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的越多。”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并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紧密联系的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一定要注重生活化。那么怎样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呢?我的实践体会是:
一、情境创设生活化,化抽象为直观
彼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与联系。”而现实生活本身犹如一个数学大课堂,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感受到许多充满着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地接受知识,进而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和数学紧密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探索数学的热望,变“要我學数学”为“我要学数学”。同时,学生在探索、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中,不断地学会和积累许多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如学习“千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先让学生购买不同重量的物品或找出家中不同重量的物品,再用手掂量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重量。学生在生活中对“重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后,很容易理解“1千克”究竟有多重的问题。
生活缺少不了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经验的有效途径。
二、游戏活动生活化,化死板为生动
爱游戏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根据这一教育、心里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尤其注重数学游戏的设计。如教学“立体图形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找朋友”游戏:教师先让带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的4个小朋友到前边来,然后让带牙膏、魔方、皮球、茶叶盒等生活日用品的小朋友去找自己的“朋友”。同学们既兴奋又认真,生怕找错“朋友”难为情。接着再让成为“朋友”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你们是“朋友”(物体形状相同的才是朋友),最后摸一摸它们有什么特征。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的游戏活动中体验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形状特点,获取了直接经验。再如,教学“加减法”一课时,设计了“扔棋子”的游戏活动。课前让每个学生从家里带来5个“小棋子”(引发学生好奇心,促其内心萌发探索意识)。课上老师在每两个同学前的一张桌子上用彩粉笔画一个小圆圈(学生觉得莫名其妙),接着老师提出活动要求:同桌每人将自己的5个棋子依次往圆圈里扔一次,然后两人一起数数并记下圈内外各有几个棋子,然后根据每次圈内外棋子数目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记录下来,看哪组同桌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待学生反馈时,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全部呈现出来了。接着再让他们玩“伸手指”或“猜拳”的游戏,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如石头(0)、布(5),0+5=5;剪刀(2),布(5),5-2=3等。整节课学生看似在玩,其实是在积极参与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每一个孩子都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种生活情境游戏介入的方法是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开心地合作、积极地参与、愉快地体验,学习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获取了直接经验。
三、课外实践生活化,化偏窄为开阔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践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际能力,积累数学基本经验。如教学“分米、毫米”一课后,我让学生实际测量你喜欢物体的长、宽、高等。有的同学测量树叶的长、宽,花叶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同学竞测量耳朵、眼毛的长等,并能恰当地使用长度单位,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使长度单位应用的更加灵活。再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8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向生活化方向发展,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掘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知识,并应用于课堂甚至于更广阔的数学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乐学,会学,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有生命力,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真正架起生活通往数学的桥梁!
一、情境创设生活化,化抽象为直观
彼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与联系。”而现实生活本身犹如一个数学大课堂,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能感受到许多充满着数学因素的内容。教学中融入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地接受知识,进而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生活和数学紧密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探索数学的热望,变“要我學数学”为“我要学数学”。同时,学生在探索、体验、分析、判断、理解生活实例中,不断地学会和积累许多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如学习“千克”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先让学生购买不同重量的物品或找出家中不同重量的物品,再用手掂量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重量。学生在生活中对“重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后,很容易理解“1千克”究竟有多重的问题。
生活缺少不了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和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不同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经验的有效途径。
二、游戏活动生活化,化死板为生动
爱游戏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根据这一教育、心里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尤其注重数学游戏的设计。如教学“立体图形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找朋友”游戏:教师先让带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的4个小朋友到前边来,然后让带牙膏、魔方、皮球、茶叶盒等生活日用品的小朋友去找自己的“朋友”。同学们既兴奋又认真,生怕找错“朋友”难为情。接着再让成为“朋友”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你们是“朋友”(物体形状相同的才是朋友),最后摸一摸它们有什么特征。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摸一摸的游戏活动中体验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形状特点,获取了直接经验。再如,教学“加减法”一课时,设计了“扔棋子”的游戏活动。课前让每个学生从家里带来5个“小棋子”(引发学生好奇心,促其内心萌发探索意识)。课上老师在每两个同学前的一张桌子上用彩粉笔画一个小圆圈(学生觉得莫名其妙),接着老师提出活动要求:同桌每人将自己的5个棋子依次往圆圈里扔一次,然后两人一起数数并记下圈内外各有几个棋子,然后根据每次圈内外棋子数目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记录下来,看哪组同桌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待学生反馈时,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全部呈现出来了。接着再让他们玩“伸手指”或“猜拳”的游戏,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如石头(0)、布(5),0+5=5;剪刀(2),布(5),5-2=3等。整节课学生看似在玩,其实是在积极参与的游戏活动中,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每一个孩子都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种生活情境游戏介入的方法是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开心地合作、积极地参与、愉快地体验,学习了知识、训练了技能、开发了智力、获取了直接经验。
三、课外实践生活化,化偏窄为开阔
小学生学习数学既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又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 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践问题的必要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际能力,积累数学基本经验。如教学“分米、毫米”一课后,我让学生实际测量你喜欢物体的长、宽、高等。有的同学测量树叶的长、宽,花叶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等,更有趣的是有的同学竞测量耳朵、眼毛的长等,并能恰当地使用长度单位,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使长度单位应用的更加灵活。再如,教学“长方形面积”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最后算一算客厅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18元钱,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拓宽了思路,更重要的是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向生活化方向发展,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掘现代生活实际的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知识,并应用于课堂甚至于更广阔的数学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乐学,会学,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有生命力,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真正架起生活通往数学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