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的洋务运动,是晚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进行的“自救”运动,正处于同治、光绪二朝,又名“同光新政”。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尘封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运动的冲击,封建统治摇摇欲坠,当政者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境地。如何维系统治,如何救亡图存,成了统治者不得不选择的课题。以奕、李鸿章等为首的一些“天朝”大吏,在同欧美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体会到西方机器文明的厉害和工业技术的先进。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主张在力保“和局”的条件下,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剿发捻”“勤远略”“图自强”,从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自强”运动。其主要内容包括创建新式军民企业、编练新式海陆军、兴办近代工矿交通电讯企业,创设新式学堂和派遣幼童出国留学。洋务运动,前后三十余年,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了诸多影响。它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推动了晚清教育的近代化;它开我国近代教育之先河,整体上推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一、洋务办新政
洋务运动又名同光新政,滥觞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十九世纪中叶,晚清王朝风雨飘摇,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国内此伏彼起的农民运动的冲击,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沉溺于“天朝上国”美梦的封建统治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局。如何审时度势,外弭危机,内定统治?是当时统治者必须作出的不二抉择。
长期的内外战争,清朝统治者内部开始发生变化。清廷内部一些实权派人物切身感受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优越,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治国理政方略已经不切实际,必须与泰西诸国合作,学习西方的科技教育,“取外人之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于是,他们打着“自强”“求富”“育才”的旗号,倡导并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技教育、引进机器生产为核心的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指的就是“牵连到对外关系的一切事物,以至一切与外洋来的事物有关的事情”。从事洋务活动的人称为洋务派,“在朝廷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和文祥等人,在地方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他们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技术与教育,创办近代企业,筹划海防,筹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游艺”,以求中兴。1894年4月,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苦心经营的新建陆军和北洋舰队一战而殁,清政府被迫于次年4月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作为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持续时间长达三十五年,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与实践,更是中小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洋务派进行的近代化探索,开始于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际,一开始就在一条崎岖而狭窄的道路上踯躅前行,为史学界和广大中小学历史教师所关注。
二、教育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所引起的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近代化又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rn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而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即实现社会的转型,从中世纪社会转变为近现代社会。
教育近代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指“与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基础和封建专制政体相适应的传统教育逐步向与近代大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新式教育转化演变的一个历史过程。换句话说,它指的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通过多次的教育改革,学习借鉴西方的教育经验,改造更新中国的传统教育,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历史过程”为了适应洋务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满足洋务派政治军事理念的需要,清政府急需大批懂西学会西艺的科技人才和翻译人才。19世纪60年代,渗透着洋务思想的文化教育应运而生。
学习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建立近代军事学校,是洋务派发展近代教育的又一举措。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奏朝廷,请于福建马江“设局急造轮船”,获得批准,旋即开工建成了当时最大的船舶修造厂——福州船政局。同年7月,左宗棠奉调陕甘,沈葆桢继任。沈葆桢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只有通过办学堂,育人才,才能自保自强。为此,该局附设了“求是堂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在学堂学习五年后即转入为期五年的实习阶段。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与内容,大胆聘用西洋教习,构建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
洋务派在国内兴学育才的同时,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1871年,曾国藩与李鸿章联衔上书朝廷,吁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欧美各国学习,同治帝欣然恩准,朝廷为此还特定了《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任命容闳为留美学生副监督。1872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肩负富国强兵的历史使命,从上海登程赴美。新政期间,清廷先后派往美国的幼童共四批,总计一百二十人,其中不乏如唐绍仪、詹天佑、严复等历史名人。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新思想,成为当时我国近代化启蒙运动的主力军,开启了中美政府间教育交流的新时代。
三、同光布德泽
洋务运动即同光新政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其“自强”“求富”刷新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诱导之功,是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转捩点。新政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工事业和教育事业,在整体上推动了我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开启的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是我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阶段,它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渐进过程。其基本脉络是: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教育兴起.但未形成制度;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勃兴,但未成体系;清末新政:中国近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民国初年:中国近代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可见,洋务运动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轫有奠基之功,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一、洋务办新政
洋务运动又名同光新政,滥觞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十九世纪中叶,晚清王朝风雨飘摇,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国内此伏彼起的农民运动的冲击,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沉溺于“天朝上国”美梦的封建统治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局。如何审时度势,外弭危机,内定统治?是当时统治者必须作出的不二抉择。
长期的内外战争,清朝统治者内部开始发生变化。清廷内部一些实权派人物切身感受了西方近代文明的优越,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治国理政方略已经不切实际,必须与泰西诸国合作,学习西方的科技教育,“取外人之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才能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于是,他们打着“自强”“求富”“育才”的旗号,倡导并推行了以学习西方科技教育、引进机器生产为核心的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指的就是“牵连到对外关系的一切事物,以至一切与外洋来的事物有关的事情”。从事洋务活动的人称为洋务派,“在朝廷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大臣奕和文祥等人,在地方是握有实权的大官僚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他们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技术与教育,创办近代企业,筹划海防,筹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游艺”,以求中兴。1894年4月,甲午战争爆发,洋务派苦心经营的新建陆军和北洋舰队一战而殁,清政府被迫于次年4月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作为中国近代化开端的洋务运动,持续时间长达三十五年,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与实践,更是中小学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洋务派进行的近代化探索,开始于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际,一开始就在一条崎岖而狭窄的道路上踯躅前行,为史学界和广大中小学历史教师所关注。
二、教育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其所引起的整个社会各个层面的变化。近代化又叫现代化,它们源于同一单词“modernization”,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在中国,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而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即实现社会的转型,从中世纪社会转变为近现代社会。
教育近代化是近代化的重要内容与组成部分,指“与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基础和封建专制政体相适应的传统教育逐步向与近代大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新式教育转化演变的一个历史过程。换句话说,它指的是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通过多次的教育改革,学习借鉴西方的教育经验,改造更新中国的传统教育,努力赶上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历史过程”为了适应洋务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满足洋务派政治军事理念的需要,清政府急需大批懂西学会西艺的科技人才和翻译人才。19世纪60年代,渗透着洋务思想的文化教育应运而生。
学习西方近代军事技术,建立近代军事学校,是洋务派发展近代教育的又一举措。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奏朝廷,请于福建马江“设局急造轮船”,获得批准,旋即开工建成了当时最大的船舶修造厂——福州船政局。同年7月,左宗棠奉调陕甘,沈葆桢继任。沈葆桢认为“船政根本在于学堂”,只有通过办学堂,育人才,才能自保自强。为此,该局附设了“求是堂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在学堂学习五年后即转入为期五年的实习阶段。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与内容,大胆聘用西洋教习,构建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
洋务派在国内兴学育才的同时,还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1871年,曾国藩与李鸿章联衔上书朝廷,吁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欧美各国学习,同治帝欣然恩准,朝廷为此还特定了《选派幼童赴美肄业办理章程》,任命容闳为留美学生副监督。1872年8月,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肩负富国强兵的历史使命,从上海登程赴美。新政期间,清廷先后派往美国的幼童共四批,总计一百二十人,其中不乏如唐绍仪、詹天佑、严复等历史名人。他们回国后,积极传播新思想,成为当时我国近代化启蒙运动的主力军,开启了中美政府间教育交流的新时代。
三、同光布德泽
洋务运动即同光新政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其“自强”“求富”刷新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诱导之功,是中国从传统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转捩点。新政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工事业和教育事业,在整体上推动了我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进程。
洋务运动开启的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是我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阶段,它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渐进过程。其基本脉络是:洋务运动:中国近代教育兴起.但未形成制度;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勃兴,但未成体系;清末新政:中国近代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民国初年:中国近代教育体系日臻完善。可见,洋务运动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轫有奠基之功,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