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
期刊
【摘要】本文将新课程有关探究教学理论和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阐述了“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这两个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有关思想,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阅读 探究 教学    “探究”作为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一个要素,愈来愈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也成为新课程改革和关注的焦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