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很好的教学途径,它使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充分体现现代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适合现代教学要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面就我在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法谈一点体会。
一、“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法是科学的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它的操作程序如下: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作为“导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行探究,通过讨论和交流,自求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习惯培养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二、“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法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的运用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的仪器名称及操作要点;
2、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
3、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导入新课
由一些时事报道如“地球变暖”“南极冰川融化”等提出温室效应。适时发问:你们知道“温室效应”是由什么气体过多引起的?实验室又是如何制取该气体的呢?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投影》一组对比实验:
1.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
2.稀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
3.稀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学生观察反应有无气泡和气泡产生速度快慢并归纳反应现象。
师生共同归纳三个反应中都有气泡产生,但气泡产生的快慢不同。
(二)1、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联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拟定出自学探究提纲,提出一些有针对性,难度适中,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包括实验思考题),自学提纲如下: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药品是什么?为什么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稀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 是否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
氧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用到哪些仪器?收集装置用到哪些仪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带着学习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读教材,仔细阅读钻研,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做到温故而知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
2、检测效果,更正讨论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进行检测效果、更正、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回答检测题中的问题,学生进行更正、讨论,是生教生的过程,从中可看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又能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总结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指明方向;通过学生之间更正错误得到了纠正,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如通过回答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不用稀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制取气体,加深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又如通过讨论长颈漏斗末端为何伸到液面以下;为什么伸入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瓶底?加深对气体制取和收集的理解,知识得到巩固。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方法,形成了能力。
(三)、拓展指导 合作学习
学生在检测之后,进入合作学习阶段,即后教环节。如果学生之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参与,是师教生过程。通过教师的点拨、补充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如选择课本111页中的仪器,组装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学生选择很多仪器,组装成各种装置,展示成果,说出不同装置的优缺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过程,便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展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自己设计成果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
(四)、巩固训练 运用练习
学生在拓展指导,思考讨论之后,进入巩固训练,运用练习阶段,即“当堂训练”环节。此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从而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本节课的训练习题如下: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因为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2、下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哪些错误?为什么?
总之,这种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
一、“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法是科学的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它的操作程序如下: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作为“导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行探究,通过讨论和交流,自求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习惯培养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二、“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教学法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的运用
(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 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能说出实验装置的仪器名称及操作要点;
2、 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
3、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制取方法。
难点: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出发,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导入新课
由一些时事报道如“地球变暖”“南极冰川融化”等提出温室效应。适时发问:你们知道“温室效应”是由什么气体过多引起的?实验室又是如何制取该气体的呢?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投影》一组对比实验:
1.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
2.稀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
3.稀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学生观察反应有无气泡和气泡产生速度快慢并归纳反应现象。
师生共同归纳三个反应中都有气泡产生,但气泡产生的快慢不同。
(二)1、自学指导,自主学习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要求联系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拟定出自学探究提纲,提出一些有针对性,难度适中,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包括实验思考题),自学提纲如下: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药品是什么?为什么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稀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 是否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
氧气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生装置用到哪些仪器?收集装置用到哪些仪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学生在提纲的指导下,带着学习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读教材,仔细阅读钻研,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法、表达和概括的能力,做到温故而知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
2、检测效果,更正讨论
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进行检测效果、更正、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回答检测题中的问题,学生进行更正、讨论,是生教生的过程,从中可看出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又能反应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总结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指明方向;通过学生之间更正错误得到了纠正,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通过讨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交流意识与协作精神;如通过回答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不用稀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制取气体,加深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归纳出实验室在选择药品制取气体时应注意的事项。又如通过讨论长颈漏斗末端为何伸到液面以下;为什么伸入集气瓶中导管应伸到瓶底?加深对气体制取和收集的理解,知识得到巩固。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意识,使学生学会从个别到整体的分析方法,形成了能力。
(三)、拓展指导 合作学习
学生在检测之后,进入合作学习阶段,即后教环节。如果学生之间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的参与,是师教生过程。通过教师的点拨、补充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又得到了提高,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如选择课本111页中的仪器,组装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时,学生选择很多仪器,组装成各种装置,展示成果,说出不同装置的优缺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过程,便于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组装展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身体验了自己设计成果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注入了精神动力。
(四)、巩固训练 运用练习
学生在拓展指导,思考讨论之后,进入巩固训练,运用练习阶段,即“当堂训练”环节。此环节是运用所学知识,当堂完成作业,从而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教师来说,可以通过批改学生作业反馈回来的信息,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学生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当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本节课的训练习题如下: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因为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2、下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有哪些错误?为什么?
总之,这种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师生互动,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它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